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汝南月旦 再不復存

東漢末年。天下紛爭頓起,各路諸侯或爲野心或爲己利而擁兵自重,分割領土,致使大漢連年征戰。民不聊生。

或許有人認爲,這是一個武將的時代,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給了武將多麼崇高的榮譽!但是,武將當真是那麼耀眼麼?耀眼地將其他人盡數籠罩在自己光輝之下?非也!錦侯黃逍之所以能名傳天下,爲世人所傳誦,並非是因爲他的勇武無人能敵,再過勇武,也不過是一莽夫而已,何足道哉!黃逍之所以能名傳天下,除卻其他因素,多是因他文武雙全,武,萬人敵;智,蓋羣雄!

智者,謀也,即所謂的謀士,設謀獻計的人。如秦有商鞅、李斯,漢有張良、范增、蒯通、陳平、蕭何、曹參、陸賈,三國有賈詡、諸葛亮、龐統、徐庶、郭嘉、荀彧、司馬懿、周瑜等等。當然,多是這些人還不曾展『露』頭角,鋒芒未顯,是以,天下人皆以黃逍智蓋羣雄!未曾交鋒,孰優孰劣,尤未可知也。

汝南。

某地林間一處,四人把茶闊談。

“……錦侯者,姓黃名逍,字中興,據其口中自稱乃是西涼人,至於其本家出身,劭愧甚,如今未有頭緒,好似憑空出現一般,或許是天下隱士之後。此人兵馬嫺熟,文韜武略無一不精。武者,無人能敵,有書載曰西楚霸王項羽擅使一杆虎頭盤龍戟,與其武器一般,是故,劭疑其乃是項羽隔世傳人。文者,深悉兵韜,爲將,可衝鋒陷陣,爲帥,可統帥三軍,運籌帷幄。在軍中名望甚高!傳聞他治下二州,民生安泰,百姓多是隻知錦侯而忘天子也!其最早所在之陰館,如今,比之舊日京師亦是絲毫不差,如此可見一斑。”

若是黃逍、曹『操』在此,定會認出說話之人爲誰,正是當代著名人物評論家許劭許子將!這一日,正是其聚友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之時,乃天下聞名之“月旦評”。

天下間,能讓天下聞名的許子將做此之評,這是何等的榮耀!其餘三人心中感慨道。

“聽聞子將評說其爲‘太平之隱士,『亂』世之英雄。文武德才,一代人傑’,我卻不知何爲‘太平之隱士,『亂』世之英雄’,還請子將爲我解『惑』。”

“德公兄,”原來此人乃是襄陽名師龐德公!“劭曾觀其面相,知其非追逐名利之人,若是太平之盛世,此人斷無此等名聲,當不爲人所知也,然時事造就英雄,英雄亦適時事也,如此而已。”

“天下大『亂』已是必然,羣雄逐鹿,域中落如誰人之中,子將心中可有定數?”

“承彥說笑了,天下何其之大,能人輩出,劭又如何能盡識天下之人?此當不得論也!不過,早年間,劭觀中原,龍氣起於北方以及江南、蜀中,但自黃巾起義之後,龍氣卻有所偏轉,轉起西部以及江南、東北方向,天象漸『亂』,也不知是何人『亂』了天數,劭也不明矣!”

原來,此四人正是許子將、龐德公、黃承彥,而另一人,正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皆乃當世名師、名士之流也,應許劭之邀請,來此處參加他所舉辦的“月旦評”。

“竟然有如此之事?”三人臉現驚容,龐德公不敢置信的道:“何人能有如此本事?”

“劭亦不知也,這世間,我許劭閱人無數,唯有一人不曾看透,就是這個錦侯黃逍!”許劭搖搖頭,他這些年來爲此事走遍了大江南北、關裡關外,然不想卻是無果。

“哦?世間還有子將看不透之人?這個錦侯黃逍有什麼特別,子將竟看不透此人?”司馬徽本靜靜的喝着茶水,聽着三人的言論,聞許劭此言大奇,忍不住出聲說道。許劭何人也,其觀人術天下誰人不仰之!會有如此之事?

“劭也奇怪,某閱人無數,然卻從未見過此般脫離五行命輪的活死人!此人,劭實看不透也!”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子將也不必奇怪,勿未其惱。”黃承彥笑道。

“承彥兄深習兵法戰陣,對五行八卦之術多有研究,乃是汝之專長,劭不及也!既然承彥兄如此說,也罷,既然看不透,再去想也是無濟於事,哎!”許劭搖頭嘆道。

“呵呵!”笑看着許劭,龐德公朗笑說道,“子將,聽聞你點評那曹孟德爲‘『亂』世『奸』雄’如今他在袞州,多爲青州黃巾侵擾,不甚景氣也,如此莫非便是子將口中的『奸』雄乎?”

許劭苦笑一聲,輕聲說道,“當初我見此人,隱隱有真龍之相,心中大驚,本不予點評,無奈他久久糾纏,是故不得已而點評之。然卻不想,其竟被人奪了氣運,若不然,當不會是如今之局面。”

“被人奪了氣運?何人也?”司馬徽驚疑的問道。

“錦侯,黃逍!”

“又是他?”龐德公心中震驚,怎麼又是這個黃逍!?今天的話題幾乎全圍上了此人!“此人如何奪了那曹孟德之氣運耶?”

許劭搖搖頭,苦笑着道:“劭也不知。然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劭曾聞黃逍名盛,欲尋之,待尋到之時,不想曹孟德亦在其旁,依劭觀之,曹孟德之真龍相隱隱有被黃逍壓制之實,其必再難有作爲矣!”

估計,這輩子的苦笑,唯有今天最多吧!許劭心中發苦,枉他自詡觀人之術天下無雙,不想卻出了如此般大的烏龍,又讓他情何以堪?

“那豈不是……”黃承彥曉陰陽之理,見許劭如此說,哪會不明白,脫口驚呼道。

“天機變幻,世事無常,吾等只是妄加猜測而已,做不得真也!正如黃巾起義之前,劭也是未曾料到今日之局面一般!劭甚疑某之觀人術是否是什麼地方出了差錯,已無顏再爲任何人做評論,這‘月旦評’,也將是最後一次,日後,世間再無‘月旦評’矣!”許劭面現落寞之『色』,語氣沉重的道。

“什麼?”三人震驚,“月旦評”不開了?龐德公急道:“這如何使得?子將如此,天下人卻是往何處尋這評說之人?天下間誰又能及的上子將之學?”

許劭搖搖頭,自嘲說道:“評說有誤,實再無顏矣!”

第366章 果然是他 最後一虎第376章 增援江東 擇日東征第89章 全軍訓話 不戰屈兵第516章 馬超威風 戰三韓(一)第356章 周泰歸來 第一次敗第298章 離開前夕 最後準備第393章 援軍來到 投石發威第395章 敵軍意圖 戰略撤退第469章 臥龍鳳雛 諸葛龐統第521章 生命永恆 決戰到來第110章 徐庶之計 長板之威第519章 死志死鬥 再逢絕路第253章 幽州戰局 潛入後方(二)第513章 龐統算計 戰安喜(六)第508章 龐統算計 戰安喜(一)第154章 軍旗招展 大閱兵(一)第73章 分析局勢 戰是不戰第258章 幽州戰局 潛入後方第476章 荊州諸葛 太史子義第516章 馬超威風 戰三韓(一)第309章 斷敵後路 百騎劫營第281章 馬成攔截 續戰潼關第168章 家鄉真定 出乎意料第532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十一)第417章 宴會之上 處處設伏第456章 火燒蠻營 追擊南昌第477章 八門金鎖 魏延身死第461章 祝融傾心 最後一戰第480章 新的一年 新的氣象第246章 夫妻煽情 殺戮之始第246章 夫妻煽情 殺戮之始第213章 狀若乞兒 脫得一命第567章 夜襲牛渚 四千偷營第241章 算計袁紹 訓練大綱第383章 黃巾杜遠 落難女子第12章 桃園結義 兵發穎川第19章 郭嘉奉孝 論天下勢第303章 另類戰爭 經濟封鎖第138章 悍勇典韋 戰呂布(一)第488章 活燒顏良 戰毛城(四)第457章 生擒孟獲 二將歸心第371章 黃逍的仁 百姓的心第341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十)第321章 順手牽羊 兩軍互詐第142章 殺意凜然 虎神之殤第144章 瘋狂典韋 陷陣陷陣第224章 潼關尾聲 鬥陣鬥將(四)第415章 麾下百態 袁軍動態第109章 誅殺三賊 收編白波第235章 涼州牧至 馬騰討官第216章 賈詡掌權 馬成佔山第109章 誅殺三賊 收編白波第47章 討伐董卓 齊聚洛陽第534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十三)第154章 軍旗招展 大閱兵(一)第192章 夜色暗失 黃逍中伏第55章 算計函谷 火燒郭汜第188章 謀劃局勢 黃逍舉措第548章 伯符不安 前往災區第447章 落鳳坡前 張任隕(三)第288章 水淹韓軍 豪氣第一第539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十八)第331章 曲終分曉 兩將歸西第155章 大閱兵(二)第336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五)第370章 張機搬家 再赴長社第359章 譙國譙縣 許楮蹤跡第364章 指點迷津 醫聖張機第78章 紛紛而至 殺回鄴城第359章 譙國譙縣 許楮蹤跡第54章 巧計戲董 曹操危難第133章 殺戮時刻 猛虎食人第236章 老羅瞎掰 潼關水軍第462章 孟獲稱服 平定南蠻第521章 生命永恆 決戰到來第278章 算計袁軍 火焰焚天(二)第82章 先登麴義 公孫氣極第273章 蒼天可鑑 一跪傾情第204章 步戰張頜 援軍來到第15章 精選降兵 定計中郎第358章 派往各處 尋請方士第246章 夫妻煽情 殺戮之始第494章 各個擊破 黃袁戰(四)第546章 欲求荀彧 牢獄之災第288章 水淹韓軍 豪氣第一第111章 兵鋒所指 假敗真敗第553章 荀氏叔侄 龐統歸順第21章 主政雁門 陰館之治第546章 欲求荀彧 牢獄之災第548章 伯符不安 前往災區第168章 家鄉真定 出乎意料第552章 商議推廣 還是不降第147章 妻不如妾 妾不如偷第129章 指點徒弟 貂禪欲生第359章 譙國譙縣 許楮蹤跡第36章 二釋單于 力戰四猛第92章 火焰滔天 公孫殞命第295章 一家團聚 孃的意思第249章 解決問題 設置軍妓第66章 定居陰館 楊彪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