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這種事件在這個時代裡,並不算是什麼大驚小怪的稀奇事,但是造張作霖的反,郭鬆齡可謂是頭一號。作爲奉系的肱骨大將忽然間造反,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爆炸的衝擊波席捲全國,此事之影響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張作霖春風得意之時,被自己的部下抽了一個響亮的耳光……起初的時候,張作霖並不相信
這件事情會是真的,可事實勝於雄辯,郭鬆齡是真的造反了……
將部隊集結於欒城,誓師起兵,士兵們都知道這是在兵變,是在造反,可是依然有不在少數的部隊願意跟着他去造反,這是爲何?
郭鬆齡不愧是以狡猾和老謀深算着稱。郭鬆齡知道張作霖在奉系軍閥中地位超然,是神一般存在的形象,是他一手塑造了奉系軍閥,當之無愧的創始人。
吃張家的飯,花張家的餉錢,都是張家人的部隊,想挑唆奉軍部隊反張作霖,這是一件極其困難之事,不過城府頗深的郭鬆齡還是找到了突破點——少帥!從少帥的身上入手,必然可以事半功倍,打着扶正少帥上位的旗號造反,如此一來,士兵們的牴觸心理便沒那麼強烈了,畢竟,都是張家人,奉系的江山和天下,早晚都要落在少帥的手中,少帥早一點上
臺,他們這幫跟着少帥出生入死的弟兄們起碼也能比其他兄弟部隊要更親一些……
嚴懲楊宇霆,斷絕與鬼子之間的交易,少帥繼任大帥,執掌東三省,以清君側之名義,郭鬆齡向張作霖發出了通電。民族大義也有、私人恩怨也包含其中,不過,這清君側一詞嘛,從來都是奸人造反所用之名詞,如今,郭鬆齡卻也用了一邊。到底是爲了想要自己攬權,還是真心實意的想要扶正少帥,恐怕,只有他自己
的心裡清楚。郭鬆齡與老帥之間有仇嗎?應該是沒有的……當得知郭鬆齡公開反奉之後,少帥久久難以從震驚之中回過神來,少帥知道郭鬆齡對老帥有意見,想要推舉自己提前上位的心思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自己與郭鬆齡相識已經五年還多,那個時候,郭鬆齡三十六歲,少帥十九歲,兩人一見如故,結成莫逆之交,少帥對郭鬆齡一直都是以老師相稱,郭鬆齡對少帥也是忠心耿耿,一心一意輔佐少帥,兩次直奉戰爭中,兩人所率領的部隊都是戰果輝煌,由此
可見其能耐不在當代名將之下!張作霖也樂意讓這個一個有勇有謀的良才輔佐兒子,可是,郭鬆齡的性格孤傲,盛氣凌人、意氣用事,隨着地位的升遷,這種性格的弱點,越發的明顯經常性的自以爲是,忤逆老帥,令張作霖十分不滿意
。若不是顧及到少帥的面子,老帥恐怕早就要收拾他了!可萬萬沒想到,還沒動他呢,他倒是先主動的挑起了事端!說實話,對於此事,少帥心中始終是抱有一絲幻想,認爲這只是一場鬧劇和誤會,只要是解釋清楚了,一切都可以結束,化干戈爲玉帛,將這場沒有必要引起的戰火消滅在萌芽之中。少帥想要見郭鬆齡一面,可是郭鬆齡雖說打着少帥的名義起事,但是自從兵變通電發出之後,便斷絕了一切與少帥之間的聯繫,有什麼話,等到打完仗再說也不遲,
在這之前,拒絕同少帥打電話以及見面的要求。
少帥仍不放棄,故而特此書信一封,希望能夠喚回郭鬆齡的理智:承兄厚意,擁良上臺,隆誼足感。惟良對於朋友之義,尚不能背,安肯見利忘義,背叛乃父。
故兄之所謂統馭三省,經營東北者,我兄自爲猶可耳。良雖萬死,不敢承命,致成千秋忤逆之名。君子愛人以德,我兄知我,必不以此相逼。兄舉兵之心,弟所洞亮。
果能即此停止軍事演習,均可提出磋商,必能解決。至兄一切善後,弟當誓死負責,絕無危險……
言辭懇切,令人感動至極,可是對於主意已定,並且已是痛下決心的郭鬆齡來說,這封包含溫情的書信卻並不足以打動他那堅定地決心。
“軍事演習,呵呵,少帥啊,少帥,你對我的情誼,我郭鬆齡心領了,但是,呵呵……”將書信合上,折成三疊,揣進了兜裡,郭鬆齡搖頭大笑,少帥對他真的是好,事到如今,居然還在想着爲自己開脫,將這一場兵變鬧劇定義成軍事演習,至於信中所說的,誓死負責,保證生命安全,也不
是虛言,畢竟他是老帥唯一的兒子,老帥無論如何都會看在少帥的面子上饒自己一條性命。
可是,這一切,都是他想要的嗎?
抿心自問,郭鬆齡不想,也不需要,既然走上了這條路,那就再也無法回頭!
無法回頭,也不能回頭,必須一條道走到黑,要麼自己兵敗,將這條性命扔進去,要麼老帥退位,少帥上臺,這是唯一的條件!唯一令郭鬆齡失望的是,少帥在信中說的十分明確,他本人是不會反對老帥的,也就是說,這條路,只有自己一個人來走了,最重要的那個人,卻選擇了退讓,失望之極,可那又能如何呢?畢竟他們是親
爺倆,再這麼說,兒子反老子,天打五雷轟。老子的家產遲早有一天都會傳給兒子,兒子何須這麼着急的奪權奪位呢?還要落一個撕破臉的下場,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李世民……少帥等得及,他才二十五歲,大好的年華正在等着他揮霍,即便是十年之後,他也才三十五歲,正值壯年。少帥等得及,十年不叫事,因爲所處的平臺高度,二十年又如何呢?可他郭鬆齡等不及了,因爲
他已經四十二歲了……如果在這個年級裡,還沒有做出來成績的話,恐怕未來他的成就也不會多高,前程也不會多遠了。爲了實現自己胸腔內的包袱,爲了大展宏圖,爲了未來和前途,郭鬆齡賭上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