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議,仍有餘波

三月初一確爲風和日麗益於出門鬧事的好日子。

錦陽外城的白楊衚衕,上晝巳初,有那閒睱在家的布衣百姓,正三、五成羣的曬着春陽嘮着閒嗑,話說油米柴鹽家長裡短諸多雞毛蒜皮,有的靠着籬柵,有的坐於小杌,有的站,有的蹲,總之是自得其樂,一片怡然,忽聽一聲叫喚,說道龔老爹又來鬧事,堵在方阿大門外要人,頓時一擁而往,以致於一條衚衕冷冷清清,唯有方家小院門前水泄不通。

這龔老爹,正是鬧得堂堂楚王夫婦不勝煩擾的悍婦龔氏之父。

要說龔老爹,雖說不住白楊衚衕,家也不遠,擡腳距此也就一刻閒步,鄰里之間也是熟識。

龔老爹行二,頭上還有個兄長,因爲當年投了機緣,被個拳師收了徒弟,頗有些身手,後來便謀得一戶官宦的護院之職,人稱龔師傅,在鄉鄰四里很有些顏面。而這龔老爹,就不如兄長本事,卻因爲兄長提攜,雖沒個正經營生,卻與諸多權富家奴管事要好,日日穿着一身長袍,有時還拿着把白晃晃的摺扇在手,顯出不同一般的風格。

雖是如此,龔老爹倒沒有仗勢欺人,時不時地還請市井閒人喝上頓老酒吃碗肉湯麪,混得個仗義的名聲。

龔老爹無子,膝下只有三個女兒。

他也沒有因爲這般便嫌棄老妻,嫌也沒用,龔老爹到底只是平民,家境也不富裕,沒有納妾的資格與本錢,便是有藉口以無子之名休妻,說不定也沒有人願意嫁他爲繼。

對於平民百姓而言,兒子雖也重要,但無奈諸多限制,要老婆真生不出,也只好認命。

但龔老爹本人卻當真不以生不出兒子爲忤,反而是想盡辦法把女兒嬌養,以期將來能得了運數,送去達官貴族做個小妾,但龔師傅到底是在官宦門第謀生,對於貴族內務深有體會,便勸阻龔老爹:“那些個達官貴族,娶妻都是名門,主婦都有手段,即使納妾,也鮮少在外,就算被你鑽了空子,說不定也是白搭了侄女性命,真要是暴病,你還能去告官不成?快快打消這類想法,不如尋戶平民,只要女婿老實肯幹,家境殷實,說不定還能拿捏。”

龔老爹對兄長也甚是服氣,便聽了勸,真將幾個女兒嫁去平常之家,尤其白楊衚衕的龔氏,排行老幺,最受嬌慣,樣貌也最好,嫁的方阿大是三個女婿中最爲老實者,方老爹還在時,方阿大年年孝敬岳家的銀子也有十餘兩,龔氏雖稱不上錦衣玉食簪金帶銀,在白楊衚衕的媳婦們眼裡,也是值得眼熱之輩。

可龔氏鬧出那麼一場事端,緊跟着便與人私奔,平民百姓其實關注點並不在楚王妃如何,斥罵不恥之人多數針對的仍是龔氏。

這就連累了那兩個姐姐,原本日子過得也還太平,但出了這麼一個妹子,多少會受閒言碎語,招致夫家不滿——縱使平民,也是講究名聲的,誰樂意被人指三道四的閒話詬病?

這麼一來,龔老爹就沒了底氣再去女婿家索要奉承,甚至還被姻親諷刺,地位一落千丈。

他自然不滿,便循着龔氏的話,一口咬定是方家構陷血口噴人,目的是要賴帳並且侵吞女兒嫁妝首飾。

其實方老爹身陷官司,方阿大琢磨着岳丈一貫與權貴之家的豪僕有些來往,便湊合了大半家財給龔老爹,以期岳丈能爲父親奔走,哪知後來人財兩空,反而被倒打一耙?

這時,龔老爹爲了“正名”,更當衆哭罵方阿大謀害了龔氏,原本已經鬧了幾場,今日又欺上門來。

白楊衚衕的鄰里雖一貫曉得方阿大爲人,但龔老爹也貫有“仗義”之名,糾集了不少酒肉之交助勢,一時你是我非,吵鬧不休,誰善誰惡衆說紛芸。

這日一直吵至接近午時,還未散場,旁觀鄰里居然也不返家做飯,熱鬧看得那叫一個渾然忘我。

當然雙方都有人幫腔,不過方阿大吃虧在他是本份人,來往交善的也都是本份人,無論身手還是口舌,都不比過市井閒徒,毫無意外的再度落了下風,急得熱汗淋漓,頗有些百口莫辯恨不能咬舌吐血的焦灼。

瞎眼的方老孃更是哭天嗆地,只覺慘然。

正鬧得一蹋糊塗,圍觀雖衆、議論雖熱,但諸多耳目竟然無一注意這條簡陋的衚衕裡,居然行來一頂華麗的軟轎。

還是幾個頑童,因爲身高原因,被擋住人牆之後,完全瞧不見熱鬧中心,聚在路旁嬉戲,竟見到這麼一行顯而易見的富貴之人行來,都呆怔一旁,銜着指頭猶豫該不該上前討賞。

有一婦人,因爲來得晚了,正想擠進人牆,忽聽身後一聲:“這可是白楊衚衕方家門前?”

婦人回頭一看,也是瞪目結舌——

問話之人可就是傳說中的七仙女兒?瞧那膚色白得就像梨花,水靈靈的眼睛,嬌豔豔的嘴脣,一身綾羅綢緞,頭髮上還插着寶石簪子,那衣襟上,裙子上的花繡,哎喲,怎麼就這麼栩栩如生?

婦人這麼一驚訝,順手就扯了扯身旁人的衣裳,卻是個男子,正掂着腳看戲呢,被這一扯,正要開罵,遁着婦人的目光一望,也驚怔得有若石雕。

越來越多的人看向身後,不由讓開一條小路。

總算有個略有見識的人上前搭話:“可不就是方阿大家,未知姑娘是因何事?”

“七仙女”卻沒多作理會,轉身向後,立在轎子跟前俏聲稟報:“王妃,正是這處。”

人羣裡齊刷刷的一聲涼氣倒抽,不少人擡眼去看天上的太陽——確定還是往西天走吧,怎麼在白楊衚衕這樣的境地,居然出現了王妃?!

便是正跳腳的龔老爹也止了罵鬧,呆怔怔地轉過頭來。

便見那轎子輕輕放下,大家這才留意到擡轎之人都是身着革甲的親兵,腰上還懸着長劍!

便有長者在問:“難道是楚王妃駕臨?”

“七仙女”夏柯微笑頷首,微卷繡簾,扶下一個恍若天仙的少婦,並沒有帶着幕籬,那雙目顧盼之間,竟比這春風更加和暖,但一衆庶民已經不敢直視,盡都退避垂目,心下卻都在度量——這事不好了,方阿大果然倒黴,娶了那麼一個悍婦,牽連上了楚王妃,這定是問罪來的!

有不少膽小之人竟然悄悄溜走,卻不捨走遠,仍在十餘步外踮足引頸,只隨時準備溜之大吉。

不僅方阿大緊張,便連龔老爹都蒼白了臉。

旖景落轎,卻是稍候片刻,直到後頭那頂軟轎上的人出來——卻是江薇。

安然正月產女,江薇仍在殷家小住,今日才被她接來白楊衚衕。

自然不是來問罪,卻是爲方老孃治療眼疾。

方阿大眼見楚王妃立在跟前,溫婉和氣,那幾個仙女般的丫鬟毫不猶豫地摻扶着他涕淚橫流狼狽不堪的老孃回屋,整個人有若冰雕一般,手腳僵硬,簡直不知應當如何。

還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嫗提醒:“阿大愣着做甚,貴人駕臨,還不跪拜。”

旖景當然喊免,便有親兵上前扶起呆愣愣就要匍匐的方阿大,夏柯見狀,乾脆反客爲主,入內搬出一張還算穩當的椅子,鋪上自己備好的錦墊,讓王妃就坐。

這時方家的院落裡仍然擁堵着五鄰四舍,便是龔老爹一羣,也因爲驚怔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走爲上計”。

旖景落座之後,也沒有問起龔氏,反而是與幾個上了年紀的老嫗閒話家常,問她們子女是做什麼營生,可有煩難之處,諸如此等瑣碎日常,顯得頗有興趣,見王妃如此溫和,那幾個老嫗也漸漸放開膽量,竟當真坐在幾個丫鬟從方家搬出院子的長凳上,嘮嗑起來。

約是過了兩刻,江薇便出來回稟,稱方阿嫗之症原是因爲心焦火躁又兼悲痛之故才患,施針及時,輔以湯藥,約一月後即可恢復。

旖景便讓江薇將藥方交給方阿大,又讓夏柯交予藥資數十,讓他好生治療母親。

方阿大這才如夢初醒,七尺男兒放聲痛哭,堅持叩謝王妃施助。

便有個膽大的長舌婦在人羣裡發問:“王妃怎知方家阿婆患疾?”

旖景輕笑:“方家的事鬧得街知巷聞,我自是聽說了的。”

也不多留,至始至終不提龔氏,看也沒看龔老爹一眼,卻親自囑咐了方老太靜心養病,切莫憂思過重,但有煩難,不拘顯王府抑或衛國公府,只要遞信,便能獲助,又贊方阿大是孝子。

啓轎離去。

白楊衚衕徹底沸騰,一時間,楚王妃非但沒有怪罪方家,反而施助的事頓時傳揚開來,那龔老爹自然灰溜溜地撤離,就此以後,再不敢爲難方家討要說法。

直至許多年後,白楊衚衕的四鄰依然對這事津津樂道——咱們可是親眼目睹了輔政王妃的真容,數步之距,真真就如觀世音菩薩一般,方阿大的老孃,那可是被衛夫人當年親手施針治好了眼疾,一直活到七十,十丈外有隻蚊蟲飛過都看得清!就說方阿大,攤着龔氏那刁婦真真倒黴,卻因與輔政王妃的際遇,後來不是又娶了個商賈家的女兒,還助攜着他做了大掌櫃,方阿嫗可算有了後福,居然就此錦衣玉食,真真成了富貴老太君,眼下,方家那處小院,還有不少人去參拜,就期望能得福庇。

至少京都市坊,沒人再質疑楚王妃“清白有失”,議論沸騰更增,說的都是好話。

不過旖景也明白,這事的風波並未就此平靜。

這日下晝,她歸返綠卿苑,聽聞虞渢早已歸來,正在後院蓮花池邊閒坐品茗,旖景去時,瞧見的是一襲青衣,不佩紫冠,一絲不苟的髮髻上只插着枚全無雕飾的脂玉直簪,閒閒地靠在躺椅,任由陽光灑在袍裾,修長的手指間,扣着一盞春茗。

他似乎是在賞榭外荷塘,但荷塘尚且一片寂靜,唯有微瀾萍少,映着一角的矮竹婆娑。

這個水榭,是旖景豆蔻時盛夏慣愛之處,卻鮮少在春季留連。

可是她這時站在這裡,靜靜地看着一片景色裡,一人悠然獨坐,忽然愛極了這幅畫面。

“關睢苑的梅花,這時正是凋紅滿地。”還是虞渢先發現了“偷窺”的某人,回眸看來時,說的不是此情此景。

“這時就算回去,也並無不可。”旖景只道他用意在此。

虞渢輕輕一笑,招招手,讓人過來陪坐,捲袖斟茶,笑意仍舊微微:“不急,我倒喜歡你這地界,鳳尾森森龍吟細細,那時我常來尋你對弈,卻因禮矩,未曾染足後院,這回倒能彌補。”

一盞茶後,旖景再聽虞渢說起這日戰績。

她問:“當真已經風平浪靜?”

虞渢才斂了笑容:“秦夫人才見了祖母,竟然提出要讓秦子若爲側妃,話說得十分好聽,什麼她費盡脣舌,而秦相到底懷慈愛之心,實不忍讓秦子若困苦,便稱,倘若祖母願爲秦子若爭取側妃之位,秦相甘願冒着與聖上生隙之險,爲你我求情。”

旖景但笑不語。

虞渢卻越發冷肅:“這事決非秦相甘願,必是天子協迫,說明即使太皇太后警告在先,天子也無意妥協,定有奸計,我猜……”

“陷我於死罪,而你必須取捨。”旖景接言:“我猜……”

一番話說來,虞渢無奈嘆息:“事情還沒完,只要太皇太后不當衆示明態度,徹底斷絕流言詬病,將來始終會被叵測之人不斷提起。”

“那麼聖上這回算是幫了咱們一把,越是不依不饒,越是會逼迫太皇太后痛下決心。”旖景微挑眉梢:“我等着便是。”

“旖景,待這風波過後,咱們去東苑安安靜靜待上兩日可好?”王爺笑問,甚是期待。

王妃莞爾:“並無不可。”

她垂眸品茶,眼光移開,不曾捕捉虞渢眼底那一閃即逝的憂鬱。

第二十一章 一見牽心,盤算姻緣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師”,遼王示誠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復得,完壁歸趙第三百零六章 一時衝動,惹火燒身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應招,不妨見面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緊逼,欲揭真相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兩百三十九章 東宮有喜,聖上賜恩第四百五十二章 攬事上身,旖辰登門第三百六十章 儲位爵位,各方利益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證“確鑿”,如何脫罪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開始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三十九章 各懷心思,小聚芳辰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愛,時日無多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順示好,化險爲夷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證“確鑿”,如何脫罪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六百一十四章 暫時“和諧”,苦無良策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嬤嬤教孫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五十一章 畫中因緣,項圈易主第兩百九十五章 真兇現形,西樑紛爭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慶九年,悄然而至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計試探,莫名好友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樂姻定,衛冉入京第八十二章 逼迫之辭,徹底否定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惡母狠子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恪歸國,史載之宴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敗勢如山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七百零四章 諫言立儲,慈安頓悟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九十四章 月下陰謀,如何破解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辯不脫,破釜沉舟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爭執,風波漸釀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六百零九章 虛心求教,怎得芳心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五百五十九章 機密外泄,決意廢儲第七百零七章 子若心急,黃氏被斥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開始第六百九十一章 黃氏“錯識”,張大不蠢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四十七章 心有靈犀?緣何如此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裡,已有暗涌第四十五章 爲尋外援,夜探妓坊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測,無奈折腰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難兩全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觀者清,精明國相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遊燈河,敞開心扉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兩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變,生死危機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誇,實非善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發衝突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第七百二十五章 諸多拆臺,接連拂袖第兩百九十一章 “死而復生”,無奈示好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轉”,未知禍福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第兩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變,生死危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願並非,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