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衆芳比才,昭顯風範

遠慶七年太后舉行的芳林宴,也是爲了盛待西樑公主來使,規模自然比往年更要隆重,不僅貴族子弟、名門閨秀受邀,也有不少命婦獲詔入宮與宴。

午宴結束之後,衆人隨着太后移駕,陸續都到了御花園,這回甚至聽說聖上也會親臨現場,賞評諸位閨閣的佳作,貴女們無不摩拳擦掌,暗下決心展示“畢生所學”,力壓西樑公主爲首的異邦貴女。

太后聽說慶氏嫡子伊陽君善長四藝,是有“國師”之稱的薛瑤臺親授弟子,尤其琴藝出衆,甚至提出讓伊陽君爲琴藝判者。

於是今年芳林宴上報名比琴的貴女就十分稀少,大多是些離及笄尚遠才十一、二歲的閨秀,纔不擔心和親的厄運降臨在頭上。這與往年琴之一藝上的鼎盛場面區別甚遠,尤其已經十四的安瑾擇選了“琴牌”時,眼見身邊剛剛圍坐着熱議的貴女們忽然噤聲的詭異態度,頗有些摸不着頭腦的錯諤。

安瑾因爲連國公府聽學的機會都不再有,往常禁步內宅,小謝氏當然不會告訴她外頭的風傳,旖景又有意疏遠,也沒機會把外頭的事告訴安瑾,安瑾尚且不知聖上有和親之意。

楚王府裡除了江月與芷娘,盡都受了邀請入宮,虞渢果然再度成爲判者,這回他品評的是畫藝。

而旖景顯然又成了忙人。

不說十一娘與楊柳、彭瀾粘着她不放,還得照管着安然與安瑾,首回入宮的衛昭頗得太后喜歡,拉着坐在身旁,儼然代替已經出閣的旖景,因守喪無緣芳林宴的秦子若,成了引萬千矚目的“新貴”,這讓旖景十分憂愁——就怕太后是動了娶衛昭成孫媳婦的心思,三皇子暫且不說,太子妃位一定要堅決迴避。

旖景當然時時不忘關注衛昭,尋了空子就去太后身邊打岔,不過這回沒有秦妃在座,倒不會有人揶揄世子妃是在“爭風吃醋”。

金元公主當然也是坐於太后另一側,成爲了萬衆矚目。

旖景虛虛恍了在場貴族子弟一眼,就瞧見了不少人滿面遺憾。

傾城之貌,可惜是西樑公主,還是唯一王嗣,萬萬不會遠嫁大隆,衆人神魂顛倒之餘,未免感傷“鏡花水月”,長嘆無緣。

再恍一眼,旖景也瞧見許多自負貌美的貴女們頻頻看來的挑剔不服。

這些名門閨秀,心眼如此狹隘,西樑公主遠道而來,她們卻難掩妒嫉,簡直有失大國禮儀……世子妃完全不論自己也吃過一場飛醋的往事。

好在還是有彭瀾、十一娘等大度的女子,不妒公主豔冠羣芳,十分友好熱忱地與金元交談,表達對公主的景仰之情,場面上並沒造成貴賓受冷,尤其彭瀾,一雙眼睛熠熠生輝,若不是有太后在座,必然緊緊粘於公主身側不移寸步,就連太后都看出來彭瀾對金元公主的相見恨晚,笑着說道:“我纔跟金元說起,緊接着芳林宴不少名門都要舉行春宴,正是這季節,京都景緻也好,咱們大隆貴族家裡的院景也各有妙處,金元若有興致,何不去各家春宴上看看,也可與我國閨秀們多多親近,交換見聞……第一個就是楚王府,景丫頭今年可不能偷懶,得做好這個東道。”

彭瀾一聽楚王府要宴請公主,做爲世子妃手帕交的自己必然是座上賓,那時再無宮宴的拘束,大有機緣與金元公主交近,聽她仔細說說西樑的風俗人情,增長見聞,這才依依不捨地讓位,仍不忘詢問公主欲擇畫藝展示,立馬挑選了畫牌。

除了金元公主,旖景尤其留意的還有伊陽君,這位險些成了安然的夫婿,眼下又被大隆貴女“避之不及”,哪知一觀之下,生得倒是玉樹臨風,風度翩翩,言行舉止也是大方磊落,故而讓不少名門貴女們也表現出與士子郎君如出一輒的遺憾——卿本玉郎,奈何無緣。

旖景不露聲色“欣賞”了一番美男子,這纔將視線放在安樂身上,那丫頭今日也是盛裝打扮,鬢上簪着一朵淺粉牡丹,這時正與安然坐在一處,雖不時看向男賓席上與幾位皇子侃侃而談的伊陽君,可注意力仍然主要集中在那一羣貴族子弟身上。

衛國公府六娘、七娘也在席上,這時老老實實坐在黃氏身旁,聽國公夫人與幾位公候夫人閒談。

旖景楚心積慮在太后身邊磨蹭了一陣兒,到底被不時前來向太后問安,對金元公主表示熱忱的貴婦貴女們擠開,被旖辰拉着去黃氏跟前“招呼”去了。

坐不多久,旖景無意間聽見一名貴婦正向卓夫人婉轉打聽孃家那位侄女,說怎麼沒見。

顯然,貴婦似有求親之意,否則在場這麼多閨秀,也不會獨獨提起,得邀而缺席宮宴,當然是有不得已處,深悉應酬之道的貴婦們哪會特意問起,無非是找個切入的話題罷了。

卓夫人自然也明白了這位的心思,竟回答道:“真真是件不好的事,我那侄女前兩日在家中院子裡跌了一交,扭傷了腳踝不說,臉上也被樹枝劃傷,大夫瞧了,竟說會留下疤痕……”

頓時引起一片惋惜。

旖景微微蹙眉,看來卓夫人爲了卓妃,是鐵心要促成孃家與秦家聯姻,又怕引起非議,纔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可惜好好一個花容月貌的閨秀,爲了家族榮耀,竟毀了容貌,這纔會被名門望族挑剔,不得已下嫁庶支庶子爲繼室。

心裡越發對卓夫人的功利產生不滿。

便不耐煩在這兒多坐,拉了六娘、七娘去擇了藝牌,見她們一個選了“詩詞”,一個挑了棋藝,就帶着去安然、安瑾那席閒談。

七娘原本就與安瑾交好,爲安瑾“退學”的事十分抱憾,好容易得了機會,兩個攜手去了花蔭下說私房話。

因是宮宴,與旖景必須維持表面和睦,安瑾也不怕她的計謀暴露,十分珍惜與閨閣好友難得的聚首,說話間,不由就提起她選了琴藝,引起衆人側目的詭異事情。

“都是那些自以爲是的人狹隘短見罷了。”七娘直言不諱:“是風傳聖上有意與西樑再度和親,這事倒有八、九成真,可怎麼個方式尚無定論,那些人是怕被伊陽君看中,求娶了去西樑,都以爲自己是天人之姿才華出衆呢,既然有這層顧忌,毫不掩飾避人千里,幹嘛還偷偷紅着臉打量人家,故作矜持讓我看了都替她們臉紅。”

安瑾才明白過來,下意識地看了遠處的伊陽君兩眼,默默沉思,便有些心不在焉。

及到未正,衆人都已經抉擇好才藝,參與詩詞、繪畫的依然避去畫閣,琴、棋二藝定在了當場,因今年擇琴者不多,就先比此藝,對弈隨後。

旖景被太后指爲棋藝判者,這才取代了因爲擇畫離席的衛昭坐在太后身旁。

卻留意到坐在金元公主身後,那位似乎封邑爲應陽的慶氏嫡女神情十分不善,一雙眼睛動不動就直瞪向一旁正襟危坐寡言少語的樂陽女君,眼光裡像夾裹着風刀霜箭一般,旖景十分訥罕,不是說這兩位是嫡親姐妹麼,難道私下是有仇的?

世子妃哪知應陽女君一心鼓動妹妹恃機出手色誘她家閣部,不曾想樂陽今日明知虞渢是畫作判者卻無動於衷,跟口樁子般釘在這裡寸步不移,應陽恨不得剝了樂陽的皮。

應陽心下這時已是“狠計層出”,且盤算着待歸西樑要怎麼告樂陽的惡狀,讓她不得好死,卻也沒想到,她是再也沒有機會了。

琴藝很快比完,參賽者原本就不多,除了安瑾,大多爲懵懂少女,勝負沒有半分懸念。

便有貴婦向小謝氏道賀,小謝氏心下嗤之以鼻,表面上皮笑肉不笑地讚揚了安瑾幾句,揮揮手讓她自去玩笑,言下之意是別在老孃跟前添堵。

就有一個心懷妒意的貴女,笑着說道:“聽聞公主四藝皆通,小女子早生仰慕,大膽請公主一展琴藝,也讓我們開開眼界。”這話說得並無不妥,實際上是聽見安瑾那曲琴撫得甚好,決非蠻夷之邦的女子能比,想看公主出醜罷了。

金元微微一笑:“琴瑟等樂源於貴國,剛纔衆位小娘子所奏皆如行雲流水,尤其‘狀元’那曲平沙落雁,絃音才起讓聞者驟然如臨風靜沙平、雲程萬里,頓感鴻鵠之遠志、逸士之心胸;弦律起伏時,又像鴻雁迴翔瞻顧之情,上下頡頏之態,翔而後集之象,驚而復起之神;復又靜美,正如雁落則沙平水遠,意適心閒。實在讓人驚歎!我雖喜琴樂,卻是欣賞時多,自愧不能達精妙之境……不過我西樑也有琴藝高超者,比如伊陽君,他之琴藝爲國相親授,不如讓他以自作之曲,撫來博諸位賞評。”

這一番話雖是自謙,毫不掩飾對大隆貴女的讚賞,也展示了公主自身修養,能說出安瑾所撫之曲的精妙之處,可見也是深諳音律,不動聲色地迴應了挑釁,又給了西樑使臣展示的機會,纔是一國公主的氣度。

旖景頻頻頷首,見出言挑釁的貴女暗帶不屑,卻在聽完伊陽君一曲之後目瞪口呆訕然失語,連句讚歎都不能坦然給予,不免爲本國閨秀的狹隘臉紅羞愧,便給出一番讚揚來,自然也分析了那一曲琴音靜平時如嬋娟照水、春柳扶風,激昂時又似斷崖落瀑、萬馬踏僵,突地又收爲婉轉連綿,讓人似乎置於青山四繞的空谷,但覺琴音不絕如縷,與歲月共長。

金元公主報以微笑,就着這話題與旖景交流起來。

說話間,詩詞比試已經結束,判者三皇子擇出其中最佳的十首,交給太后賞評。

就又有歸來的貴女開始挑釁,當然也是委婉的話,要見識西樑公主的詩才。

這回金元倒沒拒絕,也讓兩個胡氏女君,就一路上所見景緻爲題賦以詩詞,她自己提筆寫下一首短詩,描繪的正是大隆帝京之雄偉。

三皇子倒沒爲金元掩飾:“一筆字十分不錯,不過詩才略遜,遠不如我大隆才女們才思敏捷。”

底下便有那淺薄人露出不屑之色,剛纔挑釁不成震驚於蠻夷之邦琴技的貴女又緩和過來,頗有些眉飛色舞,等着看金元公主羞惱。

哪知公主毫不介意:“我甚喜詩詞歌賦,尤其對貴國不少筆落驚風雨之驚才絕豔者十分欽服,無奈自己沒有天賦,苦心多年,也就是能合個韻律,意境上相差甚遠,的確不及貴國才女甚多。”便一幅幅地品評詩詞,自是讚不絕口。

待胡氏女君詩成,旖景一觀,竟比衆才女所寫更好,又是一番讚不絕口。

有那些妒嫉西樑公主容色的貴女見並沒佔得多少便宜,不至讓蠻夷折服,心下越發不服,待得有畫作陸續呈上——都是經過虞渢篩選的,當然幅幅都有絕妙之處。

這回卻不是有人挑釁,而是彭瀾迫不及待十分熱切地提出,想領教金元公主畫藝。

一幫所謂淑女,實際狹隘又養成爭強好勝的孩子再度冷笑不語,等着看公主出醜——若這回再不如人意,哪還能稱四藝皆通,當得一句粗鄙無才。

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變故,傳言四起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當中,風聲暗起第五百零一章 又來貴客,平樂心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覺之間,環環陷井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隨行,愧疚難消第兩百八十五章 非是良人,怎託終身第五百六十四章 召集軍師,磨刀霍霍第兩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兩難第一百一十三章 諸美小聚,惡兆傳開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問名第兩百七十六章 舌燦蓮花,欲反黑白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開始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三百五十一章 彌生之幸,得君傾心第兩百四十九章 隱情不淺,世子出場第五十五章 將軍護女,痛責莽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計試探,莫名好友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憶了,怎生是好第四百六十五章 興師問罪,虎狼之心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頭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襲得手,反被威脅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第七百七十五章 領兵出城,直面生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惡人,禍之根源第三百四十一章 據理力爭,領命施罰第四百零九章 風雲突生,順勢嫁禍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實爲一心第六章 抽絲剝繭,計量初成第六百零三章 惶懼劫數,再應當年第三十一章 存心試探,初明隱情第一百一十章 蘇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四十五章 爲尋外援,夜探妓坊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順示好,化險爲夷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動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個許諾,兩世糾纏第兩百五十五章 世子絕斷,直面陰謀第七百一十五章 轉折一日,忽爲側妃第三百五十二章 寬慰親懷,江薇辭行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三百五十四章 隱伏殺意,真相將明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斷絕後,扼制謠言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三百八十九章 癡心狼心,生不如死第兩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四百七十四章 試探得因,總算決斷第六十四章 紊亂開場,勝負難說第六百一十一章 無情殺戮,冷厲逼問第一百零九章 遠道歸人,骨*圓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六百八十五章 隱瞞後着,暫且袖手第兩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六百七十六章 衛冉“入仕”,子若爲奴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三百四十五章 計議已定,直言不諱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兩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見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一百一十二章 靈山之約,依時發生第三百七十七章 劇毒*,偷樑換柱第七百七十章 大變在即,許氏施令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第五百一十四章 風波未起,責罰難免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二十二章 暗下決心,脫胎換骨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三十二章 郎如青竹,女若幽蘭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