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於無奈",自曝家醜

大長公主“應詔”當日,已經數月不朝的楚王世子破天荒地出現在了乾明宮前,但這個時辰,天子正在詔見中書官員,詹公公下意識就要入內通稟,卻被虞渢阻止,說本有一事啓稟,卻比不上國政大事,不敢打擾聖上與重臣議政,他先去慈安宮問安。

這時,大長公主尚未入宮,秦後也正在耀武揚威地進行她的唯一權利,訓誡妃嬪。

虞渢是將天察衛的密奏上呈太皇太后,說的正是遠在禁地的楊妃母子“不幸病逝”的消息。

當初五皇子爲謀儲位毒殺手足,要論來已屬死罪,不過先帝也僅僅處死了德妃,讓楊家滿門男丁陪葬,將五皇子夫婦發配幽禁,實爲要留他一條性命與血脈。

但五皇子纔到禁地不久便即暴斃,消息傳回錦陽,頓引流言紛擾,甚至再引發一場血腥鎮殺,以致人人膽寒,但流言蜚語卻不是殺戮就能徹底撲滅,這回楊氏母子的死訊若再張揚,勢必會讓流言再起。

天察衛作爲天家暗探,率先得到消息也屬正常。

虞渢眼看着太皇太后拍案而怒,早有準備般立即跪倒。

“遠揚,五郎死訊傳回時,哀家就讓你授意天察衛緊盯着禁地,那麼楊氏母子之死,想必連天察衛也無法阻止。”太皇太后目光冷厲。

虞渢也直言不諱:“是宮中內宦。”

太皇太后拳頭驀地握緊——眼下能指使宮廷內宦還有何人?好果辣的手段,這就是要斬草除根,他是真沒把先帝的叮囑放在心上!但太皇太后卻什麼也沒說,只讓虞渢起身,賜坐一旁:“景丫頭還是沒有音訊?”

“不敢相瞞太皇太后,臣正是得了消息,聽說肖氏餘孽在雲貴暗暗活躍,故而打算請旨赴藩,無論如何,也要將肖氏餘孽剷除。”虞渢說道:“今日入宮,一來是要將天察衛移交太皇太后,二來,也是想請聖上允准父王與微臣赴藩。”

先帝當初病重時曾有下詔,令遼王五月赴藩,卻被天子一再拖延,更何況勢大權重的楚王要去藩地,天子哪會輕易許可。

所以,虞渢雖早有赴藩的決意,不得不等候時機,但這時機不會從天而降,所以他動手創造了一下。

據他看來,能脅服天子遵奉先帝遺旨者唯有太皇太后,不過這位對楚王府頗有防範,也許並不樂見楚王赴藩脫離天家掌控,但太皇太后諸多行動表明,她老人家甚是重視先帝的幾位存活下來的皇子,不容聖上打壓手足,五皇子全家慘死,勢必觸怒太皇太后,而楊氏母子死於今上之手是顯而易見之事,那個賜死二人的宮廷內侍眼下還不及趕回,太皇太后一察便知。

太皇太后當然不會問罪,聖上是君,賜死罪臣何罪之有?

不過在這當頭,讓遼王順利赴藩定是太皇太后決意促成之事,那麼,握有先帝旨意的楚王想要赴藩也屬理所應當。

但是虞渢推測,太皇太后應該不會輕易答允,故而,還需要大長公主從旁協助,倘若專程爲了這事入宮謹見,說不定會讓太皇太后生疑,巧合的是秦後給了這麼個機會,故而,虞渢才專程選在這日提請赴藩一事。

相比楚王府,太皇太后更加信重蘇家,極大原因就是與大長公主交好,並且相信衛國公只對天子效忠,並不會因爲權勢之故偏向姻親,衛國公是忠臣,但楚王是宗室,是高祖血脈,倘若權勢太重,想要奪位不怕找不到名義,所以太皇太后不得不堤防。

再者,嚴家歷來不掌兵權,眼下若論對世家的影響與威望,也不如秦家,甚至因爲慶王繼位,陳家也壓了嚴家一頭,太皇太后就算爲了保住嚴家的尊榮地位,也需要與蘇家維持多年友好一榮俱榮的關係。

不說私情,就論利害關係,大長公主的話對太皇太后還是極有影響。

果然,太皇太后並沒說什麼允准的話,只是一嘆:“楚王身爲重臣,掌都督統印,聖上登基不久,離不得王爺輔佐,定是不捨讓王爺遠赴楚州。”

WWW ▪ттκan ▪℃o 虞渢便沒再提,卻說起了天察衛暗探從各地收羅回的情報,得知天子嫁禍手足、殘殺滅口、矯詔篡位的謠言非但沒有平息,反而因爲天子血腥鎮殺,而在各地民衆中暗暗傳揚,爲今上又添了一道殘殺百姓,暴戾無道的罪名後,太皇太后倒吸了口涼氣。

她起初就反對天子濫殺無辜,但秦懷愚爲首的儒臣這回卻沒了“心懷萬民”的仁慈,率先上諫應當震懾傳言,若不施以重罰,不能謁制。

倒是弄得錦陽京血流成河了,可謠言卻並沒有煙消雲散,反而有了難以控制之勢!

秦懷愚這奸相,果然是禍國殃民,太后面色鐵青。

正在這時,大長公主“殺到”。

虞渢本來是要告退的,卻被太皇太后挽留,還打趣道大長公主又不是外人,虞渢這個孫女婿倒避忌起來。

大長公主今日全副武裝,竟穿着嚴嚴謹謹的一套命婦朝服,這讓太皇太后驚訝不已,一邊請人坐下,一邊笑着說道:“上元今兒個這是怎麼了,我素來曉得你最煩這身朝服,非年節大典不得已纔會上身,今日倒是稀罕。”

大長公主也不客氣,冷笑一聲說道:“五嫂這就覺得稀罕了?我今日可是不敢慢怠的,咱們皇后娘娘特意讓內宦傳了口詔詔見,稍後我還得去坤仁宮應詔,不着朝服,皇后娘娘豈不會怪我失禮?”

太皇太后臉上的笑容就僵直了——好個秦氏,就沒她消停的時候!在東西六宮折騰妃嬪、宮女也就罷了,這又是哪跟筋搭在了蹄子上,好端端地竟然招惹上元?上元可是她姑祖母,“詔見”?虧她想得出來。

“我也不與五嫂多聊了,這就去應詔,免得被皇后娘娘責備。”大長公主起身欲走,太皇太后連忙勸阻:“上元快別說這話,真是羞煞了我,你就看着渢兒在場,也別使氣……秦氏是個什麼樣的人兒?她荒謬處可多了,有空我再跟你嘮叨,快別惱,今兒個我可得問問太后,她究竟怎麼管教的兒媳,還知道不知道尊卑長幼。”

太皇太后當即下令,讓如姑姑與衛昭分別去請太后、皇后,再讓內侍走一趟乾明宮,把聖上也請來,又對因爲“莫名”牽涉進內宮事務,顯得有些侷促的虞渢說道:“渢兒也坐着,剛纔那些話,稍後當着哀家的面,說給天子聽聽,也讓他拿出個決斷來。”

各地傳言紛擾,太皇太后寸步不離宮廷如何能知,她既然要問責,自然需要虞渢在場。

衛昭出去之前,與表哥目光一碰,心領神會地微微一笑,所以她特意放慢了步伐,好一陣才走到坤仁宮。

故而當秦後抵達慈安宮時,正殿裡實際已經濟濟一堂。

秦後毫不在意太后,目光倒是在天子臉上微微一訝,但她緊跟着又底氣十足,這回有天子當面撐腰,大長公主還能如何,太皇太后再怎麼了得,也不可能爲了外人違逆聖意,說到底,天子纔是一國之主,其餘人都得彎腰服軟——這位完全忘記了不久之前,當天子兩耳光扇在她臉上時,她還直呼聖諱,詛咒對方不得好死。

天子若不是看着眼下還離不得秦家打壓蘇、楚兩府,早把秦後碎屍萬斷了,但只不過,秦後在天子心目中,也已經是個將死之人,這時看向秦後的目光就像盯着一座墳塋般淡然。

虞渢雖然被太皇太后留在慈安宮,但也知道這一樁事不該牽涉,早在對天子見禮之後,就識趣地避出正殿。

“聖上,你這媳婦可了不得,大刺刺地詔見上元,太后教導了她這些時日,倒是越來越不堪,這基本的敬重親長都拋之腦後了,難不成秦氏以爲,當了皇后就能不孝不賢?”太皇太后冷冷一笑:“秦氏,你這一禮下去,哀家沒讓你起,你倒自覺……所以說,我才勸上元你莫要懊惱,咱們這位皇后荒唐之處多了,我若是與她處處計較,命都得短上幾年。”

張口就是這麼嚴重的話,別說秦後滿面漲紅,就連太后都安坐不住,連忙在地上跪好,天子也站了起來,滿面鐵青地看向依然站得筆直的秦後,真恨不得擡起一腳上去,好容易才忍住,重重扯了一把秦後,就要下跪。

大長公主早已站了起來,側身一旁,她輩份雖在這兒擺着,卻也受不得太后婆媳與天子的跪。

太皇太后不待天子當真跪下,就已經擡了手臂:“都起來吧,我一時爲上元氣憤,語氣重了一些,倒鬧騰得太后與聖上不安。”這言下之意就是,秦後還心存不服。

天子訕訕起身,太后也站了起來,眼見着秦後也要跟着落座,一股子怒火直衝天靈:“還不站好!你還知道體統?做出如此冒犯之事,還不虛心聽教。”

今上多疑,許多事不會直言,別說太后完全不知秦後詔見大長公主是爲哪般,就連秦後自己,也以爲天子是因爲黃陶之故,纔想爲黃氏撐腰,這時她還被自家妹妹與夫君瞞在鼓裡,不知這事背後的重要關鍵。

所以這位皇后被太后當頭一喝,頓時大怒。

脫口而出:“母后,臣妾何錯之有?詔見姑祖母原爲聖上授意,也是因爲外頭議論紛紛,聖上擔心姑祖母受人非議,才讓臣妾好心提點罷了。”

可憐天子就這麼被自家皇后“招供”出來,那悲憤的心情實在難以言表,尤其是見秦氏昂首挺胸與大長公主四目相對,一副“爲好不識好,反而被狗咬”的諷刺神態,天子五臟六腑都被戾氣漲滿,恨不得當場殺了髮妻,並滅秦家滿門!

這要什麼樣的家教,才養得出這麼愚蠢透頂的女兒!

大長公主輕輕一笑:“原來是聖上授意,這又難怪了,聖上是君,想要詔見臣民,自是應當。”

天子才驚醒一般,連忙起身,環揖就是一禮:“姑祖母折煞侄孫了。”怒目直瞪秦後:“你還狡辯,朕是有令,讓你請姑祖母入宮,把那些傳言轉告姑祖母,讓姑祖母有個成算,不料你竟然這般頑愚,居然如此不敬,還不向姑祖母請罪!”

大長公主卻懶得計較,又是輕輕一笑:“罷了,皇后知錯後改就是,有太后與五嫂教管,我何必越俎代庖?只不知皇后一番苦心,是有什麼要緊話叮囑提點。”

皇后被“知錯後改”四字噎得氣息不順,十分艱難才緩轉過來,在天子有若箭簇的目光逼視下,不敢再擺威風,於是略微“婉轉”下來,說了那番有關蘇轢意在爵位的傳言,很貼心地提議:“雖是無根無據的話,可世人都曉‘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兼着國公夫人不掌中饋,反而是三夫人負責國公府的後宅事務,外人更覺有了根據,姑祖母,臣妾與聖上確實是爲了衛國公府打算,這爲了權位以致手足闔牆的傳言,可大不利衛國公府的名聲。”緊跟着,自然而然又盛讚了黃氏一番,把秦子若授意的那些話都說了出來。

大長公主笑意越發舒展:“皇后所言不錯,當媳婦的本該侍奉公婆纔是本份,故而,我纔有意等大媳婦養好身子再侍奉我,不想大媳婦沒有自覺,晨昏定省也是隔三岔五,倒是對皇后說了她許多委屈。”

“五嫂有所不知,我那大媳婦近來入宮時多,想着她與皇后交好,我起初也沒放在心上,不想她竟然背後議論我不公……皇后可別爲黃氏分辯,你又哪裡曉得實情,當初黃氏染疾,身子不適,我才讓她好好將養,我又是個閒不住的,前頭幾個孫女兒嫁了人,越發無趣,便接了家務在手,荇哥媳婦與三媳婦不過是協管,大事可都是由我作主,哪曉得居然就因爲這事,傳出那些謠言。”

大長公主長嘆一聲:“本來家醜不可外揚,我也不願說大媳婦的不是,但這事竟然驚動了聖上與皇后,可得解釋清楚,皇后是孝順人,一心一意侍奉太后,萬萬不會贊同黃氏的言行,不過是被她矇蔽罷了……五嫂,我真是慚愧,回去勢必好好管教長媳。”

這話讓太后聽在耳裡,心中大是孤疑,難怪皇后挑起這莫名其妙的事端,原來竟是想借機要回掌宮之權?可不是嘛,她說衛國公府的中饋應該由黃氏執掌,那東西六宮的事務也該屬她這個皇后掌管!

太后的眼神就越發冷厲下來,見皇后還要反駁,輕笑出聲:“這麼聽來,的確是國公夫人的錯,作人媳婦的,賢孝纔是根本,越是高門越該遵循,哪能爲了私利而不敬公婆,皇后該下教旨,申斥黃氏,若再不悔改,不配爲公候正妻!”

皇后目瞪口呆,尚且反應不過來,怎麼她威逼不成,轉眼竟都成了黃氏的錯責!

天子也是窩火不已,沒好氣地掃了皇后一眼,但這些婦人家的事,他自然不好插嘴。

太皇太后十分滿意:“太后說得有理,罷了,今日之事就這麼過去,聖上留步,上元也稍坐,渢兒剛纔稟報了一事,關係到景丫頭,上元你也聽聽。”

天子大是煩躁,太皇太后對政事指指點點不說,眼下竟然還扯上了大長公主!但他因爲心有顧忌,偏偏不敢反對,大長公主不比普通婦人,高祖當年就允准大長公主議政,若非大長公主後來自己沒了心思,怕是太宗帝也會與這個一母同胞的妹妹常議政務,太皇太后又說事關世子妃,身爲祖母的大長公主過問一二也是常理。

他這個皇帝能有怨言?

天子怨憤不已,自己究竟算個什麼皇帝?連政務都不能獨斷,還得受婦孺左右。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他那個父皇……天子咬牙不已,卻也只能含笑道了聲“好”。

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隱疾之患第一百零四章 心計較量,更勝一籌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審案,世子旁觀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圖”,原因仰慕第六百九十一章 黃氏“錯識”,張大不蠢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東風及時第三百四十一章 據理力爭,領命施罰第兩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開局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一百章 心有抱負,強勢而立第四百一十四章 禍從口出,無端遭妒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六百一十二章 實情相告,夏柯恍悟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第五百一十八章 閨閣趣話,暗藏心機第七百四十九章 生死相隨,永不分離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風暴,暗器脅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隱伏殺意,真相將明第五百七十四章 勸逼指證,虞棟獲死第兩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後重逢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變故悄然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順示好,化險爲夷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九十五章 你既跳湖,我也落水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意算盤,遭遇雷霹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聰明,子若入陷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六百六十五章 歸來故國,杜宇斷舊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斷,廷益清白第四百六十三章 “風波”連連,“風光”回門第十二章 早生死結,一朝爆發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一百五十七章 諸美比才,結交新友第六百零五章 慘死秋月,救下夏柯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斷,廷益清白第五百四十四章 謀劃分府,江月發招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強勢繼任第三百五十四章 隱伏殺意,真相將明第三百三十五章 狹隘狠毒,虞棟夫妻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嬤嬤教孫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歎服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難兩全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動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一百零六章 漸近重陽,途中歸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間,小打小鬧第四百九十五章 秦妃挑釁,旖景不忍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親事定,誰更及時第三百三十五章 狹隘狠毒,虞棟夫妻第三百五十四章 隱伏殺意,真相將明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東風及時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卻明第兩百四十五章 瞎眼老嫗,張或是殷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兩百四十一章 兩心相許,早在當時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惡母狠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變故,傳言四起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覺之間,環環陷井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兩百三十一章 旖景勸言,將計就計第六十九章 閨秀風範,但爲良人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聰明,子若入陷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兩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後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變故悄然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計劃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一百一十七章 註定糾纏,放手不易第五百章 恩封確實,將有險關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七十章 拈花識香,實有內情第兩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時,死也及時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議,仍有餘波第四百零九章 風雲突生,順勢嫁禍第兩百七十四章 世子審案,蘭心強辯第四百四十六章 權勢二字,當用得用第兩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襲擊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