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用肩膀搭建的浮橋

一秒記住

邳縣自古以來就是征戰地。最有名的自然是三國時期曹操集團、劉備集團和呂布集團的征戰廝殺了。現在的情況也差不多,鬼子佔領着縣城和隴海路、公路沿線的村鎮,建立有僞政權,的縣政府撤到隴海路西南打游擊,交通線南北都有八路軍的根據地。這樣一來,邳縣境內就有三方政權。

八路軍根據地的老百姓日子好過,除了交公糧、支前外,不用交錢,也沒有其它的事情。八路軍的政策好,參軍的予以優待,當民兵的能參加訓練、學文化,其它老鄉只要參與支前、爲抗日做貢獻,都能被人看得起,受尊重。有時還能分上八路軍繳獲日軍的戰利品。如果部隊住在老百姓家裡,那這家老百姓就有福了,最起碼院子有人掃了,水缸總是滿滿的,有時還能幫助幹農活。

日僞佔領區的老百姓那就不用提了,日僞軍也要吃飯,逮住機會就出來掃蕩,搶糧、搶錢。經常有一、兩個小鬼子扛着槍到村裡找花姑娘。找不到就開槍殺人、放火燒房子。特別日僞軍據點駐紮的村鎮,小鬼子經常會把村子裡的維持會長叫去,讓他給皇軍找花姑娘、找糧食。雞鴨魚肉不用說了,皇軍是大大的喜歡。哪個維持會長繳的糧食少,就會被日僞軍叫進據點訓話,輕則挨頓臭罵,重則被狂揍一通。弄得那些維持會長們都叫苦連天,更別提老百姓了。

縣政府遊擊根據地的老百姓也不好過,得繳糧、交錢,畢竟政府機關也好、軍、民團也罷,都得吃飯。

最難過的自然是僞軍佔領區、和政權交叉的地方,糧食繳了一遍又一遍,日軍收過是僞軍收,收過是常備隊、民團收,反正誰要都的給,不給就不行,除非不想活了。

8月15這天吃過晌午飯,鄒七嫂就牽出騾子,套到石磨上,用眼罩把騾子的眼睛蒙上,就開始吆喝牲口磨面了。

這石磨是鄒七嫂結婚的時候婆婆請村裡的王石匠給鏨的,上下兩片磨盤,上面的磨盤中間有三個石洞,中間的石洞一根鐵棒,起固定作用,以便讓兩片圓形的石頭能夠相對轉動。其它兩個洞叫磨眼,糧食倒在上面的磨盤上,通過磨眼進入石磨中,經過上下兩個磨盤上鏨的溝槽磨合,小麥啊、玉米、高粱就變成麪粉了。

鄒七嫂吆喝騾子開始磨面後自己沒有閒着,把大簸籮拿來,又把擀麪杖拿來放在簸籮中,開始用籮籮面。這活鄒七嫂當姑娘時就經常幹。這一帶的女人一天到晚兩件事,一是磨面,二是攤煎餅。

這個時候邳縣一帶還沒有水澆地,都是旱地,糧食主要是小麥、玉米、高粱、紅薯。小麥是經濟作物,主要用來換錢。高粱雖然產量不高,營養也不行,難吃,但是長勢好,這個時候已經一丈多高了,宛如青紗帳。最主要的是高粱杆收割後還能解決農民的燒柴問題,因此種的很普遍。

過去土匪多,因爲沒有山區可以憑仗,土匪們都藏身在高粱地裡,搭個窩棚就可以四下出擊,攔路搶劫,什麼事情都幹。當然,以高粱窩棚爲基地的土匪也不同於山東響馬、東北鬍子、河南刀客,他們似乎沒有那麼強悍,膽子也小,往往是到外面作案,回到本地還得裝的給真的一樣,和善的很,就是老百姓說的不吃窩邊草。手段也基本上侷限於綁票所要贖金之類小打小鬧範疇,象山東土匪那種綁架外國人、和正規軍開戰的事情,這地方的土匪是沒膽量做的。

鄒七嫂磨完面,把騾子卸了,牽到牲口棚裡喂上,就去舀水洗手,開始攤煎餅。她今天磨的是小麥,雪白雪白的白麪,平時都捨不得吃的,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吃一點。但是,區上的幹部通知了,八路軍有傷員,動員老鄉們攤煎餅,慰問傷員同志們。鄒七嫂是女民兵隊長,就帶頭烙白麪煎餅了。

鄒七嫂的公公婆婆在日軍發動徐州會戰時被小鬼子殺害了,八路軍來到魯南後,鄒七嫂二話不說,送男人去當了八路軍,就在八路軍魯南軍區洪司令手下當兵,是教五旅旅部偵察連的。前兩天執行任務路過村裡,還回家了一趟,把結餘的津貼和作戰立功後的獎勵送了回來,貼補家用。

一想起男人,鄒七嫂臉上就掛上了一絲羞澀。這都結婚七、八年了,娃都能給騾子添料了,男人也當八路軍了,見了自己還是象個毛頭小夥子一樣,毛手毛腳、心急火燎的。就那一會兒功夫,男人還把孩子哄出去玩,硬是把自己抱昂上親熱了一次。羞得鄒七嫂臉都火燒火燒的,硬是咬着牙不敢出聲,生怕有人聽見了丟死人。

男人走了,把鄒七嫂的魂也帶走了。她覺得這八路軍就是好,會調教人。自己男人原來可是個老實疙瘩,三鞭子打不出一個響屁來。這一當八路軍,就象變了一個人似的,穿着軍裝,看上去好看了許多,也有精神頭了。最讓鄒七嫂滿意的是,男人竟然識字了,會算賬了,說話辦事講理了。每一次回家都叮囑她照顧好孩子、當民兵,參加抗日工作。這不,鄒七嫂不但當了女民兵,還當了女民兵隊長。

這一想男人,鄒七嫂就操心開了。不知道部隊最近會不會打仗,男人會不會有危險。想着想着,腦子就亂了,幹不成活了,乾脆起身去看了看在村頭拿着紅纓槍查路條的兒子,這纔回家開始攤煎餅。

鄒七嫂先把面兌水攪成麪糊糊,然後取來一箇中間凸起、四周下垂、有三條腿、直徑約半米的生鐵鑄的鏊子,生上火。待鏊子熱了的時候,用勺子舀上一勺白麪糊糊,倒在鏊子上,拿出“劈子”,就是竹子做的撥片,在鏊子上輕輕一個旋轉,就把麪糊糊攤勻了。也就僅僅一分鐘時間,鏊子上的煎餅就熟了。

鄒七嫂揭下煎餅,接着就一手不斷地添柴火加熱,一隻手不斷地舀糊糊、攤煎餅、揭煎餅,動作熟練的很。

晚飯前,鄒七嫂終於烙完煎餅,喊兒子回來吃了飯,讓孩子睡覺,又給騾子添了草料,就出門集合女民兵們準備往區上送煎餅。

一羣姑娘媳婦集合到一起,雖說是民兵,有一定紀律觀念,但是集合前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鄒七嫂能當女民兵隊長,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她男人是村子裡第一個當八路軍的,另一個原因是她爹原來是獵戶,槍法好,她也會打槍,據說打的很準。

鄒七嫂讓女民兵們站好隊,開始報數。總共23個女民兵,一個不少。人人手裡都提着一個煎餅籃子,有的背上揹着步槍,有的拿着紅纓槍。

鄒七嫂剛要領着姐妹妹們出發,就見區小隊進村了。區委老武一看見鄒七嫂就喊:“鄒七嫂,任務變了,煎餅不往村上送了。村長呢?趕緊準備,男的架浮橋,女的組織擔架隊,部隊要打仗。”

鄒七嫂問道:“武,那這煎餅咋辦?”

老武手一揮:“帶上,讓部隊撤下來時吃!”

鄒七嫂一聽,轉身就對姐妹妹喊道:“都聽清楚了?回去告訴家裡,部隊要打仗,男人們扛上木板、椽子、繩索,去架浮橋,女人們扎擔架,跟着區小隊走!”

說完,鄒七嫂領着老武去找村長大柱。

時間不長,整個村子都動員起來了,男人們扛着椽子、木板,女人們帶着擔架、煎餅,跟在區小隊後面就出發了。

一上路,鄒七嫂才發現,好多的人啊,就象唱大戲一樣,附近各村的人都來了,敢情是要打大仗了。

鄒七嫂的驚喜還在後面,她們走了大約一頓飯的功夫,天就完全黑透了。突然之間,打雷一樣,響起了猛烈的炮聲,大地都在震顫。

鄒七嫂忍不住喃喃自語:“天神啊,啥時候這裡來了八路軍大部隊啊,怎麼一點風聲都沒有啊?”

就在這時,一支八路軍增援部隊從斜刺裡衝了出來,一看臂章,就知道是洪司令的隊伍,也是自己男人所在的隊伍。

鄒七嫂慌忙跑過去,拉着一個連長就問:“見鄒七沒有?他是俺男人。”

那連長一看鄒七嫂,就笑着說:“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女民兵隊長鄒七嫂?鄒七現在不叫鄒七了,叫鄒新生。他是偵察連的,一定在執行任務。我見了他就告訴他,他婆娘想他了,來找他了。”

這一下把鄒七嫂說的臉上紅撲撲的,趕緊從煎餅籃子裡拿出煎餅往那連長手裡塞。那連長笑着說:“嫂子你先拿着,等俺打完鬼子回來再吃。”

鄒七嫂只好站到一邊給部隊讓路,看着戰士們向響炮的地方跑步前進。

突然,隊伍在前方停了下來。鄒七嫂領着自己的女民兵隊就跑了過去,想看看咋回事兒。

到跟前一看才發現,這地方是條河,部隊搭建的浮橋上正在過八路軍運炮彈的車,部隊不得不停下來給彈藥車讓路。

前邊的炮聲轟隆隆的,那些八路軍戰士都急的直跳腳。

鄒七嫂一看,就對老武說,這河水不深,也就能到胸口。可以再搭建一條可以走人的浮橋,讓部隊快速通過。

老武說行是行,關鍵是來不及了。

一旁的八路軍已經派人下水了,看樣子是想試探徒步涉水。

鄒七嫂牙一咬,把煎餅籃子往地上一放,大聲喊道:“姐妹們,不能讓戰士們穿着溼衣裳衝鋒,那會跑不動的。我們下水,用肩膀擡起木板,給部隊搭橋!”

說完,就跳進了水裡!

老武一見,喊了聲“鄒七嫂,好樣的”,就下令區小隊和各村民兵下水,把木板擡起來,用肩膀擡起木板做浮橋,讓部隊通過。

蘇北的河都不寬,區小隊和民兵們就在河裡站成兩排,用肩膀扛起木板,架起了一座人力浮橋。

一道道矯健的身影踏上了浮橋,腳步聲敲在水中擡木板的民兵們的心裡,也敲在通過通過浮橋的八路軍戰士們的心裡。八路軍戰士們感動得人人都是兩眼生淚,喊着“老鄉們,等着勝利的消息”,沿着浮橋,過河朝前線衝去。

鄒七嫂她們畢竟是女人,開始只是感覺到肩膀上每踏上一隻腳,身體都會震一下。到後來,就感覺到鑽心的疼,越來越疼,疼的兩眼生淚。鄒七嫂不停地給姐妹們打氣:“忍住,快過完了。”

等到一個營500多人的八路軍踏在鄒七嫂她們的肩膀上踏上對岸的土地,鄒七嫂身影一晃,就摔倒在水裡。緊接着,女民兵們撲撲通通都往水裡倒。老武他們趕緊過來救人,把鄒七嫂和女民兵們擡上岸,讓她們躺在擔架上歇一會兒,緩緩神。

等鄒七嫂緩過勁來,老武已經領着區小隊和別的擔架隊過河上前線了。區長正指揮着男人搭建浮橋,看樣子是要同時搭建五座浮橋,都在同時施工。

鄒七嫂看了看姐妹們,身上都是溼的,人人都顯得無精打采的。看着看着,鄒七嫂就笑了:“姐妹們,我們也象男人一樣,下河洗澡了!”

這一說,女民兵都低着頭,撲哧撲哧偷着笑開了。

笑完了,鄒七嫂又領着姐妹們出發了。她們是擔架隊,還得去上前線擡傷員。要知道,多一副擔架說不定就可以多救一條命,那可都是漢子啊,所不定家裡也有個多情的女人象自己一樣在牽腸掛肚呢!

鄒七嫂沒有想到,她的舉動後來傳遍了整個八路軍部隊,劉一民師長、羅榮桓政委親自給她頒發獎章,同她親切交談、合影留念。在以後的日子裡,從沂蒙山區到華北平原、蘇皖平原,發生過多起人力浮橋的故事。根據地的人民用肩膀擡起了人民軍隊前進的通道,用獨輪車推出了人民戰爭的勝利。

各位書友:這幾天山人下鄉了,不能更新,對不起大家。請諒解。從今日起,恢復正常更新,謝謝!ro@。

第1372章 浴房春色第843章 君能守住長沙否?第1129章 征服(續)第1542章 圍獵黃海(續)第1000章 風雪夜歸人第861章 強渡封鎖溝(續)第1213章 救命情報(續)第1009章 新年禮物(續)第575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續)第120章 會師風雲(五)第516章 一九三八年的斬首戰(三)第396章 相見歡(一)第1583 番外 五、黯然銷魂者第512章 橫掃(二)第1190章 海上早晨 爲盟主歐陽&晶晶賀第1453章 東北野戰軍第1080章 哈哈,第二十九師團(上)第1170章 八幡制鐵所的大火(續)第930章 山東軍區司令員第1030章 夜色撩人第265章 綢繆(一)第417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三)第707章 夜深沉第1139章 撲朔迷離第487章 武漢上空的鷹(三)第312章 揮師東進(三)第1481章 風起冀東第200章 察哈爾派遣兵團的輓歌(二)第1195章 四大行第442章 周村血戰(八)第1369章 火!火!火!(續)第1209章 白菜白,蘿蔔青(續)第1445章 覆滅(五)第837章 日本救國軍(上)第1516章 一戰定華北(二)第327章 津浦路之戰(五)第636章 下王埠(續)第898章 驚變(中)第646章 北線風雲(續)第1455章 三千里江山第53章 席捲黔東南(六)第1490章 灤河大捷第1105章 丁叔言第1521章 一戰定華北(七)第1410章 十四師團覆滅第465章 牽牛(三)第239章 倒黴蛋寺內壽一(一)第1258章 奏上第1359章 激戰長春(十)第96章 成都風雲(十)第619章 擴軍(續)第112章 鏈黴素第1585章 番外七、日本戰後重建(續)第1493章 他要跑第1354章 激戰長春(五)第1377章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274章 風雨冀中(四)第846章 不一樣的第一次長沙會戰(下)第1200章 模糊處理第520章 我替閣下指揮了第827章 該來的都來了第801章 心傷第806章 下餌第965章 攻佔石門(五)第843章 君能守住長沙否?第846章 不一樣的第一次長沙會戰(下)第50章 席捲黔東南(三)第189章 襲取太原(三)第1128章 征服第791章 四喜丸子第34章 溪口之戰(三)第791章 四喜丸子第458章 連雲港(五)第424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十)第1298章 東北新區劃第392章 東望青島(二)第1157章 天皇決斷第1006章 我要回家第682章 安丘事變(四)第716章 毒計第643章 魚兒咬鉤了第1199章 孤島電影(續)第536章 青州戰記(三)第377章 前奏第1410章 十四師團覆滅第101章 波瀾(五)第332章 滕縣之殤(三)第489章 武漢上空的鷹(五)第571章 嗨,谷壽夫第39章 溪口之戰(八)第16章 兵臨通道(一)第497章 喜憂交加(二)第1125章 把我老婆放回來第1324 血染五里臺第1527章 岡村寧次,久聞大名!第382章 魯中戰役(五)第782章 江上數峰青(續)第1427章 垂死掙扎第285章 臨清保衛戰(四)第4章 初見陳樹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