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新戰略思維(下)

屋子裡靜悄悄的,羅榮桓和蔡中忙着手裡的活兒,時不時地瞄一眼劉一民,等他下決斷。

劉一民算是想明白了,今天的抗日戰場與歷史上不同,不是日軍兵力不足,而是我軍戰鬥力比歷史上強大的多的多,小鬼子再也不可能用一個旅團、一個師團去守100多個縣了,恐怕他們一個旅團連兩三個縣都不一定能守住。

不光是八路軍的戰鬥力強,國軍的戰鬥力也比歷史上高的多,主要原因是淞滬會戰的損失比歷史上小,南京保衛戰的損失和歷史上就沒有可比性,國軍的老兵、戰鬥骨幹得以保存,擴軍整訓的速度就快了許多。這纔有了蔣介石在日軍攻佔南寧前夕敢於調兵攻打陝西。

既然歷史已經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自己爲毛還要拘泥於歷史發展軌跡呢?

劉一民從兜裡摸出煙來,拿出火柴,劃了一根不着,再劃一根還不着,氣得把火柴盒子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參謀處副處長張林風見狀,趕緊過來,拾起地上的火柴盒子,掏出一根火柴,輕輕一劃,就點着了,湊到劉一民跟前,幫他把煙點着。

劉一民吸着煙,腦子裡仍然在不停地轉圈。

假如日軍不打太平洋戰爭,集中力量打侵華戰爭,難道真的會出現後世網絡上分析的那種特別可怕的後果麼?

這個問題過去劉一民也曾經思考過,當時的考慮只是覺得如果日軍不打太平洋戰爭,集中力量侵華的話,以日軍的戰鬥力和海空優勢,勢必攻勢會更加兇猛,說不定就能攻佔重慶、西安,蔣介石說不定就會妥協,中國的抗戰很可能勝利遙遙無期。

現在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劉一民越想越覺得值得研究。這畢竟是個大的戰略問題,馬虎不得。

日本只是一個37.2萬平方公里的島國,面積也只相當於雲南省。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只有3000萬人,比山東現在的人口還差了800萬呢。只是明治維新以後,由於經濟發展,糧食矛盾、居住矛盾得到緩解,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小鬼子又不知道節育,人口竟然成倍增長,現在已經達到八、九千萬了。按照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小鬼子只能向外移民或侵略擴張,否則的話,日本的糧食問題就解決不了。這是近代日本把侵略擴張政策定爲基本國策的最根本的原因。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日軍纔有了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日本的無地農民才願意移民臺灣、東北。

穿越前,劉一民一直認爲抗日戰爭之所以進入相持階段,是因爲日軍兵力不足,想當然的以爲是日本人口少,缺少兵員。現在經過三年抗戰,劉一民對日本的認識比穿越前不知道深刻了多少,知道日本不缺兵員,不但日本國內人口多,而且還可以從臺灣、朝鮮、東北征召兵員。

日本人缺的是製造武器的原料和讓飛機、坦克、汽車跑起來的石油、橡膠。

日本畢竟是個資源睏乏的島國,鋼鐵、煤炭、石油、橡膠和貴重金屬基本上都依賴進口。日本製造業發達,沒有了原料,工廠就成了空房子了。

更重要的是,日本雖然現在是軍國主義佔統治地位,但畢竟還是內閣負責制,有國會、議院和元老院,當戰爭給日本帶不來好處的時候,日本國內的掣肘因素就多起來了。

日軍不是不能建設更多的師團,而是日本內閣、國會不讓軍方建,原因就是經濟承受不起。

之所以此時侵華戰場上日軍兵力大大大於歷史上,原因就是中國軍隊打得比歷史上好的多,日軍傷亡很大,再不集中力量消滅中國軍隊有生力量的話,他們就有戰敗的危險。日本內閣也不得不咬着牙支持軍方擴軍了。

象現在,美國中斷了與日本的貿易,英法德又打成了一鍋粥,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線很快就會形成,小日本別說沒錢,有錢也沒地方買石油、橡膠。除非他們認輸,不然的話,他們必然會殺向東南亞,去獲得石油和橡膠。不然的話,他們的飛機、軍艦、坦克、汽車都會成爲一堆廢鐵的。

從這個意義上考慮,光是石油和橡膠這兩樣東西,就會逼得小鬼子不得不向英美動手。八路軍打得越狠,日軍損失越大,小鬼子發起太平洋戰爭的時間越會提前。

想着想着,怎麼又想到了日軍會發動太平洋戰爭呢?

搖搖頭,劉一民又伸手向煙盒裡摸去。這一摸,發現煙盒竟然空了,扭頭就對蔡中說道:“老蔡,把你的煙拿出來,我的煙抽完了。真是的,這麼大個領導,怎麼還扣扣索索的,發個津貼也交給老婆,抽個煙都不知道讓人,簡直是怕老婆怕到骨頭縫裡去了!”

羅榮桓和蔡中這才明白,劉一民剛纔是在罵小鬼子欺人太甚。

蔡中慌忙掏出煙,遞給劉一民,又划着火柴替他點上,笑嘻嘻地說:“好我的司令員老弟,你年輕,不懂,怕老婆有飯吃!”

蔡中的津貼實際上沒有給任瑩交過,大部分都用到給重傷員買營養品了。劉一民知道這事,只不過是想和老夥計開玩笑而已。

羅榮桓從兜裡摸出一塊錢,喊過自己的警衛員交待說:“去,給司令員買菸去,買好的!”

不等羅榮桓的警衛員出門,唐星櫻提着水壺從外面走了進來,聽到羅榮桓的話,就說:“政委,我那裡有煙,不用去買”。

說完,唐星櫻從警衛員手裡要過錢,塞給了羅榮桓,自己給劉一民、羅榮桓、蔡中倒上水,這才扭身出去,一會兒功夫就拿着兩包駱駝牌香菸走了回來,放到了劉一民跟前。

劉一民撕開煙盒,往外一磕,拿出一根菸,點上,吸着,又不理其他人了。

劉一民接着剛纔的思路想,如果日本不發動太平洋戰爭,而是專注侵華,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呢?

一想到這個問題,劉一民腦子就疼,似乎天上黑壓壓的日軍機羣正排着隊氣勢洶洶地撲來,地上黃糊糊一片,都是日軍步兵。

劉一民使勁搖搖頭,讓腦子清醒一下,認真思索中日雙方力量對比。

對比來對比去,劉一民覺得,從目前中日兩國實力對比上講,客觀地說,日本遠遠超過中國。

除了日本本土的因素外,日本還有朝鮮、臺灣、僞滿洲國、華北、華中、華南佔領區的資源和人力可以動用,象這次日軍提前組建三個戰車師團的事情,就是在東北組建的,除了油料以外,坦克上所有的東西恐怕都來源於東北的鋼鐵和銅、鉛、鉬。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日本國內經濟是否面臨危機,單是僞滿洲國的經濟就能支撐日軍在關內的作戰需要了。只要日軍需要,恐怕他們會源源不斷地製造飛機坦克汽車大炮的。

日本的優勢是國力強,弱勢在於野心大、戰略方針錯誤。

中國的優勢在於人口多、面積廣,弱勢在於工業基礎薄弱。

比來比去,劉一民得出了結論,那就是小日本集中力量對付中國,也無非是把抗戰勝利延長几年,最終還是難逃失敗命運。

原因有內因、外因兩種。

內因是中國自身的條件決定的,領土面積大,戰略迴旋空間大,就算日軍佔領了重慶、西安又能咋樣?難道國民政府不能遷到昆明、中共中央不能遷往陝北麼?只要國民政府有一席之地可以棲身,以蔣介石的性格就不會投降。中共更不用說了,當初被蔣介石打得不得不長征,不也照樣熬過來了麼?

有了這個前提,就不怕了。日本佔的地盤越大,我們的敵後根據地也就會越大,八路軍、新四軍實力擴充會越快。相比日軍來說,我軍是一股新鮮勃發的力量,由於政策和策略正確,我軍會越來越得到老百姓擁護,有着永不枯竭的兵員。這樣的話,日軍在追着國軍的屁股大、追着八路軍主力打,而我軍的地方武裝卻在後面跟着日軍的屁股埋頭髮展,此消彼長,日軍永遠都不可能集中力量把蔣介石給消滅了或迫使其投降,也永遠不可能把我軍消滅了。他們頂多只能是佔領城市、縣城和交通線,扶持漢奸政權愚弄百姓。但是這個時代不是蒙元滅亡南宋、滿清滅亡大明的時代了,中國的知識分子多了,慢慢地,軍人和老百姓也會讀書識字、自我覺醒,漢奸那一套蒙不住人。長期下去,中國的抗戰還算會堅持到底的。

外因是美國人出於維護其東方防線的需要,不管日本會不會打他,他們都會加大對中國的援助。特別是日本不發動太平戰爭的話,一旦美國幫助英、蘇打敗德國,在戰爭中變得更加強大,就絕不會容許日本佔領中國,當東亞霸主,必然加大援助力度,甚至出兵參戰。

想明白了這一點,劉一民就開始琢磨如何在日軍不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前提下打敗小日本了。

打仗就是打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從這兩樣來看,美國斷絕對日貿易,等於是扼殺了日本的持續戰爭能力。要不是有僞滿洲國的支撐,小日本恐怕現在就要坐下來和中國人談判了。

還有個問題,那就是戰後東北的工業設施被蘇軍洗劫一空,一下把東北的經濟基礎打回了原型。美國之所以戰後變得那麼強大、指手畫腳,關鍵也是他們用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把日本東南亞都變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如果還象歷史上那樣,依靠美國在太平洋上消滅日軍陸海軍主力、蘇聯出兵東北消滅關東軍的話,中國還得象歷史上那樣,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夾縫中生存幾十年。甚至到了21世紀,美國人還會天天給中國製造麻煩。那自己穿越這一趟還有什麼太大的意思呢?

必須得利用自己穿越的優勢,大打特打,在美、英、蘇打敗德國之前打敗日本,馬踏富士山,長歌入東京!

劉一民就想起了趙勇剛發來的電報。

趙勇剛在電報上用欣喜若狂的語氣說:“司令員,東北鐵路、公路縱橫,有好多好多的工廠、礦山,佔了東北,就再也不愁沒有坦克汽車大炮和炮彈子彈了。”

按照歷史上的記述和現在趙勇剛簡單報告的情況,劉一民知道此時的僞滿洲國,由於資源豐富,交通設施好,日本人大力開發,經濟總量可能已經超過日本本土了,不但能生產火車,還能生產飛機、汽車。

日軍在東北開設的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是一個以飛機、汽車製造爲主體,以鋼鐵爲基礎,以煤炭爲先導的超大型軍工集團,下設有以開採、冶煉金屬礦爲主的東邊道開發株式會社、滿洲礦山株式會社、滿洲輕金屬株式會社,以生產飛機和飛機發動機爲主的滿洲飛行機株式會社,以生產汽車、維修汽車爲主的滿洲自動車株式會社,直接經營企業17家,職工33萬人。

歷史上,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共生產飛機4800餘架,飛機發動機5000部,生產汽車44785輛。

劉一民就想,美國已經卡住了日本從美國進口戰略物資的通道,日軍侵華戰爭的另一個支撐點就是東北了。只要把東北收復了,小日本沒有了造武器彈藥的鋼鐵,沒有了讓火車、軍艦開動的煤炭,別說是讓他們侵華了,恐怕他們連飯都吃不上了。

這東北啊,換必須得想法早日收復!

這下,劉一民的思路徹底調整了!

劉一民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張嘴就說:“政委,給中央和總部發報,我部決心於對掃蕩我山東根據地之敵發起全線反擊,以調動日僞軍、消滅日僞軍有生力量爲目標,以攻擊濟南爲誘餌,以伏擊戰法、運動戰法,聚殲增援之敵,改變山東戰場態勢!”

羅榮桓聞言長身而起,答應一聲就出門往錢壯英他們的電臺室去。

這纔有了劉一民要白大貴把北鄧莊變成吸鐵石的命令!

第754章 重合第1029章 誰的拳頭更硬(續)第301章 詭譎(四)第503章 襲佔安丘(一)第57章 雪夜苗嶺道第1327章 鬆遼戰役(二)第386章 魯中戰役(九)第1496章 傘兵突擊第240章 倒黴蛋寺內壽一(二)第352章 蒙山之陽第180章 發展(四)第1217章 佈局東北第1540章 大進軍第1384章 科爾沁風暴(中)第45章 餘韻(五)第1133章 掩耳盜鈴第573章 摘桃子第330章 滕縣之殤(一)第18章 兵臨通道(三)第743章 零打碎敲第306章 子洪口(二)第1575章 西貢宣言第1478章 一聲嘆息(續)第277章 地獄焰火(二)第64章 血戰羊坪鎮(三)第1405章 空中優勢(續)第1409章 奪橋第1272章 風掃殘雲第302章 詭譎(五)第930章 山東軍區司令員第484章 血染富金山(三)第232章 襲取天津(四)第351章 傷逝第947章 魯西南之戰(五)第793章 裝甲突破第608章 光明在前第1187章 前倨後恭 求雙倍月票爆發第1124章 烈火焚魔第1396章 飲馬河畔第1546章 庫頁島是中國的第390章 坊子夜戰(三)第896章 掣肘(續)第233章 襲取天津(五)第246章 沸騰的天津(五)第351章 傷逝第562章 破城(一)第1301章 山田乙三(續)第997章 《反內戰、反摩擦、反倒退》第1216章 重回西安第499章 向北出擊(二)第828章 該來的都來了(續)第1258章 奏上第921章 官邸槍聲第453章 寺內壽一溜了第599章 古賢第448章 大鬧濟南城(三)第1470章 塵埃落定第1163章 遠東第1515章 一戰定華北(一)第20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第265章 綢繆(一)第560章 陰謀第1023章 虎穴覓蹤第1115章 脫圍第1301章 山田乙三(續)第510章 景芝古鎮(續)第170章 紅軍大學校長(一)第1532章 選擇第1018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下)第5章 鐵流後衛尖兵連第59章 清溪鎮大捷(二)第1102章 戈蘭壕vs戰車師團第446章 大鬧濟南城(一)第1448章 又是一個陷阱第722章 拖刀計第664章 聚殲(二)第388章 坊子夜戰(一)第12章 彭總的笑容(二)第1495章 垂死掙扎(續)第1097章 漫長的一天(中)第947章 魯西南之戰(五)第994章 狂瀾第1236章 春風沉醉的晚上(續)第1347章 秦彥三郎第190章 襲取太原(四)第413章 浩劫(五)第304章 年畫第1571章 四國五方會議第8章 湘江岸邊(一)第952章 日本鬼子都是紙老虎第1386章 琢磨第632章 風雨如磐第1155章 天皇決斷第547章 舉火燎天焚兇頑(五)第501章 盲動第1110章 細菌戰第279章 地獄焰火(四)第1224章 意氣風發第797章 廝殺(續)第1345章 攻進長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