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纓望族,清高太甚

大隆建國僅三十餘載,所謂世家,當然是東明傳襲下來的望族,東明也就三百年曆史,之前經過十國之亂,以致世家大族十之*破落,毀於政權更迭與戰火紛擾,眼下世家,多數僅有百餘年曆史,根底其實都不太牢固。

衛氏一門是僅存的前明望族,勢成於西魏末年,至前明便極受天家看重,並奇蹟般地在十國之亂百年曆史中屹立不倒,未受戰亂頻發波及,後東明元帝建國,對衛氏也極盡重用,戲本子裡“薔薇娘子”的翁父衛相,據說還並非出自衛氏嫡系,僅僅只是庶支。

青州衛家,卻是嫡系。

哀帝無道,信奸侫屠忠正,以致文臣心寒將士反戈,衛氏族人見東明滅亡已成註定,遂紛紛辭官歸隱,種于田園。

後秦懷愚之父忍無可忍,聯合朝臣貴族“起義”,逼哀帝退位迎“虞氏”入京,第一個聯絡之人便是已經告老的衛氏族長,希望他能以世家翹楚之聲望“振臂一呼”,卻被衛氏拒絕,稱哀帝儘管無道,可衛氏一門多受東明歷代帝君信重,無力勸諫已是汗顏,休論“違逆”不忠之行。

大隆建國,高祖禮賢下士,力邀衛氏族人出仕,皆被婉拒。

高祖胸懷廣博,非但沒有因此怪罪,反而加恩衛氏族長一品柱國,授光祿大夫,並特許其世襲罔替,雖無實職,僅是文勳散階,但也屬無尚榮耀。

衛氏就此以耕讀詩書傳家,安守清閒,族人無一入仕,也沒有開館授學,不與權貴來往,甚是神秘。

聽虞渢細說這段,旖景心裡默默,如此,何故衛氏會出了個楚王妃?

“當年先帝曾巡幸青州,父王隨駕,便是在那時結識了母妃,兩人……一見傾心,後祖父使媒去衛家求娶,卻遭婉拒,還是先帝出面,外祖父無奈之下才答應了這門姻緣,但與王府素無來往,便是書信都沒有通過,母妃逝世,兩個舅舅也曾來了京都弔唁,我那時還小,對他們映象不深,而從那之後,再沒有母族音訊,便是去信,收到回信這還是首回。”虞渢說道。

又說去信的原因:“官制改革在即,因金逆一案,勳貴們的氣焰多少受到了壓制,眼下皆以岳父爲靠,有岳父壓着,勳貴應不會作亂,秦相老謀深算,也不會違逆聖意,可他也不會當真壓制世家,聖上一旦將改制於朝會提出,有的‘忠正之臣’只怕要摁捺不住,必引爭論,衛氏一門眼下雖無權勢,這簪纓世家的聲威猶存,若是勸服外祖父允舅舅出仕,於聖上必有輔助。”

結果,當然不盡如人意。

“連我們的婚儀都不來參加,來信一封,也只是附上祝詞,對於出仕一事,更是隻字不提。”虞渢微微搖頭。

“有的事不能勉強。”對於衛氏的固執,旖景也覺得無可奈何,虞渢好歹是親外孫,卻諸多疏遠,甚至比外人還要冷漠。

虞渢看着窗外碧影扶疏,有短時的沉默。

——

兩日之後,虞閣部“婚假”期滿,卯初起身,原本不想打擾枕畔人的美夢,哪知手臂才從肩上撤開,旖景便醒了,一個魚躍起來,就要準備侍候梳洗更衣。

“有丫鬟們呢,你不用起來,還能睡個把時辰。”虞渢忙勸。

“今日閣部婚後首次入朝,我怎麼也得送上一程。”

這一送,很容易便送去了角門處。

天光微亮,檐前風燈勾勒出朦朧的光暈,門外車馬已經備好,灰渡爲首的侍衛們目不斜視地盯着對門國公府的青牆,堅決背對自家門內兩個主子“依依惜別”。

衣襟整了又整,簪冠扶了又扶,婦人堅持要目送,男子卻不捨轉身。

兩聲咳嗽。

夫妻訝然側面,才見楚王在數步之外,面色微沉,眼睛裡卻甚是柔和。

旖景忍下了吐舌的不雅之舉,恭謹上前見禮。

“媳婦莫不順道去宮裡問個安?”楚王一本正經地建議。

旖景:……

虞渢握拳輕笑:“未嘗不可。”

旖景一聲不吭,往關睢苑行去,十餘步外,纔敢捧臉。

回到屋子裡,用完早膳,這才讓人喚了冬雨來詢問:“早兩日吩咐你的事兒如何了?”

冬雨首回踏入正房,卻不敢四顧打量,乖巧應答:“奴婢已經按世子妃囑咐,將銀子轉交給了二孃,二孃也按世子妃示意,遣人送了給張嬤嬤,讓她安心養傷,等大好了再進來侍候,並打聽了一回張嬤嬤的底細。”緊跟着便將張嬤嬤與單氏的關係說了出來。

原來,旖景“打人”次日,就交待冬雨提醒安然“示好”,又讓她四處打聽張嬤嬤的底細,於是冬雨正大光明去了一趟落英院,拿着旖景給的“資銀”,大肆籠絡僕婦,當然,去小謝氏居住的梨香院更成了順理成章。

這是冬雨首回正式謁見小謝氏。

小謝氏問了一回關睢苑裡的佈置人事等瑣碎,尤其關切廚房,當知防範森嚴,輕輕一哼:“天長日久,總會有漏洞,你想辦法試試,看能不能矇混進去。”

冬雨心裡爲難,且只好答應着。

小謝氏又問羅紋。

冬雨回稟:“到底是世子的丫鬟,世子妃也極爲看重,雖說不讓她貼身服侍,但將關睢苑裡的帳冊都交給羅紋掌管。”

小謝氏冷笑:“無非是明裡擢升,暗中打壓罷了,你一個丫鬟哪知其中名堂,這帳冊雖說重要,卻也得分情形,關睢苑裡就世子妃一個女主人,她自己陪嫁豐厚,又有封地食邑,原不缺那幾個銀子,自然不會在日常用度上摳財……”話未說完,意識到有暴露自己一貫在王府日用上“偷利”的嫌疑,咳了一聲:“如此,賬冊交給誰管都是一樣,卻侍機剝奪了羅紋再近世子身邊,羅紋是個實心的丫鬟,未必意識到這點,你尋個機會提醒一下她。”

冬雨忙不迭地答應下來,暗忖二夫人果然精明,一眼看穿其中厲害。

當小謝氏得知旖景關注張嬤嬤的事兒,也懷疑她是想收買人心,這時還不怎麼在意——張氏雖是家生子,早早就成了謝妃的人,再加上又嫁了單氏的兄長,兩家人的榮華富貴都在她手裡捏着,哪能被旖景輕易收買,大手一揮,便讓冬雨回去實話實說。

又聽說關睢苑裡各處門禁未換,便“明白”虞渢對旖景仍有戒心,心裡暗暗得意。

隨手丟了一塊碎銀給冬雨,打發了她走。

少傾,隔扇後虞洲繞了出來。

“這丫鬟妖妖嬈嬈,又是個背主的,心思可不單純,我可不允你真將她留在身邊兒。”小謝氏十分嚴肅。

虞洲不以爲意:“就是一顆棋子罷了,隨時可棄,真利用她謀成了事,還容她活口?”

小謝氏滿懷欣慰:“就知道我兒是個有主意的,不比得你那弟弟。”

待虞洲告退,小謝氏又喊來單氏:“世子妃的手段你可瞧見了,是個果辣的,你嫂子這回也是咎由自取,反教我爲難了一場,安然那頭得了世子妃示意,以後會對你嫂子示好,無非是打一棒子給顆甜棗罷了,意在籠絡人心。”

說完,目光炯炯地盯着單氏。

單氏立即卑躬屈膝:“奴婢一家多得夫人照顧,若是生了二心,可得遭天打雷轟,夫人但請示下,落英院那位,將來如何對待?”

小謝氏滿意一笑:“便是對她好些又能如何?我那姑母對二孃的厭惡可是年深日久,再者,將來無非就是隨便一嫁,世子妃是爲了藉着安然的事立威,藉着你們打我的臉罷了,你跟你那嫂子說聲,今後還得守着本份,別讓世子妃抓住把柄成了要脅!”

單氏一一答應了,這才告辭,去看她那可憐的嫂子。

“不是我說,世子妃雖然可惡,夫人卻也不是什麼善心腸,咱們這些年來幫了她多少,她指東咱們不敢往西,若非她暗示,不必把二孃當正經主子看待,我能做到這個地步?結果呢,眼看着我捱打,連句勸都沒有。”張嬤嬤趴在炕上,腰腿上火辣辣地一片疼痛,心裡更是怨憤。

單氏嘆了口氣:“你今天才知夫人的性情呀,我還是她陪嫁呢,陰私事兒沒替她少做,當年阿大想有自己的營生,求了多久?也就是看着世子妃進了門兒,她擔心着中饋被人奪了去,才又籠絡了我,不過是動動嘴皮子,介紹了幾家茶樓,一月裡從阿大那兒進點子乾果,能賺個三、四十兩銀,竟像是給了我天大的恩賜似的,若她真有心,往時常來往的那些門第再打聲招呼,少說也不下百兩的賺頭。”

“你就知足吧。”張嬤嬤倒吸着冷氣:“看一看我,什麼沒撈着,命都險些折了,虧得二孃是個心軟的,還爲我求句情。”

單氏蹙眉:“聽說二孃得了世子妃的示意,會對你示好呢,橫豎夫人也說了,以後得盡心侍奉着那位,別讓世子妃再捏住把柄,於你也是有利。”

話音才落,安然打發的丫鬟果然來了,還順道請了個大夫,說是娘子心裡過意不去,又擔心着嬤嬤的身子,讓嬤嬤靜心養着,臨走之前,留下了三十兩銀。

單氏雖說已有心理準備,可委實沒想到竟是這麼一筆“鉅款”,整個人都愣住了。

便是張嬤嬤也覺得創口的疼痛緩了一半,手裡摸着白花花的銀子,臉上有了笑容:“二孃我還不知道,一月十兩月例,盡都打賞了咱們纔不斷三餐,哪有半點積蓄,看來,世子妃果然對這個小姑子看重,甩手就是三十兩,夠一家子一年衣食了。”

“今後只要嫂子留着點心,好處應有不少。”單氏又安慰了幾句,這才離開,一路上腦子轉得飛快,暗忖世子妃果然是對門國公府的嫡女,又是個郡主,聽說嫁妝極爲豐厚,又有皇家賜的食邑,手腳就是大方,便是給個巴掌甩顆紅棗,這棗子也甜,又在心裡計較着小謝氏那番話,竟心生企盼,巴不得世子妃真來籠絡自己,到時兩頭討好,肥自家腰包。

旖景既然是讓冬雨行事,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小謝氏一旦知道自己會籠絡單氏姑嫂,起初雖不會在意,可也算埋下了種子,再經一番添肥加水,不怕她不生疑。

閒來無事,自然常去安然安瑾處走動,待隔了兩日,就看見一瘸一拐的張嬤嬤又回到落英院,而安然“雪洞”般的閨房也煥然一新,院子裡的奴婢更是恭恭謹謹,再不似當初,若沒銀子“賞賜”,連三餐都不去廚房領。

旖景一開心,甩手又打賞了張嬤嬤一碇銀子,足有十兩,又有一番話:“我這人一貫賞罰分明,嬤嬤若是改過,今後盡心侍奉二妹妹,少不得你的好處。”

張嬤嬤心花怒放,想自己母女倆雖捱了場打,卻得了四十兩銀,並揣摩世子妃的態度,今後還少不得恩賞,心裡最後一點怨氣也沒了,對安然日勝一日地周道起來,而落英院裡的其他僕婦也開始眼紅心熱,一門心思往安然身邊討好,都指望着主子能在世子妃面前美言幾句。

爲了完善計劃,旖景開始關注祝、單兩家的人事,這自然不能再指望冬雨,又因王府內宅大多數都是小謝氏的人,秋月也沒了用武之地,好在有謝嬤嬤這個現成。

計劃漸漸輪廓俱備。

這一日傍晚,當虞閣部下值回府,瞧見某人坐在炕上,衝自己笑得十分妖嬈,腦子裡頓時劃過一個“不妙”的想法——世子妃看來要使壞了。

第七百七十二章 陳相投誠,名單到手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七百二十五章 諸多拆臺,接連拂袖第三百一十章 一語成讖,前路未明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一百七十五章 當面對質,好戲開鑼第兩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條暗線,完成拼圖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六百零三章 惶懼劫數,再應當年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願,謝琦謀財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順示好,化險爲夷第六百四十八章 聞言察據,剷除禍根第五十四章 略微挑撥,小小報復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關切依然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難兩全第三百六十三章 鄭村死者,隴西歸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難兩全第五十五章 將軍護女,痛責莽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七百三十一章 一人唱罷,一批登場第兩百五十一章 再訪喬縣,攻心爲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樂禍”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圖”,原因仰慕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兩百一十章 長卷之上,共畫來年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東風及時第六百一十二章 實情相告,夏柯恍悟第九十四章 月下陰謀,如何破解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一百四十二章 願得一心,白首莫離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唸到位,主角忽改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輕視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間,兒女情長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剛平,煩惱又至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強請赴藩第兩百九十四章 尚未實施,便有變故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恪歸國,史載之宴第四百章 將來弟婦,眼下判者第九十七章 蛇蠍比之,尚有不足第兩百一十五章 宋輻和離,母子生隙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七百五十六章 錢江伯府,緊接“出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九十五章 你既跳湖,我也落水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敵,曖昧難分第五十七章 無法疏遠,難捨關切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四百零一章 宮宴之上,各懷心思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訓妾第六百二十章 馬革裹屍,還你自由第一百三十八章 虞洲來訪,對坐閒談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連環嫁禍第四百七十四章 試探得因,總算決斷第兩百七十章 變故迭發,陰謀照舊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四百九十四章 還有後着,滋生嫌隙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謠言,留下憑證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三百六十章 儲位爵位,各方利益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六百七十四章 京都局勢,三姓混戰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兩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兩難第六百零八章 西樑回訊,禁苑佳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當面對質,好戲開鑼第兩百二十三章 春心萌動,欲擲孤注第八十四章 兩個舊友,一段血仇第四百一十章 勸言留生,何爲夙願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兩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知真相,卻有巧遇第二十章 忽得啓發,設計識人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惡母狠子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變動,市坊傳言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兩情無猜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歸來,一段舊怨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別西樑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臥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歎服第七百二十三章 詔返遼王,將有殺禍第三百三十五章 狹隘狠毒,虞棟夫妻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盤,實在精明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關切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