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

深秋上晝,從東窗照入的陽光落地粼粼,隔着裙裾撫慰腳踝,只有微微的輕暖了。

旖景正坐在靠窗的玫瑰椅裡,手裡拿着一本朝早下發的邸抄,一邊聽着鈴鐺稟報收集來的關於秦子若的“情報”——這姑娘在榮禧堂數日之間,已經與大小丫鬟“打成一片”,尤其是眼下被老王妃最是倚重的祝嬤嬤與燕兒,都收到了不少“小恩小惠”,秦夫人上回前來探望,自然不會打空手,子若手頭大是鬆動。

她固然不可能收買衆僕爲她效命,用意僅在討好人心,樹立和睦乖巧的形象,免得在老王妃跟前奉承時讓人視爲威脅,平白無故就先樹敵,都說拿人手軟,伸手不打笑臉,子若主動示好,僕婦們自然也不好太過刁鑽動輒背後拆臺當面難堪,不得不說堂堂相府千金淪落到一介侍婢,居然能這麼快就平心靜氣穩紮穩打,先創造一片友好無犯的“工作環境”,子若姑娘也算適應力甚高了。

另外,子若姑娘身邊雖沒了專門的使喚丫鬟,倒也能做到“自力更生”,並不讓人詬病她高傲不羣,對鄭氏母女依然不忘籠絡,卻也沒輕易就讓她們“爲非作歹”,本就愛佔便宜的鄭氏母女自然與她保持着親密無間的“情誼”。

旖景聽完這番話,也只囑咐鈴鐺繼續留意。

虞渢卻忽然挑了簾子進來,丫鬟們不消囑咐,立即極有眼色的退了出去。

“昭妹妹遞了消息出來,今日國公夫人與六妹妹應詔往慈安宮,‘正巧’聖上也在太皇太后跟前,不多久,太皇太后便下旨賜婚,眼下慈安宮的內侍已分別往陳家與國公府宣旨。”

旖景手裡的邸報砸在了裙子上,半響才問道:“怎會有這般變故?”

“昭妹妹與如姑姑都被聖上先打發了出來,沒人知道具體情況。”虞渢拾起旖景裙子上的邸報:“夫人與六妹妹應已回府,我進來時,已經叫人備好車與。”

這話音才落,旖景便已起身往外,待挑高簾子時才又頓住,轉面看向依然站在窗下的虞渢:“你不過去?”

“我與陳參議有約。”虞渢只說。

旖景也不及多想,出去時只緊聲地囑咐夏柯、秋霜跟着。

當旖景趕到時,宮裡的內侍果然與黃氏、六娘一同抵達衛國公府,因着衛國公、蘇軻今日都在衙門當值,除了諸位女眷外,也就只有官職在身卻“賦閒”在家的世子蘇荇與三爺蘇轢陪着一塊跪接懿旨,這時大長公主連蘇荇都打發出去,遠瑛堂裡唯有蘇轢與六娘在側。

大長公主的神色自是沉肅,她還沒問話,便聽旖景來了,囑咐玲瓏將人放了進來。

旖景行了禮,目光立即看向垂手站在一側的六妹妹,一張頗顯英氣的面容上風平浪靜,瞧不出半點委屈與哀怨。

“六妹妹,究竟怎麼回事?太皇太后怎會突然賜婚?”旖景搶先發問。

“聖上問我意願,我稱願意嫁入陳家,聖上聞言甚喜,當即便促成太皇太后降旨賜婚。”這話一出口,就否定了大長公主與旖景隱隱的猜想,說明太皇太后並沒有行脅迫之事。

當然不足以打消在座諸人心裡的疑惑。

“可是你母親又對你說了什麼要脅的話?”大長公主一語中的。

但六娘卻並未承認:“祖母,確是孫女兒心甘情願。”

大長公主緊緊蹙眉,旖景卻看着六娘若有所思。

“孫女兒明白長輩們的心思,是爲我一生安好打算,原本婚姻一事,孫女兒也該遵循父母之命,母親之前那番爲家族考慮之言固然不盡不實,但也有並非毫無道理,孫女仔細思量過,與陳家長房聯姻確爲有益無害。”六娘微微蹲下身子,握住大長公主的手:“祖母,是風兒辜負了您的好意,祖母切莫因而生怒。”

六娘一貫有些疏漠寡言,極少做出這般小女兒的親近姿態,這讓大長公主一時百感紊心,牽起六娘,讓她就挨着坐在身邊,總算緩和了一些沉肅:“風兒,你就真不覺得委屈?”

“起初孫女知道這樁姻緣是有人利用逼迫,心裡也不情願,也僅只不願受欺而已,後來問了三叔,果然便知這裡頭的陰謀,是有人慾挑唆咱們蘇家與太皇太后生隙,孫女便想,這些人處心積慮如此,勢必還有後着,這回就算能化解,也保不住接踵而來的陰謀,與其迴避,莫若交鋒,讓他們以爲趁願,殊不知咱們是在將計就計,孫女並未被之利用,將來若能因此扭轉局面反戈一擊更是痛快,是以這時,孫女當真再無不甘。”

大長公主從沒把如此複雜的內情告訴旖風,就是擔心讓她徒添壓力,想不到卻是蘇轢說漏了嘴,這時不免氣惱地瞪了兒子一眼。

蘇轢素喜這位六侄女的睿智沉穩,又知道六娘雖說是個閨閣,心裡主意甚定,見識也非同尋常,趁着閒睱,便常與侄女論政,關於這樁婚事之後的陰謀也有分析,並不曾料六娘竟然情願嫁去陳家,這時未免有些尷尬,又被母親一瞪,擡手就摸向鼻樑,很有些訕然的模樣。

六娘便又說道:“祖母莫怪三叔,原是孫女纏着三叔才問得這些,有些話憋在我心裡已經有些時候了,祖母可容孫女直言?”

大長公主無奈地嘆息一聲,拍了拍六孃的手便作允許。

“我們蘇家因着三代君帝信任,勢重權深,這原也是天家的恩典,可父祖叔兄並非貪戀權勢,至始至終都忠於君國,眼下卻受忌憚,但若僅是卸權便能換得平安,也未嘗不可,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六娘語氣至始至終都冷靜平緩,說到這裡微一停頓時也只是眉梢輕挑:“實際情形是有利慾薰心之徒,想借着聖上對蘇家的忌憚,奪取權勢以爲己用,意在取而代之權傾朝野,若讓他們得逞,將來勢必挾制帝權,而在這之前,又怎會容國公府全身而退、韜光養晦?他們不達目的勢不罷休,我們自是不該任由欺迫而不反擊。”

“孫女也知道祖母的好意,明知家族有難,卻不願讓孫女牽涉其中,可是祖母,我是蘇家的女兒,受蘇家養育,自信能爲家族盡力,實做不到袖手旁觀只圖一身安寧,祖母,當年高祖被逼無奈於楚州起兵,祖母豆蔻之齡就願出生入死征戰疆場,孫女又怎甘坐享其成獨善其身?”

“陳家長房示忠太皇太后,與我蘇家便爲同盟,孫女嫁給六郎既能迷惑對手,又能進一步穩固與陳家的關係,並不需孫女以身犯險,這門姻緣摒除旁人利用欺逼的因素,實在百利無害。”

“三叔也說陳參議實爲陳家棟柱,本家不論,在陳氏一族中影響極大,而與陳家交好之門第故舊也多看好陳參議,不說六郎,單說將來翁姑,於大局於私情,都會庇護孫女,孫女總不至於受人欺辱無能自保,又有自身家族親長倚仗,將來勢必能與夫家齊力合心。”

“陳家內情雖說複雜,好在長房相對簡單,嫡長子早逝無嗣連長媳也已歸寧,庶子不提,將來孫女上頭也就只有個五嫂,也算故舊了,安慧雖然不好相與,但孫女自認足以應對,她欺負不了我。”

“孫女也知道祖母最爲牴觸的是六郎品性不端,但孫女認爲他也不是不可原諒,他之錯責,便是辱沒簡氏娘子,以致投繯,但孫女聽三叔提及六郎,已生懊悔之心,既能改過,還有可取之處,將來他若能敬我,我當然回以敬意,他若有折辱之心,我可不是簡氏娘子那般氣性,傷害自己的事斷然不會做,勢必回以利害,祖母不需擔憂,孫女嫁入陳家原也不是爲了兒女情長,我在意的也不是六郎的真情實意,論他是否心繫旁人,也傷不及我半分。”

六娘倒是直抒胸臆了,在場的三人卻成了目瞪口呆。

大長公主後來也只好讓姐妹倆談心,自己拎了蘇轢追問:“我倒得聽三爺仔細說說,陳家那六郎到底有什麼可取之處。”

三叔無比憂怨的望了一眼他家六侄女——丫頭,我只提過六郎往常還算勤勉,並不盡似那些紈絝耽於酒色,實不想他竟然會鬧出這種醜聞,可沒篤定他就有可取之處。

卻也只能盡力轉圜,好讓大長公主不至於太過厭惡。

旖景當避開親長,與六妹妹說話再無多少顧忌,她也直言不諱:“六妹瞞得過祖母,可瞞不過我,你突然改變心意,是否因爲夫人逼迫?”

六娘這時神色更顯輕鬆,她微倚美人靠,眼睛看向沿着廊廡開得正好的秋菊:“五姐莫須追問,是與不是並不重要,她始終是我生母,便是有所請求,念在血濃於水四字,這件事我也得應允。”

“你真不在意六郎心繫旁人?”

六娘聞言,竟然一笑:“我心不在他,當然不會在意他心繫何人,當初陳家六郎爲了伎子醉生夢死,惹得多少人笑話譏諷,說實在,我卻不以爲意,他能爲一個風塵女子那般,說明也是重情之人,相比有些口稱山盟海誓轉眼背信棄義的僞君子總歸佔得至情至性,一個人的品性本不在於人言評論,就說秦家,從前誰不讚爲詩書之族聲望之家,實際如何?風傳品德兼備的郎君,不見得就當真正派磊落。”

“做爲旁觀固然如是,但六妹妹,將來你可得與陳六郎結髮攜手,就此一生一世。”

“五姐,你知道我的性情,本就有些疏冷,這並不討喜,祖母是爲我好,一心爲我尋個才品不凡的俊傑,但說實在,我沒有自信能與一個從未謀面之人立即交心,也不願將心思盡都用在相夫教子,能得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便是不錯,我對陳六郎並不牴觸,他能敬着我固然最好,若是不能,假如故態萌生,期望着我以舞伎討他歡心,我也做不到,大不了到時出嫁前,找魏先生與平樂郡主討幾個他們府中訓備的歌女舞娘,足以應付他不時之需。”

旖景哭笑不得:“你還有心說笑?”

六娘莞爾:“我本不願輕易就對誰全心全意,陳六郎心繫旁人,對我最好別有那些期望,這樣反而可能相敬如賓,再不濟也能保證秋毫無犯,這世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相比嫁去全然陌生的家族,我對陳家多少還有幾分瞭解,至少我知道陳夫人不是個難相與的婆母,陳參議還算正派,功利難免,總不至於權慾薰心,看看安慧,孃家成了那副情形,他們也沒有苛待,這世道,有此家風也算不易了。”

六妹妹這般光風霽月,半點不覺委屈,旖景那些勸慰的話再說不出口,她也明白這事到此已算鐵板釘釘,太皇太后不可能收回成命,而衛國公府也不可能違逆懿旨,說再多爲六妹妹不值的話,也是憑添她的煩擾而已,到了這時,纔將安慧那日所言都告訴了六娘,包括紅衣的真實身份。

六娘反倒一嘆:“我說好端端地紅衣怎麼不知去向,原來卻是襄王有夢神女無心,這事五姐可別傳揚,讓六郎心裡存段美好就罷,誰也不願一腔情意被人辜負,辜負尚且事小,被人利用更不好受。”她微微一頓,轉而肅言:“五姐,妹妹有個不情之請,你能否直言相告,母親她究竟對你做了什麼錯事,我總覺得,不是宋嬤嬤那樁這麼簡單。”

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歸來,一段舊怨第四百九十四章 還有後着,滋生嫌隙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條暗線,完成拼圖第四百四十四章 納妾之爭,姑姑說教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動,再無可忍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風波暗釀第二十八章 噩夢驚醒,道出真相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門赴邀,有意爭執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辯不脫,破釜沉舟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橫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產,朗星挨踢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有漁翁,皆是蚌鶴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五百四十二章 家宴認親,虞湘婚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劍傷小五,言及謀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五百三十八章 數樁喜事,又有恩封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萬千愧意第兩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兩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動,一方尚迷第四百七十五章 違逆“慈母”,教訓頑劣第五百三十四章 媚娘香夭,玉郎陷險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六十九章 閨秀風範,但爲良人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舉,開誠佈公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結,動手清算第兩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見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紋之意,灰渡之忠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惡人,禍之根源第九十二章 誰是棋子,誰是棋手第九十四章 月下陰謀,如何破解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第四百四十四章 納妾之爭,姑姑說教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劍指白衣第四百章 將來弟婦,眼下判者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緊逼,欲揭真相第一百零二章 你若釋懷,我便心安第七十四章 水蓮庵裡,委實風流第兩百六十三章 門外爭執,室裡纏綿第十二章 早生死結,一朝爆發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六百零八章 西樑回訊,禁苑佳人第兩百三十九章 東宮有喜,聖上賜恩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七百四十九章 生死相隨,永不分離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禮數,你待如何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開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強勢繼任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問責,除族離家第十三章 細紵有跡,花簪無蹤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四十五章 爲尋外援,夜探妓坊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樂禍”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轉機,柳暗花明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離間,高低顯然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六百八十九章 鳳陽來人,刁難候府第兩百九十五章 真兇現形,西樑紛爭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劍,坦率阿薇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試探,將要團圓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開始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不成,賜你個妾第三百九十一章 呂氏婆媳,朱氏祖孫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四十章 妖魅無效,心懷不甘第三章 細論諸女,蹊蹺宋氏第六百六十三章 又再中計,連連告負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