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夢想永不褪色

儘管《江湖》取得了8147萬元的票房,但預計票房分成扣稅之後,大約只有萬元。

另外,嘉禾負責海外發行,由於在歐美市場的慘淡,所以,海外票房加起來也僅摺合5000萬人民幣,扣除了層層渠道的成本後,僅有1200多萬元的收益。

也就是說,《江湖》這部電影票房方面的投資收益,大約是在3000萬元左右!

考慮到,小夥伴公司以導演和演員片酬折算1000萬元投資,這同樣是可以獲得分紅的。相對於是,衆多投資人出資4000萬,但到了分紅時,僅能拿到3000萬。四塊錢投資收回三塊。

除了小夥伴公司是旱澇保收的,其他的投資人都是虧本的。

即使把電影貼片和嵌入廣告的500萬元收入,和電視版權和錄像帶版權收入算進去,額外增加了400萬元收入,電影依然還是虧本的。

雖然,小夥伴公司是旱澇保收,絕對不虧本。但王啓年不能壞了跟着小夥伴公司投資,必然賺錢的這個規律。

經過與投資人們商議,《江湖》這部電影賣掉了電視劇改編版權和電影續集版權。

這其中,電視劇改編版權,被bj電視臺以300萬元購買。電影續集版權,則是被嘉禾電影公司以500萬元買斷。

這樣以來,《江湖》電影的投資人,可以分享到4700萬元收入。

投入4000萬元,賺了700萬元的利潤。相當於是17.5%大投資回報率。考慮到這部電影製作、上映到受益結算,不到1年,這個投資收益率,還是讓很多投資人比較滿意的。

至於小夥伴公司,也獲得了1175萬元的分成。這筆分成。幾乎是空手套白狼,承擔的風險,與其他的投資人相比,要輕微的多了。

當然了,小夥伴公司還承擔着給劇組成本發紅包的義務,這個義務合約裡面沒有寫。其他的投資人可以不承擔,但小夥伴公司必須要承擔。因爲,這是王啓年定的規矩,只有規矩一直被遵守,才能夠獲得別人的尊重。

如果自己帶頭不守規矩。那麼……今後在小夥伴公司在圈內,估計再也不能低價的請演員前來拍片了。

因爲,低價請演員來拍片,除了是因爲大家想要混點名氣,以及看王啓年的面子。另外,小夥伴公司在賺錢後,會拿出一部分補償劇組成員,這也是維護小夥伴公司威信的一部分。

《江湖》這部電影。同樣是拿出了275萬元現金,對演員後幕後人員,進行了獎勵。這其中。隸屬於小夥伴影視特效工作室的員工,因爲參與了《江湖》特效製作也分享了35萬元的現金獎勵。

……

嘉禾老闆鄒文懷走訪京城後,對於國內影視行業而言,絕對是一件大事。即使香港電影沒落的現如今,嘉禾也依然被視爲華語電影行業的代表。

當然,小夥伴公司和嘉禾老闆鄒文懷之間的接觸。也被媒體讀解出了一堆的信息。

其實王啓年和鄒文懷僅是聊聊天而已。

兩人雖然還挺談得來,但嘉禾老闆鄒文懷提出1億元入股小夥伴吧公司。拿20%股權。王啓年慎重的思考了幾分鐘,還是拒絕了!

畢竟。不引進外部投資,這是王啓年一開始就擬定的戰略。外部的投資引進來,即使一開始發展的更快,但將來搞不好就留下隱患。王啓年寧可,發展的慢一點,也不希望將來小夥伴公司因爲內鬥而出現問題。

見到王啓年拒絕了嘉禾入股,鄒文懷雖然有點遺憾,卻絲毫不動氣。畢竟,有才華的人難免傲氣,這並不影響鄒文懷對王啓年的欣賞。

在入股這一點夭折了,小夥伴公司和嘉禾其他方面的合作,還是進行了很愉快。比如,《江湖》的續集版權,小夥伴公司交給了嘉禾。一部熱門的電影版權,雖然不可能徹底挽救嘉禾的頹勢,但至少會給此時的嘉禾注入一劑興奮劑,向外界證明,嘉禾還是巨頭,並沒有因爲成龍的出走,而還是沒落。

《江湖》電影落幕之後,嘉禾電影公司既趁熱打鐵,在京城舉辦發佈會,宣佈投資拍攝《江湖二》。

這部電影繼續沿用《江湖》劇組七成以上的原班人馬。

不過,王啓年卻沒有擔任續集的編劇和導演。

當然了,嘉禾也是試着拉攏王啓年,開出了350萬元的片酬,王啓年依然還是拒絕了。畢竟,《江湖2》王啓年沒有把握,拍的比前作更好,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獲得盈利!

王啓年怕壞了自己的名聲!

現在王啓年在業內主要的名聲是——每部片子都賺錢,跟着王啓年投資,虧不了!

如果,破了這個金身,必然大大的影響王啓年的聲望!

而王啓年通過《江湖》更深刻的感受到,現在國內票房市場,容量還是太小了。大片在這個小池子裡面,會顯得有點憋屈。

所以,王啓年決定戰略性的退縮一下,主動回到小成本電影中。再過幾年,電影票房市場規模變大了,再逐漸加碼投資大片!

當然了,小成本不代表的不賣座!

實際上,投資預算很小的電影,劍走偏鋒,找到市場的盲點,小成本一樣可以獲得高票房!

大片,幾乎沒有黑馬!都是白馬!大賣這是應該的,撲街纔會遭到業內無數人的奚落和諷刺。

而小成本的片子,沒人指望多高的票房,結果爆出了和大片差不多的票房收入,自然是被視爲票房黑馬!

王啓年一開始也是票房黑馬起家的,現在等於是迴歸一開始的狀態而已!

王啓年選擇的題材,是被大衆忽視的歌舞片,影片的名字叫做——《歌舞青春》!王啓年版的《歌舞青春》!

原本,美國版的《歌舞瓊春》是2006年的一部電視電影,既是在電視上播放的電影,而沒有在院線上映。但是《歌舞青春》系列,依然在美國產生了轟動效應。甚至,一度讓低迷的歌舞片的影視,重新煥發青春。

所謂的歌舞片,是20時機20年代有聲電影剛剛被髮明出來時,既開始流行過的一種題材。最早的歌舞電影,要追溯到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其本身就是根據音樂劇改編,半晌大屏幕,吸引了很多觀衆的興趣。其後,華納電影公司在1933年上映的勵志歌舞劇《四十二號街》,更是風靡一時。

這個題材,在20年代~30年代開始興起,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達到巔峰。至七十年代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至八十年代,則是撲街的代名詞。

目前,全世界除了奇葩的印度電影,歌舞題材還在大行其道之外。全世界範圍內,歌舞電影都式微了。

當然了,任何一個曾經流行過的題材,長期的撲街低迷之後,不代表這個題材徹底的死亡。

實際上,即使是像歌舞片這種被認定是撲街的題材,在80年代,也曾一度有《閃電舞》這種現象級電影,電影裡面的霹靂舞,迅速風靡了世界。並且,霹靂舞題材的影視作品,也曾出現了跟風潮,不少票房成績還是可以的。

再到90年代和21世紀,很多人感覺歌舞片死透了。除了印度人還在看室外,全世界找不到其他的市場了。

但不是這樣的,撲街的歌舞劇大多數的題材老套,對於青年人而言,沒有什麼代入感。

但像《歌舞青春》這樣,舊瓶裝新酒,不能說完全是創新的東西。但更接近地,加入了當下的青春少年人的生活和夢想……註定可以讓這個題材煥發生機!

王啓年計劃要拍的《歌舞青春》,跟美國2006年的那個,不是一回事。但同樣把背景放在了校園裡面,同樣講述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們的夢想。

夢想,永不褪色!

這一點,王啓年是深信不疑的!

第181章 不一樣的江湖第518章 互聯網金融(二)第224章 內鬼泄密第601章 亞視股東矛盾(一)第640章 姬友第489章 王思聰第427章 兩phone爭雄(一)第194章 girls計劃(一)第301章 ChinaJoy第398章 亞洲第一第610章 聯手平安第546章 日本之行(四)第565章 企業的成長紅利第129章 首映典禮第259章 藍極速(一)第511章 大新聞第647章 萌也是一種賣點第448章 準備工作第495章 《四大名捕》上映(四)第502章 《秦時》第三部第469章 紅包刺激下的雙十一第98章 一個猴子的故事(三)第97章 一個猴子的故事(二)第400章 小夥伴的目標第91章 一版再版第126章 第二個宣傳片第476章 各方反響(四)第80章 無人不知王啓年第354章 《重生》殺青第109章 我的西遊我做主(一)第19章 低成本的史詩第378章 股神王啓年第356章 王者歸來第415章 五億票房第485章 《阿凡達》來了第63章 要做國內電商的鼻祖了第356章 王者歸來第413章 《fate》上映第579章 Netflix(三)第238章 抄底網易(一)第178章 大賽落幕第181章 不一樣的江湖第334章 熱鬧的賀歲檔第126章 第二個宣傳片第42章 簡體出版第496章 褒貶不一的觀衆反映第248章 《飄渺》狂潮(一)第150章 春晚門票第540章 國漫崛起第258章 港漫影視改編熱潮第227章 父子對話第151章 春晚現場(一)第150章 春晚門票第213章 新片選角第109章 我的西遊我做主(一)第522章 居安思危第357章 《重生》熱潮第580章 Netflix(四)第557章 手遊,手遊!(三)第359章 重生流大熱第525章 餘額寶(一)第403章 歸來第247章 《飄渺之旅》遊戲發佈會第260章 藍極速(二)第618章 採訪(二)第606章 京東方8.5代線第130章 我們的冠軍(一)第188章 安全第一第444章 觸摸屏時代第257章 《海虎》計劃第228章 陳天驕第104章 輿論看衰第529章 只做不說第258章 港漫影視改編熱潮第310章 價值投機(二)第350章 選定角色第226章 忙裡偷閒第16章 歸來第37章 回到學校第632章 重操舊業第118章 大鬧天宮(二)第104章 輿論看衰第599章 X超級電視(二)第466章 股神中的導演,導演中的股神第641章 直播圈大新聞第229章 傳奇和半獸人第622章 院線公司上市(二)第114章 探班第15章 在《小武》中跑龍套第71章 首映(三)第7章 女學霸的眼淚第403章 歸來第126章 第二個宣傳片第243章 家人第564章 掌門人第1章 97年,北影藝考第554章 日元貶值紅利第391章 小玩意(二)第479章 第六次聖盃戰爭(一)第307章 拉攏杜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