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九原有故人

昔日西楚霸王項羽攻入咸陽之後,曾有人勸他在關中立都。但是項羽便是一個對於“鄉土”十分眷念地人,更是說了一句後世經典的名言,“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這便是成爲後世衣錦夜行典故的由來了。

這樣根深蒂固地鄉土觀念,也是使得項羽的命運註定了悲劇的結局。試想一下,他得勢之時,巴不得衣錦還鄉,讓江東父老看到他威風的一面。可是垓下一戰,讓他四面楚歌,那跟隨他的八千江東子弟盡皆覆沒。以他的驕傲,怎麼可能渡過烏江,讓他的江東父老看到他狼狽的一面呢。還不如索性一死,讓天下人看看即使是死,他還是那個無敵的西楚霸王。

從政治上來講,項羽的這個鄉土觀念實在是有些幼稚。放棄在關中定都,使得關中這個沃野千里之土爲劉邦所據。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項羽的這種想法無可厚非。鄉土觀念在人們的腦海中還是極爲深固的,誰人不想立下一番功業,然後榮歸故里呢?這樣的鄉土情結,一直是整個華夏民族的特性。即使是在那數千年的後世,依舊是那樣。

街巷邊,那些布衣權貴爭相來看,更有不少人倚樓而望。這實在是九原這麼多來未曾看見過的盛景了!這些年來,九原城中的漢人愈來愈少,可依舊還是有不少故人的。此時看着從他們面前走過的車隊,瞠目結舌!甚至於不少人都在呼喚着呂布的外號,“飛將。”

“想不到我也有衣錦還鄉的一日……”

高頭大馬上,成廉看着這些盛情的鄉親,那胸更是向前一挺,腦袋愈加擡高了。在那些人羣中,他彷彿看到了幾張熟悉的面孔,有和他一起的夥伴,也有和他廝鬥過的仇家。

相比較於成廉,魏越倒是顯得平靜多了。這九原並不是他的老家,他的老家是在河陰。魏越還有他的弟弟魏續兩人都是五原河陰人。算起來這九原只是他的第二故鄉,畢竟他的童年時代不是在九原度過的嘛。只是魏越的童年時代不在九原度過的,但是這九原可是他戍守過的地方,此時回來也是感覺極爲親切的,只是沒有成廉那麼興奮罷了。

衆人的歡呼聲,實在是激烈!在馬車上的嚴薇還有呂玲綺也難以忍耐住心中的激動,尤其是呂玲琦更是挑起了布簾,看着兩邊的人羣,看看還有沒有兒時的玩伴。只是讓她失望的是這些人羣裡的小孩本就是很少,一眼望去,和她同齡的屈指可數,即使是有,那還是吮着手指巴望着的匈奴孩子,全身髒兮兮地不成樣子。

馬車行駛得很慢,那車輪子緩緩地滾動着!這呂布一行人有意要好好地炫耀一般,讓所有人都能看到他們威風的一面!這說起來有些幼稚的做法,可是卻是能夠極大地滿足了衆人的那顆虛榮心。然後整個九原城就會看見這樣一副場景,十餘輛大車滿載財帛緩緩地行駛在那寬闊的主道上,這一行人,俱是鮮衣怒馬,披甲挎刀,雄赳赳氣昂昂地越過四周歡呼的人羣。而在這些甲士後面,九原縣長還有一衆吏員權貴,以及九原匈奴各部落的頭領,甚至於還有一個匈奴的右賢王都是在後面走着,那眼睛還小心謹慎地掃向四周,即使是爲了迎接呂布此次歸九原,他們早就做好準備工作了。可是這種形勢下,他們還是怕會出什麼意外呀。

可這越怕什麼就越會來什麼!

“呂奉先!”

一道驚呼聲響起,那車隊的前面,主街道的中央,正顫巍巍地站着一人!此人鬚髮皆白,那張老臉上也是溝壑縱橫,這身上也是破衣爛褲,最讓人矚目的是那人上身竟然缺失了一條胳膊!此時這位老者正柱着一柺杖,直視着面前的一行人,更準確地來說是直視着那赤兔馬上的呂布!那雙凹陷下去的眼窩,竟然是熱淚眼眶。

在這道呼聲響起來後,整個世界都寧靜下來。誰都不曾想到,在這種時候居然會出現這種情況!那九原長陶膘更是急得滿頭大汗,不知道是該將那個老人驅趕走呢,還是不驅趕走。

好在呂布沒有讓他爲難多久,在衆人的注視下,呂布從馬上下來,步伐穩健地走到了老人面前!眼看着呂布愈來愈近,這老人終究是想到了呂布現在的身份,自知失禮,於是正欲俯身向呂布行拜,可還有下去,這雙肩便是讓一雙沉穩有力的手扶持住了,“呂伯!”

“奉先!”

老者看到呂布竟然還能記得他,這心中更加激動,那言語也是顫抖起來。

看着這位老者,呂布也是有些嘆息,他一出現時,呂布便是知曉他爲何人了。他與呂布同姓,名邑,也是這五原的守卒,呂布入行伍時,還是他帶領的,那時他還是一位健碩的男子,更是一名伍長。只是後來他們在一次戰鬥中,伍長呂邑失去了一條胳膊,便是從軍伍中退了出去,而替代他的位置的正是呂布。那一戰,呂布砍了三個鮮卑人的腦袋,從白身躍升爲伍長了。

且不說這呂邑對於他呂布有提攜之恩,就是呂布作爲一個晚輩而言,也是對於呂邑這樣的前輩肅然起敬的。只是呂布倒是沒有想到還能見到呂邑!

“奉先,真的是你……他們說你成了溫侯……鎮北將軍……老朽還不信呢……”

呂邑看到這昔日的一個少年,竟然成了如今的鎮北將軍,實在是有些難以置信。但眼神的這般情景,讓他不得不信。在知曉這事實後,呂邑激動得無法自拔。

在激動的呂邑面前,呂布又是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大爲驚訝的舉動!只見呂布將那身上的錦衣脫了下來,將其披在了呂邑的身上,然後又是執起呂邑的手,扶着他登上了那後面精緻的馬車上!

這番舉動,讓那本來安靜下來的氣氛,又活躍起來了,所有人振臂高呼着!這呂布對於呂邑的態度,讓那些個故人們也是喜極而泣!看這模樣,呂布沒有忘了他們這些“故人”!也沒有嫌棄他們這些故人。

第426章 陽曲故人,可否一見?第291章 白丘之戰(三)第324章 血債血償第370章 西河左氏第195章 孫伯符不似屈居人下者第73章 中伏?第262章 欒提於扶羅,伏拜受詔!第225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341章 鎮北將軍第301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167章 可以回去看看了第186章 張遼戰曹純第230章 旗倒了,有人去扶第256章 漢人不仁,我亦不義第110章 我們是狼!(求訂閱!)第501章 王邑之夢第69章 暗司第一功第141章 莫言將軍,與乞索爾何異?第63章 人我要了,馬也是我的!第401章 那一箭的風采第336章 改進鐵犁第345章 河套屯田第121章 休走!第500章 北屈長第275章 立足之戰第472章 故人相見第397章 祭祖第354章 遷民之鑑第366章 禍亂四起,遂使宵小之輩猖狂第271章 小孝孝於庭闈,大孝孝於天下第288章 沮授之計第56章 得一良將!第320章 火海第117章 暴怒的普富盧第246章 魁跋之死第82章 唯纔是舉!第2章 我的人你也敢動心思?第57章 歸家第四百八十章 兗州刺史第364章 稽首第四百六十三章 豫州刺史郭貢第309章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第46章 你乃王八,子孫後代皆王八蛋爾!第8章 一曲斷腸曲,回首千年身第5章 蔡邕下獄第40章 觸犯軍法者幾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飛白體第235章 吾乃呂布第417章 沙場立功,便在今朝第269章 爾等凡夫俗子,豈可與吾相提並論乎?第四百八十三章 背叛第87章 用我手中劍,蕩盡世間惡與醜第180章 吾家千里駒爾!第437章 徐州來使第197章 何缺一人?第427章 兵在精而不在多第147章 代漢之心第45章 河內聯軍第435章 君辱臣死第284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471章 正名第177章 呂布的小舅子第270章 賈詡的取捨之道第401章 那一箭的風采第196章 荀攸荀公達第155章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第198章 打出一個太平!第8章 一曲斷腸曲,回首千年身第40章 觸犯軍法者幾人第218章 別讓這些雜碎跑了第237章 黃河起源第202章 張楊的決定第127章 良臣擇主而仕第41章 溫縣世家第387章 雕河之死第110章 我們是狼!(求訂閱!)第282章 活擒郭圖第四百七十三章 卞氏第349章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第253章 斬其頭顱,以懸衆!第215章 弓弩手,發射!第41章 溫縣世家第136章 十萬漢人十萬軍第424章 漢軍細作?第四百五十二章 休走第268章 人才濟濟第8章 一曲斷腸曲,回首千年身第四百七十四章 蝗災第16章 你們是一起上,還是想單挑?第203章 征戰前昔第313章 循義,你怎麼看?第89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第46章 你乃王八,子孫後代皆王八蛋爾!第69章 暗司第一功第102章 月餅第56章 得一良將!第403章 歲舉第412章 斬將刈旗第四百六十五章 小霸王孫策第245章 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