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議平等,解放奴僕

乾清宮外,銀鳳台.

此間,北方的風已然帶有些許暖意。

“李大人,朕曾聽聞,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李大人以爲何意?”

高臺之上,朱建負手而立,身後卻正是站着一身大紅官袍的皇黨黨務大臣李巖。

對於皇帝的這席話,李巖先是一愣,片刻之間似乎卻是想到了什麼。

“陛下所言,乃聖君之道,只不過臣以爲,忠恕之道,至於黔首之徒,怕是大人們不樂意啊!”

聞聽李巖所言,那一刻朱建卻是沉默了。

不過他朱建絕非一蹴而就之人,他有他的執念。

“朕坐擁四海,且爲天下黎庶,何懼之有。”

此時的朱建滿臉的堅毅之色。

“這.......”

這時的李巖竟是有些無言以對,皇帝並非一個衝動之人,爲何今日竟敢如此冒天下權貴之大不韙?

面對着李巖的沉默,朱建似乎早已心知肚明。

“李大人是以爲朕要一個面對天下之權貴乎?不,朕絕非是一個人在戰鬥,朕決議廢除蓄養僮僕之事,廢索契,還賤民以自由之身,李大人真就以爲這只是朕一人的心思?”

當面對皇帝這一說,李巖卻是再次沉默。

片刻之後,朱建卻是開口了。

“前些日子,南、北方各大局裡都有奏摺,說是各處可僱傭之人口不足,要知道,南方少曾是有‘機工出力,機戶出資’之說,如今大量可以用來出工的‘機工’們皆是入了權貴的府中,李大人真就以爲只是影響了朕一人麼?”

說道此處,朱建卻是笑了。

那一刻,李巖似乎是明白過來,前些日子,皇帝陛下與大臣們融資一事,原來真正的厲害全在此處。

“皇帝陛下當真是算無遺策。”

這一刻,李巖卻是有些感慨萬分。

而這一刻,朱建嘴中卻是有些呢喃。

“何況乎昔先聖王之治天下,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於公。嘗試觀於上志,有得天下者衆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此乃朕之夙願,殺幾個人,又算得了什麼......”

聞聽此處,李巖先是一愣,忽之竟是一顫,卻是一股寒氣撲面襲來,北方的天,或許還有些凜冽吧!

“來人啊,召集大臣們,準備會議!”

乾清宮,帝國會議上。

此間氣氛卻是有些沉重,至於原因,很簡單,因爲皇帝面色有些凝重。

片刻之後,朱建的開口卻是打破了這一場沉寂。

“諸位,前些日子,南方貿易集團所遞上來的摺子,想來諸位當是有所耳聞吧!”

聞聽此言,衆人卻是一陣眼神交流,並沒有人感到詫異,很顯然,此事他們都是有所耳聞的,畢竟這些事那可都牽扯着他們自身的利益。

面對着白花花的銀子,試問有誰不用心呢?

“諸位有何意見,但說無妨,朕也想聽聽諸位愛卿的意見。”

“陛下,臣以爲不久前陛下全面實行‘一條鞭法’,更是攤丁入畝,此一舉措使得帝國的百姓可以更好的流入商業城市,從事相關事宜,故而臣以爲此事不足爲慮!”

朱建話剛說完,卻是有一人起身言道,此人卻正是閣部大臣錢龍錫。

對於錢龍錫所言,朱建卻是笑了笑。

“看來錢大人對於賺錢之事,卻是並無多寡之分啊!”

“啊......”

面對皇帝陛下這突如其來的一句,錢龍錫卻是有些愣了愣神。

而對於在一旁有些愣神的錢龍錫,朱建卻似乎並未察覺一般,卻是依舊自顧自的說開了。

“錢大人所言有理,但卻又似乎忽視了一些,帝國實行‘鞭法’,雖使帝國農民流動性增大,但帝國如今,諸位以爲還能夠用的農民有多少?亦或是這些有限的農民若都是去了手工場,那這地、這糧、這稅怎般纔好?”

就在朱建這席話說完,衆人似乎已然明白皇帝陛下所指,而下一刻,皇帝的話卻是將他們心中的種種思慮所證實開來。

那便是——廢除蓄奴!還給那些所謂的賤民以自由身。

可是在這在場的大臣們眼裡,這些醜穢不堪,辱賤已極,人皆賤之的賤民,豈可釋放之!

但是這一刻,所有的人都選擇了沉默,因爲他們從皇帝的眼中看到了不容置喙,因爲當日科舉案發,皇帝處置嘉定伯時便也是這樣的眼神。

“諸位大人,心有所思,朕明白,此間朕不過有三問要問諸位。”

面對着衆臣的沉默,朱建卻是開了口,很顯然他不喜歡這種冷場,或許回到大明的日子長了,久居高位有些長了,一旦位子穩了,自然所流露出來的也與之前不大一樣了。

若是要問這是什麼,那自然是高位者那種無聲的氣場。

皇者霸氣!

而面對皇帝所言,衆人依舊不作言語之聲,等待着皇帝的接下來的話。

接下里,朱建的話卻是讓滿座大臣更加的沉默了......

“一問,諸位!諸位皆以爲奴僕皆爲賤民,乃是天綱倫常之道,然而古人所言,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是爲何?

今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又是爲何?

子夏曰∶‘三王之德叄於天地,敢問何如斯可謂叄於天地矣。’孔子曰∶‘奉三無私以勞天下。’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又是爲何?”

“二問,古之君主,如光武之流,皆有釋放私婢之舉措,更甚者,世之僞君子王莽之徒,皆是釋放奴婢,以養國家,諸位!今日之世,蓄奴之風難不成還不如數千年前的東漢王朝乎?我大明帝國,蓄奴成風,百姓多以破產,淪爲私奴,試問若是長此以往,這帝國之上,還有多少小民乃我帝國之臣民哉!”

“三問,朕知道諸位大人心中反對朕頒佈禁奴之說,是擔心賤民之亂,然而諸位視那些所謂之‘賤民’乃是洪水猛獸,朕之舉措不若自毀長堤,但是朕想知道,熟讀經典的諸位,大禹王治水之術,可是清楚乎?”

朱建三問,猶如九天驚雷,卻是擲地有聲!

自從崇禎三年實行新政以來,今朝對於大臣們而言,才真正意義上稱得上震撼二字。

第4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二)第28章 鐵幕!平遼之戰(二)第14章 鎮北關外,虎踞龍盤(二)第95章 終戰,耀州之殤(三十)第81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六)第19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二)第76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一)第1章 謀變法,皇黨立!(一)第48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八)第45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一)第82章 明金議和,邊事暫寧(四)蒙古來使煌煌帝國一第47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六)第78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三)第19章 貝勒身隕,風雲起!(二)第21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四)第11章 謠言四起,朱建之思第84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九)第28章 鐵幕!平遼之戰(二)第13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三)第29章 鐵幕!平遼之戰(三)第12章 八方風雲,戰事起(六)第88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三)第3章 對話宦官,朱建之思第53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二)第1章 遼東事後,陝邊驚噩(一)第42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二)第21章 宮中夜宴,初次交鋒(一)第4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二)第50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九)第17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三)第31章 鐵幕!平遼之戰(五)第35章 尾聲,平遼之戰(二)第43章 覆滅,四面楚歌(五)第51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第8章 八方勢力,風起雲涌(二)第47章 覆滅,四面楚歌(九)第21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四)第54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五)第39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八)第3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三)第27章 鐵幕!平遼之戰(一)第90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五)第60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九)第26章 遣使蒙古,縱橫闔閭第42章 覆滅,四面楚歌(四)第83章 落幕,新的征程!第69章 終戰,耀州之殤(四)第5章 黨規立,定官制!(一)第1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一)第43章 覆滅,四面楚歌(五)第42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二)第18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二)第3章 蒙古來使,煌煌帝國(三)第34章 尾聲!平遼之戰(一)第61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九)第79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四)第56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五)第3章 蒙古來使,煌煌帝國(三)第17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一)第24章 諸將齊聚,商戰局(二)第82章 明金議和,邊事暫寧(四)第26章 慘烈!耀州之戰(五)第23章 洪流!平遼之戰(二)第50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一)第49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九)第36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五)第71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九)第74章 鏖戰京師,大戰來臨(二十二)第19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二)第67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第44章 市井之間,初聞鄭家第85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第10章 武力爲盾,迫之變法第53章 科舉佈局,新式機械(四)第26章 洪流!平遼之戰(五)第51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三)第74章 鏖戰京師,大戰來臨(二十二)第44章 覆滅,四面楚歌(六)第77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二)第78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三)第21章 鐵壁!平遼之戰(六)第54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五)第33章 鐵幕!平遼之戰(六)第35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四)第62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第30章 鐵幕!平遼之戰(四)第33章 鐵幕!平遼之戰(六)第9章 攤丁入畝,皇帝集資第37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六)第28章 鐵幕!平遼之戰(二)第66章 終戰,耀州之殤(一)第6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二)第49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八)第5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三)第57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五)第86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一)第86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一)第27章 鐵幕!平遼之戰(一)第10章 武力爲盾,迫之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