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看不見的硝煙

九月初,陳子華陪着蔣雨珊、許若蘭和楊劍心,離開文熙市,四人一同坐上開往華都的列車,這次,他除了返校之外,還掛着文熙市在職幹部的頭銜,前往中央黨校受訓。

吳明在陳子華走之前,就回鱉嶺金礦去了。

九月二十四日,共和國國務院出關於清理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壓縮投資規模、調整投資結構的通知。

通知指出,爲了抑制通貨膨脹,爲價格、工資改革創造條件,也爲國民經濟的展保持必要的後勁,國務院決定開展一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清理工作,通過全面清理在建項目,做到大幅度壓縮投資規模,進一步調整投資結構,清理對象包括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這個通知終於爲文熙市的爭論畫上了句號,只是,真正的硝煙卻纔剛剛拉開帷幕。

九月底,文熙市糧食局局長吳篪被紀委立案調查,三天後被雙規,被牽涉到的基層和市縣官員越來越多,陷入的部門系統也越演越烈,到年底的時候,市財政局局長被雙規,教育局局長被撤職,稅務局局長平調,相關係統主管的副書記、市長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牽連。

**年初,文熙市市委書記顧世平同志調任省政協副主任;文熙市市委常委、副書記、市長孫銘同志,調任市人大副主任。

省委常委、副書記李國振同志出任文熙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安東同志接任孫銘,出任文熙市代市長,許澤華同志出任市委常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

龔林同志任市委副書記,市委黨校校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協助市委書記負責市委日常工作,分管市委研究室、農村、計劃生育、信訪、維穩、機關事務、接待、機要、保密、關工委工作,兼任市委黨校校長,聯繫市人大工作。

黃建東同志出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協助市長負責市政府日常工作,並分管市政府機關、財政、審計、稅務、金融、工商管理、法制、對臺、機關事務、接待、駐外辦事機構、重點項目工作。

葉常濃同志任市委常委,渭濱區區委書記,

楊繁斌同志擔任市委常委、軍分區政委,分管武裝、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工作。

李恆同志任市委常委、副書記,分管物價、糧食、勞動保障、統計、人事、編制、監察、民政、人民武裝、打私、民族宗教、殘聯工作。

賙濟民同志擔任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工作,兼任市紀委書記。

趙水仙同志出任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分管宣傳、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工會、青年、婦女、黨史、文聯、社科聯工作,兼任市委宣傳部部長。

彭鐵山同志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局長分管政法工作,兼任市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局長。

接下來便是文熙市轄下的各縣市鄉鎮的大換血,其中,藍山縣縣委書記王潭被雙規,縣長平調到鄰縣,樑珊升任藍山縣縣委書記,縣長則由市委空降,由原市委副秘書長田雲擔任。

陳子華的一份調查材料,充當了林安東的利刃,文熙市從上到下,幾乎被齊齊梳理了一遍,被雙規的官員達到三十多位,遭到牽連被撤職查辦或平調的官員更是不計其數,被批捕的基層違法人員也有一百多人。

省委一名常委受到牽連,隨即被翻出陳年舊賬,成爲這次風暴中被雙規的最高級別官員。

林安東的派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斬獲,將文熙市納入懷中,在共和國的西北有了立足之地,穩穩的站住了腳跟。

而陳子華,在這次令人側目的風暴中,被人私底下稱爲“屠夫”,揮手之間,數百名官員被斬下馬,而自己卻毫無傷,舉重若輕。風暴之後,派系內甚至有人提出,將陳子華送入紀檢系統任職,卻被派系上層堅決制止。

**年春節後,尚在黨校培訓的陳子華,成爲國家計委政研室下屬的綜合處掛職副處長,同時,他還報考了六月份母校華都人大的在職研究生考試,打算給自己混幾本好用的文憑。

到了政研室,陳子華反而收斂了很多,在京城,像他這樣勉強算得上官員的處幹,簡直就是個渣,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自己是官員,熟識的同學們也只知道他現今在部委上班,最多也就是個小科員罷了。

四月份,爲期半年的培訓班結束,陳子華順利拿到了中央黨校的一張文憑,又適逢林安東回京,他便親自上門拜謁了一番。

林安東是京城人,擁有煊赫的政治背景,原本去文熙市掛職鍛鍊便是走個過程鍍金,如今掛職即將結束,這次回京便是打算爲自己的前途運作的,由於在文熙市取得了輝煌成果,也使得他對自己的前途有了更高的期望。

“謝謝你啊,小陳,要不是你的野生丹蔘,我現在還不能碰酒呢。”

能在京城見到自己的部下來拜謁,林安東還是很欣慰的。自從用了陳子華送給他的野生丹蔘之後,糾纏了很多年的心臟病再也沒有犯過,藥也已經停了,在醫院複查了幾次,都說身體健康,沒有任何毛病。

“那裡,市長本來基礎就好,一點小病小災的,自然藥到病除。”陳子華恭維道,雖然在黨校只呆了半年,但每天接觸到的,都是滑不留手的官油子,便是再純潔,在這麼個大染缸裡浸了半年,也變得圓滑了很多,沒有林安東面前滿口的空話套話,賣弄幽默就不錯了。

林安東滿意的點了點頭,“很好,雖然在部委呆了幾個月,卻沒有染上什麼壞毛病。”

陳子華靦腆的笑了笑,斟上酒,恭恭敬敬的遞給林安東,“還不都是靠市長教誨?”

“是我借了你的光纔對,”林安東也不諱言,笑吟吟的道,“如今黨校畢業了,有沒有什麼打算?繼續在部委熬資歷還是打算去地方上漲漲見聞,乾點兒實事?”

陳子華道:“我還沒有基層工作的經驗,想到地方基層去鍛鍊鍛鍊,您看?”

林安東笑了笑,“也好,基層的工作還是很鍛鍊人的,地方上的執政經歷畢竟不同於在機關熬資歷,動動也是正途。”頓了頓又問,“你有沒有想去的地兒?”

陳子華也不客氣,“作爲陳家坪出來的唯一大學生,當年來華都的路費,都是鎮裡的鄉親給湊的,所以,我覺得,是時候回去幫助鄉親們做些什麼了。”

“嗯,知恩報恩,好。”林安東琢磨了一會兒,忽然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小陳,你說現在在部委好呢,還是在地方好?”

陳子華先是一怔,隨即便醒悟過來,苦笑了一聲,林安東這是在問他自己的選擇呢,如今一年的掛職時間已滿,面臨着回部委的問題,但在地方僅僅一年時間,他已經走過了別人幾年甚至一輩子也邁不過去的門檻,從副廳升到正廳,如今在副省級市做代市長,算是副部級實職了,級別調成副部不過早晚而已,但若是這個時候回部委,前途可就真不好說了。

陳子華琢磨了一下,“回京城吧,機會肯定會多一些,卻不如地方上穩妥,”想起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共和國政壇的風雲變幻,忍不住又多說了幾句,“市長不是以前說過麼,危機始終與機遇並存,越是危險,機遇越大,反過來也是一樣,市長若是想求穩,未來一兩年之內,還是留在地方上最好。”

林安東緩緩點了點頭,卻沒有多說什麼。

拜謁完林安東,陳子華便返回文熙市,半個月後接到新的任命,如他所想,被任命爲藍山縣陳家坪鎮委書記,副鎮長。

第328章 香雲寺第146章 出人預料的常委會第733章 突檢第293章 向三公子(下)第四百〇一章 唐冬生的決斷第46章 招商、引資(下)第385章 各有手段第192章 薔薇(上)第747章 謀算一番第674章 脅持第433章 段國華的臉面第689章 遇上極品了第六百〇〇章 養傷第133章 天上掉餡餅?第二百○七章 佈局第185章 與管玉和的交易(下)第754章 林書記與許省長第62章 雙節第192章 薔薇(上)第418章 抓緊時間吧第41章 貴賤論(下)第98章 意外消息第688章 聚餐第382章 暗鬥第106章 疑真似幻第88章 雷霆反擊(上)第27章 意料之外的收穫第540章 分歧第29章 特種兵(上)第543章 閒聊第29章 特種兵(上)第419章 寒露第69章 轉折(1)第159章 出其不意第791章 規劃第312章 霧裡看花第45章 縣企第672章 作弊出千第22章 釜底抽薪第72章 春節前(下)第214章 驟雨(一)第三百〇八章 山頂幽會第451章 約見顧瀚霖第469章 糾結第43章 省長女兒?第271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214章 驟雨(四)第342章 紀委書記葉丹臣第146章 出人預料的常委會第468章 跑了?第40章 同盟(下)第五百〇三章 午宴第五百〇九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五百〇七章 貪官第59章 前奏第468章 跑了?第675章 行動計劃第276章 真相?第745章 利益要均沾第756章 破局第198章 重逢第191章 聚會第118章 蜜月(中)第151章 漏洞第542章 鄉黨第94章 禍根第83章 談判小組(中)第273章 除夕第313章 提前籌謀第248章 再下芝蘭第80章 妥協(上)第739章 落水第360章 堰湖區委第418章 抓緊時間吧第260章 撈過界了(上)第19章 規劃第185章 與管玉和的交易(上)第191章 聚會第五百〇四章 坦承第199章 小圈子(上)第236章 各有算計第165章 角逐序幕第34章 詭謀(下)第214章 蔣憲第57章 常委第740章 情面第42章 冰人第三百〇二章 線索第117章 各自籌算第61章 過猶不及第543章 閒聊第245章 險境第311章 安頓姚晨第532章 羅教授的猜測第231章 巧遇第123章 萱草兒第773章 家庭會議第32章 鐵案?暗潮(下)第471章 意外衝突第242章 淺水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