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孫策遇刺 孫權立(下)

來人正是魯肅魯子敬,如今,周瑜並不在建業,而魯肅身爲參軍,與程普等人共掌軍中大小事務,是以,程普也不曾對魯肅隱瞞什麼,第一個就將消息通知了魯肅。

“不可能,陛下他洪福齊天,怎麼會?怎麼會陛下一定能安然脫險的”魯肅面上沉靜,聲音中,卻滿是顫抖。

“是子敬來了嗎?”微弱是聲音,自牀塌之上傳來。

“陛下”程普、魯肅神情一震,魯肅連忙上前,連聲說道:“陛下,魯肅在此陛下……”

“子敬,朕已時日無多,你仔細聽來。”孫策微弱的聲音響起,將魯肅的話打斷。

“不,陛下,你怎麼能……”魯肅還要說些什麼。

“朕的身體,朕自然是知道,休要多言,你與朕聽來”孫策俊目圓睜,雖然微弱的聲音,卻充斥着不容抗拒的意味。艱難的喘了一口氣,孫策這才接着說道:“此次,朕遇刺,事出蹊蹺。要知道朕雖然喜好打獵,但是,或三五日,或十多日,行止不定,子敬,你是明白人,難道不懷疑刺客怎知朕的行蹤?畢竟,朕出外打獵,外人很難知曉,這自稱許家三客的人又怎麼會在那裡守株待兔呢?在時間、地點及人數上都好像是有人事先做了安排,子敬,這難道不令人懷疑嗎?”

孫策的話音雖然微弱,但是,魯肅、程普卻是聽了個明白,程普張了張嘴,啞着嗓子不敢相信的問道:“陛下,你的意思是我朝中有刺客的內應?”

“錯了,”孫策緩緩的搖了搖頭,或是觸動了傷勢,眉頭不由皺了起來,半晌才道:“怕不是內應,而是主謀朕中箭之後,曾欲拔劍與此刻搏鬥,可是無端的,朕的寶劍劍刃,竟然憑空脫離了劍柄程老將軍,你與朕多陪於戰場之上,當知道,朕之劍,雖非什麼寶器,但是,卻也稱得上堅固,伴隨朕多年,怎卻今朝壞去?”

“什麼?莫非是宮中……”此刻,饒是魯肅平日裡再是鎮定,此刻,也是傻了。他當然明白,孫策這麼說,將代表着什麼只是,這……這是真的嗎?

“策兒,你,你怎麼樣了?”

正這時,門處一急促的女聲傳了進來。程普、魯肅連忙看去,卻見正是吳太夫人。二人連忙起身相迎,拜道:“臣程普(魯肅),見過太夫人”

“免了,免了”吳太夫人揮了揮手,神色中充斥着一絲的不耐,哽着聲音問道:“子敬、德謀,策兒他怎麼樣了?”

“……”這該怎麼說?難道,要告訴太夫人孫策要不行了嗎?一時間魯肅、程普的腦袋全耷拉了下去,無言以對。

“說啊究竟怎麼樣了”見二人的神情,吳太夫人的心中生起一絲的不妙,尖着嗓子叫道:“子敬,你來說,伯符他究竟怎麼樣了”

“太夫人,這……”魯肅張了張嘴巴,一陣的爲難。

“母親……”微弱的聲音,緩解了魯肅的尷尬。

“策兒,你……”吳太夫人連忙向聲音傳來之處看去,卻見面部帶傷的兒子正躺在牀塌之上,張着嘴,似乎是要說些什麼。吳太夫人也顧不得再去理會魯肅、程普,幾步來到牀前,顫抖着手,眼淚撲簌簌的掉了下來,“天殺的賊人策兒,你……”

“母親,孩兒不孝,不能再侍奉你老天年了。母親大人,莫要悲慼,聽兒將話說完。”孫策艱難的擡起手,將吳太夫人臉上的淚水擦去,勉強的一笑,說道。

“策兒,你說,你說”吳太夫人強忍悲慼,哽咽着道。

“母……母親,兒天……天年已……已盡,不能侍……侍奉慈母……母,今……將皇位傳付……付於弟,望母朝……朝夕訓之。父兄……兄舊人,慎勿……輕怠。至於朝……朝中大小……事務,外事……不察,可問周……周瑜,內……乃事不明,即問……問張昭。還……還有,兒之死……死因及前後……經過,千……萬不要傳…….傳出,以免……造成國……國內上下不……不必要的動盪。”孫策斷斷續續的說道。

“策兒,爲娘記下了,你快些休息休息,將身子養好了再說。”聽着兒子虛弱的聲音,吳太夫人肝腸寸斷,忍不住眼淚又落了下來。

“母親,孩兒的身體,孩兒自己明白。”孫策面部,突然現出一幕不健康的潮紅,聲音也流暢了許多,道:“悔不聽當年黃逍之言,方纔有今日之禍也”

“陛下,此話何意也?”魯肅不明白孫策爲什麼突然冒出這樣的話來,甚是不解的問道。

“當年,朕與公謹同往天都,黃逍就曾斷言朕有‘吳許之憂,狩獵之危,鋤草留根,方得後患’,如今想來,那吳當是指吳郡,而許則是指那許貢,狩獵之危,可不正應今日?今日那三人自稱是許貢門下,想來,此事歲有朝中人爲某,卻是也同那許貢脫不得干係。”孫策一臉的追悔神色。本來,當年在聽了黃逍的勸戒之後,孫策出外打獵的次數明顯的減少,但是,隨着歲月的沉澱,吳國基本平定,孫策的戒心也就淡了,時至今日,卻又想起黃逍的話,頓時感慨不已。

“什麼?黃逍他竟然有如此之說?”魯肅、程普無不震驚。

“不錯,當年黃逍卻是如此告戒的,公謹當年也在旁邊。只可惜,朕將之當做了耳旁風,方纔有今日之禍也”孫策長嘆了一聲,接着道:“程老將軍,子敬,記住,對外,只許稱朕是爲許貢門客刺殺,萬勿扯出其他之事,可是明白?”

“陛下,臣(末將)明白。”孫策的前一番話,已經令二人知道了許多,也知道孫策究竟是在維護着什麼,也不挑明,怕的是影響到旁邊的吳太夫人。

“可憐,可恨恨公謹不在此地,不得當面囑之也父親,孩兒來見你了”高亢的聲音,完全不似重創之人,只是,這一聲悲呼之後,聲音嘎然而止,抓住吳太夫人的手,頹然落下。

“策兒?策兒,你……”淚水瓢潑,吳太夫人放聲長哭,聲音如同杜鵑啼血。

“陛下”程普、魯肅心頭一沉,“撲通”、“撲通”相繼跪了下去,悲聲再起。

“太夫人,你……來人,快扶太夫人下去”背徹中的吳太夫人突然沒了聲音,魯肅急忙看去,卻見吳太夫人已經背過去去,連忙從地上爬了起來,急着聲音喊道。

“皇兄,你……啊,母親”一個聲音自門外傳了進來,隨着聲音,一道身影跌跌撞撞的撞開房門,似是早知道了屋內發生的事情一般,悲切的叫道。當看到魯肅攙扶着的吳太夫人時,神情卻是再變。

來人,正是孫策之弟,孫權

“仲謀還請節哀。陛下已駕崩,朝中還需仲謀主持大事纔可”魯肅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闖進來的孫權,搖了搖頭,淡淡的聲音響起,“陛下有言,遇刺的詳情,不得外傳。”

聞聽,孫權碧眼中悄然閃過一絲喜色,連忙道:“謹尊皇兄之命”

公元205年,天治七年八月四日,吳大帝孫策遇刺不治身亡,孫策下葬之後,孫權即位,稱太宗皇帝。孫權即位後,連下數道聖旨,以尊先兄之名,大肆冊封父兄舊人,一時間,因孫策意外之死頗有些動盪的吳國,有了穩定的趨勢。而即位不久的孫權,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就在孫權神情剛剛放鬆之際……

李術,可以說,又是三國曆史中,幾近被人遺忘的一個人物

歷史上,最初李術爲會稽太守,孫策平定江東之後,以李術爲廬江太守,撥給李術三千兵馬鎮守廬江郡。可以說,孫策對於李術,算是極爲重視的,三千兵馬,鎮守一方,北拒曹操……也可以說,李術完全是孫策帳下一員大將

而就是這員大將,在孫策死後,卻是舉起反旗,反對孫權。

後世有人研究,李術其實根本不是孫家的舊將,孫策任命他爲廬江太守,不過是權利妥協的結果罷了。

持有這個觀點之人,以孫策只撥給李術三千人守廬江爲論據,認爲孫策不過是敷衍李術。

但實際上,三千人,在三國時期的江東,已經是相當強大的一股力量了。江東本就是地廣人稀,南方丘陵地帶內遍佈山越民衆,整個江東都聚集不起多少軍隊來。孫策本身的軍隊就只有寥寥幾萬,還需要防備山越叛亂,給李術留下三千人馬,已經是極限了

相比起長江之南,處於江淮之間的廬江無疑要更加富庶,這片地域,孫策也不可能放棄,讓一個不是自己心腹之人管轄。

看三國版圖,東吳佔絕大片地域,幾乎是西蜀兩倍

但實際上,東吳的國力,比起西蜀還要遜色不少,即便是東吳佔據了荊州之地,也難以與西川天府之國相比。

李術以三千兵馬,鎮廬江,北御曹操,同時還要安撫因爲孫策殺陸康,對孫策懷有異心的廬江士族。這樣的一位廬江太守,說不是孫策的心腹,有誰會信?

如今,同歷史上不同的是,李術,歸順孫策之後,卻還是會稽太守,而不是歷史上的那個廬江太守同歷史相同的是,孫策的死訊傳出,李術反V!~!

第447章 落鳳坡前 張任隕(三)第257章 幽州戰局 潛入後方(六)第567章 夜襲牛渚 四千偷營第278章 算計袁軍 火焰焚天(二)第254章 幽州戰局 潛入後方(三)第95章 雨中城外 長安已亂第21章 主政雁門 陰館之治第390章 黃袁初戰 遭遇戰(六)第41章 田豐定計 兵佔太原第201章 重重包圍 六大謀士第159章 拳腳雙絕 戰王越(三)第277章 算計袁軍 火焰焚天(一)第543章 收拾殘局 江南紊亂第72章 委任司馬 沮授到來第28章 謀定後動 兵發虎牢第182章 師門激戰 誰槍王(二)第483章 天降石碑 黃逍稱帝第403章 小小恩惠 另類賞賜第286章 鐵騎狼狽 抵達小山第399章 高覽歸降 熟女楊氏第254章 幽州戰局 潛入後方(三)第81章 挫銳折膽 攔路伏兵第459章 周倉敗北 親自出馬第18章 典韋騎虎 戲忠志才第98章 分你一半 欲回幷州第158章 拳腳雙絕 戰王越(二)第9章 白虎歸去 黃巾起義第145章 呂布敗逃 黃逍截殺第240章 信與法正 天倫之樂第461章 祝融傾心 最後一戰第116章 四顆牙齒 擊殺董承第443章 生擒嚴顏 翼德勸降第531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十)第503章 決戰草原 鮮卑降(六)第447章 落鳳坡前 張任隕(三)第460章 生擒祝融 木鹿大王第63章 抱得美女 感恩錦侯第440章 張鬆來使 黃氏忽悠第537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十六)第118章 殺人無罪 封建迷信第418章 粉色殺機 撕破面皮第130章 天降祥瑞爲父姿態第120章 百官狼狽 又是誤會第178章 五路司州 兵進潼關第454章 快馬輕刀 力敵三將第116章 四顆牙齒 擊殺董承第424章 張允大敗 江東意向第103章 少年郝昭 天子書信第274章 爾等鼠輩 羞共神州第271章 暴雨瓢潑 單戟救母(二)第286章 鐵騎狼狽 抵達小山第349章 不屑之事 願爲之事第210章 力戰三將 張繡命危第441章 兵發益州 鬥將夔關第342章 宴會百態 夫妻夜話第124章 呂布之怒深謀陳宮第6章 命懸一線 聖獸白虎第10章 千里幽州 會劉關張第569章 人心惶惶 致敵窮途第358章 派往各處 尋請方士第264章 宛城風雲 曹操之死第9章 白虎歸去 黃巾起義第303章 另類戰爭 經濟封鎖第353章 魯肅到來 可有子女第85章 界橋之畔 戰趙雲(二)第261章 宛城風雲 曹操之死(一)第140章 毒辣深謀 箭盡糧寡第550章 感天動地 衆說紛詞第347章 難得清閒 麻煩來了第456章 火燒蠻營 追擊南昌第226章 潼關尾聲 鬥陣鬥將(六)第497章 各個擊破 黃袁戰第401章 萬事具備 跨海東征第1章 靖國神社 風起雲涌第103章 少年郝昭 天子書信第126章 曹操所恃星星之火第268章 茂陵城中 馬超之妹第200章 賈詡後招 再度劫營第310章 悍勇張遼 威震西羌(一)第446章 落鳳坡前 張任隕(二)第122章 枕邊細語 毒辣徐庶第281章 馬成攔截 續戰潼關第350章 無中生有 學院學說第182章 師門激戰 誰槍王(二)第223章 潼關尾聲 鬥陣鬥將(三)第505章 趙雲施仁 單于歸心第111章 兵鋒所指 假敗真敗第397章 戰事膠着 殊死征戰第258章 幽州戰局 潛入後方第182章 師門激戰 誰槍王(二)第83章 袁紹之圖 界橋之戰第425章 毒辣算計 倒黴二人第432章 兇險比試 旗鼓相當第429章 大敗祖郎 孫權登場第543章 收拾殘局 江南紊亂第121章 理念碰撞 教訓蔡琰第76章 兵行險着 計唬公孫第515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四)第208章 吊橋不在 韓遂逃遁第21章 主政雁門 陰館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