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

施世綸挺身道:“王爺於國語(滿語)比奴才懂得多,王爺現在是鑲黃旗昂邦,對於聖上爲什麼改額真爲昂邦,王爺一定知道,且世祖皇帝今上多次告誡,皇子王公不得私自結交外臣,奴才一家在旗,但卻還是外臣,蒙王爺和四爺擡愛,相邀奴才到府一聚,奴才銘感五內卻也不免惶惶,生怕給王爺和四爺帶來日後麻煩。”

福全聽罷臉色更是難堪,冷冷地說了一句道:“就算今天是你老子來,恐怕也不敢對本王說這些個。”

聽了施世綸關於額真和昂邦的議論,胤禛才恍然大悟。在滿語中,額真有旗主的意思,而昂邦則是統管大臣之意,這實際上是康熙要所有人明白,八旗都是皇帝的屬下,即便身份高貴如親王,也不再享有旗主的權利,而是作爲皇上的臣子替皇上統管旗務而已,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施世綸的含義就是我不是你裕親王的奴才,而是皇上的臣子,所以我不問私,而向公。依此來看,這個施世綸應該算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奉行君子不黨的方略,不怕得罪權貴,以膽略來看,必爲能臣。

胤禛對裕親王笑笑,道:“伯父,看來外界傳言不虛啊,侄兒着實服了這個施世綸,有如此風骨,伯父您剛纔試探之下,果不其然吧?”

裕親王明白胤禛這是給他找臺階下,便勉強笑道:“也罷,和你這小猢猻一般見識,傳出去還不丟死本王的臉了。”

施世綸一抱拳,道:“多謝王爺,四爺體恤,世綸這便告辭了。”

胤禛見施世綸擡腳便走,不由得脫口急道:“十不全,且慢?”

一言既出,胤禛也意識到了自己居然情急之下,把施世綸的綽號叫了出來,最初這個綽號還是從世驃這裡聽來的,因爲施世綸的長相,可謂“五行不全”,諸多缺陷,便被好事之人以此綽號取樂,胤禛當下不由得紅了臉,施世驃也頗覺尷尬,裕親王更是捂了袖子在笑。

施世綸倒是鎮定,回過身來,問道:“四爺有何見教?”

胤禛心中更是佩服,此人榮辱不驚,高量雅緻,當下更加有了結交的念頭,便道:“對不住,胤禛年幼不懂事,剛纔不該如此,萬望文賢見諒。”

施世綸還是一幅平靜的樣貌,道:“四爺不必掛懷。”

胤禛道:“裕親王和胤禛不是存心結納,只是一直以來,胤禛都和令弟相伴,聽到諸多關於文賢的佳話,此番得文賢進京,纔有幸與文賢相見,一見之下,更是佩服,祖宗規矩,胤禛也不敢違背,只是若再有機會,還請文賢不吝賜教一二。”

施世綸見胤禛說得誠懇,有沒有什麼違例之處,便也不好拒絕,且皇子虛心求教自己,那是天大的面子,再加上世驃的成分,便不再一味推唐,回道:“四爺客氣了,若有機會,世綸畢當盡力。”

胤禛得此一諾,已然十分高興,他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最起碼自己以後已經有了一個正當的理由進一步與施世綸論交。

這一場晚宴就在這種氛圍之中以施世綸的匆匆離去而草草收場。

接着的一段日子,胤禛隨扈康熙首次南巡,於太子一道天天被康熙帶在身邊,時時教導,並得高士其傳授四子之書,康熙也常常抽查兩位皇子的功課,康熙還常常告誡說要於讀書之間體會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胤禛被弄到不勝其煩,卻又不得不時時小心。南巡之中,康熙亦傳旨復了索額圖內大臣之職,一併也撤了對明珠的處分,太子聞訊十分欣喜,胤禛卻並不看好這個結果。

及至南巡歸來,康熙愈發喜歡胤禛,賞賜日隆,僅次於太子,太子雖不說什麼,卻也十分不悅,胤禛看出太子心思,便讓佟貴妃代言推辭,以其他阿哥都沒有得到賞賜,自己沒有特殊功勞,不應得此賞賜爲由,請康熙收回賞賜,一方面解了太子的顧慮,又使得康熙心中更是喜愛胤禛的友愛謙讓,康熙雖然以後再賞賜時,不再給與特別待遇,但卻格外的看重於他,並在顧八代以外,加派張英,熊賜履教授胤禛理學。

還有一件事讓胤禛真的感受到康熙的看重。有一次,康熙巡遊塞上,因聽說四阿哥身子不爽,就只帶了太子與大阿哥,離京一日便接報說胤禛染了痢疾,康熙當即下令返京探視,十日之中,每日都要到胤禛的住所察看胤禛的病情,甚至對太醫院的每一份醫案都親自過目,直到胤禛身體狀況好轉纔再度啓程,此舉讓胤禛也大爲感動,他以前覺得,自己是一個現代人,無非借了胤禛的軀殼而已,康熙對自己而言僅僅是君王,甚至是要防備和鬥法的對象,而絲毫沒有任何其他的感情因素摻雜其中,而這一回,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康熙的親情,讓胤禛的心中有了一些軟弱,也有了一些不安。

同樣也是在這一年,胤禛的生母烏雅氏被封爲德妃,以胤禛看來,這多多少少是因爲胤禛目前的聖眷正隆,而且佟貴妃也一直在康熙面前進言,爲烏雅氏撞木鐘,康熙便順水推舟,算是對烏雅氏做了一個補償。封賞的旨意一下,佟貴妃便忙了起來,因爲這事,佟貴妃特地在自己的宮設宴款待了烏雅氏,烏雅氏看着桌上碓的琳琅滿目的精緻吃食,瞧着自己的兒子胤禛恭謹地給自己行禮,一時也是悲喜交加,只是眼淚撲哧撲哧地落下來。

胤禛見狀,連忙從懷中取出帕子,站起身來走到烏雅氏近旁,溫聲道:“額娘,今天是您大喜的日子,是什麼事使您難過了?可是兒臣做錯了什麼?”

佟貴妃也在一旁半是勸慰半是調侃道:“是啊,妹妹,禛兒說得是,這麼好的消息,連本宮也着實爲你高興呢,怎麼反倒哭了?這不曉得的人,還以爲是姐姐欺負你了呢?”

烏雅氏連忙起身襝衽謝罪道:“是奴婢不省事,給姐姐添麻煩了。”

佟貴妃忙笑道:“大家一家人,快別這麼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胤禛在一旁躬身肅立,站着規矩。

烏雅氏嘆了一口氣,道:“禛兒有出息,所以皇上上了這個妃的名分,奴婢自是高興,只是想到祚兒,奴婢便憂心了來。”

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66章 何去何從(七)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227章 渾水(八)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46章 麻煩(六)第62章 何去何從(三)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309章 南山遺恨(八)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393章 完結篇第257章 議儲(九)第160章 河務(三)第81章 出征(四)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57章 誰言寸草心(一)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70章 從軍(一)第82章 出征(五)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253章 議儲(六)10 喜訊二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71章 從軍(二)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76章 從軍(七)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109章 嫌隙(四)第174章 南巡(五)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85章 問鼎(九)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379章 問鼎(三)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252章 議儲(五)第62章 何去何從(三)第205章 驚變(一)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81章 出征(四)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393章 完結篇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226章 渾水(七)第156章 洗三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71章 從軍(二)第325章 萬壽(二)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356章 風雲漸起(二)12 郊迎二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31章 八阿哥(三)7 成長第169章 封爵(二)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236章 渾水(十七)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159章 河務(二)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32章 八阿哥(四)第250章 議儲(三)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57章 議儲(九)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169章 封爵(二)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378章 問鼎(二)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17章 圍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