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在日本留下了一片情。
同時也爲夢想科技解決了手機零件的問題。
在日本夢想科技幾乎解決了所有的零件生產問題。
當然這些零件都是隻有在日本,或者只有日本公司纔可能製造生產出來的。
其他的零件,李軒還是傾向於,在華國的製造公司來進行生產。
不得不說,再製造手機上,有些零件是目前華國那些製造商們還不能生產的,或者說是還不能過和日本本土的製造公司可比的。
如果可以在別的地方生產,在後世按照蘋果公司喬布斯那個摳門的個性,一定會爲了增加例如節約成本,將在日本生產的手機部分零件搬出日本了。
去華國或者東南亞等國家建廠生產了。
日本人肯定也清楚這個,爲了他們的聲譽着想,自然也不可能慢待夢想科技的訂單,做出什麼僞劣產品來。
那樣的話,不經可能會砸了自己的招牌,還有可能失去本土優勢。
之所以說有些零件只有日本本土能做,這是有原因的。
他們依仗的就是自己的產業工人,這些每個工廠不可或缺的組件。
如果說德國靠着嚴謹的態度,讓人們記住了德國工業。
那麼日本的工人也同樣用這種對待產品精益救精的態度,打造了日本精工產業。
這些產業工人不但在機械精工有着專注的精神,而且許多高科技的電子、工業產品,亞洲甚至世界上也只有他們能做。
這是一種難得的工匠精神。
對某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成功,而日本這個民族,就是是一個有着工匠精神的民族。
他們往往會對一件不起眼的東西,進行嚴格的要求。
只是因爲這件小東西,會影響哪怕一點的美感。
做爲華國人的李軒非常希望華國的工業,能很快趕上日本,工人們也能很快和日本工人一樣。
但現在看來並不現實。
這是需要時間和耐心就將整個心思沉浸下去的。
日本的整個工業體系,雖然在二戰結束後,遭到了很大的摧毀,但是那只是摧毀了日本這個國家的實體。
也就是那些工業設備而已,對於工業體系來說,設備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讓工業發展的還是人。
當時日本的工業體系雖然被摧毀了,但是那些負責操控工業設備的工人們,去沒有失去並且很有脈絡的傳承積累下來的。
這也許纔是日本這個國家,能夠在戰爭失敗以後,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恢復如初,甚至更勝以前的原因所在吧。
如果將時間倒退到七十年代的時候,或者八十年代的時候,華國的工業體系和工人們,那還是能和日本比較的。
雖然那個時候華國的工業體系還不算完善,有着這樣那樣的毛病存在,不過那個時候的大的環境風氣還在。
技術工人依然還是一個工廠的寶貝,不僅在工廠受到尊敬,在社會上也有着不錯的社會地位。
這就保證了當時的工人們,會爲了讓手中的技術更加的精湛,願意爲其付出心思時間。
畢竟李軒也是聽過,老一輩說過,那是一件軍大衣就可以娶到媳婦的傳說年代。
但是也許是時間沒有給華國太多的準備吧,一場突然而來的市場經濟開放,讓人們的思想有了瞬間的宕機。
接着思想就開始了急轉直下。
一切爲了經濟發展,全體轉向向前看,向錢看?
心裡只有發展經濟的地方政府們,把那些在大環境下瀕臨倒閉的工廠關閉後,如同糟糠一樣將這些工廠打包賣掉,就像是在甩掉拖累一樣。
這些地方政府卻忘了,這些工廠之中還有和明珠。
那就是那些優秀的技術工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地方政府,而是任由他們流落民間。
任其自生自滅。
運氣好的進入私企當技術骨幹,運氣不好的就只能成爲下.崗工人,從此領着微薄的退休金過日子。
一場大環境下的轉向,雖然爲華國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但是卻葬送了華國立國以來最大的一筆寶貴財富。
從那以後華國培養了二十多年的工業體系和工人們,這種傳承有序的步驟,就此煙消雲散,再也不見了。
這種工匠精神,從此在未來三十年多年的時間裡,離開華國,知道李軒重生之時,華國才又重新提起工匠精神。
以目前華國現在的工人和工廠來看,只不過是流水線工人罷了,每天重複着不斷重複這相同的動作。
真正的技術大能們,可以說少之又少,而最爲關鍵的中堅層次的熟練技工們,更是幾乎要斷層。
不是李軒貶低自己的國家,擡高別的國家,這基本就是目前華國的現狀,工廠不注重培養自己的技術人員。
而是去請國外的技術人人員前來指導,唯一的原因就是。
這樣做給以給工廠節約更多的時間,工廠可以更快的產生效益,給工廠老闆帶來利潤。
這些工廠主卻沒有想到,他們其實已經將自己的七寸,主動的送到了別人手中去,外人隨時可以再不高興的時候,一手將其掐死。
而日本就不同,這個有着注重技術工人的國家,不但保存對技術工人的尊重,而且這種對技術的尊重還蔓延到了日本整個社會。
再這樣的環境下,日本的技術中間階層,不會慢慢的變少,反而會越來越壯大起來。
這也是爲什麼日本在一次次的自我毀滅以後,在被美國一次次的打壓中,卻能夠每次都能夠站起來的原因!
因爲就算東西沒有了,但是他們對於技術的底蘊還在,對於工匠精神的傳承還在。
一個工業國家的基礎是什麼,不是精密的儀器,不是多麼龐大的鋼鐵巨獸。
一個工業國家的基礎,恰恰是這些不起眼的有着技術的工人們,因爲在精密的儀器,也是人造出來的。
只要這些技術工人還在,這個國家也一定會在廢墟中進行在一次的輝煌重建。
李軒知道想要靠他一個人來培養這樣的工業體系的話,基本上是可能,因爲這涉及到全社會的分工和合作,並不是哪一家公司就能完成的。
不過李軒不怕,夢想科技會幫助華國重新撿起工匠精神。
讓這世界知道,華國纔是這個世界工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