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

四皇子妃自從新婚,日子過得卻並不順遂,故而這一次中秋宮宴,她委實沒有什麼暢快的心情。

當然,能夠婚配身份高貴的四皇子,原本秦氏還是十分自得的,尤其是聽聞原本御定的三皇子妃黃五娘不幸夭折閨中,頗有些興災樂禍——這一個人的命數,當真是由天不由人,舊年中秋三個待選擇皇子妃,黃五娘夭折,金六娘也算是廢了,如今婚事還遲遲不定,聽說她還有心性挑三揀四,真是可笑。

可臨到婚期,秦氏聽說了兩個側妃人選,再也高興不起來。

一個鄧氏,是長興伯的曾孫女兒,雖說父親只是個五品提舉,卻也是勳貴出身,無疑是陳貴妃尚不甘放棄勳貴之勢,才努力結成了這一門姻緣,那鄧氏生得妖嬈嫵媚,性情又“溫柔如水”,與她一同入了皇子府,新婚次日就蒙了四殿下恩寵,偏偏極會裝模作樣,讓她一腔醋意憋在心窩裡,找不到由頭髮作。

還有一個白氏,出身雖不如鄧氏,卻早有才女之名,琴棋書畫據說極爲出色,又很有幾分西子弱質之美,眼下雖還不曾侍寢,卻得了四皇子親賜“纖纖”二字,得寵也是遲早。

自己這般“前狼後虎”,卻有福王妃這麼一個人在前頭比着,如何心甘?

早先到了“朝露臺”,眼瞧着國公府幾個娘子上前,與福王妃竊竊私語,依稀傳出幾句“姐夫真好”“賀喜大姐姐”的言談,又見福王妃一副面紅嬌羞,喜不自勝的模樣,秦氏只覺得妒火中燒,越發認爲蘇家幾個女兒是在揶揄着她,特意與福王妃提議:“福王可是皇子,怎能只有一個正妃,眼下貴族們可是頗有議論,都說二嫂你多妒不賢,藉着孃家威勢,震懾得福王不敢納妾……我母親族中有一個庶出的女兒,人是極溫婉穩妥的,若二嫂願意,改日不如見一見面。”

原本那一席中,除了國公府的女眷,與秦家的女眷以外,沒有什麼外人,秦氏才這般直言不諱,她是一時起意,想逼得福王妃爲難,不得已應承下納妾,那人選,倒當真是現成——原本是秦夫人爲四殿下看好的側妃,以爲固寵,哪知陳貴妃卻不樂意,親自定了那兩位狐媚子。

依秦氏認爲,福王妃若是應承,心裡也跟吞了蒼蠅一般難受,若是拒絕,那便是坐實了“不賢多妒”。

旖辰果然被這話刁難住了,不知如何應答。

秦夫人心下雖覺得女兒是“狗拿耗子”,但話已經說出,她這個當母親的也不能反對,說女兒的不是,當即稱讚起孃家族中的那位庶女來,什麼“溫婉柔順”“宜家宜室”。

黃氏似乎還表現得興致勃勃,問得仔細。

旖辰更是爲難,看在秦氏眼裡只覺越發暢快。

正在這當頭,心直口快地六娘冷哼一聲:“秦妃身爲弟婦,何故插手兄嫂私事?若家中真有如此賢良女兒,何不自納?”

一句話就讓秦氏笑容僵硬,瞧着黃氏不冷不熱就來了句:“國公夫人好教養。”

黃氏當即斥責六娘:“怎能不尊貴人?還不致歉,這些事哪容你閨閣女子議論?”

六娘卻倔強起來,拉着臉咬牙扭頭,拒不認錯,還是秦夫人眼看不好,從中好一番轉寰,倒是利氏今天開了竅,連忙打發了幾個小娘子去別處逛。

又說這頭,旖景聽了二孃的喋喋不休,將六娘獨自拉到一處,溫言安慰:“六妹妹爲大姐姐打抱不平原是一片好意,可委實不該當面衝撞了四皇子妃,她就是這麼一說,母親雖表現得那般,不過是敷衍而已,原本也是應酬之道,這納不納側妃,怎能在這般場合議定,也不由秦妃三言兩語就作數的,有祖母與母親作主呢,不會讓大姐姐委屈。”

六娘聽了,倒是消了惱怒,露出一絲慚愧來:“是我設想不周,只是不甘秦妃如此挑釁。”

“想來她是心有怨氣,再兼着高傲慣了,看不得別人比她順遂。”旖景也說道:“咱們別理會她,自個消遣自個的。”

當近午時,太后、皇后與諸位嬪妃纔到場,緊跟着外命妃與貴婦們見禮入席,宮娥內侍捧上佳餚美酒,歌舞昇平,觥籌交錯,表面一派和諧。

旖景暗暗留意,陳貴妃自打落座,打量秦氏的神情就頗爲不善,反而對兩個側妃和顏悅色,應是知道了秦氏的作爲,有意敲打她,看來秦氏如此性情,今後要在皇室立足,還需要修練磨合,只不知那一身傲骨,究竟經不經得住磨礫打壓。

中秋宮宴一如舊年般無趣。

待宴席散後,雖白日無月可賞,卻依然有宮裡的伶人唱戲,不似舊年那般“新鮮”,無非衆人聽慣的“才子佳人”,地位尊貴的妃嬪們環伺在太后左右,諸如一些皇子側妃坐在下首,與地位稍次的外命婦閒談,至於正值年華的諸位貴女,應酬般陪着坐了一陣,在長輩們的默許下漸漸閒逛出雕閣,三五成羣地遊園賞花,自得其樂。

旖景今日無心看戲,侍機擺脫了江月的熱情,出去逛了一圈兒,先是尋到了韋十一娘,拉着她一番天南海北、穿戴脂粉的閒話,才問她見沒見着阿晴。

阿晴雖不是高門出身,但好歹眼下是太子妃的弟婦,韋十一娘對她還不致小覷,再兼着有心與旖景交好,便殷勤地喊來一個東宮侍女詢問,得知阿晴正與幾個貴女在花圃邊的亭子裡玩樂,興致勃勃地與旖景一同前往。

在那侍女的引領下,兩人很快尋到了阿晴。

“怎麼是那幾個人?當真掃興得很。”韋十一娘一眼瞧見楊柳、秦七娘,眉頭就是一挑。

旖景暗忖——阿晴好本事,竟將這幾個聚在了一起。

原來亭子裡頭,正是旖景心裡的“完美陣容”——楊氏、卓氏、彭氏幾位娘子,外加一個讓人摸不着頭腦的秦七娘。

而更讓旖景覺得蹊蹺地是,看雙方陣營,秦七娘似乎與“政敵”楊柳成了同盟,正與卓應瑜大眼瞪小眼地爭執,彭三娘與阿晴正坐壁上觀,謹慎的沒有參與。

旖景遠遠與阿晴交換了個眼神,拉了一把不情不願的韋十一娘:“我怎麼看着,阿瑜像是被她們倆欺負了,咱們去看個究竟。”韋十一娘聽了這話,方纔激發了鬥智,瞪着眼睛往前一看,足下生風般地往亭子裡“卷”去。

原來是阿晴提議,各自採摘一朵鮮花,評出誰的眼光最好,結果引來一場爭執。

旖景才一進亭子,便聽秦七娘一聲冷哼:“這滿園子芳菲,色彩繽紛,多爲明媚,看得多了只覺得豔俗,還是阿柳這支瓊花玉潔。”

旖景琢磨一番,是了,卓尚書可是金相的忠黨,與秦相是如假包換的死敵,相比起來,秦七娘想是認爲楊妃更易拉攏,或者這小姑娘也有挑撥之意?再看卓氏阿瑜手中,恩?正巧是一株紫菊……今日楊妃衣着清雅,正如瓊花,至於卓妃嘛,穿着一身紫衣,便是秦七娘稱的豔俗了。

卓氏阿瑜這會子說話倒也隱晦,反脣相譏一句:“此時已是八月,瓊花將謝,不過殘花敗柳而已。”

“紫菊雖是當季,奈合千嬌百媚當中,卻難引人注目。”楊柳姑娘不甘示弱,暗諷卓妃雖是新人,卻不得寵。

卓氏阿瑜面上罩上層冰霜,似乎詞窮,找不到反駁之辭。

阿晴見旖景已經入內,忙笑着說道:“阿景來了,你可是太后親讚的才女,快來評個高低。”

秦七娘也早瞧見了旖景,滿不在乎地看了她一眼,似乎有些不屑。

旖景卻先問韋十一娘:“阿韋喜歡哪一朵?”

“瓊花瞧了一季,未免有些膩煩,我倒是喜歡紫菊。”韋十一娘堅定地站在卓妃的陣營。

秦七娘原本就與她不對付,當下冷笑:“果然又是一個喜歡媚俗之人,萬紫千紅中,唯有瓊花之潔,才值得讚賞。”

旖景挑了挑眉,笑着說道:“阿雅這話卻有失偏頗,世間芳菲,風骨自有不同,我認爲並無高潔、媚俗之分,例如牡丹,世人皆贊國色天香,其色繽紛,奼紫嫣紅皆有,卻不能以媚俗稱之,更何況要說潔白,除了瓊花以外,夏有玉蓮、秋有玉桂,也並非瓊花獨具此色,再有菊花,還是四君之一呢,豈能用媚俗概論。”

並非是她要與秦家女作對,用意無非是要“結交”卓家女罷了。

卓氏阿瑜果然大感暢快,說話就有些直率粗糙了:“正是如此,有人說什麼玉潔冰清,可見是自命清高罷了,恰如今日,如此喜慶的宴會,偏偏着一身素衣白裙,瞧着都是晦氣,顯得出什麼高雅?還不是想張顯與衆不同,自命不凡,小家子氣讓人不屑。”

呃,這就提升到了人身攻擊的階段,旖景甚覺無語。

楊柳果然一身傲骨,只冷冷一笑,不屑與阿瑜這麼粗俗之人對嘴。

秦七娘到底吃虧在年輕,沉不住氣,聽了這話乾脆直諷:“也比有的人好,紫色何其高貴,卻不是那些媚俗之人穿得,當真自不量力。”

“呀,阿雅剛剛還說紫色媚俗,轉口又成了高貴?”韋十一娘自是唯恐天下不亂:“如此聽來,倒像是有所針對。”

“大家論花,可不能意有所指。”說話的是沉默多時的彭三娘。

旖景頷首:“是這個理,要說各人喜歡的花皆有不同,其實也難分出個高下來。”

秦七娘像是有意與旖景作對:“如此,蘇五娘你說,你究竟是喜歡瓊花,還是喜歡紫菊?”

“我倒是更喜花中君子。”

“這便是了,眼下三比二,紫菊可佔了多數。”卓氏阿瑜眉飛色舞,衝旖景一笑:“早聞國公府五娘爲京都雙華,不想今日得見。”

呃,其實以前也見過……旖景汗顏。

“我倒是以爲,並非最多人喜歡的,就是最好的,我偏喜這瓊花勝雪,看不慣滿園媚色。”秦七娘猶爲不服,冷冷看向旖景:“什麼京都雙華,不過也是俗人罷了。”

旖景本來達到目的,不想再理會秦家女,可聽了這話,莫名就有些惱怒起來,卻回以微笑:“我生在俗世之中,自然是俗人一個,不過阿雅,無論你喜不喜歡滿園媚色,這宮裡都註定了百花齊放,不會只植瓊花,我似乎記得,太子妃是最喜紫菊的,阿雅所言媚俗什麼的,還需謹慎。”

此話一出,秦七娘緘口瞪眼,唯有滿面不憤。

卓氏阿瑜與韋十一娘更加志得意滿,阿瑜甚至捏起那株瓊花,輕嗤一聲,棄於足下:“殘花敗柳沒有關係,若再無自知之明,那可就是自尋死路了。”便招呼着旖景,說要帶她去處景緻好的地方。

旖景卻衝彭三娘一笑:“三娘不如同往?”

彭三娘果然是個冰雪聰明的少女,與旖景眼神一碰,似乎便意會到了什麼,爽快地隨行。

阿晴自然也默默跟隨。

秦七娘目送衆人離去,才狠狠跺一跺腳:“彭御史真是養了個好女兒,胳膊肘朝外拐,愚蠢透頂。”

卻也沒再理會剛纔的“同盟”楊柳姑娘,踩了那地上瓊花一腳,揚場而去。

第三百一十八章 原無嫌隙,兩心契合第六百八十二章 順哥護母,旖辰決斷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謝三,哭笑不得第七百二十五章 諸多拆臺,接連拂袖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離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滲入,確定關鍵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隱瞞不察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十三章 細紵有跡,花簪無蹤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終場,盛世開端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親,突降豔福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三百零六章 一時衝動,惹火燒身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遊燈河,敞開心扉第一百一十七章 註定糾纏,放手不易第十五章 一段遺恨,隱埋禍根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六百一十七章 旖景含怒,吉玉受辱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歎服第四百三十三章 牆還未倒,避之不及第二十二章 暗下決心,脫胎換骨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四百八十章 陳年舊案,狹路相逢第兩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五百四十章 福王得子,窺破韻事第三百一十章 一語成讖,前路未明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纓望族,清高太甚第兩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變,生死危機第兩百三十四章 戲已開演,各歸各位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兩百九十六章 奪秒赴險,爭分勸諫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三百四十章 探望小姑,長嫂發威第三百五十二章 寬慰親懷,江薇辭行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誇,實非善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當衆揭露,劍指皇后第兩百五十七章 瘧疾暴發,無法避免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來順利,忽再危逼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計落空,又生一計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師”,遼王示誠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兩百零五章 又是宮宴,暗涌潮生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該投繯,未知命運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五百六十三章 順勢而行,錦瑟“立功”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謠言,留下憑證第兩百一十九章 羊脂魚佩,或有內情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衆叛親離,千人唾棄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遠瑛堂內,終極對恃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三百八十五章 遠瑛堂內,終極對恃第一百章 心有抱負,強勢而立第四百零九章 風雲突生,順勢嫁禍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悶棒,等你出洞第六百零九章 虛心求教,怎得芳心第兩百五十五章 世子絕斷,直面陰謀第十二章 早生死結,一朝爆發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惡母狠子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逢悲痛,脫胎換骨第一百零四章 心計較量,更勝一籌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君歸府,曉曉“報仇”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爭端升級第兩百三十一章 旖景勸言,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一章 如此理論,忠義難全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無情,不棄當棄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勁敵,頗有內秀第七百三十九章 撥亂反正,太后施令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六百二十章 馬革裹屍,還你自由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動,再無可忍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兩百九十三章 恩冊郡主,各人心情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難雪第兩百七十四章 世子審案,蘭心強辯第七百二十三章 詔返遼王,將有殺禍第兩百二十八章 天災難避,人禍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