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高平未來一席談(一)

一聽永樑說起林冉,林光遠哈哈笑道:“對!林冉是我侄女,我是她大伯,你猜對了,算你聰明!”

在來的路上,永樑把自己認得姓林的都數了一個遍,當然也想到了林家玉,但天下姓林的何其多也?再說,一個在東北,一個在魯省,相隔何止千里,誰能把兩者扯上關係?

怪不得去年元宵晚會時,問及楊劍的事怎樣了,姑姑說不讓自己管了,三爺爺早有安排,原來是應在這裡啊。

雖然迷底揭開了,但永樑心裡的疑問並沒有減少多少。

“林叔,這麼說,你和我姑父合起夥來看耍猴的呢,是吧?”既然知道了彼此的關係,永樑順嘴就改口了。

“哈哈,你這可冤枉我倆了。這是你爺爺安排的,不讓告訴你,就怕你知道了,會驕狂,你爺爺的原話是‘王家不能養出個紈絝子弟來,讓他自己拼搏,暫時不用給他幫助。’所以,我們一直瞞着你。”林光遠說道。

“哈哈,林叔,你這樣說,那我以後還就當個紈絝子弟了,要不,豈不是辜負了你們長輩的一片心意?我叔是縣高官,在高平我還真得橫着走了!”永樑得意地笑道。

“哈哈,你小子橫着走一個我看看?”林光遠也被永樑的少年輕狂逗樂了,當然他可不認爲這是真的輕狂。

“林叔,你怎麼在高平工作啊?這不合情理啊?”永樑笑了一陣,問出了自己的疑問。

“我在都城上大學時,響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來到魯省插隊,就在昌市下邊一個村。從村青年書記、大隊書記、公社書記,一直幹到縣委副書記,前年調到高平當了縣高官。你林爺爺也是老革命了,他倒是非常贊成我在魯省工作,說什麼男兒志在四方。一晃這就接近二十年了,我在這裡結婚生子,成家立業,早就把魯省當成了家,真正的東北老家反而在印象中淡了。”林光遠簡單地把自己的經歷說了一遍,話語中似有一種滄桑。

“林叔,後悔當年的選擇了?”永樑問道。

“後悔?不後悔。”林光遠正色說道。

“我走的這條路,肯定沒有留在大城市、當我的林家大少過得舒服,在農村,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是累是苦,可是我也得到了寶貴的工作經驗。不客氣地說,在我當大隊書記的時候,我知道哪家的豬幾月下崽,知道哪家的雞一天下幾個蛋,我知道什麼農時種什麼莊稼,也知道什麼土地適合種什麼作物。老百姓心裡想什麼我知道,他們過得多苦我也知道。永樑,你說,我這些經歷、這些經驗,豈是那些只知尋章摘句的書生能比的?對我從政是不是大有好處?”林光遠問道。

“那當然。林叔,你就像一棵樹,經歷了太多的風雨,豈是他們能比的。”永樑答道。他當然知道,前世的好多大領導都是知青出身,他們從基層一步步幹上來,無論是機謀之深,還是心志之堅,的確不是那些在溫室裡長大的花花草草所能比的。

“可惜,我們的老百姓太苦了,有時候吃一頓飽飯都難。好在改革開放這幾年,他們的生活逐漸改善了,我這心裡也感到非常欣慰啊。”林光遠接着說道。

“跟農村沒有極深感情的人是說不出這話的,林叔,我敬佩你。可笑那些城裡人卻一直在笑話農村的落後、農民的愚昧,他卻不想想,要沒有這些農民的辛苦勞動,他們吃啥、穿啥,還整天得瑟啥?”永樑說道。

“哈哈,你這話說到我心坎裡去了!沒有糧食,你能吃得白白胖胖?沒有衣料,你還臭美啥?”林光遠說完,和永樑兩人相視一眼,哈哈大笑。

“行了,別笑了。說說你大駕光臨的理由吧?”說笑了一陣,林光遠對永樑說道。

“林叔,我現在開了一個小飯店,想把它的規模擴大一些。”永樑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

林光遠聽完永樑說完,沒有立即表態,而是轉移了話題:“永樑,你和小冉打的賭,我知道;你在王莊村和南寺的所作所爲,包括你給老百姓做的那些事,我也知道。你走的是發展工業,然後反哺農業的路子,我非常贊成。我也想仿效你,給全縣的老百姓謀一份福利。所以,我想聽聽你對咱們縣的經濟形勢進行一下分析,看一看發展不起來的癥結在哪裡?”

“林叔,你這不是問道於肓嗎?守着你這縣太爺,我可不敢關公面前賣大刀。”永樑謙虛道。

“行了,你小子,別跟我賣乖,快說,不許藏私。說實在的,你今天不來,我也要找你去,看着縣裡的經濟沒有起色,我也着急啊。”林光遠說道。

“那行,林叔,那我就賣弄一番?”永樑道。

“快說吧,小子,我洗耳恭聽。”林光遠不耐煩地道。

“林叔,要號準高平經濟的脈,就得先看看高平的現狀。高平的現狀是什麼?是‘半條馬路一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這句話雖略有誇大,但也確實反映出了高平的現狀。我認爲,造成高平經濟沒有起色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機制問題,二是交通問題,三是能源等基礎設施問題。”永樑說到這裡,喝了口水,順便整理思路,組織語言。

“首先說機制問題。現在咱們縣除了一些小企業以外,縣直工業還在吃着大鍋飯,人浮於事,能見到效益纔怪哩。要改善這個現狀,必須解放思想,大力推行承包責任制。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活力。”

“第二交通問題。魯東地區爲什麼比我們發展得快?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交通問題。魯東公路、鐵路,網絡縱橫,互相補充,再看我們魯西,別說鐵路了,像樣的公路有幾條?更不用談網絡化了。具體到咱們縣,縣城南北兩端的公路已經爛成什麼樣了?一步一個坑,別說開車了,就是騎自行車,要不小心也能栽個頭破血流。馬路破不說,還窄,兩輛車並行都困難。林叔,現在中央號召吸引外資、港資,目的是用人家的資金,發展咱的經濟。別的不說,人家外國人香港人一看這路,十個有十個不會來。所以我說:要想富,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引得鳳凰來,先得栽上梧桐樹?”林光遠聽到這裡,若有所思地重複了一句,對這個新穎的觀點很感興趣。

他一直聽楊劍和王祥穗誇獎永樑,老爺子林家玉也對永樑也讚賞有加,但自己沒有感性認識,一直認爲他們或許言過其實。但聽永樑剛纔這一番話,其見識超乎周邊所有人,有志不在年高,此子真是不容小覷啊。

所以,他收起輕視之心,凝神細聽永樑侃侃而談。

第10章 世上最重是親情(一)第66章 開業總有新氣象(二)第54章 歸鄉(二)第八章 賑災義演(三)第六十八章 兩次捱揍第三十三章 陳保國來訪第七十五章 過年(一)八十五章 邂逅(二)第48章 商業城第91章 香魂杳杳恨去遠(一)二十二章 結婚(二)第二十七章 市長辦公會(二)第61章 驚豔公社黨委會(一)第22章 悲天憫人有誰知(二)八十五章 邂逅(二)第61章 驚豔公社黨委會(一)第三十七章 自上而下推動(二)第十三章 賑災義演(八)第2章趙老太太的身世之迷第14章 道是真傻是假傻第6章 蘆葦蕩裡練功忙第十二章 賑災義演(七)第八十章 市恩第73章 水北拜年鋪新路(一)第1章 趙秋月回來了第47章 婚禮第四十九章 忍無可忍第七十二章 曲愛民到訪(二)八十七章 琳蕾回孃家第41章 撞車第十四章 心聲第六十八章 兩次捱揍第42章東北行之搞定“賈黑頭”(一)第3章縣高官是何人第41章東北行之考察佈局(二)第四十七章 種刺第11章 世上最重是親情(二)第13章 交好“坐地虎”(一)第二十五章 新崗位第七章 賑災義演(二)第七十六章 過年(二)第50章 赴港第4章 智擒義放美名揚第36章東北行之火車站奇遇四第64章 交接中的貓膩(二)第52章 趙春花的選擇第3章 學裡幼童書聲琅第83章 一語諫卿卿命改(二)第七十九章 林冉的假男友第五十章 秀蓮懷孕第六十七章 炫富第76章高歌一曲驚四座(二)第九十七章 劉加樹其人第五十八章 又遇故人第40章 論“有依說一”第86章 酒桌上的玄妙(一)第56章 再回尹秋第八十一章 後悔了第七十八章 過年(四)第五十七章 黎洪林的煩惱第八章 賑災義演(三)第20章 水北再聚首(三)第七十七章 過年(三)第八十一章 後悔了第51章 裂痕第十六章 過猶不及第3章 學裡幼童書聲琅第三十三章 陳保國來訪第四十五章 池曉軍的態度第九十一章 聚餐第51章 裂痕第五十二章 陳保國的難題第三十四章 茅塞頓開第77章 歌壇玉女提前誕生第42章 杜玉恆第46章東北行之趙蘭回家(一)第55章 王永水失蹤第三十四章 茅塞頓開第45章東北行之別具一格的拜見第四十五章 池曉軍的態度八十七章 琳蕾回孃家第18章 風順正是揚帆時(三)第37章東北行之初遇賊王(一)第10章 世上最重是親情(一)第41章 撞車第16章 交好“坐地虎”(四)第40章 論“有依說一”第8章“紙老虎”覆滅一旦間(二)第45章東北行之別具一格的拜見第26章 招待所開建(二)第26章 招待所開建(二)第十五章 同 學第三十章 調研(三)第18章 風順正是揚帆時(三)第75章高歌一曲驚四座(一)第35章 硬碰硬的一戰(二)第92章 香魂杳杳恨去遠(二)第83章 一語諫卿卿命改(二)第11章 世上最重是親情(二)第七十七章 過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