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

幾場茶宴出席下來,旖景又結識了不少“閨蜜”,言談中難免提到施蘭心,這姑娘眼下已是聲名狼藉,人人喊打,“幷州明珠”的才名已經成爲莫大的諷刺,因她從前聲名遠揚,以致不少貴女心懷妒嫉,眼下再一提及,便有那些忍不住極盡嘲諷者,話題一開頭,就久久收不得尾。

旖景且由着衆貴女發泄了個通透,對蘭心姑娘的種種過往不與置評,但說正題:“不過如此一來,就因爲施家父女的這番作爲,可讓百姓們對幷州權貴皆有了誤解,大都以爲咱們這些高門望族,盡似施家一般黑心,連着咱們這些閨閣,也被施三娘連累,盡都有了沽名釣譽、矯言僞行的嫌疑。”

這話更引得衆人不憤,都說起這些時候出門兒,哪家車駕之後,不跟着百姓們的指點議論。

“眼下疫區雖得了良藥,那些受災的民衆依然無安身之所,要說這一場水患,還都是因爲行洪之地另作他用……”當日諸多權貴,擁堵城門,與世子一番爭執,導致水患之因街知巷聞,貴女們一聽旖景提起這碴,盡都有些羞愧,便又有人抱怨:“聽說那些鬧事之人,也都是因爲施德的挑撥。”

“眼下追究這些,卻也是沒用。”旖景嘆息:“諸位想想,雖說百姓們的一時議論無妨,可家族聲譽卻大有損失,若再不挽回,就別說言辭沸沸了,就連聖上……原本讓諸位家裡籌集藥款,也是小懲大戒,好在施德陰謀暴露,這疫情一筆帳,自然得算在他的頭上,但權貴們若就此不聞不問,那災地施建之事又當如何?”

見貴女們面面相覷,旖景略微正色:“論說來,聖上原本也是打算由戶部撥銀賑災,偏偏察明兩縣水患非是天災,而因人禍,因得時日久遠,不知者無罪方纔寬恕,但若不略施懲戒,將來難保不會有人再生貪心,將盤算打在灘塗用地之上,三殿下這次奉諭前來,並未施行強令,無非是給大家留着幾分體面,爲的是讓大家佔個主動,自發賑災,挽回家族聲望,平息民怨,百姓們纔不將權貴與施德這等貪吏聯繫一起。”

一番話讓諸位貴女謹記於心,打道回府後都稟報了長輩,衆人這才體會過來——這回想饒幸摳財怕是不能了,若真爲此惹惱了天家,從重追究,不僅名聲掃地,今後榮華更是難保。

衛國公府的暗示顯然——你們且當破財消災,等平息民憤,天家便再不會深究,今後前途纔能有所保障,否則,還請自求多福,金相一旦獲罪,牽連甚廣,諸位敢保不教秦相拿捏住把柄?到時……

數罪併罰下來,別說家族聲譽榮華富貴,怕是連小命都難保,在這關健時候,還是不能爲了數萬銀冒着丟腦袋的風險,被金相那艘破船連帶着沉江。

而隨着雨水停歇,恢復了北方應有的秋躁,又隨着受災兩縣清淤滅癉的進行,以及疫區全面展開的隔離病患,滅蚊掛帳等防瘧措施,疫情總算在九月中旬得到了控制,據報,已經延續五日,再無新增病患,而隔離區的患者已有一半人全愈,險情已經解除,委實讓幷州百姓歡欣鼓舞。

時機適好,勳貴與望族各自推選了一家代表,於風和日麗的一日,趁着秋高氣爽,上報代任知州,在幷州府衙當衆舉行籌款賑災,場面尤其壯觀。

大長公主只是出了個面,見勳貴們俱都“態度真誠”、“仗義疏財”,不耐煩衆多勳貴圍繞着溜鬚拍馬、痛表忠心的虛話不斷,只交待了旖景作爲代表鎮場,就稱乏回了公主府中,勳貴們原本是想借着這個機會與衛國公府進一步“聯絡感情”,爲將來“同甘共苦”“福禍相依”鋪墊,得了公主一句“都是大隆臣子,只要不再行那欺民貪墨之事,盡好本份,自是可保榮華”,盡都放了心,見公主起駕回府,只留了個閨閣在偏廳與女眷們應酬,自是不好再“趨之若鶩”,只交待了各家夫人、小娘子定要好生討好蘇氏五娘,都歸位正坐。

各家“捐助”之錢糧皆由州官登記在冊,一一向民衆公佈,又將謄抄之副錄交三皇子送呈聖案。

這場盛大的“籌款”義行,共爲災區籌集了白銀一百三十八萬餘,穀物糧米八百餘石,委實超過了虞渢與三皇子的預期,故而,那妖孽自是眉開眼笑,更顯脣紅齒白,眸光熠熠,莫說讓偏廳的一應貴女們看得心猿意馬,便是那些前來旁觀的平民女子,也受不住上座皇子的“傾國之色”,個個嬌紅了面頰,只用那羞澀的目光,從眼角暗暗打量。

直到申正,這場轟動全城的“儀式”方纔落幕,百姓們散出州衙,州官清點錢銀入庫,與三皇子商議好何時將賑災銀糧送抵兩縣,這才請了衆權貴與家眷往州府後院,參加三皇子代天子賜下的賞宴,勞衆位“仗義疏財”之行。

公主的長史官問得旖景應準,方纔與代任知州交待——大長公主有令,下半年幷州應享之邑收盡數捐助受災兩縣百姓,但公主不欲張揚,這一筆就無須記錄備案,待年底整集邑收,由知州下發即可。

除了三皇子在賞宴時被一衆權貴竟相追捧,女眷那邊,旖景自然也成了“忙人”。

貴女們盡都將她圍在覈心,起初的話題,尚還是說那在幷州“聲名遠揚”,其名氣傳揚之廣,毫不遜於施蘭心的霍起之女霍巧。

“早有傳言,那奸商霍升原是霍起手足兄弟,待得疫情平息,聖上御審此案,任得霍起爲了這回行事,如何瞞天過海爲霍升捏造身份,必然也將水落石出,霍家兄弟必被治以重罪,萬死難逃其咎,那霍巧從前仗着孃家的勢,跋扈任爲,既是不守婦道,又虐打公婆,原本就是惡名昭張,眼看這時已經大禍臨頭,且還不知收斂。”一個貴女用錦帕沾着脣角,滿是興災樂禍。

旖景洗耳恭聽,關於那位強悍的婦人,她可是記憶猶新。

“霍起才下死獄,霍家宅屋被封,家財盡沒,一應家眷豪奴盡被軟禁待罪,但那霍氏因着早已出嫁,才未被波及,可她手中之財,卻被自家的兩個小廝席捲一空,逃得人影不見。”關於那兩個小廝,其實衆人皆知是男優戲子,但閨閣女兒,自是不好細論這些“有傷大雅”之事,且就事論事。

“霍巧還有心思來州衙報官。”那貴女樂不可知,連連搖頭:“因她失了這筆錢財,更是窩火,竟然要將待嫁閨中的小姑拉去賣給妓坊。”

旖景:!!!這位霍氏,還當真是膽大包天,視國法爲空文,縱使她夫家是平民百姓、貧寒之家,小姑子又不是她的奴婢,這等強賣爲妓之事,她也敢爲?

“公婆相阻,霍巧竟然當着衆人的面兒,對公婆拳打腳踢。”

“我當日可巧經過,是親眼目睹,霍巧手裡端着個瓷枕往那老嫗身上砸打,圍觀百姓怒不可竭,便有人衝上前去扭住了霍巧,要送官衙治她個不孝忤逆之罪。”

“以往有霍起撐腰,衆人敢怒不敢言,眼下百姓們可都恨毒了霍家,哪裡還容得她這般放肆。”

便有人問:“她那夫君怎麼不阻止,枉還是人子,眼看着父母妹子受霍氏打罵,難道還由得她?”

“那倒也不是,據說,當日那人去了別處做工,並不在場。”

旖景心說,若是從前,就算那男子在場,恐怕也是阻止不得霍氏發威的,不過現在,霍氏已無以爲靠,尚敢行這大逆不道之事,男人稍微還有一分血性,也是容忍不得。

果然,便聽說那男人知情,回來之後,二話不說就甩下一紙休書。

“雖說有那三不去,霍氏眼下是無孃家可回,但她多年所爲,衆人皆知,就連里長,都不顧那‘三不去’的說法,稱霍氏非但不事公婆,更有打罵之行,送去官府可得治個‘忤逆’罪。”

“我聽說霍氏並不在乎休與不休,但堅持要將男方一家趕出家門,稱宅子是她嫁妝,既然被休,便不讓旁人居住。”

旖景連連搖頭,雖說在貴族之家,有條不成文的俗成,女子嫁妝歸屬自己,與夫家無涉,而民間但有和離出妻之事,爲了“名聲”一說,夫家大多會送還嫁妝,可這事說穿了便是俗成,並無律法可依,就算鬧去官府,霍氏也是站不住腳的。

霍巧這些年仗着孃家之勢,半分不盡爲人妻的本份,七出之條犯了大半,更兼着眼下百姓們對霍家恨之入骨,就算那男方不還嫁妝,也無人同情她而指責男方。

“里長自然是不理會她無理取鬧,民衆們更是指責怒罵,倒還是那男方沒有趕盡殺絕,稱當初無處安居,走投無路之下得霍氏提供了個住處,眼下他也沒錢置居,自己倒是無謂,但父母已老,妹子尚小,不能露宿街頭,那宅子既是霍氏嫁妝,他也不貪,由里長作保,立下一契,他們一家只佔三間廂房,於此雙方再無瓜葛。”

“好笑的是霍氏還不答應,硬要讓那一家付給每月二兩銀的賃資。”

那男人拖家帶口,只憑着手藝賺些小錢養家,衣食之餘,還得負擔老父治疾的藥錢,若是有錢賃居,當初也不會娶這麼一個悍婦。

“結果新任的判官明斷,稱霍氏打罵公婆,欺凌小姑,已犯忤逆,但男方不告,遂不與論罪,既然男方已經出妻,霍氏不得再無理取鬧,假若男方一意返還霍氏嫁妝,此宅也屬罪產,當由官府收沒,待霍起論罪後再行處置。”

旖景撫額,她就猜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霍氏這纔沒了聲兒,還是那男人可憐她,將那兩進的宅子轉了手,多半銀子交給霍氏另置安身之處,自己也置了幾間屋子安置老小,於此兩無干涉。”

旖景暗歎,那男人雖有些懦弱,到底還是心善老實,霍氏家逢鉅變,若她能改過自新,收斂性情安於家室,今後未必無靠,縱使不能再像從前錦衣玉食,卻也能圖個安穩,不過如她的性情,那跋扈彪悍早已根深蒂固,又怎能做到屈服於情勢,雖說眼下,她還不至於居無定所,那霍起雖犯死罪,僅只於此,卻也不會累及家眷,待定罪處刑之後,霍家婦孺必會解除軟禁,但家財已沒,應是不會由得霍氏一人獨享“嫁妝”。

那處宅子頂多也就值個百餘兩銀,將來一大家人衣食無着,日子必定悽惶。

活該霍氏咎由自取。

這話題告一段落,不知哪個貴女率先議論——

“早聞三殿下才華出衆,卻好遊山玩水,吟風弄月,不務政事,豈知這回一見,才知傳言不實,這回施德入罪,三殿下也有大功。”

於是風向一轉,旖景耳邊便是貴女們滔滔不絕地,對那妖孽的仰慕欣賞之辭。

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一百一十三章 諸美小聚,惡兆傳開第七百零七章 子若心急,黃氏被斥第兩百八十五章 非是良人,怎託終身第四百六十八章 開幕落幕,“真相大白”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兩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險揭真相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懷抱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歎服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一百九十章 要論禍根,無非絕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會議,挑破隱密第一百一十二章 靈山之約,依時發生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長,歲月靜好第四百五十一章 二孃悔悟,商議家事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順示好,化險爲夷第兩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險,無可選擇第四百一十四章 禍從口出,無端遭妒第二章 焚書明志,疑惑難解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花擊鞠,舊怨新仇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時習務,閒來踏歌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一百二十二章 據實相告,哭笑不得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十九章 猝然重逢,果然隔世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爺“耍賴”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風波暗釀第六百三十六章 總算通信,大勝歸來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臥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三十一章 存心試探,初明隱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劍,坦率阿薇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第一百五十章 再結“同盟”,年後初見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一百一十章 蘇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覺之間,環環陷井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愛,時日無多第六百八十一章 隔扇有耳,貪慾顯明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發傳言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真相!同道中人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動,再無可忍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七百七十章 大變在即,許氏施令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九十四章 月下陰謀,如何破解第四百六十八章 開幕落幕,“真相大白”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惡浪暗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爭端升級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兩百九十四章 尚未實施,便有變故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問名第五百九十四章 徹底摧毀,一筆勾銷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兩百一十章 長卷之上,共畫來年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二十一章 一見牽心,盤算姻緣第兩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願並非,一心一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緊逼,欲揭真相第四百四十五章 無奈世俗,忽生陰鬱第六百二十章 馬革裹屍,還你自由第一百三十八章 虞洲來訪,對坐閒談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六百八十一章 隔扇有耳,貪慾顯明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九十四章 月下陰謀,如何破解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生命案,二爺休妻第四百四十章 臉面盡失,勇闖青樓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九十七章 蛇蠍比之,尚有不足第三百五十章 爲君之故,怨痛滿懷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