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儲位爵位,各方利益

旖景已知黃氏與宋嬤嬤有所勾聯,這個“賢良淑德”的繼母並非一如表面,再有二舅與虞棟來往密切……等等隱約的線索,似乎能夠串聯。

儘管,這個猜想讓人心驚膽顫。

倘若繼母圖謀國公府爵位,憑她一介內宅女流,能力十分有限,而上一世,旖景的生死對國公府爵位並無影響,只要蘇荇喪命,黃氏所出的嫡子便能順利襲爵,黃氏根本沒有必要串通宋嬤嬤,行謀害宗室這種風險十足的惡事。

除非楚王府的爵位歸屬與黃氏息息相關。

眼下黃二爺與虞棟來往密切……

假設黃二爺是投誠了某位皇子,早生背叛之心,那太子遇刺與他必有關係,收買虞棟極有可能意在儲位,既然虞棟與黃二是一丘之貉,黃氏便有了暗助虞洲,利用冬雨,佈下陷井引旖景“謀殺親夫”再“畏罪服毒”的動機。

上一世長兄之死,很有可能是黃二與某位皇子的心照不宣,藉着謀殺太子之機,使國公府世子之位易主!

皇子意在儲位,而黃二兄妹與虞棟父子也各有所圖!

而在他們身後,還牽涉上了建寧候府三爺!

上一世黃江月就爲旖景的遭遇“憤憤不平”,鼓勵她學着話本子裡的才子佳人,依靠自身謀求幸福。

而這一世,聖上賜婚,黃五娘與三皇子險些締結良緣,卻忽而死於非命!

染病的丫鬟只接觸過黃江月,並接受了三夫人的舊衣,倘若那些衣裙上染了疹毒……不是沒有可能,黃江月成功接種過痘衣免疫,與旖景一樣都不會再擔心身染痘疹。

可那背後的皇子是誰?

有可能是三皇子,也有可能是四皇子,便是其餘幾個皇子身後的家族也都有可能收買黃二。

旖景又再想到自己也險些命喪毒箭……

應當也是與五表姐之死基於同樣的原因,一旦與三皇子有了瓜葛,會影響到某些人的利益。

可假若二舅身後之人是三皇子,怎麼解釋三皇子當日命懸一線?這不是苦肉計,便連清谷先生也說過,他當時並無萬全把握能挽救三皇子性命,三皇子能化險爲夷,的確是他本身命大。

只怕但有野心的皇子,都不會眼睜睜地看着國公府與三皇子聯姻。

上一世長姐雖說未在婚前遇害,或者是因爲繼母行事謹慎,不願冒着風險親自動手,可長姐婚後不也“纏綿病榻”?

究竟是誰的手,在調撥這整盤棋局。

而旖景心裡的猜疑,虞渢也早有洞悉,但無奈的是,背後那個皇子始終隱藏於迷霧之中。

這時只聽了旖景斷斷續續的話,虞渢已經知道她與自己有了同樣的想法,微微頷首:“三舅不同大舅與四舅,才疏學淺不說,又染了一身紈絝習氣。”

旖景對自家三舅當然還有幾分瞭解,曉得他是個陰沉的性情,與幾個舅舅表面都不和睦,仕途多受曲折,心裡有些不甘,再兼着年輕時候賭色均沾,沒少挨外祖父鞭子,便是婚事,也不順暢,三舅母僅僅是個沒落世家的女兒,身份只比二舅母江氏高出些微,加上三舅也不爭氣,三舅母在候府歷來唯唯喏喏,毫不引人注意。

難道三舅便是因爲心懷不甘,才被二舅利用?

上一世加害的是她,這一世害的人卻是候府五娘,倘若真是如此,江月必然就是那把殺人的尖刀,上一世她不過是藉助與旖景多年閨閣情誼,搬弄脣舌,而這一世,卻親手謀害了血親姐妹!

但這些僅只猜想,已經無法證實。

不過黃二若真牽涉儲位之爭,不怕找不到把柄,將他們一網打盡。

旖景緊緊捏着拳頭,又問虞渢:“難道就沒察出二舅與哪位皇子來往?”

虞渢搖了搖頭:“不是沒察出他與誰有來往,而是他與諸位皇子都有來往,他是東宮屬官,表面與皇子們來往也在情理之中。”

想來太子也早有令下,讓黃二籠絡諸位皇子,意在耳目之用。

事關皇權儲位,僅憑猜測不能將黃二入罪,必須察明他究竟是誰的走犬。

“事情還得一步步來,先從小處着手,我認爲眼下之重,是得察明婉絲之死因,先解決了宋氏一家。”虞渢說道。

旖景沉吟片刻,也頷首表示贊同。

虞渢與旖景心照不宣,知道太子在遠慶九年便會遇刺,說不定陰謀在此時已經開始佈局,他們已有防範,未必還會如那一世般,找不到兇手的蛛絲馬跡。

先不說黃二兄妹,單說楚王府裡虞棟父子,就算能察明當年楚王妃死因,到底是陳年往事,太后早有態度——不便追究。

而這一世虞棟也再不能輕易得到毒殺世子的機會,抓他現行也不簡單。

不過只要虞棟牽連儲位之爭,天家再無放過他的可能,到時一定會舊案新罪並罰,虞棟難逃一死。

而虞渢比旖景更想深了一層——儲位之爭說不定等不到遠慶九年,當廢妃的風波一起,太子之位便會風雨飄搖,假若太子因此被廢,儲位空懸,有的事情越發不能掌控。

雖說虞渢認爲太子決非明君之選,實在不適合君臨天下,可於公於私,都要暫時保住太子不受廢黜。

而今後大位究竟歸屬於誰,還暫時不能預料,虞渢認爲他只能盡力避免太子遇害,使幕後真兇功虧一簣罪責難逃,但太子最終能否克承大統,他並不想插手其中。

以他估計,太子非但不是四皇子的對手,更不能與三皇子相提並論,只要聖上一生易儲之心,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而聖上顯然已經開始猶豫。

便是太子溫順地稟承聖意,廢黜甄氏,聖上顧及新制科舉之順利實施,不至立即易儲,當新制奠定基礎,皇權得以集中,而幾位皇子的才華又各自張顯,越發會襯托出太子懦弱無能,廢儲只是遲早。

上一世太子之位之所以穩固,其實絕非因爲聖上看重嫡庶,而是因爲君權受制,並未成功施行官制改革,秦相雖說勢弱,但世家與金相一黨尚且權重,聖上假若流露出易儲之心,必引各黨互攻,朝政大亂。

虞渢推測,聖上也是想評估諸子之能,待有了個明確的人選,並準備周全,再提易儲。

可是已經有人等待不及,行刺殺太子之事。

不知那一世最終誰是勝者?而那一世的勝者,極有可能就是導致楚王府與衛國公府兩家世子喪命的罪魁。

在他喪命之前,已知五、六兩位成年皇子失了先機,那麼極有可能就是三、四兩個。

究竟是誰?

這一晚夫妻兩都是心事忡忡,各有打算,直到三更之後才相繼入睡。

——

復行科舉的諫策也已在殿議時提出,果如虞渢與三皇子所料,秦相併未反駁,反而大力支持,韋相更是戰戰兢兢,平章、參知二政也緊隨附議,甚是一帆風順。

當然有幾個望族心懷慼慼,一來各自倚仗之人都沒有違逆聖意,他們也不敢頂風作亂,只暗*官制改革一事傳揚,重點針對眼下在朝爲官,卻纔疏學淺,靠着玩弄權術上位的幾家,其中最是心懷不憤,摁捺不住之人,就是身任吏部主事的朱潛。

朱潛正是龍太夫人長兄的嫡長子。

要說朱家,原本也是東明世家,可在哀帝時,就對“肖逆”極盡奉承巴結,以保富貴榮華,深受名門不恥,後秦氏聯合諸貴“清君側”,朱家不知從哪裡得了消息,卻沒向哀帝檢舉告發,反而對秦氏投誠,願效一臂之力。

秦氏壓根沒將朱家看在眼裡,但大事在即,也不與這等見風使舵之人一般見識。

大隆建國,朱家卻未能躋身“功臣”,逐漸沒落。

朱潛之父朱文不甘放棄榮華,一門心思攀結權貴,可多數家族深惡,便是女眷之間,也心照不宣地排擠。

朱氏滿門無所不用其及,當年朱二孃爲了討好鎮國公府的女眷,就幹過替謝雲清打扇系衿的奴婢之事,廢盡心思才結交了個“閨中知己”。

但朱家是爛在了朱文手裡,朱文之父爲官甚是清正,與龍太傅之父爲八拜之交,後朱文之父早逝,龍太傅之父在他臨終前,答應了讓嫡長子娶其女兒朱二孃爲妻,兩家定的是娃娃親。

大隆建國後,儘管朱家越發不堪,龍家仍然沒有棄信,故而龍太傅才娶了朱氏爲妻。

經過多年努力,又有龍家提攜,朱文總算是搭上個大族結成姻親。

卻是寧家。

寧夫人與孔皇后是一母同胞的姐妹,與國戚孔家是姻親。

朱文嫁了個嫡女給寧家的紈絝庶子,才爲自己與兒子謀了個官位,朱潛比他父親更善鑽營,竟得了吏部的主事之職,靠着“引薦”旁人入仕,結交了一批沒落世家,發了筆小財。

原本朱潛還巴結上了金榕中,可惜眼下金氏一族已經灰飛煙滅。

少了這層倚仗,朱潛越發着重與寧家的來往。

而寧家也有紈絝子弟在職,當然不希望改革官制,可他的姻親孔家坐視不管,寧家也不敢出來跳梁,而是放縱着朱潛出來牽頭,領着幫好不容易花廢重資才讓子弟入仕的沒落世家準備悍衛私利,反對新政。

依寧家看來,若是能鬧出風浪,對自己當然有利,若是沒有成功,倒黴的也是朱潛,寧家不插手,有孔家維護着,完全不用擔心。

只不過聖上尚未將改制一事於朝會公開商議,朱潛一黨自然不敢上諫反駁,幾家活躍份子開了個小會,打算先衝支持新制的官員入手。

中書省諸位自然是不敢得罪的,蘇轢與虞渢兩個更是要避之千里,朱潛將目標定在了禮部郎中魏淵身上,他不過才區區五品,儘管魏家也是望族,可空有名望,族中子弟身任要職的卻也不多,相比兩相與蘇、虞幾個,魏淵的確是枚軟杮子。

朱潛原本打算先拿住魏淵把柄,當聖上詔令公佈新制,便借彈劾魏淵之故,直指魏淵媚言聖上改革,是爲自身謀私,魏望庸可是溟山書院的山長,一旦將來成了官學,可不掌着學子仕途?

朱潛得了寧家的示意,尚且以爲兩相與世家大族不過是明面贊成暗中反對,只要自己挑起這個勢頭,各位重臣縱然袖手旁觀,但也會示意身後的黨羽具本支持,朱潛對自己的計策頗爲得意——趁着這次機會,說不定能籠絡更多的世家,那些因着衛國公府與楚王府壓制不敢反對新制的勳貴,說不定也會對自己這個仗義直言者心生暗佩,私下結交。

無奈朱潛打聽了一圈兒,發現魏淵入仕不久,又是在禮部這個清水衙門,尚且不及,也沒有機會貪污受賄,實在沒有什麼把柄可讓他們參奏。

沒有機會得創造機會,所以這日,魏淵因着休沐,一時起興去平安坊的茶樓裡聽書,莫名就被人訛詐上了。

第兩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險,無可選擇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第三百八十五章 遠瑛堂內,終極對恃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舉,開誠佈公第七百四十九章 生死相隨,永不分離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六百一十七章 旖景含怒,吉玉受辱第兩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計第七百八十章 勝負落定,廢位收場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漸重,浴室意外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兩百二十六章 張氏歸來,促成姻緣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兩百九十章 村落遇險,“一箭中的”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四百七十四章 試探得因,總算決斷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六十九章 閨秀風範,但爲良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攬事上身,旖辰登門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意秦晉,各方思量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六百八十五章 隱瞞後着,暫且袖手第六百七十六章 衛冉“入仕”,子若爲奴第五百二十九章 兩國貴女,禮教之爭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五百零一章 又來貴客,平樂心動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復寵”,六娘出閨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應招,不妨見面第三十七章 恃強凌弱?原來鬧劇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見端倪,終究難測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隨行,愧疚難消第六百一十三章 隱忍僞裝,爭取脫身第一百三十一章 對峙雙方,狡言不斷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三百零三章 婚事未定,已有籌謀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六十六章 花簪風波,荷包傳情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崩離析,果遭“天遣”第一百零九章 遠道歸人,骨*圓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六百五十七章 艱難決斷,依計而行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爺“耍賴”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六十一章 拋磚引玉,奇恥大辱第四百五十二章 攬事上身,旖辰登門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七百七十五章 要與不要,皆在我心第四百五十章 離家出走,姐妹交心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兩百九十三章 恩冊郡主,各人心情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親至疏,一對夫妻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七百四十九章 生死相隨,永不分離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鑼密鼓,挖坑布陷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真相!同道中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爭,世子警言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絲剝繭,夏夜繾綣第五百零五章 當真死了?不敢置信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試探,將要團圓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惡人,禍之根源第兩百一十五章 宋輻和離,母子生隙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敗勢如山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駕行宮,勃然而怒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第六百三十五章 神醫衛曦,再見故友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滲入,確定關鍵第兩百一十二章 蘇直歸來,強勢清算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遇重創,柳暗花明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強請赴藩第三百零三章 婚事未定,已有籌謀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九十四章 月下陰謀,如何破解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寬容”,大度求情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九十七章 蛇蠍比之,尚有不足第兩百零三章 各憑手段,誰主沉浮第三百一十章 一語成讖,前路未明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