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攤丁入畝,皇帝集資

崇禎四年,五月.

南方的天,溫爾而雅,氣候適宜,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

然而對於整個北方而言,冰雪融化剛剛不久,卻是迎來一場罕見的乾旱,其波及範圍卻是包括山西、陝西、山東、河南等省。

面對這一場天災,若不是前些年朱建實行新政,減低稅賦,並且罷黜王田,除了部分用來招攬流民之外,最爲重要的舉措便是設立了皇家農場。

由於農場不用納稅,且帝國予以農場工人一定工資,並修建房舍、醫院、勾欄瓦肆等等一系列公共設施,故而相比一般自給自足的自耕農而言,農場的抗災能力卻是要遠遠要強些的。

當然自從崇禎三年以來,帝國頒佈移民遼東開墾,三年內免交稅賦的法令,一時間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京師等地大量的流民在官府的集中安置下,前往遼東墾荒,這在一定程度上卻也爲此刻的大旱減緩了壓力。

另外,則是皇帝加大對於全國各地的水利工程新修,尤其是三邊地區,多年擁堵的水利工程重新煥然一新,自然當乾旱來臨之時,抵禦能力自然也要強上那許多。

與此同時,北方大旱,除了安排各地糧倉放糧之外,朱建更是派遣農工商部大臣韓爌,攜一百萬銀元,由度支部支出,以代表天子前往各地受災地區進行救災。

而隨同龐大的救災隊伍一同前行的,卻是還有帝國監察部、皇黨監察委員會聯名派出的一百名御史(帝國監察部、皇黨監察委員會官員統稱爲‘御史’),而這些派出的御史所肩負的使命則是肅清救災過程的一切貪腐行爲,不論官職大小,但凡有貪腐行爲,置帝國利益於不顧者,御史有先斬後奏職權。

五月,十五日。

京師,帝國會議上。

所謂帝國會議,乃是朱建新政之後的日常會議,由閣部成員、各部大臣以及皇黨內部大臣、政務局大臣參加。朱建改革上朝制度,非重要大事,一概不用早朝,官員各司其職,並且將前朝考成法改製爲帝國監察部負責各省、諸部、閣部負責帝國監察部、皇黨監察委員會負責閣部,而皇黨監察委員會由皇帝直接負責。

而由於平日非重大事務不用朝會,故而卻是有了帝國會議的召開,帝國會議平時由閣部負責,凡有重大事務,則是由皇帝親自主持。

乾清宮,議事房,帝國會議上。

此間卻是有朱建親自主持,此刻長方形的檀木桌子兩旁已然坐滿了前來參加帝國日常會議的大臣們,而爲首一人卻正是當今皇帝朱建。

“諸位,北方大旱,朕已派遣韓爌大人替朕巡守諸地,此間乃是多是之秋,還望諸位大人們能精誠合作,替朕,替帝國分擔一二。”

對於皇帝所言,場上諸人卻是一片靜肅,等待着來自於皇帝的進一步指示。

“諸位,此次由朕親自召開會議,其目的想來諸位心中已然清楚。”

言及此處,朱建卻是環顧了四周一圈,此間衆人臉上的表情卻是盡收眼底。

片刻之後,朱建卻是繼續道。

“前朝時張居正實行新政,有‘一條鞭法’之實行,乃是將丁稅均與力役之中,並將部分力役攤入田畝之中,徭役與田稅一概徵銀,朕以爲是極好的,但當今世界,貿易盛行,我帝國自從帝國貿易集團成立,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想來諸位是清楚的吧!”

對於皇帝此言,大臣們卻是紛紛點頭稱是。

畢竟要說是在以前,就是大明朝最爲輝煌的時候,一年所收取的稅賦,加上那幾千石糧食折算起來,那也不過幾千萬兩白銀。

而自打崇禎三年六月,帝國貿易集團正式運營以來,那半年的所賺取的就有大明朝以往一年的稅賦之多,因爲有了錢,這有些可以用錢解決的事情自然也就迎刃而解,最重要的是,皇帝給帝國之內所有的官吏都加了三倍的薪俸,但前提是在不久前的反腐風暴中,能夠存活下來。

“諸位,且安靜下來,聽朕一言!”

面對大臣們的交頭接耳,朱建卻是咳嗽了聲,示意衆人安靜下來。

“諸位,朕之所言,不過是告訴諸位,當今世界,乃是航海貿易的盛世,我帝國雖然久居中土,以農耕爲本,但所謂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朕聽聞這荷蘭本是一西洋小國,竟能馳騁海上,國富民強,故而朕以爲我大明帝國要想擺脫此前的困境,當是也需踏上以貿易爲主的道路,當然農耕是爲國之根本,同樣極爲重要,朕今日所言,當是解決帝國稅賦來源一事。

農業固然爲本,但帝國若是僅以農業作爲帝國稅務來源,當是不符合整個世界之大勢的,故而朕決定以商稅作爲帝國主要稅收來源,農業稅賦爲輔,從而減免百姓之負擔,更好的讓百姓從土地依附關係中走出,更好的投入到城鎮手工業、工業、礦業以及帝國商業之中去,諸位,卻是以爲如何?”

朱建的這番話,若是放在以前,定也會掀起一番不小的地震。

但是自打帝國新政以來,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帝國國庫已然掙得盆鉢盈滿,何況乎,明末本就風起開放,故而此間面對皇帝這一番話,大臣們卻是無不表示贊同。

“陛下所言極是,只不過關於土地稅賦當是如何決斷,還請陛下言明。”

此間,楊嗣昌卻是起身道。

對於楊嗣昌所言,朱建卻是笑道。

“閣老顧慮周全,此來朕便是爲具體事宜召開會議,朕以爲前朝一條鞭法,雖好,但是仍有不足,與朕看來,丁稅、徭役等等當需一概併入田畝之中,每畝徵收暫定徵收五釐,除此之外,不得向百姓徵收一切稅負!”

對於皇帝這一斬釘截鐵之言,衆人卻皆是起身。

“陛下所言大善,此舉當是利國利民!”

“對了,諸位,半年前朕派農工商部左侍郎傅宗龍前往各地丈量土地,想來不久當是能夠回京,攤丁入畝之事,楊閣老,此事朕就交付你閣部了。”

“臣定當率閣部諸人不辱使命!”

而就在會議結束,衆人就要散去之時,朱建似乎是想起了什麼,卻是道。

“諸位,不久前朕所言,集資之事,諸位考慮的卻是如何?”

第88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三)第22章 宮中夜宴,初次交鋒(二)第8章 校場閱兵,帝王之威(一)第90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五)第21章 宮中夜宴,初次交鋒(一)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77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二)第27章 鐵幕!平遼之戰(一)第24章 洪流!平遼之戰(三)第46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六)第43章 覆滅,四面楚歌(五)第6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一)第81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六)第63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十二)第46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二)第34章 鏖戰京師,大戰降臨(二)第40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九)第14章 張家覆滅,重新洗牌(一)第23章 諸將齊聚,商戰局(一)第49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八)第48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四)第69章 終戰,耀州之殤(四)第34章 尾聲!平遼之戰(一)第3章 謀變法,皇黨立!(三)第29章 慘烈!耀州之戰(八)第2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第45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五)第70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八)第25章 諸將齊聚,商戰局(三)第8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一)第11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一)第44章 市井之間,初聞鄭家第71章 終戰,耀州之殤(六)第5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一)第37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二)第24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第60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八)第78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三)第28章 慘烈!耀州之戰(七)第43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三)第32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一)第42章 覆滅,四面楚歌(四)第45章 覆滅,四面楚歌(七)第78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三)第69章 終戰,耀州之殤(四)第13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三)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36章 尾聲,平遼之戰(三)第21章 廢苛稅,罷王田(二)第71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九)第91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六)第24章 諸將齊聚,商戰局(二)第7章 八方勢力,風起雲涌(一)第73章 終戰,耀州之殤(八)第21章 鐵壁!平遼之戰(六)第89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四)第44章 覆滅,四面楚歌(六)第16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二)第44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三)第67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第4章 君臣交心,風雨同舟(一)第56章 變法!長路漫漫第37章 鏖戰京師,大戰降臨(五)第79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四)第17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三)第80章 明金議和,邊事暫寧(二)第48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第45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一)第18章 鐵壁!平遼之戰(三)第22章 慘烈!耀州之戰(一)第21章 宮中夜宴,初次交鋒(一)第55章 科舉收網,帝國換血(二)第43章 覆滅,四面楚歌(五)第86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一)第37章 尾聲,平遼之戰(四)第76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一)第2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二)第48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七)第43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三)第76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一)第66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14)第51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三)第37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二)第5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一)第40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一)第71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九)第19章 貝勒身隕,風雲起!(二)第70章 終戰,耀州之殤(五)第16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二)第17章 議平等,解放奴僕第57章 終章(一)第50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二)第30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二)第29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一)第46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二)第11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一)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70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八)第15章 鎮北關外,虎踞龍盤(三)第9章 初入坤寧,事多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