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兇,反被氣死

自從謝三太爺與鎮國公兄弟鬧翻分家,年氏就再也沒有登過王府大門,卻不是因爲慚愧,而是自以爲從此以後能徹底揚眉吐氣,再不用在老王妃面前伏低討好,不屑再來楚王府奉承。

當然也有因爲沒有如願分得大筆財產,故而怨恨鎮國公與老王妃之故。

可一旦遇上煩難——三太爺一家經營不善,短短數月間就轉手了幾間鋪子,捉襟見肘之餘,一邊向年家伯府求助,一邊不忘讓虞棟知恩圖報。

小謝氏哪肯拿自己的錢財填補三太爺一家那口無底洞,無奈的是虞棟有把柄捏在三太爺手裡,不敢不顧,回回逼迫着沮喪不已的小謝氏摳出錢財送去解三太爺的燃眉之急。

新歲剛過,因爲胡三落網,謝琦的勾當就被揭露,這案情清楚明白,順天府尹也只好請了謝琦過堂。

謝琦是監生,又保留了戶部觀政之職,雖無品階,衙門也是不好因爲這樣的小案子扣押刑逼於他,三太爺起初並不以爲意。

哪知被胡三那個“仙人跳”的騙局訛詐失財的紈絝們見事情揭露出來,聲名受損被人言嘲笑,哪容謝琦全身而退,他們當中也不全是懦弱之輩,有的不過是當初害怕事漏,被家中長輩知情逃不過懲罰才選擇破財消災、息事寧人,卻因周家狀告胡三,那市井無賴受不住刑,把之前種種都交待出來,紈絝們再遮掩不住醜事,受罰的受罰,被人嘲笑的被人嘲笑,也再無所顧忌,紛紛要求順天府嚴懲謝琦。

其中還是有兩個家族聲勢尚存,順天府尹不敢小視,這才先請了鎮國公來協商。

鎮國公只有落井下石的,當然不會爲謝琦求情。

於是順天府尹正式問罪謝琦,事涉監生,要將這案子上報刑部。

三太爺這才着慌,連忙籌集銀兩走關係,企圖讓諸位原告放過謝琦,只把胡三問罪,謝家願意翻番彌補幾家財銀損失,期望能大事化小。

年家畢竟遠在朔州,遠水不解近急,三太爺“求助”起虞棟當然更加順手,故而小謝氏又是一番心痛難忍,還不得不揣着銀票恭恭敬敬地送去謝府,忍着年氏的白眼——老太太是嫌虞棟夫婦摳門兒,擠出這麼點子錢銀,哪裡能解他們燃眉之急。

銀子撒了出去,順天府還沒結案,卻有御史聞風而動,彈劾的摺子就遞去了御案。

聖上恍眼看過,甩手就把摺子扔給了兩個內閣,讓他們斟情處置。

於是謝琦立即就被剝除了監生之名,自然再保不住六部觀政。

案子倒不用刑部插手了,謝琦卻被順天府羈押,還沒用刑,就嚇破了膽交待了罪行,扔進刑獄等着審結後處以徒刑。

三太爺氣得險些沒有中風,見寄予重望的嫡長孫前途慘淡,竟不願再以贖金抵罪。

這也是其他幾個兒子樂見的結果。

哪知嫡長子心懷不甘,領着妻子兒女日日哭求,讓三太爺舍財消災,免了謝琦的牢獄之災。

遠慶七年正月,三太爺這家人過得那叫個烏煙瘴氣、家宅不寧。

說到三太爺幾個兒子,長子與老三是嫡出,其餘兩個是庶出,年氏雖說跋扈,因爲三太爺不是情種,倒也沒有殘害庶子,兼着兩個庶子的姨娘早早就病死了,庶子們一貫尊奉年氏,年氏雖說不將他們當作親生,也沒什麼怨恨——當然,這也是因爲從前還住在鎮國公府這個大家庭,三房內部沒什麼矛盾,需要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卻偏偏是兩個嫡子子嗣單薄,長子只有謝琦一個兒子,其餘全是女兒,三兒子倒有兩個兒子,大的還是個結巴,腦子似乎也不太靈光,小的才七歲。

相比三太爺,年氏自然對謝琦這個嫡長孫更加重視。

三太爺一貫懼內,被年氏逼着,他也不敢對謝琦不聞不問。

於是小謝氏又得了謝府下人“通知”——三舅母有要事相商,請她立即去謝府。

又是要銀子。

小謝氏心裡長滿黃蓮,前前後後被三太爺一家訛詐了不下千兩,簡直就是在她心頭剜肉,眼看謝琦前途黯淡,就算被撈出刑獄,將來再不可能入仕,更不會有什麼回報,小謝氏哪裡心甘,靈機一動,就生出一條禍水東引的計策,於是在年氏跟前一番挑唆:“憑着世子的聖眷,這麼小一件案子哪需要廢力,分明是他不想管……我也打聽過了,那狀告胡三的周家,也是國公府的姻親,涉案的週四郎還是咱們世子妃的堂姐夫,三舅母,這事不簡單,並非用銀子就能平息,後頭說不定是咱們世子與世子妃推波助瀾。”

年氏一聽這話,囫圇一想才覺醍醐灌頂,跺着腳就大罵世子夫婦心懷惡毒,挖了陷井要害她的嫡長孫,於是氣勢洶洶就領着幾個媳婦殺去楚王府,堵在關睢苑門前興師問罪。

旖景午憩才醒,就聽說年氏殺到,又聽晴空入內稟報她叫罵的那些話,曉得是因爲謝琦的事,當然不會放人進來混鬧,想了一陣,認爲怕是勸不走那一家潑婦,乾脆從後苑角門開溜,先去了榮禧堂老王妃跟前。

老王妃一聽年氏鬧來了王府,也氣憤不已,與旖景商議怎麼處置。

“事情已經發生了些時日,卻在這時才鬧上門,顯然是因爲二嬸挑唆,藉着這回的事,祖母也好給二嬸吃吃掛落,我聽晴空說三老太太是二嬸領着去的關睢苑,表面上是在勸阻,卻也怨怪關睢苑的侍衛們慢怠親戚,稱三老太太是長輩,我是晚輩,不該把三老太太拒之門外。”

老王妃重重頷首,一邊思量着該給小謝氏什麼苦頭吃。

而年氏在關睢苑門前叫囂得喉嚨嘶啞,那一排鐵甲侍衛卻寸步不退,冷着臉看她們表演,彷彿聽不懂那些話似的,氣得年氏直翻白眼,手裡的柺杖險些沒把石階跺出個洞來。

好容易盼得晴空回稟——世子妃並沒在關睢苑,而是去了榮禧堂。

小謝氏大喜過望,看來旖景也曉得三老太太不好對付,着急去尋老王妃撐腰,卻忘了老王妃最顧及的還是孃家,再說年氏這般跋扈,老王妃也從不敢招惹,忙又扶着年氏改道內宅。

小謝氏似乎也忘記了,不是所有姓謝的都被老王妃當做孃家人,謝妃因爲表面良善,老王妃纔將她當作姐妹,對三太爺卻一直不如鎮國公幾兄弟親近,再因分家的事一鬧,老王妃更不可能顧及“舊情”。

年氏氣性極大,才進了榮禧堂的東次間,見旖景穩穩坐在一側沒有起身見禮的意思,掄着柺杖就向旖景當頭打去。

兩個李嬸哪容年氏逞兇,毫不猶豫欺身上前,一個扭胳膊一個奪柺杖,須臾之間就將年氏制服,當大李嬸奪了兇器,小李嬸才放開年氏,年氏只覺胳膊一麻須臾手中一空,竟一時呆怔,半響才斥罵出來,稱旖景不敬尊長。

小謝氏撫着年氏的胸口:“三舅母息怒。”又佯作慈和的嗔怪旖景:“景丫頭也真是,你也見過三舅母,怎麼不起身見禮。”

“是我囑咐的,老三夫婦狼心狗肺,不顧父親遺言一意析產分家,不敬兄長,有什麼臉面再讓景兒與渢兒認他們爲長輩,這裡是楚王府,不是市井無賴隨便撒野的地方。”老王妃一見年氏二話不說就要動手,心裡也是怒火中鐃,說的話十分嚴厲。

小謝氏不曾想老王妃竟是這般態度,微微一怔。

年氏卻叫囂起來:“你個賤婦!裝了一輩子恭順賢良,總算是露出了狐狸尾巴來,與你那生母一般惡毒,若不是你們母女污篾陷害,清娘怎麼會作妾!你搶了清孃的姻緣,不知悔愧,這時還仗勢欺人!”

旖景見老王妃一聽這話就青了臉,小謝氏卻不掩興災樂禍的模樣,雖在假意勸阻,卻並沒拉着年氏張牙舞爪就要撲打老王妃,心中也是大怒,喝令出聲:“大小李嬸,還不將三老太太驅逐出府,這是楚王府,她竟敢對祖母口出惡言,以下犯上已是杖責之罪,祖母寬慈,不願重懲,卻也不容惡婦撒野有損宗室威嚴。”

兩個李嬸稱令上前,卻被小謝氏胳膊一擋攔個嚴實,冷笑質問旖景:“景丫頭,別總拿宗室威嚴說話,宗室也得講究個尊卑長幼。”

“二嬸,不知三老太太是你的尊長,還是祖母是你的尊長,三老太太惡言辱罵祖母,你不加喝止反而放縱,纔是不孝。”旖景據理力爭。

老王妃已經怒不可遏,一聲“跪下”的怒斥。

小謝氏這才醒悟過來她又做了錯事,上了世子妃的當,暗暗咬牙,卻不得不跪地請恕。

年氏沒說一句正話,就這麼被大小李嬸挾制着“請”出王府。

年氏尚且不甘,在楚王府門前跳腳大罵,引來不少路人圍觀,連大長公主從外頭回來,還親眼目睹此事,今日剛巧有嚴夫人受大長公主邀請去國公府小坐,也瞧見了這出鬧劇,還與大長公主打趣:“謝家這老太太一把年齡,肝火還這般旺盛,殊不知他們一家已經徹底成了笑柄,再這麼鬧,她那些孫女將來還想不想嫁人。”

而小謝氏這回卻實打實地觸怒了老王妃,罰跪在榮禧堂前,直到晚膳時分虞棟回來,聽說這一樁事氣得半死,連忙與小謝氏並肩跪着求請老王妃寬恕,夫妻倆一直跪到下栓的時辰,老王妃才總算是歇了火,把兩人叫進去訓斥一番:“我知道二爺只把三太爺當親舅舅,從來就孝順他,可二夫人你難道不是長兄的親女兒?三太爺一家那般張狂,就是爲了從你父親手裡分奪家財,你倒不怨恨他們,反而把他們當做親親的尊長來孝敬,眼看着年氏行惡,對景丫頭動手,又對我惡言不敬,你還幫着……想來你們也以爲我是搶了謝妃的姻緣,心裡怨恨着我。”

老王妃很傷心的模樣。

嚇得虞棟連連磕着響頭,暗罵年氏真是老糊塗,竟說出這樣的話,又怪小謝氏蠢笨。

說不盡的好話,居然把死了多年的“外祖母”齊氏也牽扯出來責備,老王妃才相信小謝氏被年氏嚇着了,一時疏忽顧及不周,擺擺手免了夫妻兩個的罪。

卻當虞棟夫婦一走,老王妃就連連冷笑,對祝嬤嬤說道:“沒有齊氏,哪有他虞棟,爲求自保竟然把屍骨已寒的人拿來指責,可見心有多狠。”

虞棟一回梨香院,沒忍住就賞了小謝氏兩個耳光,厲斥她蠢笨,招惹來年氏挑釁,又讓老王妃心生嫌隙。

小謝氏心裡那叫個委屈,卻也曉得這回事情做得過了頭,不敢半句分辯。

她今日被罰跪堂前,顏面掃地不說,又受了些風寒,膝蓋更是痠痛難忍,歇了好一陣纔有精神用膳,卻還沒填飽肚子,就見拂袖去了姨娘那處的虞棟又轉身回來,說是老王妃不適,叫了良醫正診脈,緊聲摧促小謝氏去侍疾。

旖景與虞渢先到一步,卻被老王妃勸了回去,單留着小謝氏在跟前侍奉。

小謝氏當了這麼多年兒媳,還沒受過這般磋磨,一晚上不得安睡苦不堪言,好容易捱到天亮,還得發放對牌主持中饋,險些撐不住要暈厥過去,好容易安排好一日瑣碎,被單氏扶持着上牀安歇,還沒睡着,就聽說三太爺一家披麻戴孝又鬧上門來,說是年氏昨天被旖景氣得心口疼,一晚上不安穩,今日竟發現死在牀上!

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襲擊又至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樂姻定,衛冉入京第兩百三十五章 金蟬脫殼,反擊螳螂第三十九章 各懷心思,小聚芳辰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五十七章 無法疏遠,難捨關切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長輩,登門問罪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產,朗星挨踢第兩百二十四章 計謀迭出,誰是高人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試探,將要團圓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七百七十五章 領兵出城,直面生死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決不負誓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憶了,怎生是好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兩百一十二章 蘇直歸來,強勢清算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四百一十四章 禍從口出,無端遭妒第七百六十六章 輸給時間?其實註定第兩百九十四章 尚未實施,便有變故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兩百二十章 不知不覺,已有行動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關注,風浪將來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個妖精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三百四十二章 藉機立威,杖責刁奴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三百五十四章 隱伏殺意,真相將明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慶九年,悄然而至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一百一十章 蘇氏七娘,爽郎大度第兩百七十四章 世子審案,蘭心強辯第兩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時,死也及時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雨間歇,如此犒賞第兩百七十四章 世子審案,蘭心強辯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蠍相比,也有不及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第三百零五章 策動前夕,偶然偷窺第兩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五百三十八章 數樁喜事,又有恩封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順示好,化險爲夷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四百零三章 仗義執言,誰真誰假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第一百零四章 心計較量,更勝一籌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爭端升級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長留西樑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間,小打小鬧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響雷,猝然當頭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計劃第兩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罵俏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義二字,更重江山第六百三十八章 獲勝關鍵,讓人膽寒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三十章 何故禍心,漸露端倪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錢江伯府,緊接“出局”第七百七十章 大變在即,許氏施令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四百四十九章 言醒江漢,江薇婚事第兩百八十八章 書信叩別,半途勒馬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兩百二十六章 張氏歸來,促成姻緣第兩百五十章 爭分奪妙,不及辭別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點,“新貴”誕生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四百零二章 兩個棄權,一個請賞第六十四章 紊亂開場,勝負難說第一百五十三章 閨閣之間,小有芥蒂第兩百六十二章 他鄉遇故,才知音訊第四百五十一章 二孃悔悟,商議家事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變故悄然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東風及時第兩百五十八章 朝中風雲,城裡變幻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