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當衆揭露,劍指皇后

三皇子讓暗衛們假扮平民百姓與刺客拼殺,當然是要借用輿論,皇后既能散佈傳言,那他在“惜別”之前,當然要以其人之道還諸其身,謠言紛擾衆口異辭,最終決斷的當然只有朝廷給出的官方結論,可是傳言若只偏向一邊,也會影響朝廷的論斷,他必須造勢,意在大隆天子,也意在西樑。

不得不說,三皇子也不曾預料南城百姓竟對他這般維護,當真有平民布衣聽聞他遇刺一事,抄着農具漁具就來幫手。

這些真正的平民可不是走投無路的私兵之對手,若是放任,難免造成死傷。

白衣染血的三皇子微蹙眉頭,立於車轅上大喝一聲“住手”!

“諸位鄉親不需阻撓,容這幫狂徒離開。”三皇子雖然負傷,卻仍然竭力提高語氣,微帶着艱難的一個環手:“顥西在此,感謝諸位鄉親仗義援手,今日若非諸位相助,顥西性命難保。”竟鞠躬下去。

堂堂皇子自稱名諱,對百姓折腰,這可是百年難遇之事,引起百姓一陣呆怔。

私兵們當然抓緊機會突圍,落荒而逃。

三皇子眼見“流血事件”沒有發生場面得到控制,才微微鬆了口氣,突覺肩胛一陣刺痛,忍不住咬了咬牙,他今日特意穿了件月白長錦,就是爲了留一身觸目驚心的血跡,造成傷重的感觀,不過剛纔咬牙受這一劍,力道十足,也實在傷得不輕。

忍不住“嘶”地一聲抽氣,面色更加慘白,腳步也是一個踉蹌,一個親兵立馬躍上,伸手相扶。

就聽遠遠一聲高呼:“衆位鄉親,這幫無法無天的狂徒,竟敢在我南城重傷殿下,怎容他們逃竄,諸位隨我上前,捉得一個是一個,纔不負殿下爲咱們把姓胡的那狗官繩之於法的恩德。”正是被胡世忠污陷致死的那位工匠的鄰人,他與工匠交好,當初爲了替好友申冤,險些沒一同遭了胡世忠的毒手,對狗官恨之入骨,自然對三皇子心懷感激。

“東昌,快快阻止。”三皇子卻不領情,連忙下令。

話音才落,薛東昌就飛身竄上前去,拉住了領頭的那個鬥志昂揚的黑麪漢子:“這位壯士,聽我一言,兩個罪魁已經落網,這些人逃不出去,他們是喪心病狂的歹人,鄉親們千萬不能與他們硬拼。”

三皇子掐算時間,料到城中官兵也快到場,爲了乾脆利落地脫身,不能再耽擱時間,遂又揚聲說道:“諸位鄉親!今日大家都有目睹,這幫狂徒污篾顥西刺殺太子,通敵賣國,意欲將我當場誅殺!主使這兩人,一個是潯陽伯府兵,一個是皇后族侄,身份卻定無疑……顥西既蒙諸位救命之恩,不想將實情隱瞞,他們之所以欲置我於死地……是因爲我之母妃西樑公主當年並非病逝,而是被奸人所害,顥西經過多年暗察,已知害我母妃之人正是當今皇后!”

“皇后當年因懷妒忌,令人將我母妃勒斃東宮!皇后是爲隱瞞罪行,才藉口已經察明的太子遇刺案欲嫁禍於我,皇后爲一國之母,恨我入骨,必不相容,顥西若回京都必陷艱險,可殺母之仇不得不報,顥西決不能眼看母妃枉死而不能伸冤。”

皇子脆聲朗朗,滿面悲痛,道出這番驚心之談再次讓現場鴉雀無聲。

“今日多得諸位,顥西方能逃出生天,將來纔有望爲我母妃申冤,請諸位再受顥西一拜!”三皇子再度長揖:“顥西就此別過,不過南城百姓的深情厚義,勢必謹記於心。”

於是不等南城同知與衛司的救兵開赴當場,三皇子的車與就在百姓的目送下,消失在郊野驛道,不知所蹤。

而倒黴的孔宇與胳腮胡依然被“百姓”扣押當場,直到官府來人,方纔移交。

孔宇身份已明,就算他有赴死的決心,留得這身表皮也會讓孔家與皇后百口莫辯,而南城這位衛司原本就是楚王一脈舊部,自然不會給孔家族人顏面,硬逼着孔宇承認身份。

“三皇子確爲刺殺太子的謀逆罪人呀,剛纔他還當衆詆譭皇后!”孔宇這時已經慌了神,還企圖強辯。

這回連建昌同知都惱火了,板着臉孔一聲重斥:“休得狡辯,京都送達的邸報上寫得清清楚楚,此案已經審明,爲北原佃作勾結西山統領所爲,百餘案犯已經當衆處斬,三殿下若有嫌疑,聖上怎會不下御令?爾等身爲大隆之臣,卻自作主張,欲行刺皇子,實爲死罪,本官奉聖御暫管建昌政務,這就將你二人收監,上摺子請聖上示下。”

同知大手一揮,便有衙役上前,拖死狗般將兩個膽敢刺殺皇子的罪魁拖回官衙。

一時卻又犯了難,不知拿惹出這場事端,甩手而去的三皇子怎麼處置。

那衛司猶豫了一番,最終無可奈何:“三皇子是去是留,原不由你我地方官員干涉,沒有道理遣人追蹤,只好各寫摺子,先將今日之事上稟聖上。”

卻說三皇子,在車與裡被人包紮了傷口,換了身乾淨便捷的騎裝,與剩餘幾個親兵碰了頭,先甩下一封書信:“你們是聖上的人,我不會勉強你們行事,這就回京,事由我已寫在信札之中,交給聖上就是。”

那幾個親兵面面相覷,卻沒人敢阻攔三皇子離開。

三皇子一行打馬往南,足走了三十餘里,纔看見道旁停駐的一輛樸素無華的青油車,小丫頭盤兒早忍不住探頭探腦,一見三皇子下馬,飛跑着迎上前來,當見主子肩上有傷,兩眼直冒火光,忍不住破口大罵皇后——好個毒婦,必然不得好死。

盤兒咬牙切齒殺了好多天,終於了斷了胡世忠,差不多是親手施了回凌遲之刑,後來還親眼看着薛東昌趁着月黑風高,把胡世忠辯不出人形的屍體丟進了一個臭水塘,大是解氣,從此心裡眼裡只有她家主子,別說皇后,就算天王老子,只要傷及三皇子,盤兒也會臭罵一頓。

三皇子扶了扶額頭,笑睨了盤兒一眼,任由她扶着自己上車,待軋軋往前之後,才說道:“你真願意離開大隆與我長留西樑?若是不捨故土,大可不必勉強,我必能與你尋個穩妥的安置。”

盤兒二話不說就磕下頭去:“奴婢蠢笨,沒太大的用處,卻也懂得知恩圖報四字,殿下助我報了殺母之仇,就是盤兒的再生恩人,盤兒只有一條賤命,今後便隨殿下上刀山下火海,萬死不辭,殿下若是嫌棄盤兒,盤兒這就走,萬萬不敢再勞煩殿下費心安置。”

三皇子見盤兒如此,也沒再多說,倒是薛東昌隔着窗子笑了一聲:“咱們盤兒也是女中豪傑,當日殿下把那狗官五花大綁交給盤兒處置,這丫頭後來卻割了那狗官的繩子,要和他決一生死,不想那狗官這麼肥壯,竟打不過個小丫頭,被揍得不能動彈,任由她往身上捅刀子,盤兒有回不過剃了那狗官的眉毛,竟嚇得他失禁。”

盤兒拳頭一舞:“奴婢從前可是跟着爹爹殺過惡狼的,那狗官沒有爪牙在旁,就是一個廢物,哪是我的對手。”

“不過殿下,那位倩盼姑娘,就讓她留在建昌?”窗外薛東昌又問道。

三皇子微微闔目:“先讓人看緊她,莫有差池。”

外頭薛東昌騎在馬上一臉的莫名其妙,實在揣摩不透三皇子的用意,很煩惱的長嘆一聲。

這一行人直往贛望關,當他們尚未抵達西樑國境,望陽城中已經聽說了藍珠公主竟是被皇后殺害,並且三皇子也險些被皇后陷害滅口、身負重傷的傳聞,望陽君不敢怠慢,親自寫了密函送抵西樑大京。

西樑王得信之後自然震驚不已,王后更是痛哭失聲:“可憐我們藍珠,身處異國深宮,就這麼糊里糊塗沒了性命,咱們竟被瞞在鼓裡,一直以爲她是病逝!大隆君帝欺人太甚!還有顥西這孩子,也不知現在究竟如何,傳言他可是身負重傷,大隆皇后如此歹毒,哪裡能容顥西安好,陛下,可不能就此作罷,大隆再是強盛,可我西樑也不是這般好欺!”

金元公主也有勸諫:“祖父,姑母是我西樑公主,這事必須得問大隆一個清楚明白,若真是皇后下的毒手,即使她是大隆國母,謀害妃嬪皇嗣、有傷兩國邦交,又何能何德得享尊位,西樑當修國書派使大隆,爲姑母討還公道。”

可是關係國政,必須通過三盟政會,瀾江公與胡氏寒江公都持反對意見,認爲這事只是傳言,並不確鑿,爲此與大隆傷了和氣更非明智之舉。

伊陽君自然是要支持西樑王,認爲這事既有三皇子在建昌府當衆聲明,必然不是空口之談,再說遣使也並非興師問罪,不過是代表西樑的態度,若西樑毫無反應,對藍珠公主之死不聞不問,纔是大損國威。

政會議案上,瀾江公毫不給兒子留臉,拍案冷笑說道:“慶玉轉,你先顧好你自己,聽說這時你連公主府都不能涉足,有什麼顏面談及國政,東華公主不過就是禮待那兩個滕妾,她是大隆公主,自與我西樑貴婦處事有所區別,你竟心生狹隘,因爲幾句閒言碎語就與公主生了隔閡,得罪了公主,連家事都沒理順,我看你還是遞了辭呈,別佔着盟會議案一職。”

這話簡直說得伊陽君擡不起頭來,滿面紫漲。

原來安瑾嫁入西樑,並沒有住進慶氏宗家,西樑王爲了顯示對大隆公主的禮遇,特賜了公主府,新婚之初,安瑾與伊陽君尚且相處融洽,琴瑟和諧,不過多久,卻傳開了東華公主待兩名滕妾甚爲“體貼”,特許那兩人出入自由,貼身侍候伊陽君的傳聞,於是伊陽君立即淪爲西樑貴族的笑柄,說他不得東華公主的情意。

伊陽君顏面大傷,遂提醒安瑾要入鄉隨俗,不可對滕妾太過禮遇,安瑾卻不以爲然,說兩個滕妾是她的表姐妹,怎能苛待?夫妻倆因而爭執起來,安瑾竟再不讓伊陽君涉足公主府。

這一年間,倒是慶氏宗家與東華公主府來往密切,政務上也常與安瑾商議。

三盟政會僵持不下,西樑王的使臣就遲遲未能成行,卻在這時,望陽君忽然親自送了三皇子抵達大京!

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愛,時日無多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暫,盡力一次第六百五十二章 絕決相逼,生死你定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橫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風波暗釀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五百六十三章 順勢而行,錦瑟“立功”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兩百二十章 不知不覺,已有行動第五百六十四章 召集軍師,磨刀霍霍第一百零四章 心計較量,更勝一籌第兩百七十章 變故迭發,陰謀照舊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三百四十章 探望小姑,長嫂發威第兩百五十四 驚人隱情,滔天惡行第兩百五十七章 瘧疾暴發,無法避免第一百三十五章 衆叛親離,千人唾棄第三百五十六章 改制在即,誰將作亂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盤,實在精明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蹺,指向何處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無奈,自找恥辱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莊,世外桃源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兩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賞菊,鬱集黃氏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並非無患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調換,挑撥露餡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觀者清,精明國相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六十四章 紊亂開場,勝負難說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遊燈河,敞開心扉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順示好,化險爲夷第兩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兩百七十章 變故迭發,陰謀照舊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第兩百一十三章 迷霧揭開,驚聞真相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欲滅口,天降救兵第四十四章 宋輻何人?田阿牛也第五百二十六章 衆芳比才,昭顯風範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謠言,留下憑證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嬤嬤教孫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謝三,哭笑不得第兩百零九章 宮宴歸來,卻有訪客第四百五十二章 攬事上身,旖辰登門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訓妾第兩百七十四章 世子審案,蘭心強辯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兩百三十九章 東宮有喜,聖上賜恩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兇,反被氣死第五十五章 將軍護女,痛責莽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四十九章 溫言安慰,巧救臘梅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響雷,猝然當頭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爭,世子警言第二章 焚書明志,疑惑難解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兩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四百七十五章 違逆“慈母”,教訓頑劣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五百五十九章 機密外泄,決意廢儲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賞菊,鬱集黃氏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七章 娘子撐腰,丫鬟樹威第五十七章 無法疏遠,難捨關切第三百三十三章 劍傷小五,言及謀劃第十三章 細紵有跡,花簪無蹤第三百零三章 婚事未定,已有籌謀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兩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見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證“確鑿”,如何脫罪第九十八章 三女繪畫,兩副被毀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轉機,柳暗花明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計,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