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隱疾之患

“這些日子以來,家祖父爲了王妃的事也是頗多煩忙,實因民聲沸騰,御史們也不能置之不顧,最近,便是在翰林之中已有爭執,在這節骨眼,楚王殿下也是爲難,王妃返家避上一時,倒也不無好處。”

卓念瑜離家之前才聽安三郎說過這場風波,這時未免關注,韋十一娘卻沉了臉,她正要反諷,便聽旖景笑着問道:“阿瑜,你今兒個可輸了東道,幾時作請?莫不如待我六妹妹喜事過後,那時春意更好,你作大頭,咱們幾個再湊湊份子,邀上興趣相投的人兒,去城郊憑處樂苑好好樂上一日。”

竟是懶得搭理秦氏。

這下連秦大娘都羞惱起來,絞緊了錦帕,不由暗暗冷笑——蘇妃顯然是被子若逼至絕境,她若是厚顏無恥,老王妃必不容她,據說蘇妃返家當日便去了慈安宮,應是想求太皇太后維護,勢必無果,無奈之下才在孃家住了下來,以示“賢良”。

只蘇妃心裡,到底不甘不願,只怕還妄想着這事拖上一段就能風平浪靜,只要王爺不再受天家逼迫,老王妃也不會計較。

真是異想天開。

倘若蘇妃還能轉寰,今日聽自己這番話,勢必會反駁。

秦大娘正在揣摩,夏柯卻又入內,雖着意放低了聲兒,卻還是被同案幾個聽在耳裡:“王妃,王爺來了綠卿苑,說是有事相商,請王妃回去一趟。”

旖景看了一眼夏柯,見她微微頷首,知道不是說假,暗忖她家王爺還真是未卜先知,料定秦家今日要來打探不成?

卻微微蹙眉:“我這會子可不得空,真有要緊事,交待給你轉告就是,若並不要緊,晚些再說。”

秦氏姐妹倆目睹旖景愛搭不理的模樣,心下十分不是滋味——蓋因早前黃氏便有知會,這些日子,楚王幾乎日日登門,甚至留宿,便是大長公主都覺不合規矩,到底沒有縱容,而讓衛國公將人請去前院,便是如此,楚王竟也寧願不歸。

這似乎說明,蘇妃這招“以退爲進”雖然不能打動太皇太后,但的確讓楚王越發固執,豈非不利子若的圖謀?

楚王也真是,實不知蘇妃有什麼好,眼下聲名狼藉,他還執迷不悟。

眼見着兩個姐妹都是一臉不甘,秦五娘再坐不住,拉了她們去自己屋子說話,念瑜見沒了旁人——蘇氏姐妹與楊柳、彭瀾去了茶室對弈,十一娘是鐵鐵的盟友,是以纔將隱忍多時的關切詢問出來。

只其中涉及諸多要緊,旖景自是不好一一解釋,囫圇一句:“阿瑜安心,並不是打緊的事,不過是有心懷叵測之人興風作浪罷了。”

韋十一娘心直口快:“別聽你伯母的,楚王纔不會有廢妃之念,否則那兩個秦氏,怎麼這麼摁捺不住?還不是爲了替秦子若打探來的,憑她,真是妄想。”卻又問旖景:“我看你二嫂,也就三、四個年頭不見,怎麼竟像老了十歲一般?頭髮絲都白了,這般憔悴?”

“外縣清苦,二嫂身子又不好,聽說去年病了一場,延醫請藥折騰了大半年,難免憔悴。”旖景只是解釋。

其中內情,她自是不好與外人細說。

早在蘇荏夫婦歸來時,大長公主一見她這副模樣,也是驚詫,連連追問,秦五娘才終於哭訴出來——都是蘇荏的責任!

原來秦五娘跟着蘇荏去了湖南,起初夫婦兩的日子過得倒也和諧,遠慶八年,秦五娘有了身孕,眼看就要臨產,蘇荏卻不知從哪裡聽聞了黃江月喪命一事,簡直就是痛徹心扉,喝醉了酒,回家的時候秦五娘抱怨了兩句,竟遭到拳腳加身!

秦五娘當晚就早產了,生下一個兒子,卻沒有存活。

偏偏蘇荏還不自省,一昧地爲黃江月傷心,盡全不顧妻子。

秦五娘起初以爲蘇荏被外頭的女子迷暈了頭,逼問了長隨,纔打聽得竟然是爲了黃江月。

若是活人,還有個爭頭,偏偏是個死人,秦五娘自己都覺得可笑。

但蘇荏這個混帳,竟然兩年都不曾清醒,時時酗酒,回來就施行家暴,有回居然抱怨是秦家威逼他娶妻,否則待他娶了“初戀”,江月也不會“香消玉殞”,秦五娘氣急,再不隱忍,痛斥蘇荏——黃江月一心要嫁入宗室,壓根就看不上你這個庶子!

這下好了,蘇荏就此把秦五娘視作死仇,越發不聞不問。

也不知他怎麼認識了一個女子,模樣與黃江月五、六分像,硬是聘爲妾室,那女子倒也是個良民,家裡卻清貧,老子娘一聽蘇荏是勳貴家的兒子,再一看那白花花的聘金,哪還管女兒是爲妻爲妾,立馬就送了上門。

倒也是巧,這女子連姓氏都與江月相同。

黃姨娘自打入門,有蘇荏這混帳撐腰,並不把秦五娘看在眼裡,居然掌了中饋,倒苛扣起秦五孃的用度來,去年那一場病,若非蘇荏身邊長隨看着主子實在不像話,暗下私掏腰包替秦五娘請醫,秦五娘說不定就撐不過來。

秦五娘也曾寫信回孃家求援,可如石沉大海,連個水音都沒有返回。

倒是一個族親給她帶了句話——蘇、秦兩家已是勢成水火,你好自爲之吧。

一個庶女,這就這麼被家族棄之若履,任由蘇荏“寵妾滅妻”。

大長公主得知後反而氣了個倒仰,蘇荏倒還曉得幾分厲害,不敢把黃姨娘帶回京都,可也沒逃過懲罰——一場好打,眼下還不能下牀,那個遠在湖南的黃姨娘,也被大長公主逼着蘇荏寫了封切結書,着管事帶去當地衙門了斷,必是不容這等挑釁正室的禍害進門。

又讓衛國公幹脆替蘇荏遞了辭呈,別想着再爲官,首先學會怎麼做人。

秦五娘眼下的模樣,實比初初返京時好了許多,她對蘇荏也當真冷了心肺,便是孃家,也再沒有期望,隻日日去遠瑛堂侍候大長公主,在院子裡自闢了一間佛堂,晚晚誦經,心如死水。

家裡出了個比陳六郎還混賬的子弟,大長公主也是急怒攻心,病了一場,旖景在旁好生安慰着,這兩天才好些,只大長公主見着秦五娘如同槁木的模樣,又是嘆息連連,倒是秦五娘反而流着眼淚勸慰:“有祖母與翁爹、兄嫂家人維護,媳婦已覺慶幸,二郎厭惡媳婦,媳婦也不願討他嫌棄,各自安好罷了。”

秦五娘不敢有和離的打算,她雖有孃家,可早被孃家當作棄子,真要是和離,怕是連安身之處都沒有,確感慶幸二郎雖然混賬,夫家長輩卻是深明大義者,還能給她富足安適,故而,今日當聽嫡母與姐妹的那些打算,她才驚懼不已,生怕孃家與衛國公府反目成仇,又牽連上她。

又說韋十一娘,在午膳之後,好容易才瞅了空子,拉了旖景去一邊私聊,才避開閒雜人等,就是一個粉拳擂在旖景的肩頭:“咱們倆這般要好,如此要緊的事,阿景竟一直隱瞞,當真不夠意思,難爲我一直煩惱,這些年,愁出了一堆縐子,才曉得是杞人憂天。”

旖景只覺莫名,瞪眼看着好友,好半響才憋出一句:“這話從何說起?”

十一娘再甩了個白眼,又是一捶:“你還裝!”這才說道:“我家顧郎昨兒個才與我交底,原來,他非但與你家王爺沒有嫌隙,反而是自己人,虧我那時嫁他之後,聽人議論,才曉得他與你家王爺是政敵,爲此好不憂慮,琢磨了一番,纔拿定主意,不論這些男人家怎麼爭強鬥狠,我只管咱們閨閣情誼,只要你不嫌我,我對你決無二心,到底是擔憂,怕真鬧得不可調和,最終影響了我們一場交厚。”

原來,虞渢昨日下晝私下與顧於問碰面,知會他到了時候與秦相“勢不兩立”,而應對太皇太后示忠,免得將來受牽,顧於問晚間回府,正看着十一娘打點禮信,分明是準備出門兒,一見他,卻遮遮掩掩,一番追問,才知妻子是打算給蘇氏六娘添妝,生怕他責難,顧於問這才坦誠,倒弄得十一娘一驚一乍:“你早前娶了妻?”

顧於問哭笑不得:“我哪敢……實在是,楚王殿下的障眼法。”

又細細將這些年間樁樁件件都與十一娘交底,讓她只管與王妃來往,不需顧忌。

旖景聽十一娘說了這些,連聲兒道錯:“不是我有意相瞞,實在是關係重要……其實我知這事,也是最近,當初不知之時,也與你一般打算,無論你家顧郎是哪方的人,我與你始終都是知交。”

這話原也不假,當初虞渢諸多佈署,原也沒有事無鉅細告之旖景,說到底,倘若不是慶王登基,顧於問的作用不大,與虞渢是敵是友並不關鍵,今上登基那日,旖景便遭強擄,當然不知顧於問的底細,也就是她安返之後,倒也聽說顧於問深得天子信重破格提拔,實在擔心與十一孃的友誼,虞渢才把個中詳情告訴了她,短短數月間,事故頻生,旖景又一直準備着天子的“終級清算”,並沒有閒睱與十一娘談及這個話題。

十一娘這才滿意:“有你這話,我也就滿足了,好在從始至終,顧郎與秦相一直不和,我倒也沒太過煩難,就是擔心他與殿下有些舊怨而已……既然這時我已知道許多,阿景不妨直言,接下來你究竟有何打算,我算是清楚內情的,曉得殿下怎麼也不會被秦子若迷惑,不過龍椅上那位怕是不會甘休,他纔是秦子若的倚仗。”

旖景便也再不隱瞞,把仔細一併告訴了十一娘。

十一娘便笑:“原也是秦子若癡心妄想,又活該遇上你這個對手,便是她有個皇后姐姐皇帝姐夫也落不着好,聽你這麼一說,我今晚才能睡個安穩覺,阿景你是不知,當日你不知蹤跡,秦子若又鬧出那麼一出,我這心裡揪得不行,就想倘若真讓她趁了願,賊老天真是瞎了眼……那時你安好無事的消息傳回錦陽,我與念瑜、阿柳幾個迫不及待就去了寺廟燒香,我好一陣懺悔,當初不該罵老天爺是賊,神明在上,終是幫着好人。”

一番話倒說得旖景紅了眼眶,正跟那兒矯情呢,又捱了十一娘一個巴掌:“有了你這番話,接下來我便知道怎麼使力了,你放心,只要秦氏姐妹敢出來跳梁,就算這其中包括了皇后,我也敢真糊她們一臉油彩,由得她們把這丑角兒演得像模像樣。”

申初時分,旖景送走幾個知交,纔回綠卿苑,便聽夏柯稟報秦夫人午後請辭,就去了對門兒,這本在旖景預料,一笑不語。

哪知一回“閨房”,卻聽說虞渢正在她的“閨牀”小憩,已經是睡了足個時辰了。

旖景入內看了一眼,見王爺睡意正沉,也沒打擾,後來又被大長公主喚去了遠瑛堂,這麼一耽擱,及到掌燈時分歸來,才知道虞渢一直未醒。

旖景方纔有些着慌,入內一看,雖見他呼息平緩,儼然睡得香甜,也忐忑不安起來,先是輕推,後來加重力道,到了最後都帶着哭腔喚人了,虞渢才總算醒來,那麼一剎的恍惚,說話時嗓音裡尚有沉啞,卻連忙安慰:“昨晚睡得不好,瞧你,我不過就是睡個懶覺,值得你着急得哭天抹淚?”

“你故意嚇人?”

懷中人粉拳輕擂,虞渢脣角帶笑,連聲應是:“既然晚了,出去可得受涼,王妃行行好,今日就讓我在這兒賴上一宿。”

說着話,將人拉進懷裡,輕闔眼瞼。

再睜開時,眼前仍是一片模糊的光影,什麼也看不清,耳畔隱隱的轟鳴引起胸腔一陣悶惡。

虞渢又再闔目——

祈望上蒼,莫要收回眷顧,容我,再數十光陰,而不應是,如此短暫的輪迴。

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爺“耍賴”第五百章 恩封確實,將有險關第一百二十三章 攜手合作,並肩共進第六百三十四章 牆裡牆外,暫不得見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發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爭端升級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條暗線,完成拼圖第七章 娘子撐腰,丫鬟樹威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門赴邀,有意爭執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張氏陷局第四百六十一章 確有預感,瀕臨橫死第五百三十四章 媚娘香夭,玉郎陷險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圖”,原因仰慕第兩百五十七章 瘧疾暴發,無法避免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慶九年,悄然而至第兩百三十六章 或有紕漏,不及詳察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該此報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第兩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六百五十章 再潛西樑,關鍵一步第五百九十一章 “青雀”之用,忠義難全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盛怒難捺第兩百三十五章 金蟬脫殼,反擊螳螂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當中,風聲暗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對峙雙方,狡言不斷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慶九年,悄然而至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敗勢如山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難兩全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三百五十章 爲君之故,怨痛滿懷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據實相告,哭笑不得第七百四十九章 生死相隨,永不分離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別西樑第六百九十一章 黃氏“錯識”,張大不蠢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風暴,暗器脅人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兩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變,生死危機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錯之間,關要漸顯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機會,能否重頭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於無奈",自曝家醜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四百九十五章 秦妃挑釁,旖景不忍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三百一十一章 離間之計,黃雀之謀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五十三章 重返舊地,苦辣酸甜第六百七十四章 京都局勢,三姓混戰第七十九章 小五獻計,皇子請罪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惡母狠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別西樑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兩百八十五章 非是良人,怎託終身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一百四十二章 願得一心,白首莫離第一百七十章 問罪甄府,慈母悲聲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聰明,子若入陷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歎服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親迎,再無遺憾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詭異心態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第七百二十五章 諸多拆臺,接連拂袖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觀者清,精明國相第七十四章 水蓮庵裡,委實風流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闔牆,縱容之禍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四十五章 爲尋外援,夜探妓坊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無奈,自找恥辱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諸美比才,結交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