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歪理。
在黃一凡採用新筆名“秋水”發了一篇隨想錄之後,青少年報一片議論聲不斷。
青少年報作家楓葉,便是其中一位。
楓葉在文章中表示,填鴨式教育只是個別,不是華國教育的全部,更不是華國教育的真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完全是歪理。如果大家都認爲生命有限,那我們要不要讀書了,要不要學習了?
另一位叫“落花落雨”的少年作家,則以“活到老,學到老”反駁黃一凡生命有限論。提出正因爲生命寶貴,我們才更加需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若是不然,恐怕是到老都是一場空。
還有一位青少年報當紅作家“重羽”亦在第二期青少年報,發表了反對黃一凡的觀點。認爲華國教育最多隻是有一些小缺陷,不可能有大問題。同時也指出,在學校學習,在學校讀書是一生當中最爲充實的歲月。該作者文風絢爛,很有青春少年的味道。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作家,一共十位少年天才在青少報寫了十篇評文。
很不巧,這十篇文章,居然全部都在反駁黃一凡。
“有趣,有趣。”
指導新人作者“江山”之後,黃一凡訂了一份青少年報。
當然,他訂青少年報不是爲了學習的,他是想看看青少年報寫的都是一些什麼文章。
畢竟開了新的筆名,要想將筆名打出名氣,不瞭解青少年報怎麼行?
此前黃一凡都是在網上查找青少年報的資料,後來覺得煩,索性直接訂了一份。
只是沒想到,這剛訂的第一份青少年報,居然就出現了攻擊自己的言論。
看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話說得不錯。
古時江湖雖然已經不存,但是,江湖卻化爲萬千存在,在萬萬千其他行業上紮根。
“抱歉,凡塵先生,此前我們只想就填鴨式教育做一個話題討論,讓更多的作家討論當今國內教育模式。只是我沒想到,他們寫出來的文章,居然全部都是攻擊你的。”
tt即時通訊上孫在安有些淚流滿面。
事情出現了意外,他本以爲,像填鴨式教育這種話題會被很多學子認可。畢竟,他們在學校讀書肯定感同深受。同時,也肯定對於這一個模式有一些不認可。可是,孫在安沒考慮到的是,文人相輕。此時他們討論的已經不是填鴨式教育,而是想將那位叫“秋水”的作家給比下去。
更何況,做爲這十幾位天才作家,其實他們都是現今教育的即得利者。也就是說,他們是在當今教育模式之下產生的天才,也是人生贏家。他們個個都是高材生,他們亦怎麼會對現今教育模式產生反對呢?
只有那些考試成績差,學習能力弱的學子,他們纔會對現今教育模式深惡痛絕。可惜,有的時候,世界往往並不公平,那些學習成績差,讀書不怎麼樣的學子,往往沒有話語權。他們的言論,也很難通過媒體平臺表達出來。
只是,雖然如此,孫在安還是同意發表了這一些學子的文章。並且向黃一凡再次道歉說道,“我們做報紙的,有的時候很喜歡這種很具有話題性與攻擊性的文章。”
對於孫在安的道歉,黃一凡卻是表示沒什麼。他一點兒也沒有覺得,這一些作家攻擊自己有什麼不對,或者,會對他產生不好的影響。相反,黃一凡還真想利用這一次教育模式事件,將自己筆名“秋水”的名氣小小的打出去。
點了點頭,黃一凡表示理解。然後說道,“孫主編,沒事,不需要向我道歉。我寫的文章是我的事,別人看到不同意或者攻擊我,也沒有什麼,與你們青少年報沒有關係。你們不要管我,好好運作你們的報紙就是。不過,這樣的戰鬥力太弱了,我得給他添一把火才行。”
“添一把火?”
孫在安眼前一亮,“凡塵先生,我們等着你這把火。”
“行,一個小時之後,我將稿子寫好交給你,你就等着看一場好戲吧。”
“期待。”
結束與孫在安通話,黃一凡打開文檔,擬了一個標題:應試教育。
沒錯,填鴨式教育也就是所謂的應試教育,只不過,填鴨式教育說法比較籠統,應試教育則更爲形像。
當然,黃一凡在開始之初,並沒有對應試教育有什麼想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其實只是一句調侃。只可惜,如此經典的句子一暴出,卻在這個世界引起了諸多人士的感慨。特別是,後面又出現一句填鴨式教育,爭論也就出來。
想罷,黃一凡寫道。
此前寫了一篇上課小事,只是筆者隨想錄的一篇,自認爲入不得大方之家法眼。只是奈何文章一發表,就遭受到了多方評價。有攻擊筆者忽悠人的,也有勸戒筆者好好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的。在這裡,筆者解釋一下。其實“吾生也有涯,而知亦無涯”這句話我並沒有說完整,在他的後面還有一句“己而爲知者,殆而已矣”。
己而爲知者,殆而已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他告訴我們,生命有限,知識無限。以爲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學會了,自認爲無所不知,那就大錯特錯了。
就像現在,那些攻擊我的朋友,自認爲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自認爲自己比別人更爲聰明。但是,由於他們的知識有限,推理能力有限,驗證知識的能力也有限。然後用着他們不全面或者錯誤的認識,錯誤的推理過程,最後便推導出了他與我所不同的立場。
爲什麼他們就不能思考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師,筆者的觀點是否有可取之處呢?
青少年報攻擊自己的十篇文章,黃一凡全部看了。
只是可惜,或許是成年人的思維,這一些文章,黃一凡怎麼感覺戰鬥力太弱。
當場直接開頭,一句《莊子》哲學“齊物論”的引用,便將所有的批評與攻擊,全部拆毀。
不過,這並沒有結束。
雖然黃一凡此前並沒有就“填鴨式教育”討論的想法,但既然填鴨式教育已經成爲了一個話題,黃一凡也不仿繼續在這一塊討論一下。
黃一凡繼續寫道,所謂的填鴨式教育,也就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最爲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考試。這就決定了華國的教育模式變成了考試考什麼,老師們就教什麼。最終,這也決定着,評價一個人的能力就是他能不能考高分。但是,考高分的就有能力嗎?看看水木,燕大或者是華國近幾十年來的高考狀元,他們都在做什麼?好吧,他們有大部分人成爲了教師。教育成爲了一個死循環,這一些高考狀元們繼續在教別人怎麼考高分,這算不算是一種高分低能。
對於應試教育,其實黃一凡並沒有什麼感慨。
前世他也是應試教育的學生,雖然對於這種考試考什麼,老師教什麼的教育模式不敢苟同,但也沒有發現一種比他更爲適用的教育模式。但現在他可不管這麼多,他可不是老師,更不是教育專業的專家,他沒有義務去制定一個更爲合理的教育模式,他只要批評就好了。
就像,他寫的文章被人批評一樣,難道,這些人會在批評之後再來安慰黃一凡嗎?
洋洋甩甩,黃一凡寫了一千多字的回擊,交給孫在安。
孫在安這時哪也沒去,他就在電腦前一直在等。
他也很想看看,黃一凡將會怎麼樣給這一個話題添一把火。
一個小時沒到,孫在安收到了黃一凡寫的稿件。
打開一看,僅僅只是幾分鐘的時間,孫在安再一次被黃一凡給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