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

子若姑娘完全沒察覺她已經無聲無息被人推到抗裡,就差往裡填土了。

老王妃關於子若“愧疚不已”的話倒也不是胡謅,這姑娘的確抓緊一切與老王妃獨處的時機見縫插針就提這碴,動情時梨花帶雨,斷腸處憂慮滿懷,引得老王妃連連嘆息疼惜不已,轉身就把皇后曾怒斥子若,子若悔愧難安的話轉告了旖景。

旖景立即洞悉秦子若這是打算利用老王妃帶她入宮。

看來李氏回書的消息應當造成了秦子若不安,以致於連秦夫人都舍了,必須與皇后面談。

旖景雖猜不透秦子若這般不安的緣故,但卻認爲這確是一個好機會,該放子若去宮裡噁心噁心太皇太后,順便把秦家泄露天機的事“張揚”出去。

老王妃今日的一言一行,全是孫媳婦在後頭編排,最終目的有二,一是讓太皇太后察覺秦子若仍有威脅,二來是讓天子得知秦家背後動作。

秦相倘若知情,勢必有苦難言——他哪有阻撓聖意的想法,就算認爲虞渢赴藩更加有利,也不是在此時此刻,蘇妃尚且安好無事,他孫女僅僅是個侍婢,便是楚王重權在握威懾帝權也與秦家沒什麼干係,他這麼做,無非是向虞渢示誠,順便讓子若賣好罷了。

而讓秦子若不安的原因則是,秦夫人最近一回與她碰面,並沒說明皇后不能有孕之事。

實在因爲虞渢讓秦相出面薦舉江漢入仕,婉轉說明他已知皇長子並非皇后親生一事。

虞渢還能從哪裡得聞此事?

秦相大覺惱怒,埋怨秦子若因爲兒女私情行事不慎,眼下並未趁願與楚王府結姻,就迫不及待將家族秘事張揚給外人,雖說這事其實是天子主謀,不怕閒人質疑,虞渢既願協助,也是對秦家示好之意,但小心駛得萬年船,秦相對孫女自作主張的行爲深覺介懷,並警告了秦夫人,中宮的事務必暫時隱瞞子若,她這時自身難保,也不益插手太多。

但這事被秦子若察知後,哪能不忐忑?家族一旦對她不滿,當她不能趁願而淪爲一枚廢棋時難保不會徹底被棄,就算將來蘇妃不保,秦氏一族也不是沒有別的女兒,嫁一個名聲更好的到楚王府豈不是更加容易?那時她可就真到了呼天不應喚地不靈的悲慘境地,萬萬不能容忍。

李氏有意隱瞞相府而把此事直接書傳,這也提醒了秦子若,她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家族身上,李氏便是一個自己人,至少能做耳目之用,否則若是沒有家族傳訊,她就當真成了閉目塞聽。

於是秦子若也乾脆摒棄了秦夫人,一門心思討好老王妃,企圖利用她問安的機會跟着入宮,爭取與姐姐直接碰面,果然如願以償。

爲了保護李氏,秦子若沒有自稱知情,她只消一問江漢是否得用,皇后就忍不住把這件噩耗言無不盡。

“姐姐萬萬不能挑動立儲一事。”秦子若握手苦勸:“聖上明知小嫚是妓子出身,勢必不會答應立大皇子爲儲,說句不該說的話,大皇子究竟是否天家血脈誰也不能擔保,更何況世人皆知姐姐信重李氏,孫孟一旦諫言立儲,聖上哪能不知是姐姐在後推動?只怕爲此還會忌備相府。”

“那我能怎麼辦?皇帝他就是個沒心沒肝絕情絕義的貨色,好在江漢與江清谷父子不和,他又是咱們的人,這事才能暫時隱瞞,可我沒有子嗣,哪還保得住後位。”皇后焦急不已,她未必不知諫言立儲是下下策,但也的確沒有辦法:“母親轉告祖父的意思,竟是要送個族中女兒入宮,但望她能得子,祖父只爲家族權勢,全不爲我着想,感情後位之上只要是秦氏女兒,是不是我原本無關緊要。”

“姐姐莫說氣話。”秦子若長嘆一聲。

便是姐姐都明白男人們注重的無非權勢二字,女兒家僅只是工具而已,能夠利用則保,不能利用則棄,姐姐是皇后尚且不能安心,更何況是她,更不能吊以輕心。

但是家族的確是她們的最大倚仗,家族能放棄她們,她們卻不能置家族不顧。

秦子若強迫自己冷靜,搜腸刮肚的找着安慰話,苦心勸解皇后:“祖父不會置姐姐不顧,就說一點,倘若祖父真打算捨棄姐姐,那麼送進宮的就絕不會是旁支族親,二叔女兒八妹妹已經及笄,雖說二叔是庶出,但只要聖上依然重視相府,也便不會在意,八妹妹到底是秦氏女兒,身份比那些妃嬪更加貴重。”

淑妃嚴氏不過是個庶出,其餘諸如鄧妃、白嬪家族更加不敵,秦八娘雖是庶支嫡女卻出自相府,身份的確比眼下除了皇后之外的妃嬪更加尊貴,倘若秦相真有捨棄皇后的打算,勢必會讓親孫女頂替,就不是送個旁支女兒入宮了。

秦子若先說服了自己,越發苦口婆心:“皇長子遲早都要夭折,姐姐到時傷心過度大病一場,只要聖上仍然顧重秦家,待將來秦氏女兒產子後,便能公然記在姐姐名下以爲嫡子,對外,也是對姐姐痛失親子的安撫,不會引人詬病,祖父這正是爲保姐姐後位,才未雨籌謀。”

這話果然說服了皇后,讓她略微平靜下來,淚雨滂沱才止住:“可我到底是不甘心。”

但又能如何,不說旁家妃嬪各有家族倚仗,倘若她們的兒子被立爲儲,將來就算皇后不遭廢黜,儲君也不會當真倚重秦家,唯有秦氏女兒生下儲君,纔是穩妥之策。

見皇后不再牴觸秦氏女兒入宮代她生子,子若姑娘便爲自己打算起來:“要保姐姐後位,咱們秦家定要權勢在握,只有如此,就算將來聖上大權一統,也要顧忌秦家,而避免過河拆橋,眼下局勢,秦家雖有世宦支持,但到底不握兵權,還遠遠不夠。姐姐應當讓母親轉告祖父,唯有達成與楚王府聯姻之勢,秦家才能安枕無憂,姐姐這時切莫任性,非但不能與聖上生隙,還要事事服從聖上,難有身孕的事遲早不瞞,姐姐莫不乾脆坦言,也免得聖上事後得知介懷。”

又特別提醒:“將來族中女兒入宮,姐姐可千恨不能再犯糊塗,因爲一時妒嫉就行壓制之事,而當盡心提攜,力求族人能得聖上寵幸,纔有望領先一步生下皇子。”

秦子若不忘提醒自己的處境:“我們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妹,偏偏都不順遂,姐姐如今處境艱難,我也萬萬不料蘇妃竟能安返……蘇妃不除,對姐姐也是威脅,姐姐,我們姐妹相互扶持,將來才能安然無憂,不會因爲百無一用而被家族所棄。”

眼見皇后把自己的言辭聽進耳裡,十分艱難的點頭答應要忍辱圖後,秦子若這才放下心來。

只要皇后詔見母親,答應讓步妥協,又把她今日這番話轉告,祖父勢必知道姐姐回心轉意全是自己勸諫有功,也能寬諒上回一時心急自作主張。

皇后安全,自己纔有勝算,子若表示她十分不易,眼下必須時時“提醒”父祖她仍有作用,才能避免被家族棄之不顧,真成了個除族之女,在王府當一生一世的奴婢。

“今後姐姐遇事還當三思,切莫因爲一時激憤就違逆祖父,若有拿不準的疑難,可與妹妹商議在先。”秦子若臨別前,仍不忘再三叮囑:“無論母親,抑或李氏,姐姐可請兩位轉告。”

秦夫人在明,又不能隔三岔五就往王府,瞧人眼裡也不像樣,李氏卻是在暗,秦子若到了這個地步,也唯有信任鄭氏母女,寄希望於蘇妃人忙事多,疏忽了這對耳目,這也並非不可能,嬋娟既能把李氏的信轉交進來,說明蘇妃眼下是真的疏忽大意,否則那封信若是落到蘇妃手中,怎麼也該阻止自己入宮,秦子若以己度人,倘若她與蘇妃換身異境,手裡捏着這麼大個把柄,立即就會告之老王妃與王爺,用心懷叵測——暗中打探吳籍案——的名義將人驅逐,乾脆利落了斷。

眼下聖上並未追究蘇妃“聲譽”,她哪能未卜先知?且以爲平安歸來就能安枕無憂,唯有自己是眼釘肉刺,一旦得了機會,勢必狠手拔除。

儘管鄭氏母女並不是那麼牢靠,但秦子若只好姑且利用。

她早就到了孤注一擲的境地,畏頭畏尾難成大事,勢必要對外頭的形勢瞭若指掌,才能夠及時應對。

這也算是旖景“無心插柳”了一把,就此源源不斷地從嬋娟手裡取得秦、李二人書傳先睹爲快,雖不說對秦姑娘的陰謀盡在掌握,總歸是大有益處。

秦相雖有意隱瞞子若皇后不孕一事,但不料子若這麼快就得了入宮的機會,心說這孫女果然比皇后能幹,火倒真消了幾分,又深覺子若之諫甚有道理,開始“自作主張”地籌謀起針對蘇妃的陰謀來。

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順示好,化險爲夷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條暗線,完成拼圖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四十一章 突生禍事,馬*婚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鑼密鼓,挖坑布陷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風暴,暗器脅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繾綣懷憂,病勢日沉第三百七十章 仗勢欺人,欺得徹底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兩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開局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兩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險揭真相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間,細數疑惑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劍,坦率阿薇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兩百七十六章 舌燦蓮花,欲反黑白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條暗線,完成拼圖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七百三十九章 撥亂反正,太后施令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七百七十八章 黃氏收場,故事未完第十九章 猝然重逢,果然隔世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舉,開誠佈公第兩百九十四章 尚未實施,便有變故第六百五十章 再潛西樑,關鍵一步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三百零六章 一時衝動,惹火燒身第兩百七十三章 對薄公堂,收網之時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蠍相比,也有不及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長留西樑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暫,盡力一次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長留西樑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斷絕後,扼制謠言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纓望族,清高太甚第一百四十章 勝負之間,一步之遙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願達成,一變突生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嬤嬤教孫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順現形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五百六十六章 無情內鬥,棋子已動第四十五章 爲尋外援,夜探妓坊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調換,挑撥露餡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詭異心態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兩百五十八章 朝中風雲,城裡變幻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三百一十九章 深思熟慮,兩全之計第五百二十六章 衆芳比才,昭顯風範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兩百一十五章 宋輻和離,母子生隙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六百二十九章 稱誓在前,決不另娶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計定,決不買單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劍,坦率阿薇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風波暗釀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一百二十二章 據實相告,哭笑不得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決不負誓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終場,盛世開端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六百零九章 虛心求教,怎得芳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對手,勸人納妾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計試探,莫名好友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強勢繼任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死無疑,絕不饒恕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楊二女,誰更“諸葛”第五百一十四章 風波未起,責罰難免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蟬脫殼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賞菊,鬱集黃氏第四百二十章 歸化遇襲,一個時機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親事定,誰更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