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陝北的油田

開黃帝陵後,隊伍不再停留,過富縣、甘泉,一直到與紅二十七軍軍部會合。

清晨的太陽照在延河上,河水波紋盪漾,綢緞一樣,金光閃閃。

劉一民在劉志丹的陪同下,一大早就來到了延河邊,兩個人邊散步邊交談。

現在的劉志丹氣色很好,看上去既樸實又精悍。

由於在天水戰役前,劉一民採取果斷措施,以陝西省軍區名義下達命令,將紅26軍、27軍合併爲紅27軍,任命劉志丹爲軍長兼政委,統一了指揮權,結束了部隊內部的爭執,加上經歷了與獨三師一起阻擊晉綏軍戰鬥的洗禮,紅27軍現在的戰鬥力明顯上升,內部也比較團結。所以,現在的劉志丹心情非常愉快,跟在劉一民身邊漫步。

寶塔山、延河水,經是多少人心中的夢。而今,由於自己的到來,佔了西安,中央不可能再搬來延安了,這歷史上曾經輝煌無比的延安精神怕是要改成西安精神了。也不知道這個變動是好是壞,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紅軍上下恐怕沒一個人願意放棄漢中、西安這些膏腴之地。

走到延河邊,捧水洗了把,又喝了口延河水,劉一民才覺得心裡的憂思減去了幾分。既然歷史已經改變,那再多改變一點又有何妨?延安精神的實質就是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只要牢記這兩條下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到?

劉志丹跟在一民身後,見這個年輕的軍團長一直不說話,不知道心裡想什麼呢,就說:“司令員,這延安城別稱延州叫膚施,歷史非常悠久。我聽同志們說你去祭黃帝陵了,還寫了篇很有氣勢的祭文,傳說黃帝就在延安住過。延安一名得自於隋代,主要是因爲這裡是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人們都盼望邊境安寧,才叫延安的。過去軍事家把這裡叫三秦鎖鑰、五路襟喉,說的就是延安戰略地位重要。吳起、蒙恬、范仲淹、沈括、韓琦等許多名將、名臣在此大展文韜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悲壯史劇。”

劉一民心想,你還不知原來歷史上這裡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呢!

劉見劉一民不說話爲他正在聽自己介紹,就用手一指,接着說道:“司令員,你看延安城被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環抱,延河與汾川河在這裡交匯實在是一塊寶地。”

劉一民點點。問道:“老劉。現在麥子熟了。你問過老鄉沒有。夏收情況怎麼樣?”

劉志丹見令員關心收成。知道這司令員不但胸羅萬有而且是個實幹家。就說:“這陝北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季分明。土層深厚於作物生長。唯一缺憾就是容易乾旱。今年氣候不錯麥長勢喜人。就是我們屯墾種植地秋莊稼也看得人滿心歡喜。

不過。這陝北地涼。麥子才熟。還沒開始動鐮呢!”

劉一民想了想。交待劉志丹:“麥收地時候。動員所有部隊和工作隊幹部幫助老鄉搶收。顆粒歸倉。要抓緊。萬一下雨了。麥子就漚了。那我們就要餓肚子了。”

劉志丹點頭應允。然後就請劉一民回去吃早飯。

早餐是小米粥、饃、窩窩頭和山野菜。小米粥裡面還有紅棗、紅豆。很好喝。

劉一民知道這是陝北同志們費心思弄來的,特別是紅棗,保存到這個時候應該很貴了,就對劉志丹說麻煩同志們了,以後別這麼麻煩,和戰士們吃一樣的飯,不要搞特殊。

劉志丹笑笑說:“這都是延安地面上出產的,不麻煩的。要是想在這裡吃大米那纔是麻煩。戰士們也是小米粥,不過沒有紅棗和紅豆。主要考慮文工團女同志多,才加的。”

吃完飯,劉一民、蔡中、曾中生在劉志丹陪同下,到紅二十七軍駐延安部隊檢查了訓練情況,將從西安帶來的軍衣、軍備、軍鞋交給部隊,讓紅二十七軍的幹部戰士從裡到外換了個遍。

發完軍裝後,劉一民讓劉志丹將戰士們的學習課本收上來,幾個人當場批改。

一直忙到吃中午飯的時候,就在各連隊吃飯。

下午,紅二十七軍在延河邊列隊,接受劉一民的檢閱。

劉一民從排頭走到排尾,替第一排的戰士們整理軍裝,校正軍姿。然後站在隊伍中間說道:“紅二十七軍是我們黨創建的英雄隊伍,也是一支傳奇的隊伍。在謝子長、劉志丹等同志的率領下,堅持陝北武裝鬥爭,建立紅色根據地,幾起幾落,愈戰愈強。實踐證明,陝北紅軍堅持武裝鬥爭的道路是正確的,陝北紅軍是光榮的!在這次抗擊晉綏軍、遲滯敵人向西安進攻的戰鬥中,紅二十七軍接受了考驗,立下了戰功。黨中央、毛主席、周副主席、朱總司令、洛甫同志對紅二十七軍的戰績給予了高度讚揚,並授予劉志丹同志紅星獎章以資鼓勵。”

停頓一下,劉一民又說道:“現在,我們雖然把蔣介石國民政府的反動勢力趕出了陝西,但是,我們革命的路還長得很。日本侵略者侵佔了我國東北,三千萬人民在痛苦中掙扎。舊恨未除,新恨又添。日本侵略者又

伸向了華北,不斷挑起事端,企圖將華北變成第二個同志們,作爲炎黃子孫,作爲一箇中國人,你們回答我,我們能答應麼?”

戰士們雷鳴一般齊吼“不答應!”

劉一民滿意地點點頭,繼續說道:“要想打敗日本侵略者,就必須提高我們的戰術素質,建設穩定的根據地。紅二十七軍是陝西父老的子弟兵希望同志們要好好學習,掌握文化知識,團結和帶領老鄉們把陝北建設好。讓荒山野嶺變成我們的大森林和大果園和萬頃良田,支援我們的抗戰。也希望同志們苦練殺敵本領,提高戰鬥技巧。我在這裡先說一下年春上,紅七軍團還要進行技術比武,到時候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七軍都要參加。根據比武成績,決定紅七軍團主力部隊編成。

成績好的,當然是主力部隊,率先換髮新武器,率先上戰場,後勤供應首先滿足。成績差的,就編爲陝西警備部隊,使用主力部隊淘汰下來的武器勤供應就要相對差一點。同志們,你們告訴我,是想編爲主力部隊還是想編爲警備部隊?”

這下,把這些老紅軍煽動得羣情激昂幹部們帶動下大吼:“我們要當主力!”

劉一民見士氣鼓動起來了,就讓蔡中宣讀陝西省軍區嘉獎令。隨後民、蔡中、曾中生、劉志丹、習仲勳、高崗等人,給立功戰士頒發證書、戴紅花,把氣氛渲染的熱烈無比。

晚上,七軍團文工團進行:問演出,節目和慰問紅二十五軍時的節目基本一樣,一曲合唱《十送紅軍》晚會推向了高潮。戰士們第一次聽到這麼好聽的歌曲,全部站了起來呼聲傳出了很遠很遠。

第二天,劉一、蔡中、曾中生、唐星櫻在劉志丹的陪同下實地查看了延安的地形,到麥田裡仔細查看了麥穗飽滿程度走訪了幾戶老鄉。

這個時候的延安,人口少。象後世非常有名的吳起鎮,也不過只有七戶人。

劉民看過以後,覺得這陝北可以移民。想想陝西全省由於戰亂和災荒,人口基數本身就不大。要想發展生產,搞活經濟,沒有一定的人口基數是不行的。明年四川、河南大旱就是機會,到時候要吸引災民往陝西分流,一是可以救活許多人,二是可以壯大陝西的實力。

晚上,劉一民想讓唐星櫻太辛苦,就和她商量,讓她在延安休息幾天,然後率文工團返回西安,留兩個連護送她們。

唐星櫻在帝陵祭拜時,聽到劉一民祭文裡說的攜夫人唐星櫻一句,心裡的榮耀感、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加上路上劉一民給她畫的油畫,此時正是心裡美的時候,新婚濃情,愛戀之極,哪裡會離開劉一民返回西安?她堅決不同意,直接說她是他的妻子,別說這麼安全的去榆林,就是上戰場也不離開他。文工團可以返回西安,請他另找人帶隊返回。

劉一民只好去和蔡中商量,讓他帶文工團留下,在延安休息幾天,然後返回西安,留下警衛一營兩個連護送他們。自己和曾中生帶着沈謙一先到延長,查看延長油礦情況,然後北上榆林。

蔡中一聽,把頭搖得撥浪鼓一樣,直說不行,他無論如何要去榆林,還要去漢中。總之,劉一民去哪他去哪,想把他甩下,門都沒有!

劉一民耐心地說,文工團女戰士多,接下來的行程路況不好,很辛苦,還是讓她們返回西安算了。但是得有人帶隊,不然不放心。

蔡中問唐星櫻去榆林不去?

劉一民說沒辦法,她非要去,只好帶上。

蔡中馬上說:“我現在才知道什麼叫重色輕友,同志哥,要不得啊!”

劉一民知道蔡中確實是想和他一起,就不再勉強。想想文工團的戰士們難得來陝北一次,要是讓她們回去,估計都會抹眼淚的。算了,一起去榆林吧,那裡有沙漠、有草原,讓戰士們開開眼。

次日早上,劉一民一行在劉志丹、習仲勳、高崗等陪同下,趕往延長。

《漢書》記載:“上郡高奴,有~水,可燃”。說的是陝北延安一帶有石油。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將~水命名爲“石油”,並大膽預測“此物後必大行於世”,這就是石油一詞的來源。

劉一民來自211實際,對陝北石油開採歷史非常清楚,知道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就誕生在延長縣城西面。也知道延長油礦開採動議是1903年,1905年清政府創建延長石油廠907年9月1第一口油井“延一井”見油,當日出油150公斤。

到了1814年2月,袁世凱與美國美孚石油公司簽訂《中美合辦油礦條約》,成立了中美油礦事務所,讓美孚石油公司來延長開採60年。結果美油公司三支鑽井隊銅川、中部、延安、延長鑽井7口,雖然都見到了油層,但認爲經濟價值不大,得出了中國大陸貧油的結論。

後來,我國石油地質學家王竹泉、潘鍾祥等人多次到陝北勘察,形成了獨特的理論,並於1934年成立了陝北油礦勘探處,

油井出現了富油。

Wωω ▲тTk дn ▲C○

歷史上紅軍產證到延安後,就派人接受了延長油礦,進行管理復生產。直到年清華大學地質系畢業的汪鵬到延長油礦工作,才弄清了延長地形構造,自此開出功勳井,產量大幅提高但生產汽油、煤油,也生產蠟燭、擦槍油、石墨、黃油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做出了貢獻。

現在汪鵬還在上學,還沒有參加紅軍,但自己帶來了沈謙一,加上自己瞭解陝北油田情況,只要稍一點撥,自然就能讓油井高產。對此民深信不疑。

延長距離延安也就1來裡左右,有紅二十七軍幹部帶路有汽車和戰馬,行軍速度很快。中午時分伍就到了延長縣城。

由於想細緻查看油田生產情況,劉一民就命令隊伍在延長駐紮宿營休息,讓趙小曼負責,帶戰士們遊覽。

吃過飯後,劉一叫來延長縣委、縣政府的同志,瞭解延長油礦情況。結果大出劉一民以外,由於紅軍佔領這裡,油礦已經停止生產,管理人員基本跑完了,技術人員和工人能跑的跑了,跑不了的都在家裡呆着。

劉一民當即批評了劉志等人沒有發展經濟的眼光,守着錢櫃子鬧窮。批評完,讓幹部們去請那些留下的技術人員過來,他要和他們座談。

下午,劉一民在延長召開座談會,參加人員是留下的技術人員和工人代表,劉志丹、蔡中等人也參加了座談。

經過了解,這個時候的井設備是氣動頓鑽機,依靠油井自噴出油,用銅鍋煉油。劉一民想了想,到了19年延長油礦纔開始用炸藥和鹽酸進行技術改新,提高出油率。

在談會上,劉一民做出了三項決定,一是原油礦技術人員和工人一律加入紅軍,實行供給制,技術人員的妻子和子女也實行供給制。逃散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儘量尋找,動員回來參加工作。二是成立延長油礦管委會,劉志丹暫兼管委會主任,馬上清理設備,恢復生產,保證市場供應。三是由紅二十七軍派出一個連,作爲延長油礦警備部隊。

晚上,劉一民:中央發了封電報,報告了慰問紅二十七軍的詳細情況,也報告了陝北夏糧即將豐收的情況,重點報告延長油礦情況和自己採取的措施。在電報的結尾,劉一民寫到:“恢復和擴大延長油礦生產,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意義。現在國統區和日戰區均未發現石油,延長油礦就是寶中之寶,某種程度上比金礦更珍貴。原擬將沈謙一留下擔任油礦領導,但考慮到還需要沈謙一去尋找煤礦和鐵礦,暫時不能留在延長。現在急於通過關係找地質調查所專家如王繡泉、潘鍾祥、謝家榮、楊公兆、北京大學胡伯素等,到陝北來工作,待遇可以從優。北大、清華地質系學生有多少要多少,專業學生同樣有多少要多少,陝北是資源寶庫,急需各類人才。”

第二天,劉民請這些技術人員帶路,詳細勘察了延長油礦各主要油井,視察了煉油廠。

本來,劉一民想開動金手指,直接指定幾個採礦點,想了想算了,自己不能任性,那樣會讓科學家們少了許多探索研究的樂趣。只要想法把地質研究所的專家和北大、清華地質系的老師弄來,他們自然會找到的。這個時候,華北局勢不穩,很容易動員這些專家南下的。

離開延長的時候,劉志丹有點愁眉苦臉。

劉一民告訴他,不用發愁,要依靠這些技術人員和工人,迅速恢復生產等他回到西安,會給他派專家來的。他先兼着管委會主任,把生產抓起來,新的懂行的管委會主任、煉油廠廠長會很快上任的。

想了想,劉一民還是忍不住告訴劉志丹,據說當年美國美孚石油公司把幾套鑽井設備留在了延安,要他回去詳細查找,儘快找出來,投入使用。

劉志丹這才放下心來,直接對劉一民說:“不怕司令員笑話,咱老劉只會打仗鬧革命,這搞煉油的活實在幹不了。”

劉一民認真地告訴他:“作爲一個高級幹部,光會打仗不會建設是很可怕的。不會不要緊,只要學習就行。要是不會也不學,很可能打仗時是大英雄,和平建設年代就是大破壞者,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還不自知。我們紅軍幹部、共產黨人,就要做學習型人才,學中幹,幹中學,終身學習。做一個上馬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英勇,下馬會理民政、發展政治文化經濟的學者型領導人。這樣,才能促使我們的國家快點發展起來,讓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劉志丹等人慢慢品味劉一民的話,越品味越覺得有意思。最後,劉志丹提出可不可以把這幾天劉一民的談話整理出來,上報中央,供幹部們學習?

劉一民一笑,回答說可以。

幾個人這才依依不捨地告別。

書友大大,今天太忙,7點纔回到家裡,對不起。明日雙更,請大家投票支持!謝謝!

第659章 筆部隊第244章 沸騰的天津(四)第39章 溪口之戰(八)第109章 涪嘉戰役(四)第394章 東望青島(四)第33章 溪口之戰(二)第895章 掣肘第1415章 給老子捅了他第444章 周村血戰(十)第1354章 激戰長春(五)第1154章 南北並進戰略第684章 年貨第245章 沸騰的天津(三)第1161章 借勢第11章 彭總的笑容(一)第1230章 中國、中華民族第1218章 佈局東北(續)第892章 砍頭、破肚、斷尾第30章 三戰小水(二)第1224章 意氣風發第525章 尾高龜藏,舉起手來!(續)第1288章 東北局第531章 來的早,死的快第744章 武藤章的反思第552章 呼呼啦啦掉鐵鳥第46章 中央警衛師(一)第161章 忙碌第688章 都是劉一民惹的禍第1233章 三光政策第253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二)第373章 危局(二)第1541章 圍獵黃海第699章 南打北拉(五)第957章 憂心如焚第808章 紐約(上)第1155章 天皇決斷第428章 黃河夜話(二)第879章 日本救國軍的處女戰第1267章 一聲輕響第1248章 膽大的左葉第1350章 激戰長春(一)第112章 鏈黴素第727章 惜別第557章 別了,尾高龜藏(續)第582章 戰地通訊第91章 成都風雲(五)第1076章 聞風而逃第374章 危局(三)第606章 彙報(續)第305章 子洪口(一)第486章 武漢上空的鷹(二)第1303章 攻取四平城(續)第1232章 陰狠的岡村寧次第195章 襲取太原(九)第937章 火箭炮VS飛機場第95章 成都風雲(九)第1113章 抗日有罪第178章 發展(二)第651章 收網第1300章 山田乙三第1580章 番外二、遙望中東第145章 談判(五)第125章 新年快樂(一)第1225章 東北人民抗日聯軍第1483章 灤河大戰(一)第189章 襲取太原(三)第436章 周村血戰(二)第696章 南打北拉(二)第1章 這也是穿越第407章 坊子夜話(二)第1015章 粉飾第746章 高敬亭事件第609章 光明在前(續)第669章 一個大黨問題第1391章 長春大空戰(續)第1251章 死守待援(續)第107章 涪嘉戰役(二)第1455章 三千里江山第975章 左副參謀長的心事第721章 戰略反思第785章 北返第482章 血染富金山(一)第969章 痛哭失聲第223章 不一樣的南京保衛戰(四)第485章 武漢上空的鷹(一)第1024章 虎穴覓蹤(續)第653章 向前、向前、向前(一)第375章 危局(四)第223章 不一樣的南京保衛戰(四)第1092章 智取柴溝第1474章 提前部署第1217章 佈局東北第851章 恐嚇(上)第377章 前奏第344章 將計就計第1440章 血窟窿第1534章 晉綏一統第915章 區別對待第1348章 搶先一步第809章 紐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