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實爲一心

天子依然是宴上袞服,玄衣黃裳,端坐於上,五彩繅珠垂於眉峰,揹着燈光的眸色,越發深沉,喜怒難辨,見虞渢入內,卻是揮了揮手,先免了施禮,賜坐一旁。

虞渢終究堅持長揖,退於一側正襟危座,垂眸聽教。

“遠揚,朕今日詔你來見,是爲姻緣一事。”天子雙拳置膝,眉心稍有攏起,沉吟一刻,方纔說道:“金逆獲罪,相位空懸,秦懷愚雖力薦彭向,可兩相之位若皆爲世家出身,不利於平衡均勢,朕觀韋記在此番度勢中,甚是明智,及時與金逆劃清界限,他先任中書舍人,現爲武英殿大學士,於中樞事務頗有涉及,可暫任相位。”

韋記便是東宮側妃韋氏之父,雖曾爲金黨,自從南浙一案後,便與衛國公漸漸交近,這回幷州一案,更是立場堅定,堅決不爲金榕中求情,更不曾涉及謀逆,保得闔族榮華平安。

但且不過,他雖爲相,卻難爲勳貴之領,眼下衆多勳貴,已然視衛國公爲靠。

這個相位,無非就是制衡秦相而已,再難像金榕中般權傾朝野。

當然,天子這時提起此事,並非與虞渢商議韋記任相是否合適。

“韋記有一嫡女,家中行七,賢良溫婉,可堪良配,未知可合遠揚心意?”

這句,纔是重點。

虞渢起身,拂了拂袖裳,略託紫羅蔽膝,雙膝跪地:“若聖上下旨賜婚,下臣不敢推拒。”

天子輕輕一嘆,微舉手臂:“起來說話,渢兒,眼下沒有君臣,我不過是你長輩,想聽的,也只是你的本心。”

“下臣遵命。”虞渢落落起身,卻並未歸座,略微沉吟,方纔作答:“聖上既詢,渢不敢虛辭,委實渢早已心有所屬,自是希望與心上之人結爲連理。”

天子微微蹙眉:“渢兒,朕委實有些愧意,原本是有意你與景兒,不過眼下……倘若換作從前,朕必不會理會三郎,但這回,他……對景兒也是一片真心相待……朕脫去這身龍袍,也是一個普通父親。”幾經躊躇,天子苦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朕也不欲行那棒打鴛鴦之惡,但假若景丫頭對三郎有意,渢兒可願退讓?”

虞渢垂眸,良久,方纔又說:“渢當然不會勉強人心。”

天子終於鬆了口氣:“如此,渢兒暫避屏後,朕便將這決定權,交給景兒自身。”

這,竟是要讓虞渢在場聆聽。

旖景卻不知花廳裡發生了什麼,當她隨着內侍前來,所見堂上,當然唯有天子在座。

一番見禮,賜座。

天子才說了一句:“景丫頭,你可知今日朕詔你之意。”

旖景便起身,行至御座之前,雙膝跪地,卻默然不語。

“我且問你,三郎與遠揚,你究竟對誰有意?”

一陣靜默。

半響,旖景方纔謹慎作答:“姻緣一事,臣女不敢自專。”

天子說道:“景兒,朕也算看着你長大的,今日問的當然是你之本意,別用這些規矩禮教敷衍。”已經頗顯肅意。

對於旖景而言,這時必須謹慎。

她揣摩聖上之意,依然側重於三皇子。

倘若聖上只是試探,她毫無顧忌地實話實說,只會將難題加諸虞渢身上。

與其讓他引天子介懷……

不如由她一己承擔。

這便是她幾經考慮,不得已,也是唯一的對策。

她不想爲這三皇子妃,更不想在這一步放棄。

眼下只好如此,先斷了天子賜婚三皇子的打算。

旖景深深吸一口氣,匍匐叩首:“聖上恕罪,倉促之間,臣女難以決定……”

難以決定?!

天子怎麼也沒想到竟是這樣的答案。

而圍屏之後,虞渢掌心一緊。

想到剛纔,三皇子之言——“至少等我歸來……”

終究還是猶豫了麼?這便是她的……真心?

“景兒可是心懷顧慮?”天子劍眉微蹙,神情間更顯厲色。

旖景便是不敢擡眸,也感覺到如劍懸頂的壓力。

心中的決意卻越發堅持。

“殿下於臣女有救命之恩,而世子……更是才華出衆……”

“好了!”龍顏更爲不悅:“你可知道,朕的三郎,與楚王世子,可都是非你不娶!”

旖景把心一橫:“所以,臣女方纔左右爲難。”

左右爲難?天子失笑,心裡難免添了幾分惱怒,枉廢三郎與遠揚對她一片真心,她居然左右爲難?但忽而想到一個可能,神情又是一凝,眼角微懸,眸光更如利箭,半響,不置可否地揮了揮手:“既然如此,你且回去好好思量,等有了決斷,再告訴朕也是不遲。”

待旖景離開,虞渢方纔在詹公公的示意之下,繞出圍屏。

天子卻陷入沉思,過了足有一刻,方纔將目光看向虞渢:“遠揚,剛纔情形你也是親耳所聞,朕……還需思量,罷了,此事暫且置後。”隔了一陣,天子又才說道:“平亂一事,朕雖不能當衆賞功,可幷州一案,你也有明察之斷,挽救數萬百姓、查舉污吏之功,再者,眼下爲削弱相權,朕有意確立內閣,逐漸取代兩相佐政,文華殿大學士一職,你當之不愧,待新歲之後,朕再擬詔擢升,你且有個準備。”

眼下內閣如同虛設,幾個大學士更是有職無權,可天子既有意側重內閣,將來大學士之職便是炙手可熱。

虞渢先領了聖恩,卻又忽然跪地:“聖上,臣有一請……”

只他那一番話說完,天子大是訝異:“此時?”

“請聖上恩准。”虞渢叩首,甚是堅決。

天子半響之後,方纔搖頭嘆息:“也罷,不過眼看新歲將至……既然你心意已定,朕且先允了你,待萬壽之後,你再啓程不遲。”

闌珊處一場風波平息。

而聖宴之上,當然無人察覺。

直到卯時三刻,晨鐘響徹市坊,與宴諸人方纔陸續辭宮,而因着萬壽,放開宵禁,大街之上慶典舞樂仍然未停,竟比那元宵佳節更要熱鬧幾分。

旖景當然獲准歸府。

大長公主卻被太后留在宮裡。

及到次日午後,天子到慈和宮問安,見大長公主在座,未免說起昨夜之事。

聽旖景說難以決定,左右爲難,便是太后都覺十分訝異,大長公主更是沉肅了神情。

反而是天子搖頭苦笑:“景丫頭真是七竅玲瓏心……她那番說辭,無非是想讓朕以爲她朝三暮四,心生反感罷了。”

太后與大長公主這才醒悟過來。

“鬼丫頭。”天子嘟囔一句,終是一聲嘆息:“分明是擔心導致遠揚進退兩難,這是在維護他呢,倒讓朕更加懷疚。”

事實很明顯,假若旖景真對三皇子有意,大可不必這般爲難,直抒胸臆便是,天子必然會爽快賜婚,而對於虞渢而言,既然是旖景無心,他應當也不會對天家介懷,可旖景偏偏語焉不詳,當然便是對三皇子無意了。

太后細思一回,也是一聲嘆息:“到底是三郎沒有福份,聖上可有決斷?若是勉強姻緣,也只是讓三人傷心。”

天子卻也笑道:“我且等着看,那丫頭能忍到幾時,誰教她將堂堂一國之君,想得這般狹隘武斷,再者,看遠揚的意思,似乎也有所誤解,眼看着將至新歲,還求了朕……所謂當局者迷,便是足智如遠揚,也終究沉迷於‘情’之一字。”

太后:……

大長公主:……

兩人暗自腹誹,別說旖景多想,便是她們身爲長輩,難免也有顧慮,自打三郎中毒,聖上你的臉色可一直都陰晴不定,尤其是在面對旖景之時。

天子卻像是渾然不察,只對大長公主說道:“姑母可得在宮裡多住幾日,別這麼急回府通風報信,怎麼也得等到慶典結束之後。”

大笑而去。

可當出了慈和宮,天子的神情到底還是有些憂慮,詹公公察言觀色,上前規勸:“聖上可是擔心三殿下……”

他跟在天子身邊數載,眼見聖上對三皇子處處關愛,偏偏這回,三皇子一片癡心卻不能如願,當知情後,還不知如何痛心。

天子步伐一停,終於還是一嘆:“強扭的瓜不甜,姻緣怎能勉強,五丫頭能爲遠揚着想於此,可見心意甚堅,便是朕一意孤行,將來三郎與她也是一雙怨侶罷了,再說遠揚,多年以來也不容易,將來改制,更有清明之政,還得依賴於他全力輔佐,還有姑母,將景兒奉若掌珠,萬不會看她受屈,朕雖是一國之君,有的事情,終究也是無能爲力,只望時移日久,三郎他能想通透罷了。”

一邊往乾明宮走,一邊又囑咐:“明日西樑使者返國,三郎便要啓程,這事暫且瞞他一時。”

又說虞渢,這一日卻邀了好友甄南顧一聚,因心事鬱結,飲酒無量,至酩酊才歸,灰渡與晴空一黑一白兩張苦臉,心裡明白是因姻緣一事,盡都焦灼難安,當扶世子歸來,白捱了羅紋一場數落,更是垂頭喪氣。

及到次日,虞渢大醉醒後,取出當年旖景爲了換嵐中客畫作,抵押去天一閣的那套董江南的字帖,靜坐許久,一番猶豫——原本欲待將來,與她結髮禮成,再尋個藉口將她愛不釋手的這套字帖“贖回”爲贈,眼下卻不知能否會有那一日。

終是長嘆一聲。

她雖未有決定,不過心中已有猶豫,當還是糾結於“償還”二字罷了。

是該尋個時機,與她傾心一談。

但不是眼下,他依然沒有準備,甚至不想留在京都。

而親手準備的及笄禮,也不知是否有送出的機會。

且以這套字帖歸還,便當賀她及笄。

雖然,也只是暗中。

終於還是喚了灰渡入內,將沉沉一個檀香木櫝交付——拿去天一閣,讓其通知五娘,便說原主因手頭拮据,欲將字帖轉讓。

灰渡滿頭霧水:“這是要讓五娘花銀子贖買回去?”

虞渢失笑:“她眼下是郡主,有了食邑,自是不缺銀子,去吧,仔細不要漏了風聲。”

灰渡滿心焦慮,又不敢違令,又擔心世子太過消極,眼下都到了這番緊急情況,怎能不與五娘敞開心扉一談。

第一次沒有依令行事,而是找了晴空商議。

晴空一聽,計上心頭。

“世子這般可不是辦法,莫不如由我模仿世子筆跡,以一首短詩坦承心意,五娘必識世子親筆,到時……便知這字帖是世子暗中交還,必會心生疑惑,主動來尋世子。”

當即絞盡腦汁,諂出一首酸詩,放在檀櫝裡,才讓灰渡拿去天一閣。

於是萬壽大典最後一日。

三皇子已經啓程,前往西樑。

虞渢也收拾行裝,準備再度離京。

旖景心事忡忡,固步綠卿苑。

卻忽而聽夏柯傳話,稱天一閣的掌櫃尋來門房,稱董江南之字帖被原主委託轉手,問旖景似否有意購回。

那套字帖原是老國公所贈,當年若非囊中羞澀,又想給虞渢準備生辰禮,旖景萬不會割愛,這時一聽有了贖回的機會,當然讓三順着手去辦。

次日,她便拿到了字帖,打開檀櫝,驚見一紙熟悉的筆跡。

卻是一首風格迥異的酸詩。

旖景蹙眉,細細一番驗看,終於認出是有人存心模仿虞渢之筆。

心下大是疑惑,忍不住尋去關睢苑。

虞渢卻已離京,小廝晴空再度被“遺棄”府邸,正滿面沮喪,當見旖景,險些沒有放聲痛哭——

“世子狠心,只帶灰渡,竟不告訴小人去了何處!”

當聽旖景問及那套字帖,晴空立即知無不言,便將當年世子如何打聽得旖景在尋嵐中客之畫,又是如何聯絡天一閣細細道來,爲了替世子爭取“良緣”,甚至將多年之前,世子半醉執筆,畫的那幅旖景之像拿出來顯擺。

隨着卷軸展開——

畫中女子,俏立梅下,驀然回首。

旖景恍然失神,心頭已是大震!

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六百七十四章 京都局勢,三姓混戰第兩百九十六章 奪秒赴險,爭分勸諫第四百零二章 兩個棄權,一個請賞第兩百二十四章 計謀迭出,誰是高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慶九年,悄然而至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樁姻緣,幾環圈套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生命案,二爺休妻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兩百九十二章 關鍵一步,聖旨忽降第七十九章 小五獻計,皇子請罪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絲剝繭,夏夜繾綣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遇重創,柳暗花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諸美小聚,惡兆傳開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風波暗釀第一百一十七章 註定糾纏,放手不易第六百五十七章 艱難決斷,依計而行第四百七十章 終是難免,成人笑談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見舊詞,卻署新主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發傳言第四百八十一章 蠢人無敵,可惜安瑾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願灑脫,無奈世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意秦晉,各方思量第五百六十四章 召集軍師,磨刀霍霍第六百五十二章 絕決相逼,生死你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對峙雙方,狡言不斷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嬋娟“見鬼”第兩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婦,華北獨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五百九十五章 慶王拜訪,陰謀逼近第六百五十章 再潛西樑,關鍵一步第六百零八章 西樑回訊,禁苑佳人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樂姻定,衛冉入京第六百七十四章 京都局勢,三姓混戰第三百零七章 悚然而驚,卻成交心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兩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頭,古怪青年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意算盤,遭遇雷霹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無奈,自找恥辱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六百零一章 留書提醒,事實真相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一章 醒來豆蔻,愛恨重頭第三百四十五章 計議已定,直言不諱第三百三十五章 狹隘狠毒,虞棟夫妻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知真相,卻有巧遇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聰明,子若入陷第九十七章 蛇蠍比之,尚有不足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間,小打小鬧第三百零七章 悚然而驚,卻成交心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禍心漸起第兩百四十九章 隱情不淺,世子出場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愛,時日無多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塵新世,一般哀涼第一百三十一章 對峙雙方,狡言不斷第兩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動,一方尚迷第一百九十九章 歸來錦陽,婚前教育第五百零一章 又來貴客,平樂心動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險失清白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響雷,猝然當頭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五百三十四章 媚娘香夭,玉郎陷險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四百七十八章 蠻橫甄母,總算報應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纓望族,清高太甚第六百五十章 再潛西樑,關鍵一步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六百一十一章 無情殺戮,冷厲逼問第兩百一十二章 蘇直歸來,強勢清算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恪歸國,史載之宴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惡人,禍之根源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輕視第一百三十八章 虞洲來訪,對坐閒談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計定,決不買單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八十八章 一見傾心,是否冤孽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三百一十九章 深思熟慮,兩全之計第兩百章 所謂慈母,蹊蹺內情第兩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緊逼,欲揭真相第六百五十七章 艱難決斷,依計而行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