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章 事兒大了

景王府的金庫裡到底空沒空,不等抄家外人是不會知道的。而且,就算真的下了皇命查抄景王府,興元城的平民百姓們也不會得知具體詳情的。

不過,就算得不到結果又怎樣?好不容易度過了兩年驚惶恐懼的戰亂,此時王府分金銀這件事情,便成了人們轉變情緒和注意力的最佳寄託。就算劉曜並沒有要將事情傳開的意願,這件事還是迅速傳遍了整個興元城,並呈輻射狀迅速的傳出城去了。

於是,不等府衙接到圈禁王府的命令呢,景王世子分家財的事情就已經傳遍了整個嶺南郡了。然後,事情就開始有些一發而不可收拾了。

事情的導火索是從一個書生身上引出的。當消息在整個興元城全面傳開的第二天,某一家飯館中,幾個二流子小混混聚在一起拿這件事當談資,期間對那位景王世子各種譏嘲諷刺,言語間頗有不敬,甚至含糊夾帶着某些十分不和諧字眼。總之,對於景王府的敗落和那位“柿子爺”的糟糕境遇,這些小痞子完全是喜聞樂見的態度啊。

主要是,這幾年那位世子爺,對興元城裡各種非法小團體的打壓實在太重了。像他們這樣的小痞子想要收個保護費,混個零花錢什麼的,都得小心再小心,就怕傳進那位的耳朵裡。否則的話,就得跟衙門牢獄裡那幾百個同道前輩去做伴兒了。哦,聽說如今牢獄裡也不安穩,雖說有獄卒看着,但犯人太多也不好管。於是現在興什麼犯人自管,有幾個老大都快混成獄霸了……

這樣的情況下,景王府的敗落怎麼能不讓這些小混混們嬉笑開顏呢?在他們看來,這簡直就是老天開眼啊!

然而,他們這樣的態度卻引得別人看不過眼了。坐在鄰桌的書生,一怒之下摔了茶碗,拔出佩劍“當”的一聲,就將一位正在“嘿嘿”陰笑的小混混手中筷子一斬成四節。

“爾等如此惡意對待救命恩人,實在枉爲人也!某這便替天行道,將爾等國之蛀蟲滅之!”說着,這位書生又是“刷刷”幾劍,轉眼將小痞子桌上的酒菜砍成了一片狼藉。

幸而這位書生並非劍道高手,得以讓飯館掌櫃和小二在他造成流血事件之前,將那把劍從他手上搶了下來。然後,這件事便鬧到了衙門裡。

底下的官員們見此事又牽扯到了景王府,頓覺不好審,便又找到了首府大人。誰讓他是新來的呢?

首府大人無法只得來親自提審。待他坐上官位,一拍驚堂木鎮壓下那幾個哭爹喊娘亂告狀的小痞子,便直接對直挺挺站在堂上的書生道:“你既然敢上堂而不跪,想來是有功名在身的士子,國法律規應當知曉。國法有令,不得當街無故傷人,你身爲士子卻明知故犯,當重罰。你可有不服?”

書生對着首府大人長揖一禮,而後道:“大人所言,某無有不服。只是他們幾個大庭廣衆之下,便對景王世子大人口出不遜,大人又當如何?”

首府大人嫌惡的瞥了那幾個小痞子一眼,扔了令牌對兩邊衙役道:“敢對嶺南郡王府世子口出不遜,以下犯上,乃是重罪。拉下去,關進大牢,十年後再放出來吧。”

小痞子們傻了,頓時聲淚俱下的喊冤起來,可還是被孔武有力的衙役們拖下去了。

那位書生見狀滿意的一笑,對首府大人再施一禮道:“大人真乃當代青天也,某欽佩之。還請大人判罪,某甘願領罰。”

處置幾個小混混就成了當代青天的首府大人搖搖頭笑了笑,又扔下一個令牌道:“認錯態度挺好,那便從輕發落吧。二十杖刑,領完了就回家去吧。”

首府大人正了正官帽,沒去管愣在原地的書生,一甩袖子揹着手就走了。走了幾步他又想起什麼似的,指着官案上作爲證物的那把劍,對傻眼的書生說了句:“真想報恩就多動動腦子,光會砍人沒用,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搖頭嘆息着,首府大人一步三晃的走了,只留下一位瘦弱書生立在大堂上,雙眼流露崇敬的光芒盯着他的背影不放。

“行了,別看了,快滾吧。”

捕頭的提醒聲驚醒了書生。

書生詫異反問:“可以走了嗎?杖刑呢?”

捕頭搖了搖頭,嘆息:“真是書呆子。”

然後,捕頭手一揮,重重的一棍子就打在了書生單薄的後臀上。

捱了一棍子的瘦弱書生一瘸一拐的出了府衙。然後,興元城裡又重新開始流傳出兩年前大皇子造反時,衆位官員們棄城逃脫之事。這些事本來已經是過氣的消息了,可此時拿來與景王府敗落的事情放在一起,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初爲了逃命棄城的官員們,如今都能仍舊安之若素的回來繼續當官的當官、發財的發財。怎麼那時不顧前線危險,拼死守衛嶺南百姓的世子爺和王府的五老爺反而卻要被問罪了呢?這不應該啊!就算王府庶子做了壞事,那也跟世子爺、五老爺無關啊!若沒有他們頂在前面誓死守衛嶺南邊城,等到了朝廷的援兵,朝廷能這麼快把大皇子打敗嗎?

有些時候,很多事情就怕百姓們被輿論引導。特別是當人們自覺佔理的時候,輿論的引導將會使人變得瘋狂。

興元城,不,是整個嶺南郡的百姓們突然都團結起來了。先是十幾個志同道合的書生聚團給景王府送了一塊大匾,上書四個大金字“忠君爲民”!

劉曜這兩天正窩在家裡陪媳婦,真沒注意外頭短短兩三天就發生了這麼多事兒。於是,接到匾時,他腦子還挺糊塗的。待他抓住一個書生問人家到底怎麼回事時,一羣書生一齊對他長揖到底,行了大禮,同時齊聲高喊:“世子爺大恩,王府大恩,嶺南書生此生謹記在心!”

劉曜稀裡糊塗的送走了衆書生,想了想總覺得有幾分好笑。最後搖了搖頭,讓人去把匾掛在了景瑞堂正中央。

沒等他弄明白事情怎麼回事呢,第二波人又來了。這回來的是一羣富家家主。雖然這次領頭的就只有幾個人,但看聲勢顯然這些人只是代表。當然,這些人後面還跟了一大羣看熱鬧的普通人。劉曜大略看了看,王府門前大街都被堵滿了,估計上百個圍觀衆得有了。

沒等劉曜問,那幾位家主便直接跪拜在地,高聲齊喊:“世子爺、王府守衛吾等家園之恩,吾等銘感五內。吾等在此向王府敬上金身佛像一尊,願佛祖能夠庇佑世子爺平安喜樂、庇佑王府洪福齊天。”

看到爲首之人敞開手中捧着的木盒露出那尊金佛,劉曜心中咯噔一下:事兒鬧大了,這是誰要害他?

第二三五章 五夫人第九十四章 初雪第二十二章 大丫鬟第五十五章 情緒紛亂第三零九章 景王之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孫芸的心思(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曹操”到了第一七七章 心亂第九十五章 望梅小築(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賞花會(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九分真心第二六五章 知情第三二七章 消息第二二一章 姐妹添妝第一百二十二章 嶺南消息第一百三十四章 進宮(下)第五章 功過相抵第六十五章 賽巧會(中)第一九零章 傳話第一九八章 探視(下)第一百零三章 快樂第二四九章 滅口第二四八章 嶺南來信第一百二十二章 嶺南消息第八十七章 教引嬤嬤(中)第二四七章 改變第一百零八章 報復(上)第三百章 八字不和第一百一十八章 打悶棍(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法子(上)第八十二章 質問與反擊第二三一章 混人劉十四第一九五章 上吊了第二零七章 父子第二四一章 後怕第二九三章 兄弟第一百二十四章 流言(上)第三章 景王世子(上)第二四二章 責罰第二三二章 景王府第二九四章 入宮覲見第五十七章 老爹發怒第四十四章 突然的關懷第二三一章 混人劉十四第二二五章 婚禮第二六一章 李總管第一百零一章 亂點鴛鴦第三二一章 分歧(下)第四十五章 重新認識身份問題第五十三章 巧遇(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查第一九四章 一團亂麻(下)第九十三章 敲打(下)第四十七章 孫家二哥(下)第二十章 教導第二二二章 出嫁(上)第三二四章 分金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審問(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宮(中)第二百章 後續發展(下)第二十一章 糖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臘八粥第二十四章 傾慕者(上)第二一八章 再見(下)第二五八章 他殺還是自殺(下)第六十三章 難抉擇第二五零章 刀子嘴豆腐心第九十五章 望梅小築(上)第一七二章 成了第七章 驚馬第一九二章 一團亂麻(上)第二四零章 流產第二四七章 改變第三一四章 交鋒第一百五十三章 法子(下)第九十九章 花癡女(下)第八十二章 質問與反擊第四十九章 鬧性子第二七五章 受傷第二八五章 鬧分家(下)第一百零三章 快樂第二章 哭泣的小孩兒第八十六章 教引嬤嬤(上)第十四章 願想第三零三章 相見第一百六十七章 孫芸的心思(下)第二四五章 蔣婷發狠第二零三章 刺殺第二七二章 打算第十二章 偶遇第六章 景王爺第二八八章 五老爺歸來第一八三章 張晗第一七五章 蔣邕的顧慮(上)第七十三章 中秋賞月第一八二章 帥哥的作用第二二四章 出嫁(下)第五十二章 巧遇(上)第十六章 李家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