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

“常平王仁懷十四年夏,當今陛下時襲姚陽君,領驍遠軍抵北原聯衆之亂,返京,鎮王儲亂政,聯合諸貴勸諫常平王以政局民安爲重,問罪逆者,常平王悔悟,遂定當時太子及肖山大君矯詔謀逆之罪,復姚陽君儲君之位,同年十月,常平王因抱病而不能理政,禪位於儲君。”

安瑾聽兄長虞渢忽然提及西樑王當年“兵諫”一事,好險沒潑了手裡的茶水。

她的驚訝當然不是針對兄長知道這樁舊案,事實上當年她自請和親尚未遠嫁時,虞渢便將西樑王殺儲“勸”君一事告知,提醒安瑾應當避忌,而安瑾自嫁入西樑,又聽伊陽君把這樁舊案細細說了一回。

當年常平王后分娩長子時遭遇難產險些喪命,好容易母子平安,當日,功業殿突遭天火,以致常平王趕往功業殿時因心急如焚,途中摔了一跤,崴了腳踝,半月行路艱難,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常平王與王后歷來就對長子不那麼喜歡,認爲他不祥。

是以,常平王當年廢嫡長儲位,絕不僅只兒子決意要娶“姨母”爲妻的原因。

那只是*而已。

常平王廢了長子儲君之位,將其軟禁,又逼迫長子迎娶後宮出身小貴族之姪女爲妻,用意很明顯,是徹底剝奪長子繼位的資格。

無奈仁懷十年,北原聯合西南部盟對西樑發動戰事,常平王雖及時調兵遣將,可連連敗退,聯軍的鐵騎直入西樑邊關,勢逼大京。

常平王本身頗好酒色,任由政會掌控國事,除了一個自幼受冷的長子頗爲嚴以律己,十五、六歲就去邊軍歷練,立威軍隊,後來被立爲儲君的嫡次子與幼子肖山大君無不繼承父王的習性,都是無能之輩。

在這樣的情況下,連三盟政會都上諫常平王,請長公子帶兵,抵抗聯軍,救西樑於大廈將傾。

所以宛璋才從禁苑脫身,被常平王封了姚陽君,領大將令出征。

宛璋經過四年苦戰,才帶領衆將士大勝歸來。

儲君與肖山大君卻害怕兄長功威顯赫“魷魚翻身”,於是說服常平王,欲將立有保國之功的姚陽君斬殺。

後來當然是宛璋大獲全勝,攻入大京,先殺入太子府,擄儲君、肖山大君兩個弟弟下獄,逼其畏罪之盡,再率驍遠軍攻入王宮,逼迫常平王下詔將兩個弟弟定罪處決。

這是顯而易見的政變,宛璋最終問鼎王位。

誠然,宛璋有他逼不得已的理由,事實也證明他確比常平王及兩個弟弟更加適合帶領西樑走向強國之路,但其逆君逼宮、不孝不義也是抹殺不了的污筆,當今陛下未必不會耿耿於懷。

做爲西樑王的嫡親孫女,金元公主想必也介意祖父這一段並不光彩的歷史,應當不喜世人提及。

安瑾不明白這事明明與解救旖景脫困無關,爲何長兄忽然提及,豈非惹金元不快?

她不由得暗暗打量金元的神色,內心極爲不安。

但金元雖有些詫異,不知楚王何故提起舊事,卻並沒有羞惱之色,仍是洗耳恭聽的態度。

虞渢當然也不會評價西樑王的功過,繼續說道:“陛下鎮亂之時,幾乎將太子府夷爲平地,而西樑王宮也有多處毀損。”

兵諫與政亂是殘酷無情的,勝負決於一線,宛璋當然不會和風細雨,事實上把守宮城的宮衛幾乎全軍覆沒,便是慶、胡宗家也被付之一炬,三姓宗室皆被宛璋掌握手中,纔有了後來諸貴勸諫的結果,讓這場政變也成爲政會及諸貴共同參與的“正義”之舉。

“陛下繼位後,親自督建宮城,復建太子府,曾徵召西樑各地工匠,歷經五載有餘。”虞渢繼續說道:“復建太子府時,曾發生事故,工匠營失火,死者百餘,大多爲肖山郡所徵役民。”

說到這裡,虞渢托起茶盞,就這麼終止了話題。

安瑾完全雲裡霧裡,不知兄長用意。

但金元公主顯然是明白了什麼,神色總算凝重下來。

“數十年前的事,不想楚王竟然瞭若指掌。”

虞渢不以爲意的一笑:“諸如這等瑣事,不繫要政,打聽起來不難。”

當然是指工匠因大火而喪命,不是指西樑王當年發動那場轟轟烈烈的政變。

安瑾尚且坐臘之時,金元公主已經起身:“確是瑣事,可唯有楚王能洞悉其中,這番話後,金元倒是對楚王適才所言信之不疑,的確,西樑不敢確保規避楚王事不得已之非常之舉……不過,今日與楚王之見實在倉促,金元難以決斷,需要楚王寬限時日。”

“渢,敬謝公主。”

金元蹙眉:“我若立時返回大京,楚王意欲如何?”

“自當恭送,並靜候公主佳音。”

這意思就是,虞渢並沒有限制金元公主行動的打算,似乎他也沒有立即離開的打算。

金元的神色才緩和下來,卻實不能報以微笑,只屈膝一個辭禮,又再沉吟一陣,纔對安瑾說道:“想必嫂嫂已經安排好金元居住之處,有勞。”

安瑾這才完全回過神來,大概明白金元這是在對兄長示誠,表示她當真會慎重考慮,並沒有惡意,也請虞渢稍安勿躁,但安瑾絞盡腦汁,也沒有想透剛纔兄長與金元那番看似與解救旖景全無關聯的對話,究竟隱藏着什麼機鋒。

最終,還是金元公主康慨大方地揭曉謎底,才讓安瑾有如醍醐灌頂。

“祖父當年之所以在仁懷之變中立於勝境,關鍵就是先將曾祖父與兩位叔公掌握手中。”金元倒毫不避諱那樁舊案,這顯然再一次出乎安瑾的意料:“倘若兩位叔公安然脫身,勢必會對局勢造成影響,若曾祖父還有自由,也不會甘願妥協,當年三姓雖受挾制,最終妥協之因,無非也是眼看曾祖父與叔公不能自保,才願協從於祖父。”

金元緩緩搖頭:“楚王特意提說舊案,是暗示我他已洞悉其中,祖父獲勝,得以繼位,勢必吸取曾祖父與叔公之敗因,防備重蹈覆輒……故而,祖父在督建王宮時,便留有若遇險情能得安然脫困的密道,同時,在重建太子府時也留有密道。”

說到這裡,金元又是一嘆:“此爲我西樑王室之隱秘,自以爲無人察知,哪料楚王僅憑重建太子府後一場火災焚死百餘工匠,以及分析仁懷之變勝負關鍵,揣度祖父心態,就能料中。”

之所以稱爲密道,便不能被外人洞知,但密道的修築當然得靠人力,而這些勞力在密道築成之後,自然難逃滅口之禍。

“先父是祖父唯一嫡子,纔剛出生就被立爲王儲,太子府之密道圖自然被陛下賜予先父,先父意外身故,膝下無子,祖父雖曾有意讓清河君繼位,卻一直未立他爲儲,更不曾讓他遷居太子府,後,清河君陰謀暗害先父之罪揭露,賜死,楚王因而料到太子府密道圖在我手中並不爲奇。”金元頻頻搖首,神色凝重:“可讓我驚異的是,楚王爲何篤定我不曾將密道圖交給表哥?”

虞渢針對金元不願明助旖景脫身而開罪大君與之離心的擔憂,專程說出那一番話,無非是暗示只要金元願意提供密道入口處,便能神鬼不察地解救旖景,不被大君所疑,當然就是篤信大君並不知原太子府現大君府有密道存在。

安瑾自然也能想到這點,不免暗忖,看來公主對大君還是有所防範,並不似表面上這般全心信任。

金元卻像是看穿了安瑾的想法,輕輕一笑:“我不是防着表哥,而是陛下有令暫時隱瞞,原因是表哥剛返西樑時,陛下在儲位一事上還有所遲疑,不過表哥這回立有大功,陛下已有決斷,但因緊接着就發生兩姓與貴族之爭,一時沒有顧及,楚王卻剛好掌握了時機。”

這話讓安瑾心跳如搗,忍不住追問:“金元對我直言不諱,難道是已經決意助我兄長一臂之力?”

“我相信楚王所言不假,倘若我拒絕了他,只能逼他行非常之事,不瞞安瑾,我起初並不認爲楚王有此能力,大隆新帝繼位,眼下正且針對王妃父族,楚王之聖眷大不如前,我以爲他自身難保。”金元微微蹙眉:“可再仔細一想,縱然新帝諸多打壓,楚王卻仍能達成赴藩,可見即使受新帝忌憚,卻仍遊刃有餘,這回與之初有交鋒,我才知道楚王說不定還並沒有將所有心力用致牽制帝位一事,起碼有六、七層分心於解救王妃。”

安瑾聽金元直言不諱點明長兄有“不臣之心”,雖明白這是事實,但難免有些尷尬,不好就此一事發表見解,只默默地聽金元說道:“楚王這回既能直言求助,也是拿住了我的軟肋,我實在也沒有更好選擇,必須承認,西樑國力不如大隆,維持邦交對西樑纔是明智,蘇、楚兩府於大隆新帝都爲心腹大患,西樑的確不敢與之結怨,楚王妃爲衛公嫡女,楚王正妻,西樑將之困禁,實爲不智。”

金元又是一嘆:“這數日以來,安瑾爲了曉之以情,不惜將你從前的處境詳訴於我,我才知你原來也是極不容易……聽你說了從前經歷之後,我也明白楚王極爲維護至親,倘若王妃身陷西樑而不得救,便是逼迫楚王爲非常之事。”

安瑾生父虞棟與虞渢有殺母之仇,但虞渢並未遷怒安瑾,事實上倘若不是他竭力爭取,安瑾不可能以公主的名義和親,那麼她在西樑的處境勢必沒有眼下安順,楚王對虞棟之女都能做到事事周詳步步維護,更何況與他伉儷情深的王妃,金元毫不懷疑楚王會說到做到,倘若王妃不能安然返國,他遲早一日會問責西樑。

“可我唯一猶豫,便是表哥……早聞他曾經不惜性命爲王妃擋箭,又再做出強擄之事,雖是荒謬任性,卻也足見表哥對王妃的心意,安瑾,我雖不贊同表哥這樣的行爲,不得不說,卻被他恣意之舉震驚,這話我不能問楚王,希望你能誠心相告,王妃當真沒有可能被表哥打動?假若她心軟……表哥未必不能給她安穩幸福,我相信表哥不會虧欠王妃半分。”金元又說。

“公主所慮決無可能,嫂嫂決不是背信棄義之人,她已與阿兄結髮,兩人情投意合,婚後琴瑟和諧,是因大君強擄才至西樑,怎會屈從?公主,安瑾也爲人婦,同樣與夫君存生死與共之心,自問倘若遭遇嫂嫂類似之禍,定會寧死不從,無論對方如何示好,也不會背叛夫君。”這話安瑾回答得斬釘截鐵。

但金元卻沉默不語。

可是她次日就給了虞渢答覆:“我只答應楚王,倘若王妃自願脫困離開大君府,可暗助。”

虞渢聞言自是大喜,長揖一禮:“當然如是,並,在下勢必周詳規劃,而決不會讓公主暗助之行暴露,引大君忌恨。”

金元微挑眉梢:“不得不提醒楚王,就算我提供密道入口,王妃倘若忽然從大君府不見,表哥勢必生疑,另外,也會立即封鎖京城,王妃實難脫身。”

“是以,在下還有一事委託。”虞渢說出那一事來,卻沒有詳細解釋他的計劃:“至於如何助內子順利離開西樑,而又不教大君懷疑公主,在下自有安排。”

金元沉吟許久,才深吸口氣:“如此,一言爲定。”

安瑾想起金元孤疑不解的那個問題,事後又問虞渢:“長兄爲何篤定大君不知密道一事?”

虞渢笑道:“虞灝西那般警慎,他若知道有密道通往府外,又怎麼放心旖景在大君府暢行無阻?尤其是他遠征期間,勢必會嚴加防範。”

這也就是虞渢囑託肖蔓,打聽旖景能否在大君府暢行無阻的原因。

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塵新世,一般哀涼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誼,無端挑釁第三百一十章 一語成讖,前路未明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對策,婚事仍懸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三百九十一章 呂氏婆媳,朱氏祖孫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變故悄然第四百六十一章 確有預感,瀕臨橫死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輕視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五百九十五章 慶王拜訪,陰謀逼近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三十九章 各懷心思,小聚芳辰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四百四十九章 言醒江漢,江薇婚事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惡母狠子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敗塗地,秦母求死第三百八十五章 遠瑛堂內,終極對恃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間,小打小鬧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間,兒女情長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盤,實在精明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訓妾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產,朗星挨踢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有漁翁,皆是蚌鶴第四百九十四章 還有後着,滋生嫌隙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八十四章 兩個舊友,一段血仇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六百九十四章 無奈妥協,損兵折將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虛榮,妄自尊大第四百八十一章 蠢人無敵,可惜安瑾第兩百五十七章 瘧疾暴發,無法避免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時習務,閒來踏歌第六百五十二章 絕決相逼,生死你定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險失清白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兩百三十一章 旖景勸言,將計就計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斷絕後,扼制謠言第四百四十九章 言醒江漢,江薇婚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結,動手清算第五百五十九章 機密外泄,決意廢儲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遇重創,柳暗花明第四百七十章 終是難免,成人笑談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七章 娘子撐腰,丫鬟樹威第七百五十六章 錢江伯府,緊接“出局”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兩百七十一章 網已密織,只待獸來第六百五十二章 絕決相逼,生死你定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來順利,忽再危逼第一百三十五章 衆叛親離,千人唾棄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兩百五十章 爭分奪妙,不及辭別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議,仍有餘波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見端倪,終究難測第三百一十章 一語成讖,前路未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個許諾,兩世糾纏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兩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婦,華北獨一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兩情無猜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連環嫁禍第五百五十九章 機密外泄,決意廢儲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兩百八十八章 書信叩別,半途勒馬第六十六章 花簪風波,荷包傳情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三百零五章 策動前夕,偶然偷窺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覺之間,環環陷井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兩百五十五章 世子絕斷,直面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