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

旖辰因爲小產,雖經江漢診治後稱並無大礙,無論是大長公主與旖景抑或福王都十分放心不下,勸她定要好生將養,短時之內的應酬能免則免,以染了風寒支應,自從十月過後,旖辰果然再沒出門,原本在家好端端地靜養着,哪知今日坤仁宮的內侍卻奉皇后之令來詔,讓旖辰入宮。

福王因着這段時日受聖命督管工部事宜,雖他並沒怎麼插手事務,日日也要去衙門裡頭轉上一圈兒,宮裡來人時他並不在家,旖辰自然也不願用染疾的藉口拒詔,想着事情也過了月餘,身子實際並沒什麼大礙,也便穿戴周整,隨那內宦入宮。

宗室女眷與各品誥命奉詔入宮一律是經神武門,到了這裡,便是貴爲親王妃,旖辰也不得不落車下轎,徒步入內。

今日皇后卻特令備了金鳳朱圍與轎,候在神武門內。

旖辰略微有些猶豫,那內侍弓着腰身上前,尖聲細嗓地稟報道:“福王妃請移步入與,娘娘親口囑咐了,王妃前些時候染了風寒,得好生將養,不能勞累。”

旖辰聽說這話,只好口稱謝恩,隨着那內侍掀起轎簾,不急不緩地邁了進去,與轎前行得極穩,旖辰心裡卻很有些忐忑——聽那內侍剛纔的話,皇后明知她“染了風寒”,卻在這時詔令入宮,難道是有什麼要緊的事兒?

進了順貞門、承光門,與轎從欽安殿後繞過,經千秋亭往坤仁門,卻在養性齋外,略微停了一停,旖辰只聽外頭有一個端凝沉肅的女子聲氣:“與轎裡是哪位娘娘呀?”又聽內侍回稟:“回四皇子妃,轎子裡是福王妃,奉娘娘親詔入宮覲見。”旖辰是沒看到,秦妃一聽這話眼睛裡由深而發的冷芒——同樣是皇子妃,二皇子不過一個宮婢所出,四皇子卻是堂堂貴妃之子,憑什麼各自入宮一個有鳳轎金與,一個卻步出步入。

旖辰一聽“四皇子妃”幾字,自是不好置若罔聞,帶着笑容落轎,便見秦妃披着件海棠紅絳紫出鋒的刻絲氅衣,站在通往西六宮的宮門前兒,脣角似笑非笑,目中冷意似有若無。

無論秦妃內心多麼不甘與妒恨,在這九重宮厥裡,表面的禮數仍要維持。

相互見了禮,秦妃到底沒忍住心裡的酸漲,那尖尖的下頷微擡:“皇后娘娘就是心疼蘇妃,知道今日天冷,專程讓與轎迎候。”其實秦妃這妒恨實在沒有意義,旖辰與旖景年幼時,太后常詔姐妹倆入宮,十有*都是請上與轎代步,秦妃雖貴爲丞相之女,到底是外眷,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待遇。

旖辰自也感覺到她的醋意,落落大方地解釋:“我前些時候染了風寒,一直靜養,皇后娘娘方纔體恤……四弟妹這是去翊坤宮問安?”

“正是,貴妃娘娘也染了風寒,這兩日我一直在宮裡侍疾,好在沒有大礙,今日準了我回府。”

短短寒喧幾句後,秦妃便往神武門去,這時已近坤仁門,旖辰又問得皇后娘娘詔她去西暖閣候見,便沒有在上轎,而是經西六宮甬道,往增瑞門入。

才進了宮門,冷不丁卻見肩披鴉青大氅,身着卵青暗花雲緞長袍的翊爽男子大步從西暖閣前的梧桐樹下轉了過來,珠冠玉面、眉青脣紅,這滿庭的陰晦天光,似乎隨着他的步伐接近,一寸寸地明亮起來,以致讓旖辰稍稍一怔,細看了兩眼,才認出是三皇子,連忙屈膝福禮下去。

三皇子側身微避,抱揖彎腰還了一禮,擡眸時脣角笑意越發柔和:“二嫂來了,母后正在西暖閣。”側身一旁,等着旖辰先行,忽地似想到了什麼,又壓低了聲音提醒:“母后應是爲着太子妃一事尋二嫂商議,二嫂還是有個準備的好。”

旖辰微覺詫異,因着甄氏早自請廢位,這時已經幽禁承德行宮,又有何事需要商議?待要多問兩句,卻見引她入宮的內侍已經進了西暖閣通稟,不好耽擱,只頷首微笑。到底是在經過那株柯葉冷疏的梧桐樹下時再度回眸,只見一角鴉色衣袂折向宮門外。

北風忽起,摧落枯葉翊翊,墜在地面,又貼着那青磚打着旋兒的亂轉,脆脆一片碎響。似乎是這風突地卷淡了陰雲,漏下幾縷蒼白的陽光,照在朱牆上醺芒斑駁。

旖辰心中莫名有種難以言喻的情緒,像是忽然有陰霾擠在胸口沉滯了呼息,突覺此情此景竟似十分熟悉一般。

她終是搖頭一笑,整理衣襟,等候着皇后詔見。

她不知道,她本來短暫的生命軌跡裡,原應有剛纔那個至親至疏的人。

可今生最近的距離,也僅僅剛纔那麼擦肩而過了。

她更不知道,她曾經是坤仁宮裡的主人,儘管時間極爲短暫。

西暖閣前的這棵梧桐下,曾有她彩繡輝煌卻難掩形銷骨立的身影,駐足目送着玄衣龍袍的那人大步流星地離開,從不爲她哀涼的目光與孤寂的笑容遲疑回首。

她曾經躺在西暖閣的臨窗大炕上,臥病難起,那時盛夏八月,驕陽似火,梧桐正碧,可她的生命已經在這深宮裡熬到盡頭。

怎能想到,在彌留這際,總算才鼓足了勇氣質問——“你從沒愛慕過吧,無論是臣妾,還是其餘那些人……孔妃與寧妃,或者算上韋嬪、喻嬪,無論是你的妻還是你的妾,從沒得到過你哪怕分寸的真情……都是可憐人……我們都是可憐人。”

那個與她結髮的男子,已經成爲九五至尊,就這麼站在軒窗外照入的一片明光裡,居高而下的目光,總算透出了幾分柔軟,似乎,也是有傷感的。

“若你早看明白了這點,也許會活得輕鬆一些,旖辰,無論你信或不信,朕都要告訴你,相比其他女人,對朕而言,你已算是最重要的一個……怎麼,你不信?……你說得沒錯,朕從沒有愛慕過什麼人,你,或者是現在住在東西六宮的女人,可朕從不會爲了她們做任何事,只有你……讓朕有那麼些微的不忍和歉意,所以……”

這對天下至尊的夫妻,一個倒臥病榻氣咽聲絲,一個負手榻前目光沉冷,很近的距離,卻也是明顯的距離,再也不能更近一步。

“朕不會再立皇后,你始終是朕唯一發妻。”

已經逐漸渙散的視線忽然清亮,她看他依然軒昂自若、淡漠沉冷,忍不住第一次,那般諷刺十足地笑:“聖上,您的江山還需要家父那一臂之力,因此您才需要昭顯對臣妾的情深不移。”

“你錯了,其實朕也錯了,若朕早些看清衛國公的忠心只對天子一人,至少不會連累你……旖辰,你不適合我,不適合皇室,而我現在,也不需要坤仁宮裡再有一個皇后……我答應你,有我在天子位一日,必保衛國公府榮寵不絕……還有我抱歉的是,手下養的人野心太大,害死了你的胞兄,或者還有……你的胞妹。”

“朕不想騙你,不想看你最後依然懵懂糊塗,朕承認一早就洞悉了那些人的野心,可我需要他們,只有利用他們,才能刺殺太子而不露形跡……也許我能爲你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斬殺他們爲你兄妹幾人血恨……什麼,要見岳母?……你見不到她了,你果然是……黃氏便是第一個爲你陪葬的人,旖辰,直至如今你仍不清醒,你的繼母不是你以爲的好人……”

“你也許會恨我,那也是應當,可是我要坐上這至高無上的寶位,必須心狠。”

“旖辰,若有來生,不要再接近如我一般的人。”

“若有來生,要學會怎麼在險惡陰詐裡生存,不要再這般單純善良。”

——

西暖閣裡的錦簾被宮女的紅酥手挽起,殿內陳設並未大變,可時光再不會沿着當初的軌跡,一切恍然湮沒在天光忽明忽暗間,人事早已面目全非。

旖辰剛纔那絲莫名的壓抑與傷感轉眼煙消雲散,隨着垂眸屈膝、告謝落坐,視線底下是皇后金繡鳳裙的燦爛,襯托得幽黯的天光越發有了逼迫的重量。

皇后並沒有客套地詢問旖辰的病情。

而是開門見山地說起了太子,一聲嘆息:“咱們是一家人,有些話,母后也不瞞你,太子這些時日沉湎不振,常常借酒澆愁……民間有句俚語稱‘兒大不由娘’,這放在咱們天家竟也是如此……也虧了三郎這些時候時常規勸太子,總算不至於太過荒誕……今日詔辰兒入宮,也是想與你商議商議冊封太子妃一事……我是有兩個中意的人選,一位仍是出自甄家,候府嫡系嫡女,一位是邢氏嫡女,兩個年歲相當,又各有長處,辰兒覺得如何?”

旖辰唯一的感覺是忐忑不安、受寵若驚,她雖是宗室,可不過是個親王妃,夫君福王又並非皇后嫡出皇子,怎好妄議儲君正妃?

好容易才摁捺住慌亂,旖辰不着痕跡卻深吸了口氣,強逼自己冷靜下來——

這事還有蹊蹺,皇后用意絕不是話裡這番。

稍作沉吟,旖辰維持溫婉的笑容,柔聲答道:“母后看中的閨秀自是極好的。”

皇后果然沒逼着旖辰發表見解,微微頷首:“辰兒若也認爲如此,我更加放心,聖上這段時日忙着設學復舉之事,一時無睱顧及,隨着天涼,太后身子也有些不適,一段都在靜養禮佛,我也不好煩擾,是想再問問姑祖母的意見,辰兒許久未回國公府了吧,今日去太后面前問完安,順便倒可回孃家看看……再去看看老王妃與景兒,你因着小產,連景兒生辰都不曾去,如今既無礙了,正好和姐妹一聚。”

這番話更讓旖辰心驚,大冷的天,只覺得背脊上忽生一股冷汗溼了裡衣,強作歡顏的一一應諾,猶豫着是否該解釋小產的事,皇后卻揉了揉眉心,擺出睏倦的神情,分明不想再說閒話。

旖辰離開坤仁宮,一路往慈安宮去,只覺步伐虛浮如踩雲端,一時又擔憂皇后怎麼知道了她小產的事,會否怪罪,一時又疑惑冊封太子妃的事——就算太后在靜養,涉及儲君妃位,將來的六宮之主,萬萬沒有繞過太后,反而與祖母商量的道理,更何況再提及五妹妹……皇后究竟是什麼用意?

旖辰雲裡霧裡,找不到清明的頭緒,卻還曉得皇后特意強調莫要“煩擾”太后的用意,在慈安宮並沒有提及這事,略坐了一陣,告辭離開,當經過西六宮的那幽長的甬道時,忽地想起四皇子妃說陳貴妃患疾的事,既然已經入了宮,不去問候一聲顯得太不尊重,旖辰只好暫時壓抑了憂心忡忡,折進了通往翊坤宮的宮門。

宮女領着旖辰入內,在暖閣前卻正遇一個身着青長小雜花官袍的醫官由內侍領着往外,旖辰因認出是江院使,笑着寒喧了幾句,提到“身染風寒”時多得江漢診治,藥到病解,福王還欲設宴以示謝意,江清谷並未聽江漢提過替王妃診病之事,卻也不多問,客套兩句,又說江漢回了祖籍,眼下並未在京。

旖辰微覺詫異,不過也只道了聲可惜。

便有女官迎了出來,請旖辰入偏殿。

一些客套寒喧不必多提,只旖辰無意間瞧見殿內茶案上放着一整套分茶的用具,隨口問起:“娘娘也會此藝?臣妾還是在閨閣時,見家中七妹妹苦練了一番,才知前朝茶藝竟有這般精妙絕倫之處。”

貴妃也微覺詫異:“此藝失傳已久,想不到貴府小娘子竟會。”

旖辰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七娘是從何處習得此藝,但分明有些微的映象,不過因心裡存着更要緊的事兒,轉身就拋之腦後。

又豈能料到這分茶之藝,隱藏着一件十分要緊的人事!

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個誤會,或生事故第三百四十章 探望小姑,長嫂發威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襲得手,反被威脅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六十四章 紊亂開場,勝負難說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師”,遼王示誠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不成,賜你個妾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釁有因,獠牙畢現第兩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兩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五百六十八章 操縱變局,金蟬脫殼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險失清白第五百四十二章 家宴認親,虞湘婚事第七百七十八章 黃氏收場,故事未完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六百六十五章 歸來故國,杜宇斷舊第五百六十四章 召集軍師,磨刀霍霍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寬容”,大度求情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第五百二十章 拒絕妥協,公主駕到第兩百三十一章 旖景勸言,將計就計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後事”,睚眥必報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勸第五十二章 情竇初開,驚變頓生第兩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頭,古怪青年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斷絕後,扼制謠言第兩百三十九章 東宮有喜,聖上賜恩第七百一十五章 轉折一日,忽爲側妃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潛入大京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蟬脫殼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無悔?叩請和親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願並非,一心一意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發傳言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兩百一十九章 羊脂魚佩,或有內情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發殺戮,舅母問責第四百四十章 臉面盡失,勇闖青樓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風暴,暗器脅人第七百五十三章 清算開始,好戲始唱第兩百九十三章 恩冊郡主,各人心情第三百四十七章 依計施策,天降良緣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兩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願並非,一心一意第五百零五章 當真死了?不敢置信第五百九十四章 徹底摧毀,一筆勾銷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無情,不棄當棄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五十四章 略微挑撥,小小報復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三百四十二章 藉機立威,杖責刁奴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第六百六十五章 歸來故國,杜宇斷舊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六百零九章 虛心求教,怎得芳心第兩百零一章 遠人才歸,又將外行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妝之賀,秦氏試探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闔牆,縱容之禍第兩百一十二章 蘇直歸來,強勢清算第四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薦”,大言不慚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詭異心態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四百零二章 兩個棄權,一個請賞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六百九十一章 黃氏“錯識”,張大不蠢第八十二章 逼迫之辭,徹底否定第兩百九十五章 真兇現形,西樑紛爭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嬋娟“見鬼”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悶棒,等你出洞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八十四章 兩個舊友,一段血仇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誼,無端挑釁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離心第兩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頭,古怪青年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