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謝三,哭笑不得

不速之客來自對門兒,正是另一個祖母。

大長公主一聽來報,心裡便有種隱隱的預感,十分不妙。

老王妃一身出行的打扮,發載珠玉花鈿冠,錦禙上雲紋暗繡,長裙壓角一朵紫牡丹,麗而不豔。

大長公主微覺驚奇,她這位二嫂,十分排斥應酬諸事,非有要事,不會串門兒,而來衛國公府,除非赴宴,也從不曾這般悉心裝扮過。

只打量老王妃神情,倒也並無“怨尤”,滿面是笑,眉目之間更是籠着股小心翼翼與欲言又止。

數句寒喧,老王妃果然言說是要出行,“順便”來瞧瞧大長公主,卻轉眼問起了旖景:“景兒怎麼不見?”

大長公主只好讓玲瓏去碧卿苑喊人,心裡的預感越發不妙。

旖景聽說老王妃在這關頭登門,心裡也是一沉,便連楊嬤嬤都犯了陣嘀咕——婚期將至,按禮便是雙方長輩這時也不便來往,若是親家突然登門兒,隱隱預兆着婚事會有變折,不過轉念一想,老王妃往常行事便多有荒謬,說不定是興致使然,沒考慮周道罷了。

旖景到了遠瑛堂,“照例”被老王妃拉着手好一陣讚揚,諸如又長高了,模樣又俊了,這等的話。

忽聽老王妃長長一嘆——

“上元你是知道我的,雖是官宦人家出身,幼年便與家人失散,當時正值戰亂,父親又成了東明朝廷的叛黨,楚州山長水遠,母親孤身一人帶着我,躲躲藏藏曆盡了艱險,便也沒受那些個閨閣禮儀教養,連大字也不識一個,後來與家人重逢,蒙高祖恩典,嫁給了你二哥,委實也不慣與貴族們應酬,有時候推脫不過,多得雲清幫襯着,纔沒有鬧出什麼笑話來,那些個與人交道的禮儀,我一直都沒怎麼通曉,今日但有冒犯之處,你便看在兩家多年情份上,且寬恕則個。”

拉拉雜雜一篇開場白,可見後來的話有多“悚人聽聞”。

“景兒,你是好孩子,我心裡歡喜,將來成了我孫媳婦,必不會虧待。”老王妃自顧說道:“只有一件事兒,你從前或許也有耳聞,便是鎮國公府三娘,那時渢兒身子骨不好,我是有意她的,後來事情沒成,三娘卻白白搭上了閨譽,便是這時,婚事上也沒有着落,到底這事與渢兒也有關聯,你寬容大度,便允了她進門兒……”

話沒說完,大長公主臉上已是陰雲密佈了,重重一聲:“景丫頭出去!”

旖景心裡暗暗叫糟——

老王妃心軟耳軟,又是個糊塗人,最沒有主見,但謝三娘和虞洲“有染”的事情她是知曉的,若無人挑唆說服,怎麼也不會在這在關頭行此荒謬之事,挑唆之人脫不開鎮國將軍夫婦,而她們的目的,當然不會像表面上那麼簡單。

祖母性子直率,最忍不住氣。

但自己到底沒有過門兒,這事情的確不好插言。

旖景只好福一福身,出了次間,當見玲瓏正要奉茶,連忙拉住她交待了幾句。

大長公主心裡頭怒火直竄,險些摁捺不住拍案而起,原本謝三娘之事,她且以爲是虞渢當年“裝病”,以致謝三娘望而卻步,還不知後頭出了與虞洲那樁,便是如此,旖景尚未過門兒,老王妃就操辦起納妾來了,於情於理,都是不能容忍。

總算玲瓏及時入內,才讓大長公主在“爆發”邊緣險險地控制住情緒,只一張冷臉,已讓老王妃畏縮尷尬。

玲瓏奉了茶,卻並不出去,硬着頭皮佇在這一觸即發地緊肅氣氛中。

大長公主疑惑地看了玲瓏一眼。

“太夫人息怒。”玲瓏說道:“太夫人吩咐奴婢察的事兒,已經清楚,原本是有人從中挑唆。”

大長公主滿頭霧水。

又聽玲瓏說道:“五娘吩咐奴婢去一趟綠卿苑。”

大長公主略一沉吟,猜到是旖景讓玲瓏來提醒,這事有人在中間作怪,爲的便是讓自己發火!

得了提醒的大長公主,努力剋制,慢悠悠地喝了半盞茶,這才說道:“二嫂,你再是不通交際,既有起初那一番話,應當曉得提說的事太過失禮。”

老王妃抿一抿脣,生硬地陪着笑臉:“我知道,不過我也在想,咱們兩家情份原本不同……”

“便是因爲情份不同,景丫頭還未過門兒,你便勸說她答應納妾?”大長公主終是忍不住冷冷一笑:“便是小門小戶通婚,也沒有這樣的規矩吧?”

老王妃紅了臉:“我也知道這事有些說不過去,但三娘她,到底也喊我一聲姑祖母不是?”

大長公主閉目,狠狠吸了口氣,平息了幾分怒火,嘗試着與老王妃心平氣和地擺事實講道理:“謝三娘那事,原本是因她自己當着衆人的面誣陷渢兒壞她閨譽,婚事未定就廣爲傳揚,又脫口而出那些‘活不及冠’的詛咒之語,才教旁人側目,可事過境遷,婚事上頭只要家人上心,也沒得說嫁不出去的道理。”

眼下一晃數載,當日之事,早已沒人議論了。

大長公主篤定:“之所以如今尚且待嫁,想來一是因爲世子夫人不是嫡母,並不上心,而鎮國公世子又對庶女太過寵愛,稍次一些的家世看不上罷了。”

老王妃立即便爲侄媳婦說好話:“不怪我那侄媳婦,委實三娘行事多有輕挑,上元有所不知,她居然私下裡與洲兒……又被長輩們瞧見了,侄媳婦對她怎不惱恨,哪裡還能……”一見大長公主剛剛緩和的臉色又再滿面森寒,老王妃這才意識到說漏了嘴。

連忙解釋:“原本也是說假若三娘嫁不出去,待洲兒娶親,納她爲妾……可眼下洲兒尚未議親,三娘年齡已大,底下又有幾個娘子到了議親的時候……”

終是難以自圓其說,老王妃沮喪不已:“罷了罷了,我知道我又犯了糊塗,上元且當我今日沒來,這話就忘了吧。”

落荒而逃。

大長公主過了許久,緩過神來,竟不知該怒該笑了。

又說旖景,一直在外頭徘徊,當見老王妃出來,面色上似乎沒有怒意,只有更多的過意不去,才微吁了口氣。

老王妃不像鎮國將軍夫婦,自己大可不必照顧他們的情緒。

老王妃是虞渢的祖母,雖糊塗了些,依然是他愛重的血親,便因這一點,也不能與她僵持爭執。

而小謝氏一番挑唆,當然不是真想達到讓謝三娘爲世子妾室這麼“荒謬”的目的,無非是要讓兩家生隙罷了。

今日假若祖母一時沒忍住,衝老王妃發了火,老王妃一回王府,又因小謝氏挑唆,未免會對自家介懷。

旖景恭恭敬敬地將老王妃送出二門,自是不提剛纔話題。

但又被老王妃轟了一道“響雷”。

“景丫頭,剛纔的話是我沒考慮周道,你別上心,但還有一事,原本我今日出門兒,是要去一趟江家的,因你之故,渢兒與阿薇鬧了矛盾,阿薇便回了江家,我一琢磨,這事若是一經傳揚,旁人也會議論你多妒,江家到底於渢兒有救命之恩……這聖上才一賜婚,阿薇就被趕出王府,豈非有忘恩負義之嫌?你別擔心,我這就去接阿薇回王府,必不讓這些閒言碎語滋生。”

匆匆上了車,軋軋出了甬道。

旖景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這是什麼意思,因她之故,阿薇被趕出王府?

看來小謝氏這段時間沒少興風作浪。

轉身,旖景尚且不放心大長公主那頭,當到遠瑛堂,才知老王妃前腳才走,祖母便去了馬場,旖景趕到,便瞧見了那幾靶“刺蝟”,旖景拍掌叫好,一臉諂媚地直喊祖母威武。

大長公主落鞍,神色依然不豫,旖景跟只哈巴狗似的,腳跟腳好一陣討好奉迎,才驅散了祖母滿臉陰霾,彎着手指往她頭上不輕不重地一敲:“人還沒過門呢,就這般維護?”終是重重一嘆,半摟了旖景去一旁花榭裡,擡手順了順孫女兒的髮鬢,仍是滿面擔憂:“渢兒是個好孩子,可楚王府裡的人事卻極爲複雜,你也知道有人心懷叵測,老王妃又是這般糊塗,祖母是真不放心。”

旖景連忙肅顏:“祖母也知道,老王妃心軟,雖易受人挑唆,可心卻始終硬不起來,再者,孫女兒嘴巧,難道在討巧賣乖上,還能輸給旁人不成?老王妃再怎麼說,也是真心疼愛渢哥哥的,定會愛屋及烏,孫女兒到底佔着便宜,今日孫女兒可不一眼識穿了旁人的陰謀,祖母放心,將來也必不會吃虧。”

大長公主這才說起了老王妃的“失言”,叮囑旖景,假若將來,小謝氏再拿謝三孃的事兒說嘴,她心裡可得有個成算,別讓人算計了。

旖景失笑:“祖母放心吧,這事我早知道了。”

大長公主:……

“安瑾無意間說起的,眼下鎮國將軍可將她當作掌上明珠,孫女兒將來,定會與安瑾好好相處。”

大長公主怔了半響,才無奈地嘆了口氣:“知道你是個有主意的,我也略微安心,不過一旦受了委屈,可別忍着,任何時候都別忘記了,你有家人爲靠,只要站得住理兒,咱們蘇家的閨女兒,可不能由着旁人欺負。”

花榭外頭,桃李正濃,暖陽瀰漫,東風輕柔。

旖景擡眸,見祖母眼角泛潤,心中也是一陣潮軟,便沒了話,只將額頭抵在祖母肩頭,雙手也環繞上去,想到她這一嫁,家裡卻還有一個善惡不明的繼母,府外蹲着滿腹陰詭的宋嬤嬤,便是將來察明真相,祖父曾與婉絲的一段過往,對祖母而言,未知又是怎樣的辛酸,宋輻倘若真是祖父血脈……

一些事情,不得不未雨籌謀,否則,怎能安心?

深思熟慮之後,旖景先與蘇直一談,便將試探黃氏之事細細說了一回:“阿翁,崔姨娘的話我雖不盡信,可這回關於冬雨陪嫁,繼母她的行爲,已經說明與宋嬤嬤有所勾聯,我心裡甚覺不安,今日想與阿翁商議,關於這一件事,應當先與長兄交待一聲兒,也好讓他心裡有個防範。”

蘇直神情沉肅:“五娘是懷疑,國公夫人意在爵位?”

旖景微微一默:“總不會是爲了宋輻,國公府裡多個庶子,於繼母沒有半分好處,我只希望是我多想,但只不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蘇直深思,也覺得旖景所言不無道理,他到底是個下人,就算諸多防備,也保不住有個疏忽,萬一遺禍,將來可沒臉去見老國公,五娘雖然聰慧,轉眼卻要成別家的人,世子將來必會襲爵,眼下又已經入仕娶妻,有的事情,也該讓他有個成算。

這事牽涉黃氏,無憑無據之下,衛國公那邊還是暫且隱瞞的好,免得結果是捕風捉影,反倒讓主子夫妻失和,世子眼看是個穩重的,行事自有章法,僅只是懷疑,也不會不敬繼母。

於是這日,旖景與蘇直商議一定,便去松濤園找了蘇荇細談。

蘇荇聽了事情始末,儘管甚是震驚,卻也沒有排斥否定,細細問了一番枝微末節,到底還是安慰旖景:“五妹安心,這事我既然知曉,必會諸多留意,事非沒有察明,也不會冒失張揚,家裡有我照顧,定不會讓宋嬤嬤奸計得逞,至於母親,到底希望是咱們過慮了罷。”

話雖如此,可難免想到今年元宵,董音置辦的燈樓莫名其妙翻倒一事,雖並未造成惡果,可妻子難免戰戰兢兢,對黃氏更是言聽計叢,千依百順,便是他順口一提,稱事事依賴母親頗爲不妥,董音也置若罔聞。

原本也沒經心,可今日聽了旖景那一番話……

蘇荇暗自計較,於此,對黃氏的諸多言行更是留意。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覺之間,環環陷井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一百一十七章 註定糾纏,放手不易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蠍相比,也有不及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二十六章 賜名之喜,責罰之恨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兩百七十九章 各生毒計,搶奪先機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三百四十五章 計議已定,直言不諱第八十二章 逼迫之辭,徹底否定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兩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頭,古怪青年第九十八章 三女繪畫,兩副被毀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七百二十三章 詔返遼王,將有殺禍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兩情無猜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覺之間,環環陷井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六百三十八章 獲勝關鍵,讓人膽寒第兩百二十章 不知不覺,已有行動第四百七十四章 試探得因,總算決斷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口咬定,眉氏陷害第五百七十八章 當衆揭露,劍指皇后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六百零三章 惶懼劫數,再應當年第四百零二章 兩個棄權,一個請賞第兩百五十九章 巧“斷”疑案,蘭心“晦”質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東風及時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謠言,留下憑證第兩百三十四章 戲已開演,各歸各位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謠言,留下憑證第七十四章 水蓮庵裡,委實風流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兇案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並非無患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親至疏,一對夫妻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會議,挑破隱密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子若“立功”,黃氏揚眉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六百二十九章 稱誓在前,決不另娶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三百八十五章 遠瑛堂內,終極對恃第五百零一章 又來貴客,平樂心動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觀者清,精明國相第六百九十四章 無奈妥協,損兵折將第四百八十六章 飛花渡頭,人約子夜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見端倪,終究難測第兩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後重逢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計試探,莫名好友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難兩全第六百六十三章 又再中計,連連告負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試探,將要團圓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四十四章 宋輻何人?田阿牛也第一百零四章 心計較量,更勝一籌第兩百五十四 驚人隱情,滔天惡行第兩百七十四章 世子審案,蘭心強辯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裡,已有暗涌第六十一章 拋磚引玉,奇恥大辱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舊情,福王審案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兩百零三章 各憑手段,誰主沉浮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愛,時日無多第兩百五十一章 再訪喬縣,攻心爲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兇案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憶了,怎生是好第兩百九十二章 關鍵一步,聖旨忽降第一百五十章 再結“同盟”,年後初見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後事”,睚眥必報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響雷,猝然當頭第七百二十八章 舊怨在心,扭曲人生第兩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見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兩情無猜楔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兩百九十章 村落遇險,“一箭中的”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六百四十六章 衛冉滲入,肖蔓遭疑第兩百零三章 各憑手段,誰主沉浮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