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兵進遵義

在給中央的電報裡,黔軍軍閥王家烈是這樣寫的,十軍兩次強渡,都沒有成功,刻尚隔岸相持中。

王家烈(1893年7月10日-1966年8月11日),字紹武,中國貴州省桐梓縣人,中華民國時期黔軍軍閥,曾任國民革命軍第25軍軍長兼貴州省主席。

誰也不知道王家烈到底是怎麼想的,但是李宗仁確實被耍了,而且最近李宗仁發現他對中央的統治癒發的不利,漸漸的他也認識到這個時代的民國沒有蔣介石真的不成。

黨內正在醞釀一股蔣介石重回中央的思潮,李宗仁儘管很焦急,但是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薛嶽是很很能打,可是帶領中央軍南征北戰的薛嶽比誰都狡猾,當桂軍開始鬆懈對第十方面軍的圍剿的時候,薛嶽也開始遠遠吊在第十方面軍後面,不放棄,也不突進。

而且李宗仁沒有什麼錢給中央軍,跋扈的薛嶽直接給中央發電報,“黔本事貧瘠之地,多年來遍地鴉片,生產極弱,無法補給爲由。”不想進入黔地。

同時薛嶽也委婉的告訴李宗仁,王家烈根本就不歡迎中央軍,也不歡迎桂軍,他們寧願被第十方面軍打出翔來,也不願意中央軍和桂軍進入黔地一步。

可是就在他們推脫的時候,第十方面軍已經展開了無與倫比的攻勢,本來粵軍還以爲憑藉烏江能夠抵抗第十方面軍的突破,因爲從來沒有人能在烏江上架起浮橋。他們堅信雖然第十方面軍有重炮支持,有突擊隊,但是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他們一定能消滅突擊隊,而且保證第十方面軍無法渡過烏江,可是事實證明他們多慮了。

第一個把數學運用到戰爭裡來的人不是劉源,拿破崙很早以前用過相似三角形判斷轟炸距離,而韓信很早以前就開始把排列組合中。

但是劉源絕對是第一個把數學在戰爭突破性應用的人,這個時候還沒有人想過把運籌學和戰爭聯繫起來。

可是數學小組通過計算對面的火力,緊緊五分鐘就計算出最佳的浮橋搭設位置,而更有幾個數學小組的人帶領工兵以最快的速度,用三個竹排重疊的辦法做出一個個門橋,緊緊十二個小時,一百多個門橋就做好了。

一百多個門橋在水中被準確的聯繫在一起,兩個巨大的拋射器將繩索拋射到對岸,巨大的繩索緊緊的把門橋聯繫在一起,而裝着局巨石的竹簍不停的被扔入水中。

一座江上巨蟒瞬間就形成了,因爲水衝擊力的緣故,浮橋有點彎彎曲曲的感覺,但是這並不妨礙第十方面軍強行渡江。

當地有不少百姓都被這條巨蟒嚇呆了,一直到劉源帶兵出川的時候,都有百姓對天發誓說,劉源將軍有神人保佑,能召喚神蟒幫他搭建浮橋。

幾萬大軍浩浩蕩蕩渡過烏江,黔軍全線崩潰。無奈之下,防線司令侯之擔只能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集結地位遵義。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第十方面軍一路窮追不捨,導致很多士兵認爲遵義不安全,一直跑到了瞳枔才停下來。

而侯之擔作爲防線司令更加奇葩,狂奔不知道多少裡,一直逃到了四川重慶。

侯之擔(1894--1950)少將。名祖佑,字鐵肩,貴州桐梓人。貴州講武學堂畢業。

最鬱悶的當屬王家烈,他是同時得到第十方面軍已經突破黔軍烏江防線和薛嶽帶領中將軍進入貴陽郊區觀音山的消息的。

這個時候,王家烈也終於明白了,其實蔣介石師徒一直在狼狽爲奸,坑害他們這些倒黴的軍閥,從朱培德開始不知道有多少知名的軍閥倒下。

而劉源的第十方面軍幾經圍剿竟然一點事情都沒有,火炮都是幾十門的有,如果沒有人支持誰相信啊。

王家烈甚至在想,李宗仁雖然依然在中央堅持,但是他應該已經控制不了形式了。因爲他聽說,在財團經濟支持的下,和黃埔軍校以及武漢分校兩座學校畢業的軍官生支持下,中央軍大肆擴軍,中央軍在圍剿過程衝,已經有超過八十萬的趨勢。

一下子擴軍了四十多萬,這是要有多大的魄力,可是相比桂軍卻在入主中央的過程中消耗巨大,已經沒有繼續在中央呆下去的能力了。

不過王家烈很清楚,雖然第十方面軍和中央軍大唱雙簧,但是該有的禮節還是不能少,不然到時候薛嶽大軍直接再給他們來一次,黔軍就撤掉消失在歷史舞臺上了。

可是薛嶽已經存了收編的黔軍的消息,所以不管王家烈帶來多少好東西,根本就不搭理他,也不見他。

而王家烈本人所擁有的兩個老巢一個歸劉源所有,一個歸中央軍所有,而他王家烈則徹徹底底成爲了喪家之犬。

其實這個時候,黔軍已經消失了。

遵義城根本就沒有懸念,當第十方面軍的迫擊炮擺開的時候,遵義的守軍便乖乖打開了城門。

而當地的老百姓則圍着第十方面軍看個不停,因爲他們黔軍的逃兵說了,第十方面軍個個身穿盜甲,身騎水馬,大家都想看看這些傳奇的裝備到底是什麼樣的。

拿下遵義,劉源反而不急着進入四川,原因很簡單,鄧錫侯等人不可能讓自己輕易入川,所以第十方面軍需要休整。

而另一條則是劉源發現隨着往西部行軍,第十方面軍影響力越小,甚至很多老百姓都沒有聽說過這支隊伍。

而就在第十方面軍在遵義休整的時候,薛嶽卻從蔣介石那裡得到了一個奇怪的消息,那就是他不希望劉源成功進入四川了。

薛嶽雖然不知道爲什麼,但是卻不得不表示,一定要救黔軍與水火。

當然他這樣做的目的無非還是要使貴州中央化,強化中央的額控制範圍,而對於消滅第十方面軍,薛嶽自己也是沒有多大把握的。

而鑑於第十方面軍在遵義停留,隨時可能東進與北上兵團匯合的趨勢,白崇禧下令要在烏江西北地區殲滅第十方面軍。

而白崇禧也不是一個弱者,對於指揮他有着極強的造詣,一條條命令有條不紊的發了出去。

他們分別是薛嶽沿着遵義地區難免的息烽,東南面的甕安,東南面的湄潭重新制定了一條追擊線,這條追擊線意味着國民黨將在三面合圍第十方面軍。

同時李宗仁覆電,湖南何健的湘軍、廣東的陳濟棠、廣西的白崇禧渡過烏江,聯絡各友軍,跟蹤追繳,以收取聚殲之效。

第9章 反衝鋒第24章 前後奔走第8章 談笑風波平(二)第62章 桂系大佬第65章 反擊(五)第12章 蔣校長墜馬第217章 南昌改編第158 蔣先雲的光芒第78章 二連勝第40章 軍心大振第103章 金山衛事第104章 闖三關(二)第17章 戰前會議第15章 三躬第96章 板垣計謀的破滅第65章 我要當校長第168章 暗戰(一)第7章 談笑風波平(一)第165 鄱陽湖大戰(二)第54章 形勢有變第61章 問計鬆井第16章 間隙第216章 生與死第1章 平津失守第3張 西安事變(三)第27章 不見第208章 血戰南京城下(六)第2章 西安事變(二)第107章 援兵來了嗎?第25章 民國情事第25章 高地阻擊第32章 廖磊楊明第207章 血戰南京城下(五)第一百一十五 翻雲覆雨第7章 徐州行(一)第175章 大別山下(一)第86章 假期生活第16章 宋希濂的反擊第8章 談笑風波平(二)第57章 玩一把大的(三)第3章 步炮協同第76章 完勝小鬼子第109章 決議第26章 無恥戰法第207章 血戰南京城下(五)第175章 大別山下(一)第98章 突然襲擊第106章 以退爲進第146章 軍旗升起的地方(六)第58章 從南京撤退第120章 熱潮第191章 皖西大決戰(七)第158 蔣先雲的光芒第190章 皖西大決戰(六)第95章 最後的抵抗 站前抗命的繼續第116章 南京血淚(一)第114章 痛楚第35 反勸詳第8章 檢閱第67章 正式交接第49章 反擊開始第131章 九江初戰(二)第147章 軍旗升起的地方(七)第194章 皖西大決戰(十)第3章 條件第20章 嫖妓問題第11章 羅店血戰(二)第105章 被時代淘汰的戰法第65章 我要當校長第110章 圍殲戰開始第123章 城下聚殲(四)第5章 軍隊第71章 棋差一招 榮耀的落幕第110章 父慈子孝第110章 圍殲戰開始第45章 固守待援第26章 突出重圍第144章 軍旗升起的地方(五)第171 暗戰(四)第111章 中央的態度第48章 家有喜事第159章 新想法第210章 血戰南京城下(八)第62章 校長離婚第189章 皖西大決戰(五)第127章 進京(二)第61章 互相交底第25章 高地阻擊第180章 大別山戰役(一)第140章 軍旗升起的地方(一)第46章 二敗第1章 平津失守七十四章 交流生來中國第230章 赤水四渡(三)第108章 準備撤退第23章 鐵血軍魂第49章 發動第30章 黎明前的初戰第30章 狗屎隊友第34章 圍殲王元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