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賣饅頭(一)

轉眼間進入秋天,八月末,秋日的傍晚,涼風徐徐,一掃白天的暑熱,吃過晚飯,她們搬着小椅子圍坐在院子裡的大棗樹下木方桌旁學習,桌子上放着書本,紙筆。

漫天的紅霞,映襯着小院裡,是濃濃的學習氛圍,姥姥也搬着小凳子坐在一邊,納鞋底,時不時地看看她們,欣慰的笑着。方默南在北牆邊上的種了些防蚊蟲的七里香,也不怕蚊子叮咬。

小姨丟了書本四五年的,語文、數學由於功底紮實,撿起來很容易。這些天下來就已經全部掌握了。英文學是學了,出了校門,早忘光了。也是這時候實用的很少,尤其是這小縣城。

“這還要學習英語啊我早就還給老師了。”小姨看着那些曲曲扭扭的蝌蚪文,唸的磕磕巴巴的,發音還不準。越看火越大,把書合上,輕輕地放到了方桌上,再火大她可不敢把書仍去,那麼隨便,上次在老爺子家,不把書弄破了點兒,叫老爺子碎碎唸了半個小時。

林老爺子拿起書翻開,念起來,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利的英文脫口而出。

方默南垂着頭,眼中閃過一絲訝異,純正的英國腔,沒有一絲鄉音,就像在聽bb的廣播。她吸取教訓記住了在老爺子面前要謹言慎行,所以硬是壓住的嘴巴沒有大驚小怪的叫道。她可給小姨找了個好老師,估計整個縣裡也找不到一個向他一樣的真正的英語老師。她假裝着還在寫字,耳朵卻認真地聽起來,老爺子唸的居然是福爾摩斯小說,她低着頭,津津有味的聽起來。

“咦,不念了。”方默南喃喃默語的唸叨着,沒敢擡起頭來,她聽的正興濃呢

“樣?”林老爺子顯擺的看着小姨問道。

“很好聽,比廣播裡的播音員說的還好聽,可惜我一個字也沒聽懂。”小姨老實的說道。“可是我現在還看不出來學習英語在現實中有用,我又出不了國。”她問出心中最想問的。

林老爺子拿書敲敲她的腦袋,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沒用,我這幾天讓你讀得報紙都白讀了。改革開放,外國人走進來,我們聽不懂他們說,行呢?以後用處大着呢不說今後,就說考大學也考這一門,你學得好,能考上的機率也大一些。哼……”

“考大學,這眼看着馬上就要開學了,我能進入高中嗎,這還是個問題?”小姨嘟囔的抱怨道。

“先別管這個,到時再說,對你有好處的,要你學就學。”姥姥不管那麼多,只覺得老爺子說的都是對的,只管鼎力支持。

方默南擡起頭來,看着他們道這有何難,聽着。”稚嫩的童音出來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只念了幾句,和林老爺子的一模一樣。

小姨張大嘴巴,“你……你……”一臉的不可思議,餘下的只有鬱悶。

跟小外甥女一起學習,小姨感覺特傷自尊。別人家三歲的小孩子天天想的恐怕除了吃就是玩泥巴?可這位,天天的捧着書,嘴裡甜滋滋地叫着小姨,學習起來都想叫她姥姥。哪有學得這麼快,反應這麼靈敏,記憶力超級變態,聽過就記住了大部分的?不但一點即通,還能舉一反三。有時背不下來的,還得叫她提醒。

小姨咬着牙使勁啃,腦筋加緊轉彎,纔算沒有落後得太丟人。好多次她都想丟掉這些討厭的書本走人,可是一看見小外甥女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充滿信任的目光,她就無法做出這樣的舉動來。這可是她平生第一次做人家的親姨,姨姨的榮譽感讓她無論如何也要堅持下來。前幾天複習的是小學內容,她很快就吃了個透。現在輪到後初中知識,她才趕超不上,甚至不學了,這好歹找回點兒面子,不然她可真要撞牆算了。要是讓她這還是方默南故意不學了,不她會不會瘋掉。

姥姥也不覺得小外孫女是個怪物,高興還來不及呢只覺得聰明瞭得,小姨笨得可以。

林老爺子,點點頭“嗯模仿的不。”他現在很欣慰,收的這個小徒弟天資不,讓他教得很有成就感。

“咦,不念了。”小姨笑着問道。

“哦只記得這幾句。“方默南攤攤手道,她倒是想往下念下去,可就怕嚇住他們,她已經很剋制的學習進度了。

天漸漸地暗了下來,他們停下學習,在看書對眼睛不好。方默南吵着讓林老爺子講故事。林老爺子被她纏的沒法,只好講《三國演義》。姥姥和小姨也聽的津津有味,這算是學習過後的一點獎勵,每天都是天黑黑的,她們才意猶未盡的離開。在這個還沒有娛樂的年代,有故事聽也不了。

小姨畢竟不是小孩子了,當年讓她感到頭痛的問題,在林老爺子的點撥下她也能很快得解決掉,每當看到老爺子欣慰的點頭,她也有了學習的樂趣和滿足。這些天小姨學習下來,對老爺子的態度,由剛開始的懷疑,到現在佩服的五體投地和眼神中毫不掩飾的崇拜。

方默南漸漸地,她和小姨的學習的側重點不同,小姨的只是應付考試,書本上的知識。

而方默南的則大多數都是古文、國學、傳統的水墨書畫。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開始,這也她系統的學習傳統的文化知識,林老爺子見她語言天賦不,也開始教英語和法語。

方默南的日子過得充實而忙碌,每天凌晨…起牀,進入空間,打坐修煉,學習醫術等,一待就是兩天,五點鐘起牀,到後院給蔬菜澆水、施肥。然後跑步鍛鍊身體,林老爺子搬進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她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去晨練了。因爲林老爺子每天也是雷打不動的晨練。他們倆的足跡遍佈了縣城的每個角落,方默南也重新熟悉了每條路。

跑步後,方默南還是習慣性的跑道後院做有氧運動。吃完早飯,寫大字,中午睡上一個小時,畫畫。傍晚林老爺子檢查指導後,學習新的內容,佈置第二天的作業。

小姨的生活也忙碌了起來,不但要,還不忘記學習,有時幹活的時候,還不忘背英語單詞。生活的很累,可很有意義,最主要的是感覺生活有了奔頭,她願意這樣累並快樂着。

姥姥這些天看着女兒和外孫女,天天挺辛苦的,就想蒸點兒白麪饅頭奢侈一回,犒勞她們一下。找酵頭時,居然尋摸到一袋沒有拆封的奶粉,看了下日期,還好沒有過期。她纔想起這是回鄉下前,大女兒來時帶來的。因爲當年生方默南時沒有奶水,這個外孫女是拿小米湯養大的,好不容易省吃儉用,買了袋奶粉送給孩子加餐的。

姥姥拿着奶粉走到走廊下,這時的方默南正在走廊下描紅寫大字。“來來,南南看看這是?這是奶粉,一會兒姥姥衝給你喝,很甜很香的。”

方默南擡頭看見她手裡拿着袋奶粉,普通的袋裝,上面畫着個奶牛,那個年代經常看見包裝。

“姥姥也喝。”方默南停下手中的筆,笑着道。

“給你的姥姥不喝,現在就給你衝去。”姥姥興沖沖的進屋去了。

方默南見寫得差不多,揉揉發酸的手腕,現在最高興的她終於征服了高門檻,先騎上去,在慢慢地滑下來。她走進去,看見姥姥沖泡好後,方在桌上等着放涼。

姥姥叮囑她現在不要動,燙着,在這兒等着,然後她放心的去發麪蒸饃了。

方默南看着姥姥拿出面盆、麪粉、老酵頭。她拿了毛巾,的包裹着衝奶粉的碗,然後端下來,走到姥姥身旁,趁她不注意,一下子倒入面盆裡,這下乾乾的麪粉成了麪糊糊。

姥姥一看生氣道你這孩子,你瞧瞧,這是要蒸饃用的,你這樣,現在這麼辦?”

“這樣姥姥就可以吃到奶粉了。”方默南眨眨着明亮的眼,俏皮道,她姥姥不會喝奶粉,所以只能用這個方法。

姥姥的怒容一下子就沒了,好笑的看着她,心裡有些酸酸的。“你這孩子,教我說你好這下子水多了,又得加面了。”

次日,饅頭還在鍋裡,方默南就聞到的奶香和饅頭的香味了,真香。由於昨天原因導致了今天饅頭蒸的太多了,秋老虎也是很厲害的,沒有冰箱,長了會壞掉的,仍了浪費糧食,會天打雷劈的。

姥姥對着她假意嚇唬道南南,你看看你幹得好事,這麼多你都得吃完。”

“這麼多,我可吃不完,不然送給林爺爺一些好了。”方默南沒想到,蒸了這麼多,她可不想被撐死。

“送給左鄰右舍,還是多啊天太熱,不能久放。這可辦?”姥姥爲難得看着滿桌子饅頭。

“這還不好辦啊賣了不得了。”方默南越想越覺得可行,這也許是個契機,她從縣城裡走過還沒有個體賣饅頭的,她們的饅頭,是用空間裡的泉水加上奶粉蒸的,肯定比公家的好吃。

“能行嗎不跳字。姥姥遲疑的看着她。“家家戶戶一般都是蒸饅頭吃,誰買啊?”

“現在快中午了,咱家離縣高中很近,正好前兩天已經開學了,方圓百里就一所高中,那裡大部分都是住校生,咱把饅頭攤擺那兒準賣得出去。”方默南推推她,催促道。“試試就了。快點兒吃不完,不然該壞了。”

“好,死馬當活馬醫吧”姥姥跺跺腳,下定決心道。取來家裡大簸籮,把饅頭碼放整齊,又去別人家借來用鐵棍焊的簡易四輪軲轆小推車,把大簸籮橫放上去。姥姥一看這樣不行,得把饅頭蓋着啊又去拿了牀還沒用過得白紗布,折了幾下,蓋上,推着小推車。鎖了門,後面跟着個小尾巴,一起向南面的高中進發。

走了大約十分鐘,到了高中門口,正好碰見中午放學的,先出來的是走讀生。方默南她們推着車子站在大門的一側。

學生們很奇怪的看着這對組合,祖孫兩人站在門口,推着車子,上面放着大簸籮,也不像是找人的呀有三、四個好奇看了會兒,走了,停下。

姥姥在那傻站着,看着他們走進,緊張得一副不該辦。

“你們找人嗎不跳字。其中一個理着小平頭,十五、六歲個頭中等的眼中帶着疑問試探地問道。

“我們……”姥姥緊張的話都說不清。

“我們來賣饅頭的。”方默南甜糯的童音,踮起腳,把簸籮上的白紗布,掀起一角,濃濃的饅頭香,撲面而去。

姥姥這時也平靜下來,也利索起來,“對我們來賣饅頭的。”

三、四個學生上了一的課,都有點兒餓了,看着饅頭,一個男的道真白,比學校食堂裡的饅頭白多了。”他雖然走讀,曾經在學校裡吃過,真讓人難忘,再也不想去了。

另一個道就是小點兒。”

另一個道不過看着挺軟和的,食堂裡饅頭硬的能當磚頭使。”

另一個深吸一口氣道你們仔細聞聞,還有牛奶的味道。”

姥姥還沒招呼,他們先討論起來了。姥姥聽着他們,又看見有些學生圍了,先別管賣不賣的出去,光是這麼多人,看着也怪高興的,心下計算起賣多少錢合適,

方默南看着人羣圍了,國人都有從衆心理,於是便大聲的叫賣道;“好吃的白麪饅頭,又香又甜,還有牛奶味。”人羣中更是嘰嘰喳喳起來,說的都有。

第一個開始的男生問道這個賣。”

姥姥笑着說道加糧票五分錢兩個,不加糧票三分錢一個。公家食堂賣饅頭價格是二分錢一個加糧票,不過他們的面黑,俺們的是精面比他們的白,價格自然比他們的高些。”

‘哄’比公家賣得貴,學生中有人說,還沒等祖孫倆回話,其他人就說,這麼白,而且香,也不算貴。

對於新鮮事物,他們抱着嚐嚐的心態,當場就有人買了。掰開饅頭分給身邊的同學,吃起來,旁邊的人看着,等待着他們的反應,“嗯好吃比我媽蒸的還好吃。”

有人打廣告,其他學生也紛紛掏錢買了,住校生見門口圍着一大羣人,也好奇的走,一看,賣饅頭,比學校食堂裡的好,就是覺得有點兒貴。

方默南看着他們猶豫的樣子,“今天第一天開張,一毛錢,四個不要糧票。”

這下他們不再猶豫,買了饅頭就着家裡帶來的鹹菜,比吃食堂裡的好。

走讀的見他們紛紛掏錢,也想着這麼好吃的饅頭,買回家讓家裡人嚐鮮。姥姥手上纏着一塊乾淨的白紗布,拿饅頭,方默南對着他們,舉舉手裡的小紙箱到錢放到這裡。

方默南看着進來的錢,默數着仍進來的錢,有硬幣,有紙幣,其中還夾雜着糧票。有人好奇的看着方默南快速的收錢,就問道***,你可別數了。”

“我纔不會出”方默南特地大聲的數出來,從剛纔的手忙腳亂,到現在方默南這報數,姥姥那邊快速的換算着幾個饅頭,她們二人頭一次合作,倒也默契十足。

像姥姥這個年齡的婦女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簡單心算卻很快,因爲常年累月的買菜,買生活用品,這些算數是不用教的,生活裡得來的。

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