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于禁來投

今天前來參軍的百姓明顯多了不少,已經到了中午,這一大片空地上依舊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人數似乎還在呈現出逐漸增多的趨勢。

每次郭盛擡頭,看到眼前密密麻麻的百姓,就會在心中暗暗開心。

這時,一名小吏快快速跑了過來,來到郭盛身邊,稟報道,

“郭大人,有一名叫做于禁的大漢,帶着數百人前來投軍。”

這種能夠拉着數百人跟隨自己的,一般都是英雄豪傑,這名小吏不敢自己處理,生怕辦得不好,急忙過來稟報郭盛。

“誰?你說是誰帶了數百人?”郭盛聽罷,連忙追問道。

“回大人,他自稱于禁!”小吏拱手說道。

“沒有聽錯,果然是他!”郭盛心中大喜,二話不說,帶着典韋直接走了過去。

只見前方熙熙攘攘聚着數百人,爲首一人身材精悍,眼神堅毅,看起來威嚴而穩重。

郭盛如今閱人無數,掃了一眼,就大概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于禁了。

“這位是郡守郭大人!還不趕緊拜見?”小吏帶着郭盛等人來到于禁面前,趕忙大聲說道。

周圍的人都聽到了小吏的話,此刻看到郭盛親自前來,都是恭敬行禮。

“在下於禁,拜見郭大人!”精悍的男子行禮說道。

“不必多禮!”郭盛拉起于禁,笑着說道,

“早就聽聞于禁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不凡!”

于禁心中一動,眼前這郭將軍也聽說過自己嗎?

“郭將軍勇略過人,禁聽聞將軍招募兵馬,特地帶着同鄉前來投奔!”于禁壓抑住心中的激動,沉穩地說道。

“哈哈!好!”郭盛聽到于禁主動前來投靠,心花怒放,臉上笑容越加燦爛。

“于禁,我任命你爲軍中點軍司馬,參議軍機!”郭盛隨即大聲說道。

點軍司馬,軍中的重要職務,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參謀長之類,在古代屬於軍中的高級職位。

而周圍有知道情況的人,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這于禁是什麼人,竟然讓郭大人如此看重,直接就被任命爲點軍司馬?

“我纔剛來,竟然把我安排到如此重要的職位?”

于禁也是有些不敢相信。不過他天生沉穩過人,當即深吸一口氣,平復心情,沉聲說道,

“多謝郭大人厚愛!于禁一定不辜負大人之恩,拼死爲大人效力!”

“來,于禁,跟我到屋中一敘!”郭盛上前,親切地拉着于禁的手,來到了屋中。

把評定武藝的事情交給了臧霸,郭盛與于禁先是隨便聊了幾個話題,而是郭盛把話題引向瞭如今的天下局勢。

這也是郭盛有意對於禁的考教,看看這位日後爭議頗大的曹魏名將到底如何!

于禁一開始有些放不開,後來隨着交談,也就慢慢不再拘束。

“如今天下,漢室衰頹,將軍最好得有一塊自己的地盤……”于禁沉穩地把自己的思想表達了出來。

“說得好!”郭盛聽罷,對於禁大聲讚歎。

不愧是五子良將之首,于禁的戰略眼光很是不凡。

兩個人相談甚歡,不知不覺聊到了傍晚。

……

要說郭盛爲什麼如此重視於禁,因爲于禁實在是三國曆史上一個響噹噹的人物。

在後世,于禁也是大名鼎鼎,只不過,是罵名!

因爲于禁在樊城,被水淹七軍以後,投降了關羽,被認爲是不忠。

但是在歷史上,于禁在被水淹七軍之前,一直是曹操手底下的大將,是曹魏陣營五子良將之首!

于禁整個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大起大落,大概來看,分爲兩個階段。

前半生身經百戰,戎馬倥傯,聲名遠鎮八方。而前半生有多精彩,後半生就有多窩囊,最後于禁鬱鬱而終。

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于禁,字文則,泰山巨平人也。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爲都伯,屬將軍王朗。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

意思是說,于禁當初在王朗麾下,而王朗認爲這個人才能很不一般,於是上表推薦于禁爲大將。

之後曹操眼光毒辣,把于禁招到身邊,任命其爲點軍司馬。曹操派于禁帶兵到了徐州,進攻廣威,成功打下,戰後于禁被升爲陷陣都尉。

而後于禁一路跟隨曹操,戰功赫赫!

先是在濮陽擊破呂布,在須昌打敗高雅,而後于禁攻下壽張、定陶、離狐等地,之後又拿下雍丘,擊敗張超。

接着,于禁跟隨曹操攻擊黃巾軍劉闢,黃邵等人,面對敵軍的夜襲,于禁約束軍隊,不僅沒有大亂,反而英勇地發動反擊,拼死衝殺,浴血奮戰,最後擊殺了劉闢,黃邵,招降了他們的士兵。

面對敵軍的夜襲,于禁的表現堪稱完美。

于禁之後跟隨曹操擊敗了張繡,本來曹操與張繡的故事到這裡就可以了,奈何曹操憑一己私慾,私自納了張繡的嬸孃,讓張繡十分惱怒,於是再次反叛,準備充分後在夜間突襲曹軍。

這場戰鬥十分殘酷,歷史上典韋就是在這一次戰鬥中爲了保護曹操而戰死。

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死於這一役。

而這也是于禁的成名一戰。

當時曹軍大亂,死傷無數,這時候只有于禁控制住了麾下士兵,保持部隊的建制,之後一邊與叛軍戰鬥,一邊徐徐撤退。

一路上士兵們時有死傷,但是于禁沒有丟下傷員,而是帶着大家一起撤離。

在路上,于禁發現夏侯惇麾下的青州兵竟然還在趁亂劫掠沿途百姓,不由得大怒。

于禁率兵直接拿下了這些鬧事的青州兵,而後將他們嚴厲懲處。

剩下的青州兵瘋狂逃竄,先跑回到了曹操那裡,反而誣陷於禁謀反。

于禁稍後率軍趕到曹操那裡,沒有先去拜見曹操,反而是命令士兵安營紮寨,防備追兵。

手下的一名將領對他說:“青州兵已經先去曹公那裡誣陷將軍你了,將軍還不趕緊去爲自己辯解嗎?”

于禁則是回答道:“如今叛軍追兵就在身後,我們如果不趕緊準備,如何迎敵?而且以曹公聰明,一定能明白其中的原委。”

等到安營紮寨完畢,于禁纔去面見曹操,把事情的本末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曹操聽完後,十分高興,對於禁說:“淯水之難,吾甚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

意思是說,于禁你能在混亂中整頓軍隊,懲治暴亂,堅守營壘,渾然不動,即使是古時候那些名將,也都是不如你啊!

這段話的評價,真的是太高了。

之後于禁又跟隨曹操再次擊敗張繡,而後在下邳城擒住了呂布,又在射犬擊破了眭固,將其斬殺。

當曹操與袁紹展開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兵力強盛,衆將都有所恐懼。

只有于禁,主動請命願意作爲“先登“,即先鋒軍,與袁紹作戰。

曹操大爲欣慰與讚賞,於是撥給於禁兩千人馬,命令他固守延津。

曹操率領其他軍隊返回官渡,正好這個時候劉備佔據了徐州,反叛曹操,曹操大怒,率軍東征,討伐劉備。

這樣,延津一帶只剩了于禁的孤軍。袁紹兵馬數十萬,軍容強盛,趁機猛烈進攻延津,但是面對于禁的堅守,竟然一直沒有拿下。

這簡直如同奇蹟!

由此可見於禁年輕時候的悍不畏死與忠誠。

之後樂進率領援軍趕到,于禁與他率着五千人馬,竟然主動出擊,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與俘虜各數千人,招降袁紹部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

這一次的戰鬥,戰果豐盛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于禁自身強大的實力再次得到了證明。

而後于禁又在杜氏津擊破袁紹部將,威名大振。

之後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袁紹軍修築土山,用強弓硬弩向曹操軍隊中密集射擊,士兵傷亡慘重,軍心動搖。

這時候于禁站了出來,身先士卒,不畏弓弩,命令士兵築起土山與袁紹對射。

于禁帶頭,與袁軍拼死作戰,曹軍士氣這才逐漸振奮。

可以說,如果沒有于禁的話,早在官渡對峙雙方互相射擊的時候,曹操軍就已經崩潰了。

根本等不到許攸告密,曹操率軍突襲烏巢的時候。

在擊破袁紹,平定冀州後,曹操部將昌豨再次背叛,于禁前去攻打。

于禁猛烈進攻昌豨,昌豨抵擋不住,因爲他與于禁有舊,所以來到于禁營中請降。

大家都以爲昌豨已經投降,應當押送到曹操那裡。

于禁說:“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

意思是說,曹公已經有了這方面的命令,敵軍被圍困後才投降的,不可赦免,格殺勿論。我不能因爲與昌豨是好朋友,就違背法令。

于禁親自與昌豨決別,流着淚,命人斬殺了他。

當時曹操聞而嘆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

于禁持軍嚴整,得到繳獲的財物,從來不私有,因此曹操更加重用他。

曹操不喜歡朱靈,想要把他的軍權收回來,但是朱靈平日裡比較受士兵擁戴,又怕引起朱靈麾下士兵們的反彈。

面對這個難題,曹操想來想去,麾下只有于禁合適,也只有他有這個能力。

因爲于禁平日裡威嚴穩重,自己以身作則,碰到違背軍法的人一律嚴懲,毫不徇情,在軍隊中很有威信。

于禁拿着曹操的令書,只帶了數十個親兵,徑直來到朱靈的大營,當場奪去了朱靈的軍權,而朱靈及其麾下士兵們都是一句話不敢說,動也不敢動。

上面這些是于禁輝煌的過去。

于禁最被人所詬病的,就是投降了關羽。

只不過,對於水淹七軍,其實最應該負責的是曹仁。

曹仁身爲曹操同一家族的兄弟,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將,此時的權力要大於于禁。

曹操手下,永遠是外姓人比不過本家,這也是人之常情,沒什麼可多說的。

只不過這場戰役,曹仁給於禁指定了軍隊安營的地點。

三國時候,如果長官給你指定了駐紮的地點,而你擅自移動的話,就是違背軍法!

關於安營紮寨,有一個著名的案例。司馬懿當年指揮部將安營,一名部將見連日大雨,擔憂營地被淹,私自挪動了營寨,結果被司馬懿直接砍頭。

于禁本身從不違抗軍令,自然不敢隨便挪動大營,於是乎成就了關二爺威震華夏的美名。

于禁先是投降了關羽,之後呂蒙擊殺關羽後,又把于禁帶回了江東。

但是,于禁並沒有爲關羽或者是孫權出謀劃策,沒有爲他們出過一份力。

而三國時期,被俘虜後或者面對絕境而投降的事情太多了。張郃,徐晃,張遼,黃忠等等數不勝數。遠的不說,被關羽殺掉的龐德,就是先在馬超帳下效力,而後投降了曹操。

龐德已經無路可退,如果再次投降關羽,只怕就要永生永世背上三姓家奴的罵名了。

但是于禁不一樣,尤其是面對關羽。

因爲關羽曾經的經歷和于禁差不多。

關羽當年戰敗,被曹操俘虜,也是先投降了曹操,後來抓住時機,就遠走高飛,回到了劉備身邊。

于禁估計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先暫且委身在這,以後有機會就逃走。

只不過他沒有找到機會逃脫。

于禁實在是沒有必要揹負這麼多的罵名。

……

其實說了這麼多,郭盛表示根本不怕于禁晚年的背叛。

一方面,于禁青年時期非常忠誠,悍不畏死,這個時候不必擔心。

而郭盛最看重於禁的,就是他的練兵統軍的能力。從上面史書的記載來看,連曹操都稱讚于禁的能力要超過古代名將,他的能力真的就可見一斑。

到了晚年,只要把于禁放在二線,不上戰場,專門負責練兵不就行了嗎?

也不用擔心於禁戰敗投降的問題。

這麼一想,郭盛感覺自己真是一個邏輯學鬼才,這樣的安排真是太適合於禁了。

第四十五章 斬殺華雄第一百零一章 太史慈對陣樂進第一百一十二章 滿寵,呂虔第六章 黃巾起義第一百一十八章 進攻張邈第二十八章 泰山招兵第十一章 大戰彭脫第二十八章 泰山招兵第六十二章 徐榮潰敗第五十二章 人生如戲,同臺競技第二十六章 驀然心動第一百零九章 天生神算郭奉孝,經天緯地實可誇第一百零六章 擊敗曹操第一百二十章 大敗張邈第三十四章 血腥大戰第十二章 擊殺彭脫第六十五章 于禁救主第二十一章 安東將軍第七十三章 黃巾軍突襲第五十六章 李儒的計策第二十六章 驀然心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典韋對張遼第一百一十二章 速下陳留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雲戰呂布第六十七章 雙方撤退第四十三章 十八路諸侯第四十八章 分兵攔截第六十八章 臧霸見趙雲第一百零五章 雙方激戰第四十五章 斬殺華雄第五十六章 李儒的計策第三十二章 招募孫乾第一百零八章 荀令留香第三十八章 願聽將軍差遣!第六十五章 于禁救主第六十四章 西涼鐵騎的圍殺第六十二章 徐榮潰敗第八十五章 顏良顯威第一百零二章 雷霆霹靂斬第一百章 郭盛與曹孟德第九十六章 宗寶與管亥第五十八章 十八路諸侯會洛陽第一百一十二章 速下陳留第十三章 掃平東郡第一百二十七章 徐晃來投第一百二十三章 順利回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順利回師第九十六章 宗寶與管亥第八十章 前往徐州第六十六章 呂布的危機第九十三章 生擒管亥第六十二章 徐榮潰敗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濟叔侄第九十六章 宗寶與管亥第四十七章 攻城大戰第四十二章 羣雄討董第三十二章 招募孫乾第一百一十六章 激戰呂布第三十一章 典韋神力第五章 喜獲臧霸第八十五章 顏良顯威第二章 本地猛將第一百一十八章 進攻張邈第九十九章 陶謙求救第三十七章 命運中的邂逅第九十章 一刻之間,三易其命第六十一章 恐怖如斯第六十八章 臧霸見趙雲第一百二十七章 徐晃來投第六十五章 于禁救主第三十七章 命運中的邂逅第一百二十七章 徐晃來投第七十三章 黃巾軍突襲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不知的曹純第一百零三章 趙雲戰虎豹騎第十七章 血戰張寶第三章 招募徐盛第一百一十二章 速下陳留第九章 將軍名號第九十八章 長安動亂第六十二章 徐榮潰敗第五十章 虎牢關下戰呂布第二十二章 招募典韋第八十二章 正面碾壓第二十五章 婚姻大事第八十一章 先破一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困陳留,曹阿瞞與劉玄德第三十二章 招募孫乾第六十五章 于禁救主第九十五章 孔融來訪第一章 琅琊郭氏第二十六章 驀然心動第六十七章 雙方撤退第一百一十七章 擊敗呂布第一百章 郭盛與曹孟德第一百零三章 趙雲戰虎豹騎第十八章 殘酷內訌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濟叔侄第八十三章 雙方決戰第三章 招募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