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武漢上空的鷹(一)

富金山之戰日軍是遇上了硬茬子。打了半個月只落了個遺屍一萬多具的下場,弄得遭受重創的第十三師團上下垂頭喪氣。

荻洲立兵就想不通,什麼時候蔣介石的部隊也這麼能打了,竟然在飛機大炮轟炸下死戰不退,給精銳的第十三師團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失。

一想起整車整車生龍活虎的士兵換成了整車整車的屍體和整車整車的骨灰罐,荻洲立兵的臉就變得猙獰無比,花白的鬍子上再沾上一些星星點點的眼屎、鼻涕和塵土,活靈靈一個剛賭掉褲子的老賭鬼。

荻洲立兵渴望着迅速進軍,儘快打通西進通道,與日軍其它部隊會師武漢。因此,雖然第十三師團損失慘重,但補充迅速,荻洲立兵還是揮動大軍向西猛進。不過他運氣不好,過了富金山不等於過了小界嶺,前面孫連仲早已嚴陣以待,準備着和宋希濂攜手堅守小界嶺一線,堅決擋住荻洲立兵的西進腳步。狂妄的荻洲立兵怎麼都不會想到,不光富金山是他和十三師團的傷心地,小界嶺依然是他一生中揮之不去的傷心地。

和第十三師團的情況相比,日軍其它幾路部隊進展總體上還算順利,只不過與歷史上相比日軍彈藥消耗的大了點。死的人多了點而已。

最讓人揪心的還是中原戰場。

日軍第五師團、第十四師團重返豫東戰場後,立即展開了攻勢。此時薛嶽兵團早已南調,第一戰區雖然早已判明日軍必然重新發動豫東作戰,並且早有準備,進行了充分動員,但是在日軍最精銳的機械化師團第五師團和已經基本機械化的第十四師團的鋼鐵碾壓下,顯得力不從心,只能依託陣地節節抗擊、步步後退。日軍不但攻佔了開封,還對鄭州形成了夾擊之勢,急的第一戰區司令官程潛嘴邊起了一串明晃晃的水泡,不停地向蔣介石報告,要求增派援兵,扭轉中原戰局。可惜,蔣介石沒有援兵可派,又不想以水代兵,只能不停地勉勵程潛振奮精神,苦撐危局,抓緊堅壁清野,向洛陽、南陽轉運物資,以圖持久作戰。

其實,也不是蔣介石不想扒黃河,以滔滔黃水來阻擋日軍。關鍵是蔣介石在徐州見過劉一民後,對抗戰前景看的比較清楚了,不象歷史上那樣,在蘭封會戰時被日軍的攻勢嚇破了膽,感覺不扒黃河日軍就會直接西進攻佔洛陽,繼而西進南下。不但威脅武漢而且威脅大後方,因而下令炸開花園口。現在雖然武漢會戰打的比歷史上還激烈,日軍投入了更多的兵力,但是有兩個因素促使蔣介石不會再以水代兵。

一個因素是由於劉一民的到來,煽動蝴蝶翅膀,讓日軍損兵折將,中國軍民對日軍的恐懼心理大大減弱。作爲統帥的蔣介石也基本把日軍看透,認爲日軍也不過爾爾,就憑他們那麼點兵力就想佔領全中國,無疑是癡人說夢。就算日軍佔領了武漢、佔領了開封、鄭州、洛陽,又能怎麼樣?中國這麼大,戰略迴旋空間大,只要堅持不投降就有辦法。要是都能象劉一民那樣,每戰都消滅一部分日軍,那小鬼子註定是要滅亡的,只是時間早晚問題。既然蔣介石已經相信了劉一民抗戰必勝的論點,對武漢會戰的前途就看的清楚了,不會再因爲一場會戰去扒黃河而冒在歷史上留下罵名的風險了。

當然,此時的蔣介石之所以相信抗戰必勝,主要是劉一民告訴他日本和美國必然在根本利益上發生衝突,到最後必然會出現小日本和美國人直接掐架的結局。這話很通俗。只要一想就知道有可能。那要是美國人蔘戰的話,小日本必敗無疑。不要說美國了,就是仙子大力支持中國抗戰的蘇聯直接參戰,小日本同樣必敗。這一點蔣介石看的很清楚,他和劉一民的想法一樣,恨不得仙子就想法讓美國或蘇聯直接與日本開戰。不過,蔣介石和劉一民不一樣的是,他把希望全部寄託在日本和美國或蘇聯大打上了。

另一個因素是現在和歷史上不同,陝西全省都被共產黨佔領了,已經成了共產黨的大本營。沒有了過去軍閥逼迫老百姓廣種罌粟,沒有了那麼多的土匪,也沒有了那麼多的苛捐雜稅,共產黨又給老百姓分了地,幾年休養生息下來,陝西居然一改過去災禍連天的局面,漸漸恢復了生機。去年四川饑荒,餓死了那麼多人,連重慶每天都要餓死幾十個人,許多人都跑到了陝西,而陝西居然沒有發生象過去那樣的大規模餓死人的事情。看來,這陝西再過幾年就會恢復元氣。

對於陝西的情況,蔣介石心裡自然清楚。歷史上陝西人口在清光緒年間達到頂峰,爲一千二百萬人口。民國元年,人口爲九百一十多萬。到民國十七年,也就是1928年,陝西人口總算再次達到一千一百八十萬。之後由於民國十八年大災荒,八百里秦川餓殍遍野,到1931年的時候,陝西全省人口銳減至八百九十萬。其中五百萬口人是災民。以後就是疫病橫行,年年有大災,年年死人多,人口一直上不去。但是到了1935年共產黨進佔陝西,陝西人口開始回升,到去年年底,竟然上升到了一千二百萬,糧食也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這樣下去,共產黨豈不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壯丁有壯丁麼?那也太可怕了吧!

既然如此,小日本會不會繼續西進、攻擊陝西,干卿底事?

其實,蔣介石不是沒有援軍,他知道陝西還有警備師、保安師兩支老紅軍部隊,完全可以命令八路軍總部將這兩支部隊一個到中原戰場來,讓他們和日軍去拼去。但是蔣介石對共產黨、八路軍搞根據地那一套忌憚甚深,山西的八路軍不說了,冀中、冀南、冀東的八路軍不說了,光是劉一民的教導師就把偌大一個山東收入囊中。要不是日軍把山東視爲禁臠,派重兵大規模清剿,讓劉一民的根據地大幅縮水,恐怕山東早就成共產黨的天下了。因此,蔣介石寧可讓八路軍渡河東進增援山西戰場,也不願他們再到河南來。

程潛沒有蔣介石心裡這麼多道道。他心急的是眼見開封丟失、鄭州不保,日軍的攻勢還沒有遏止的跡象。開封,那可是河南省會、中原最繁華的都市、有三十萬人口的大城市啊!就是鄭州,也是有着十幾萬人口的商埠城市,而且還是平漢路、隴海路的交通樞紐,一旦丟失,對戰局影響巨大。

無奈之下,程潛想到了八路軍,他向蔣介石請示,是否可以命令陝西抗日特區政府抽調陝西守備部隊增援河南戰場。結果蔣介石的電報只有兩個字:“昏聵!”

不過,程潛的電報提醒了蔣介石。不讓八路軍出兵河南不等於不讓八路軍上武漢保衛戰戰場。部隊不要,八路軍的飛機、飛行員可是實實在在需要。

蔣介石在周恩來、王明離開武漢回陝西開會前就提出了這個問題。當時,周、王二人前來拜會,寒暄過後蔣介石詢問日軍對陝西八路軍機場的轟炸情況。據周恩來說八路軍的機場已經被徹底摧毀,要想再建航空隊,必須得重新繳獲日軍飛機。

事實上八路軍航空隊經過日軍航空兵偷襲,戰鬥機損失殆盡,只剩下轟炸機、教練機。上次劉一民曾經給主席發報,請求派航空兵出戰,支援反掃蕩作戰,結果石沉大海。主要原因是日軍航空兵一直緊盯八路軍機場,偷襲成功後,又連續派飛機前往勉縣兵工基地和飛機場大規模轟炸,不但把兵工廠徹底炸成了廢墟,也把機場徹底炸燬。後來,日軍怕八路軍修建有永久性機庫,把飛機藏起來,每日都派飛機前去偵查、轟炸,八路軍航空隊曾經試圖趁夜間修復機場,把飛機推出來投入戰鬥,結果都沒有成功,只能讓飛機老老實實地呆在機庫裡。

最近日軍由於發動武漢會戰,加上山東方面八路軍教導師刻意隱蔽戰略意圖,日軍華北航空兵大部分戰機用於武漢攻略戰,對陝西八路軍機場的偵查監視力度減弱。馮達飛就專門向中央報告,想讓八路軍各部攻擊一下日軍華北方面軍機場,轉移日軍航空兵注意力,讓他們停止對我機場的偵查監視,好讓航空隊有機會把飛機推出來,轉移到新機場,好參加戰鬥。

毛澤東在劉一民請求派航空隊參戰時就有這種想法,馮達飛這個建議一提,等於英雄所見略同。他馬上找來馮達飛,詳細詢問了新機場建設情況和航空隊投入戰鬥的可行性,給八路軍前線各部隊下命令,要求注意攻擊日軍機場,爲航空隊能安全轉移飛機創造條件。

這些情況周恩來、王明都知道。

王明此時滿腔熱忱地投入到保衛大武漢的宣傳工作中。又親眼目睹日軍轟炸武漢的慘狀,加上他以共產國際代表自居,習慣於不同別人商量就表態,因此,不等周恩來說完,王明就對蔣介石說保衛大武漢就是保衛抗日統一戰線,保衛抗戰大局。回去後將和中共中央諸同志商量,一切服從於統一戰線,只要保衛大武漢需要,八路軍航空隊義不容辭,慨然請纓,奔赴武漢戰場,誓死保衛大武漢。

當然,王明沒有那麼傻,他接着補充說雖然八路軍航空隊現在只有飛行員、沒有飛機,但只要國民政府提供飛機,八路軍航空隊馬上就可以投入戰鬥。

現在蔣介石就想起了周恩來和王明的話,雖然日軍宣傳說八路軍航空隊被徹底摧毀,周恩來、王明也這麼說,但蔣介石不相信,他覺得以共產黨之能,一定不會讓日軍把飛機全部摧毀的,他們一定保存有部分飛機。

於是,蔣介石給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明分別發去電報,將日軍轟炸武漢和雙方展開空戰的情況進行了通報,命令八路軍航空隊出動所有飛機,轉場洛陽,聽候調遣,承擔支援第一戰區和第五戰區作戰任務。

在電報結尾,蔣介石使出激將法,說貴黨一貫主張抗日救國,八路軍各部在敵後戰場也建立了殊勳,現在武漢會戰已經到了關鍵時刻,空軍將士一日數戰,損失慘重。連蘇聯志願者都與我空軍一同駕機迎敵,碧血染藍天,難道八路軍航空隊此時還想保存實力、坐視我武漢民衆和前線將士遭受日機蹂躪麼?

這一下八路軍航空隊就是再難、再不可能也得想法把飛機推出機庫了。

中央給馮達飛、常乾坤的命令上說的很清楚:“不怕流血犧牲,盡最大力量讓飛機出庫,一大隊轉場洛陽,參加武漢會戰,承擔掩護第一戰區、第五戰區作戰任務。二大隊到新機場後展開對山西日軍機場的偷襲戰,掩護我軍作戰。”

同時,毛澤東又給劉一民發去電報,要他在作戰中想方設法攻佔日軍機場,繳獲日軍飛機、汽油和航空彈藥。如有可能,最好在山東建隱蔽的機場,方便航空隊作戰使用。

接到命令,馮達飛以爲自己看錯了,主席是怎麼搞的麼,怎麼能讓這麼寶貴的飛機去配合國民黨部隊作戰呢?又仔細看了一遍,命令說的很清楚,沒有錯。

馮達飛畢竟是高級指揮員,大局觀念很強,知道在日本鬼子面前,國民黨也好共產黨也罷,都是中國人,打小鬼子不分黨派。他找來常乾坤仔細研究,決定利用晚上時間清理被炸燬的機場,修簡易跑道。白天用木材、紙張和布匹做好僞裝,不能讓日軍發現。一旦簡易跑道修成,利用日機偵查空襲轉移飛機,爭取儘快完成轉場任務。(!)

第1225章 東北人民抗日聯軍第988 劫後重逢第474章 冷槍冷炮運動(五)第1185章 無知者無畏 求雙倍月票第1457章 三千里江山第182章 戰前春節第692章 追殺第1208章 白菜白,蘿蔔青第1273章 我已進入瀋陽第1130章 海軍學校和海防支隊第765章 亂起諾門坎(續)第117章 會師風雲(二)第894章 告刁狀第483章 血染富金山(二)第1110章 細菌戰第380章 魯中戰役(三)第343章 血色臺兒莊(三)第1184章 戰上海第520章 我替閣下指揮了第1070章 新戰略思維(上)第393章 東望青島(三)第769章 鐵拳(續)第76章 磨合(三)第1440章 血窟窿第713章 血沃冀魯邊(五)第1470章 塵埃落定第61章 清溪鎮大捷(四)第1476章 東北解放紀念獎章第622章 南嶽軍事會議(續)第480章 蓄勢第1138章 撲朔迷離(續)第1432章 追窮寇第一一 0涪嘉戰役五第395章 震驚第424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十)第616章 傳達第804章 抗日山(續)第1313 喜多誠一第538章 青州戰記(五)第289章 臨清保衛戰(八)第370章 輕取泰安(四)第748章 大風起兮第552章 呼呼啦啦掉鐵鳥第547章 舉火燎天焚兇頑(五)第613章 再別西安第676章 青龍集(續)第48章 席捲黔東南(一)第275章 風雨冀中(五)第508章 襲佔安丘(六)第412章 浩劫(四)第1287章 東北局(續)第261章 冀南風雲(一)第70章 遵義會議(一)第500章 向北出擊(三)第927章 研判第882章 落荒而逃第118章 會師風雲(三)第702章 南打北拉(八)第551章 呼呼啦啦掉鐵鳥(續)第572章 藏勢第1395章 砸鍋賣鐵也要搞核武器第1192章 孤島新聞記者座談會第246章 沸騰的天津(五)第747章 高敬亭事件(續)第531章 來的早,死的快第559章 谷壽夫的對策九四三章 魯西南之戰一第1313 喜多誠一第457章 連雲港(四)第238章 冀東的一個冬夜(二)第902章 磁窯殲敵(續)第389章 坊子夜戰(二)第72章 遵義會議(三)第616章 傳達第59章 清溪鎮大捷(二)第1249章 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了第569章 血雨飄來溼戰袍(三)第1581章 番外三、日本新秩序第1416章 見死不救第948章 魯西南之戰(六)第435章 周村血戰(一)第1233章 三光政策第1456章 三千里江山(續)第289章 臨清保衛戰(八)第272章 風雨冀中(二)第942章 務實的多田駿第1417章 大追殲第320章 夜過津浦路第754章 重合第837章 日本救國軍(上)第1232章 陰狠的岡村寧次第1094章 大戰前奏(續)第1094章 大戰前奏(續)第1433章 追窮寇(續)第981章 棋高一着第667章 杉杉元要剖腹第1263章 好大的彈坑第813章 羅斯福總統第699章 南打北拉(五)第575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