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定策

內閣的大臣們現在在軍帳裡看着絲毫沒有帝王風姿,渾身沒有一處完好的皇帝,想勸什麼,卻又說不出口,最後還是荀彧開口道,“陛下,還是先讓華先生來給您看一下吧。

”期於衆人也是一起附和道,說真的,一路上看着那宛如修羅一樣的戰場,這些大臣們到現在還沒從那殘酷的戰爭中反應過來,現在要他們主動提些有建設『性』的東西,還真是辦不到。

“不用了,朕的兒郎們比朕更需要華先生。”曹『操』一口回絕了荀彧的建議,不過爲了讓這些臣子安心,他還是回過頭對典韋和許楮道,“惡來,仲康,你們先去療傷,然後替朕找一個會包紮的醫士就行了。”“諾。”典韋和許楮應了一聲便退了出去,他們知道曹『操』定然是有什麼軍國大事要與內閣商議了。

“諸公,坐吧。”曹『操』也不客氣,招呼着衆人坐下了。而已經習慣於皇帝脾氣的荀彧他們老實地坐下了,雖然如同陳珪這樣年歲大的儒士有時候會嘮叨一下,不過時間長了,他們也就習慣於了曹『操』定下的皇家禮儀規矩,曹『操』認爲那種繁文縟節的禮儀與其說是讓皇家保持尊嚴,倒不如說是儒家對禮制的推崇,那沒有多少意義,所以他把大部分的宮廷禮儀和皇家規矩簡化到了非常實用的地步,比如就像現在和內閣商討議事時,內閣諸臣可以隨意地坐着。

“文若,我大秦建國如今幾年了?”見諸人坐下後,曹『操』突然問道。“陛下,我大秦如今已建國四年。”荀彧沉穩地答道。“那麼如今我大秦國力是否足以一統天下,還百姓一個治世。”曹『操』又是問道。“完全可以,我的陛下。”“那麼很好,朕決定即日起討伐中原,一統天下。”曹『操』說出了他的目的。儘管早就猜到了皇帝的想法,但那些文官還是不禁興奮了起來,一統天下,是的,一統天下,他們將成爲開國的元勳,名垂千古。

“看起來各位臣工是不會反對這個提議了。”曹『操』淡淡道。“哪裡,陛下早日天下一統,黎庶也可以少受一點苦難。”荀彧他們各自道。“好了,諸公,現在我們先說正事。”終於曹『操』嚴肅了起來,而衆人也收斂了心神,看向了皇帝。“我大秦的官制如今大約抵定,但是朕還是覺得不夠完善,所以又仔細想了一想,想出了一些心得,諸公一起來討論一下,是否可以用之。”“請陛下說來。”

“我大秦如今基本制度是三省六部,另有參謀部和監察府,以前爲了效率,朕讓內閣和六部重疊了,所以朕覺得現在該把內閣和六部分開了。”曹『操』鎮定自若地道。而衆人也思考了起來,他們明白皇帝這是在爲天下一統以後做考慮了,畢竟以後大秦的疆域更加廣闊,內閣和六部交集的確是不太好。思索了一下以後,這些大臣們開始與曹『操』討論起來,其中曹『操』又建議將參謀部和監察府改名爲軍堂和御史臺,同時又拿出了他一直思考的皇憲議會。

最後,在一陣討論中,大秦最終的中樞官制被完全確立了下來,在政治及部分軍事方面,還是三省六部,不過有幾部名字改了下,分別是三省:內閣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長官共議國政,執宰相之職,內閣省負責定旨出命,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內閣、門下通過的詔敕,經皇帝裁定交尚書省貫徹執行。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長官尚書,六部分理各種徵政事務。但是其中的兵部只負責兵員徵召後勤等事情,具體戰爭,三省六部只有協同幫助,而無太大的實權,真正的戰爭指揮權在皇帝本人和軍堂手上,作爲皇帝統轄的軍堂只對軍隊負責,任何政事都不能參與,軍堂和三省六部,除了與兵部有來往外,與其他的並沒有任何交集,可以說軍堂就是職業『性』質負責軍隊訓練和戰鬥的,由於國政掌握在文官集團手上,所以皇帝本人和軍堂想要發動戰爭,必須受到文官集團的約束。至於御史臺,則獨立於三省六部和軍堂之外,負責監察百官,他們有權調查和收集證據,但是無權審訊定罪,他們只有在皇帝允許的情況下,纔可以和刑部一同會審。至於皇憲議會,由曹『操』本家和日後各功勳世族的元老組成固定成員的元老院,然後三省六部,軍堂,御史臺的主要官員爲不固定成員組成上院,也就是說涉及到國本的事情,諸如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必須經過皇憲議會通過纔可以進行,當然皇憲議會最大的權利就是廢黜皇帝,三省六部,軍堂,御史臺,三大體系中任何一系提出廢黜皇帝的正當理由,只要元老院通過,就可以立刻召開皇憲會議進行討論。

當官制討論得差不多的時候,曹『操』提出了對於大秦軍隊軍銜的看法,由於歷朝歷代各種將軍封號太雜,曹『操』在軍銜方面決定用簡化版本的後世軍銜,分別從低到高是,少尉(十人長),中尉(百人長),中校(統領五百人),大校(統領兩千五百人),虎賁少將(統領萬人),驃騎中將(統領三萬人),龍驤大將(統領十萬人,其中一萬是直屬大將本人的加強軍團。),然後便是榮譽軍銜,元帥,成爲元帥者,同時冊封軍爵最高等的公爵之位。在這套軍銜中,尉官是最基本的軍官,是大秦軍隊的基石,而校官則是中堅,至於他們之上有稱號的將軍軍銜就是不折不扣的精鷹了,這裡面,所有少將以上都必須出自軍堂,校官以上的將軍則必須全部從帝國太學軍院畢業,至於校官,理論上要求出自帝國太學,但有些特別的可以以後去太學培訓,總之一句話,軍隊要完全掌握在皇帝和軍堂手上。

對於這套軍制軍銜,並沒有任何人反對,在荀彧他們看來,曹『操』給予文官集團的權力已經夠大了,特別是皇憲議會,等於是給了文官集團一把隨時可以提醒皇帝不要懈怠的大棒,想來以後大秦出昏君的機會會比較少一點,至少文官們是這樣想的,能夠把握住軍隊的皇帝怎麼也不會是什麼沒用的皇帝吧,而且他們也很清楚曹『操』日後爲子孫定下的祖制絕對會嚴厲得很。至少從太子殿下和兩位皇子的身上,他們就看得出來。

“那麼就這樣定了吧。”討論完體制以後的事情,曹『操』舒緩了一口氣,這種東西最費神了,因爲那要考慮到太多的平衡問題,無疑他是力主讓文官集團勢力稍微強一點的,個人意志凌駕於國家之上是獨裁統治的最大弊端,如果皇帝本身具有相當的才華,那麼問題不大,但是一旦皇帝不肖,那麼獨裁就是一種災難了。現在他所提出的三省六部制中皇帝基本就是負責蓋章的,不過只要軍堂在皇帝手上,文官集團就永遠也無法對他子孫夠成威脅,他始終還是有着私心,至於御史臺則是對文官的另一重製約,曹『操』絕對不認爲腐敗是可以完全杜絕的,雖然現在的大秦幾乎沒有,但是以後將來,當大秦徹底安定下來的時候,他不認爲整個帝國的官僚階層能夠做到清廉,那麼就必須得有制約力,軍堂和御史臺都是。至於皇憲議會只是他的一點想法,他希望以後大秦能夠自然地過渡到民主社會,所以他留下了這樣一個不完全的雛形,畢竟內戰能免則免,曹『操』已經決定,終他此生,除了必須要打的幾場戰爭,他決定要把其餘的精力放在漢人的整個精神層面上的改造,至少要讓漢人有這種覺悟,我們是一個民族,就算有分歧,但也絕不能兵戎相見,內戰是最可恥的!

“好了,諸公,現在談一下具體的進攻中原事宜吧。”曹『操』回了一下神道,“朕已經決定要在一年之內徹底收復中原,你們有什麼建議嗎?”“陛下,如今袁紹二十萬大軍已經煙消雲散,整個中原有的兵力也不過二十萬而已,其中一半全在徐袞線上與我大秦步軍相持,所以我們必須在袁紹的死訊傳回中原之前,徹底吃掉這十萬人,不然的話,若是這些軍隊撤回洛陽或是流於四野荼毒百姓,都不是件好事。”荀彧第一個道,讓曹『操』不禁感嘆這個自己的張良在大局的眼光上還是如此犀利,就像荀彧說的這些軍隊撤回洛陽或是流於四野荼毒百姓,都不是件好事,而且現在他們還在徐袞的邊境線上和于禁對峙野戰,正是最好的時機,攻城和野戰,無疑後者更是大秦所擅長的。

“陛下,我想我們可以讓太子的西征軍暫時停止對西域的攻略,配合我幷州軍團將西涼拿下,徹底打通整個西部。”荀攸在一旁道,事實上,在座的衆臣中,就只有他和荀彧,劉曄,程昱最通軍事了,其他幾人更擅長於內政。“陛下,眼下,我們應該迅速進軍袞州,威『逼』洛陽,策應徐州攻勢,只要平定西涼和那十萬大軍,我們就可以『逼』洛陽獻城投降。”程昱也在一旁盤算道,“唯一可慮者,便是孫吳。若是孫堅幫夏國一把的話,讓那十萬大軍逃回洛陽,那洛陽就有死守的實力了。”“所以陛下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派騎兵進入袞州,同時派青州海軍前往揚州牽制孫堅,若是南海的周瑜將軍也能配合的話那就更好了。”劉曄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那麼,便按諸位的意思,軍事,朕親自來,但這糧草,安置,地方官員等一切便交給諸公了。”曹『操』下了決斷。“諾。”衆人一同道,心裡都激動莫名,大秦終於要虎吞萬里,一統天下了。

第14章 八門金鎖陣第二章第70章 會戰第一章第5章 ‘瘟神’李膺第19章 士氣第35章 學府第八章第29章 成家第65章 弓戰第13章 一石二鳥第17章 怒第二十二章第47章 周瑜歸來第51章 李肅的陰謀第54章 落選第24章 亂!第二十三章第2章 郭嘉設下的暗棋第二十一章第69章 謀攻(下)第64章 殺斥候第十九章第十四章第90章 後營的戰鬥第72章 南匈奴之戰(上)第72章 南匈奴之戰(上)第28章 戰第61章 談心第1章 士人第25章 絕境第8章 胡琴第29章 雙雄第83章 斥候的戰鬥(三)第7章 爲將第6章 水淹第37章 美人第28章 戰第79章 輔助兵種第二十八章第15章 重騎的較量第21章 袁術第34章 官制第10章 地第24章 亂!第78章 陰謀第79章 輔助兵種第30章 赴死第95章 沒有這些軍人,就沒有大秦第41章 洛陽之變第32章 劉備第2章 亂勢第27章 張飛父子第29章 雙雄第78章 陰謀第17章 戰起第92章 決戰吧!第7章 安息鐵騎兵第55章 真實的皇帝第4章 宴第79章 輔助兵種第16章 白飯之賜第87章 裂痕第29章 雙雄第17章 怒第81章 斥候的戰鬥(一)第十八章第6章 血淚教誨第37章 美人第20章 七煞,爲攪亂世界之賊第15章 一寸錦繡一寸血,一寸山河一寸骨!第60章 倭國第4章 長社第36章 商第25章 亂起第27章 張飛父子第22章 大終章(上)第75章 出發第2章 制第53章 桀驁馬超第21章 大戰略第5章 駑馬第36章 商第97章 蔡琰第2章 郭嘉設下的暗棋第10章 道士的符水第85章 斥候的戰鬥第23章 奔襲第89章 騎射戰術第49章 周瑜的去處第73章 南匈奴之戰(下)第十六章第2章 亂勢第56章 步兵第14章 歸一第70章 會戰第53章 桀驁馬超第7章 破第14章 八門金鎖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