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妃

朱太后皺了皺眉,神情不悅:“怎麼會出這麼大的紕漏?毓秀園中的管事都是死的麼?”

朱老太太搖頭道:“安親王到底還是個孩子,哪裡懂得管理後宅,我就說後宅少了當家夫人是不行的,您看看,可不是被我說準了麼。”

朱太后卻嘆了口氣:“皇帝願意順着這孩子的心意,哀家也不能太過干涉,只是哀家看着嬋姐兒這孩子,身子有些單薄,怕是撐不起後宅,本打算過兩年再與皇帝說,但事到如今,也不得不早些提了。”

朱老太太知道太后這是要將瑿姐兒的事跟皇上提了,心中一喜,連聲道:“可不是,聽說夏夫人生嬋姐兒的時候她身子就不好,嬋姐兒又是難產,這些年來精心養着,纔將身子調理的好了些,安親王今年十五,她比安親王還小上兩歲,等她及笄之後,安親王府的內宅也恐怕早就沉痾宿疾不易打理了,何況內宅的事哪能單靠男人,男人要忙正事的,若是內宅一團糟了,男人在外頭也不能安心。”

朱老太太話裡的意思,自然也是朱太后的意思,看着安親王這樣得皇帝喜歡,雖然她不能完全摸清皇帝的心思,但皇帝向來就不喜歡太子,這樣的決定便是賭也能有五成的把握。

她遣了自個兒宮裡的宮人去乾元殿傳話。

朱老太太與朱太后說了一會兒話便告退了,有些話不是她一個外命婦能聽得的,這個道理她比誰都要清楚。

她慢慢的行走在長長的宮闈中,青磚鋪成的路踩上去十分平穩。

宮中每一寸青磚都是用桐油浸過的,油光鋥亮,光彩照人,可誰又能知道其中有多少不見血的爭鬥呢?

想要平步青雲,就要算計好每一步,這樣才能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四皇子站在乾元殿中,看着手中的摺子,冷汗幾乎要將衣衫浸透。

原本已經打好的腹稿一下子變得毫無用處,他原本以爲秦伯侯只有跟工部有勾結,沒想到秦伯侯竟然跟戶部有這樣密切的聯繫。

“這麼說來,秦伯侯跟戶部的這些事,你是一點都不知道了?”皇帝冷聲問道。

他連忙搖頭道:“兒臣不知,兒臣只查到秦伯侯跟工部有些牽扯,今年的水患也多是因堤壩勞損導致,卻沒曾想他連戶部的賑災糧款也敢貪墨。”

“你當然不知道,”皇帝冷笑一聲,清亮幽冷的眸子裡像是凝了一層寒冰,“工部、戶部都有他的人手,就連南直隸他都要插一腳,這些年朕念着他跟朕從小一同長大的情誼,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想到他膽子越來越大,竟然斂財斂到了貧苦百姓身上,朕若再容忍他這麼下去,朕的江山都要被他蛀空了!”

皇帝胸口起伏,忽的咳嗽了幾聲,一旁的趙元德連忙將茶盞端過去,“皇上,您當心身子!”

四皇子連忙道:“父王是受了風寒麼?可有傳御醫來看診?”

“不妨事,”皇帝端起茶盞喝了幾口茶,這才止了咳,將茶碗放下,瞥了一眼四皇子,“你二哥從西北迴來受了傷,你可曾去看過?”

四皇子心中突突直跳,不知皇帝爲何忽然問他這個,腦子急轉,恭聲道:“兒臣昨日回宮有些晚了,聽宮人說二哥已經歇息了,便打算今天見過父王之後再去看二哥。”

“嗯,”皇帝沉聲道,“這些日子朝中發生了許多事,加上你二哥傷勢太重,尤其是這些天他的身子時好時壞,你跟他自小就親近,有時間多去看看他也好。”

四皇子心中大驚,難不成父王並沒有對太子失望,還要重用太子不成?

就聽皇帝又道了一句:“衛捷畢竟是老二的舅舅,朕也是看在這一點,才百般容忍衛家到今日,可惜一個衛捷,一個陳敬,都讓朕太失望了!”說着,擺了擺手,“去吧,去看看太子,省得他胡思亂想。”

皇帝的話讓四皇子忍不住抖了一抖,父王說這樣的話,根本就是在提醒他,安北候跟秦伯侯這樣立了大功的人都能被父王捨棄,更別說是旁人。

他心驚肉跳的應聲退了下去,腦子裡不停的想,究竟是誰做了這樣的局害他,讓他以爲拿到秦伯侯貪墨工部的證據,就能掌握大局,怎知事情的發展遠遠的超出了他的預料。

他腦子忽然劃過一個名字——楚少淵!

一定是他!是他插手了福建的事,纔會有這麼多波折!

四皇子心中的恨意止不住的翻騰了起來。

……

皇帝看了半晌摺子,疲憊的揉了揉眉心。

若不是看了秦伯侯上的奏摺,他也不會知道悶不吭聲的老四竟然有這樣大的野心,是他一直忽略了這個兒子,原本以爲老四隻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哪裡知道他竟然藏的這樣深。

到底是從小在宮中長大,缺了人味兒,只知道把眼睛放在這張椅子上頭,就連對他的關心都這般膚淺。

皇帝想到一大早進宮的楚少淵,心中頓時涌出一抹暖意。

那個孩子,不過是看見自己面色不太好,就心急火燎的傳了太醫來,還知道跟他說“朝政是處理不完的,但身子卻是自己的,若有什麼難辦的事,吩咐給兒子去辦,縱使兒子經驗不足,做的不好,也有父王看着。”這樣的話聽着就讓人覺得舒坦,像父子之間說的話。

他幽幽的嘆了口氣,幾個兒子當中,數老三跟他的父子緣淺,可就數老三最關心他這個父王。

正在感嘆,就見趙元德進來道:“太后娘娘請皇上到慈安宮一趟。”

他覺得有些奇怪,整了整衣裳,起身去了慈安宮。

……

聽太后說起老三的婚事,皇帝眉毛忍不住皺了起來。

朱太后看着皇帝臉色不太好,聲音也沉了下來:“皇帝可是嫌哀家多事?哀家當年未曾進宮之前也去過幾趟毓秀園,園子幾乎就佔了東市的三分之一,當初皇帝要將園子賞賜給老三的時候,宗室當中有多少人不同意?還不是哀家一力擔了下來,哀家知道皇帝是想彌補老三這些年流落在外所吃的苦,既然如此,就應該早些給他張羅一門好的親事,我瞧着朱家閨女就挺好,一門兩王妃,以老三在西北立的戰功,也不是當不起……”

……

ps:今天看到好多菇涼留言說小意的文不包月了,小意不太懂包月跟不包月的問題,所以特意去問編輯了,說是站決定哪個作品包月哪個不包月,之前包月的時候沒跟小意說過,現在不包月了也沒有事先通知過小意,看到大家的留言,小意覺得很抱歉,一直以來都是靠大家的支持,小意才能走到現在的,但是不包月的問題,小意沒辦法解決,很對不起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