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走訪(一)

“陛下,微臣心中倒是有幾個主意。”

聽到趙諶問話,秦檜思考了一陣之後,緩緩說了起來。

“江南雖然發生兵變,陛下誅殺康王逆賊,然則江南大局未亂!江南仍舊有朝廷存在,江南各地仍舊有官府存在!只要各地官府仍舊能夠正常運作,江南便自然平穩。陛下首先應當下旨,維持江南各地官員職位不變,這些官員自然會支持陛下。其次,陛下在關陝、川蜀等地所實行的減租令,天下知名,只是江南各地的官紳對於這減租令卻是恐怖至極。人性自私,都不願意自己利益受損。陛下應當下令,江南不實行減租令,這樣一來,各地的官紳才能放下心來。微臣也知道,陛下推行減租令是爲了造福天下百姓,可是治大國如烹小鮮,許多事情都要慢慢來。如果陛下一定要推行減租令的話,可以在中原各地推行。陛下軍力之強,女真絕不是陛下對手,假以時日,收復中原是肯定的事情。中原人口零落,陛下無論在中原推行什麼政策,都不會有人反對陛下。江南各地的百姓若是看到中原推行減租令,定然會前往中原,江南人口減少,那個時候許多官紳就會主動要求陛下在江南推行減租令了。”秦檜道。

“不錯!”趙諶笑了笑,點了點頭。

“陛下應當在江南各地公佈楊時等人的罪行!陛下須得告訴天下儒士,您並非是和天下儒士作對,只是楊時、李侗、羅從彥等人大逆不道,謀反作亂,您不得不誅殺他們而已!等到將來,陛下還是要用這些儒士,天下還是需要這些儒士。我知道陛下並非是懼怕這些儒士,這麼做也是爲了能讓江南快些平穩。”秦檜又道。

“不錯,你這些都是讓江南官紳、儒士們快速平穩的方法,不過對於下層百姓,我們也要想辦法。朕在關陝、漢中的時候,曾經成立宣傳司,現在宣傳司也即將進入江南,自然會讓江南下層百姓平穩下來。”趙諶道。

“其實,要想讓江南下層百姓平穩下來,只需要剪除那許多的苛捐雜稅即可。”就在這個時候,趙鼎冷冷的道。

趙諶的目光看向了趙鼎,趙鼎輕哼了一聲,到:“陛下剛纔說的不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現今天下大亂,國家殘破,我趙鼎自然不能隱退天下。現在正是我輩爲國出力之時。不過,我並非是幫助宣武皇帝你,我是幫助天下百姓。”

“朕明白。”趙諶點了點頭。

不管趙鼎是因爲什麼原因留在朝堂之中,只要他願意出力就好。

“這些年來,爲了維持龐大的軍餉支出,建炎皇帝在江南推行苛捐雜稅,百姓苦不堪言。現在建炎皇帝已死,陛下一統大宋,陛下也不需要這許多兵力,當初建炎皇帝屬下很多兵馬都可以削減,苛捐雜稅自然也可以削減了。這樣一來,百姓自然感激,江南自然平穩。”趙鼎道。

“很好,你們兩人的主意都不錯,朕都要採用。”趙諶點了點頭,道。

就在這個時候,又有人進入了福寧殿中。

只見王德帶着一羣士兵抱着一沓沓紙張走了進來,他們將這些紙張都放在了桌子上。

“陛下,這些是江南皇宮裡珍藏的一些公文,我們都收集起來,供陛下查閱。”王德道。

“好!秦大人、趙大人都在這裡,我們一起看一看!”趙諶道。

這些都是江南朝廷中書省中的重要公文,觀看這些公文,可以在最短時間看出趙構這些年來的施政方法、施政經驗,同時也可以看到江南朝廷重要官員的才能如何,對江南大局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除了中書省的公文之外,樞密院中也有大量的公文存在,不過現在還沒有送到趙諶面前。

外面天色已經黑了,趙諶就坐在桌前仔細的翻看、查閱,不是的詢問秦檜、趙鼎,瞭解江南朝廷這些年來的大小事務。

他看的非常的仔細,問的也非常的仔細。他統治關陝、漢中、川蜀多年,在治理國家之上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有自己看重的地方。

看到趙諶認真的模樣,趙鼎也不由得暗暗嘆息,心想趙諶果然有遠勝趙構之處。當年趙構在皇宮之中,晚上是從來不處理公務的,每天只會和後宮一些女子、太監廝混。即使是平日裡,趙構也不可能如此關心這些公文,趙構治國之能也遠遠不如趙諶。態度不如對方,能力也不如對方,難怪短短數年時間就一敗塗地,被對方打到了江南,佔據了臨安。

一直到了子時,趙諶才停了下來。

“今天天色已經晚了,明日繼續查看!對了,你們兩人都有不少的下屬,你們要將這些人都用起來,先讓江南的朝廷恢復運轉。”趙諶道。

秦檜、趙鼎答應了下來。

“臨安乃是江南都城,即使是將來,天下真正太平,臨安也是江南大城、國家陪都。這裡至關重要,朕要先讓這裡穩定下來才行。”趙諶笑道。

秦檜、趙鼎都暗暗好奇,不知道趙諶要用什麼方法將這裡安定下來。

剛剛經歷了苗劉兵變,又經歷了趙諶入城、楊時造反等等事情,臨安城百姓受到了極大的驚嚇,這裡要想恢復曾經的繁榮景象恐怕需要很長時間了。

※※※

第二天清晨,天色剛剛亮的時候,此刻臨安城南無數的窮苦百姓已經起牀。

只是昨天臨安城剛剛經歷了一場動亂,無數造反的大儒、朝廷官員被誅殺九族,這些普通百姓雖然沒有遭遇災禍,但是也是恐怖不已,此刻他們躲在自己家裡,根本就不敢出去。

在一條小巷之中,這裡有五六戶人家。

其中有一戶人家最爲殘破,他們的院子倒是不小,可惜院子裡全是茅草屋,茅草屋中也沒有像樣的傢俱,真正的家徒四壁。

天色越來越亮,院子裡傳來了哭喊的聲音。

那是幾個小孩在哭喊,他們想要出去,然而他們的父母根本不讓他們出去。

除了他們的父母之外,他們還有五十多歲的爺爺存在,而且他們還有七十多歲的曾祖父存在。

“快些讓他們不要哭喊了!現在誰也不知道城裡面怎麼樣了!若是把亂兵招來就不好了!”那七十多歲的老人着急的道。

“爹爹,咱們這裡這麼窮,亂兵也不會來到我們這裡吧?”他那個五十多歲的兒子道。

“那可說不定呢!”老人搖了搖頭,道。

他們兩人正在說着,就在這個時候,外面突然傳來了敲門的聲音。

聽到這敲門的聲音,那七十多歲的老人大吃一驚,他那個五十多歲的兒子也一下子呆在了那裡。

“快快!讓孩子們都藏起來!讓孫媳婦也藏起來!這樣的亂世之中,誰也不知會發生什麼事情!”老人慌忙道。

“爹爹,我們怎麼辦?要不要開門!”五十多歲的兒子道。

“我也不知!”老人此刻慌亂無比。

“父親,我看我們都藏起來吧!”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來到他們的身旁,焦急的道。

這是老人的孫子!老人一脈單傳,只有一個兒子、一個孫子,不過慶幸的是他有三個曾孫。

此刻三個曾孫已經躲了起來,他的兒媳、孫媳也已經躲了起來,院子裡只剩下他們三個人。

敲門的聲音更加的激烈了。

“去!打開院門!我們即使不打開,他們也會闖進來的!”老人深吸了一口氣,讓自己平穩下來,道。

當下他那二十多歲的孫子來到了院門口,有些顫抖的將院門打開。

剛剛打開院門,他就看到了外面十餘名黑甲士兵,看到這些士兵,他感覺眼前一暈,果然是亂兵來到了這裡!

他本來以爲那些亂兵會蠻橫的將他一把推開,然後闖進院子裡,誰知那些亂兵竟然站在那裡沒有進來。

“兵……兵爺,你們有什麼事情嗎?”此刻那七十多歲的老人已經走向前來,聲音有些顫抖道。

“也沒有什麼事情,只是來這裡看一看!朕來到江南多日,也該拜訪一下江南的百姓。”外面傳來了一道溫和的聲音。

只見一個不到二十歲的青年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這青年英姿颯爽,一身的明黃服飾,服飾上繡着金龍。

看到這青年之後,老人一下子呆在了那裡,他孫子也呆在了那裡,他的兒子跟在他的身後,此刻也是呆住了!

“您……您是……”老人用顫抖的聲音問道。

即使是最普通的百姓也知道身穿這種服飾的是什麼人!除了這世上至高無上的那個人之外,再也不可能有人穿這樣的服飾!只是那個人怎麼可能來到這樣的貧賤百姓家中?從古至今,都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情!

“朕乃是大宋天子趙諶!”趙諶微笑道。

老人呆在那裡,說不出話來。

過了好一陣之後,老人猛地跪倒在了那裡,他的兒子、孫子也早已經紛紛跪倒在了那裡。

“陛下……草民參見陛下!”老人聲音顫抖,激動的都快哭出來了。

“都平身吧。”趙諶柔聲道。

老人此刻感覺身體發直,根本就站不起來。

當下趙諶走向前去,親自將老人扶了起來。

至於老人的兒子、孫子,此刻也有人將他們扶了起來。

“陛下……竟然真的是大宋的陛下、天子、皇帝,他來到了我們家中!我不是做夢!天啊!怎會有這樣的事情?”此刻老人激動不已,身體在不斷的顫抖。

“陛下,請、快請進來!快,去將家裡最好的東西都拿出來,招待陛下!”此刻老人的兒子又是興奮又是激動,急促的喊道。

當下老人的孫子已經急忙去安排這件事情,他們本來要將趙諶請進房子裡的,只是他們的房子實在是太慘破了。

於是老人的孫子將桌子搬了出來,將自己家中最好的茶葉泡好,放在了桌子上。他將碗用開水衝了一遍,這纔開始沖茶,放在趙諶的面前。

他的手不斷的顫抖着,茶水都潑了一半,這才交到趙諶手裡。

“你們都一起坐下吧。”趙諶道。

“陛下面前哪有草民的座位?草民萬萬不敢坐也!”那七十多歲的老人又是激動又是惶恐道。

“來人,扶老人家坐下。”趙諶道。

當下有士兵走上前去,扶着老人坐了下來。至於老人的兒子、孫子此刻仍舊是站在那裡,一副恭敬模樣。

“這些天裡,臨安城中發生了不少的事情。朕誅殺逆賊,讓百姓生活不便,朕心中很是抱歉。”趙諶道。

“陛下這是說哪裡話來,逆賊造反,罪該萬死,陛下誅殺他們理所當然。”老人此刻終於恢復了一些正常,道。

“不管怎樣,讓百姓擔驚受怕,朕心中還是不安。”趙諶道。

“陛下,這是沒有的事情。”老人道。

“朕今日來到這裡,要告訴你們一句,從今以後再也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你們可以像往常一樣,正常出去。朕向你們保證,臨安城只會比以前更加平安。”趙諶道。

“多謝陛下,多謝陛下!”老人不斷點頭道。

“康王篡位,朕從川蜀而下,誅殺康王。今後大宋還是以前的大宋,朝廷卻不再是以前的朝廷。對於國家的政事,不知道老人家有什麼建議嗎?”趙諶道。

“這個……陛下您應該多用清官,少用貪官。”老人嘴張了半天,終於說出一句話來。

“好!朕自然會多用清官,朕不會動用貪官的!”趙諶道。

“陛下若是這樣做的話,將來定然是一代明君。”老人道。

“要想成爲明君,重要清官、少用貪官,光有這些是不行的。朕還會大力推行仁政,造福天下百姓。”趙諶道。

“老朽替天下百姓謝謝陛下。”老人道。

“今天朕從皇宮出來,第一個來的就是你們家。看到你們子孫同堂,其樂融融,朕給你們留下一幅字來,願老人家多福多壽、多子多孫。”趙諶笑道。

當下立刻有人將筆墨紙硯取來,趙諶就在這桌子上寫了一副字。

“老父一百歲,常念八十兒”,趙諶寫完之後,緩緩念道。

這個時代,識字率極低,普通百姓根本沒有幾個識字的。而且,寫出複雜的詩句來,這些人也不懂其意,於是趙諶寫了兩句十分普通的話來。不過話雖然普通,但是裡面卻蘊含祝老人長壽百歲之意。趙諶唸完之後,這一家老小才知道趙諶寫的是什麼。

“多謝陛下!草民多謝陛下。”老人再次激動道。

“朕還要去其他地方轉轉,看看臨安城的百姓生活如何。老人家,願您身體健康,將來天下太平的時候,朕說不定還會來找你聊天、談話。今天,朕就先告辭了。”趙諶站了起來,笑道。

“草民等恭送陛下!”老人一家老下此刻重新跪了下來,齊聲道。

趙諶帶着侍衛們離開了這一家,已經走遠,老人的兒子、孫子這才站了起來,他們將老人扶了起來。

“剛纔我不是在做夢?”老人聲音仍舊顫抖。

“爹爹,剛纔確實是咱們大宋的天子、皇帝來到咱們家裡了!咱們不是做夢!”老人的兒子聲音也在顫抖。

“這一副字當真是陛下所寫?”老人又道。

“真的是陛下寫的!”老人的孫子道。

“這……這……我活到七十歲了,真是做夢都沒有想到能夠見到我大宋的皇帝,能夠得到我大宋皇帝親手贈字!我這一輩子也算是值了!這一副字留在咱們家中,將來也是傳家寶,這要代代相傳,永遠都留在咱們家中!”老人道。

“陛下說逆賊已經誅殺,今後臨安城恢復正常,也不知是真是假?”老人的兒子道。

“混賬,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自古君無戲言,陛下所說定然是真的!你竟敢懷疑陛下的話,真是罪該萬死!”老人呵斥道。

“孩兒知罪!”老人的兒子急忙道。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又傳來了敲門的聲音,這個時候,老人的孫子沒有任何遲疑打開院門,只見是鄰居的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站在門口。

“老爺子,剛纔看到有亂兵到來,我慌忙關上了家門,我看到他們衝着你們家而來,你們家中還好吧?”這中年人道。

“天大的造化啊!天大的造化啊!我正要告訴你們!”老人哈哈大笑。

當下老人開始對這中年人講了起來,他講完之後,中年人也呆在了那裡!過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這周圍的幾百戶人家都知道了皇帝造訪老人家中的事情,一時間上百戶人家都轟動了!

整整一天的時間,趙諶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走訪了數十戶人家,到了晚上的時候,整個臨安城都轟動了。

第088章 各方拉攏第410章 逃離第338章 大敗金兵(一)第042章 北國風光第149章 軍制第015章 驚醒第625章 海洋部第251章 西夏主力第243章 洪州城第240章 西夏來使第388章 太行入口第358章 制度(一)第244章 攻破洪州(一)第046章 驚聞消息第222章 陰陽宗第380章 監察司第476章 裡應外合第563章 再見二女第353章 龍門渡口第196章 散去第529章 逃跑第107章 本心不變第086章 曲端到來第532章 遼東(二)第469章 重陽第318章 江南大儒第041章 狡詐第050章 和尚原第456章 經濟(三)第353章 龍門渡口第167章 戰前第015章 驚醒第184章 趙諶出現第083章 激烈辯論第156章 情報第132章 聖旨第326章 走訪(二)第246章 一路攻城第433章 拒敵第013章 李綱歸來第540章 勝利消息第127章 三太子第499章 榆州城破(一)第089章 說客第280章 大軍到來第606章 千里長城(二)第470章 出海第179章 個人崇拜第298章 攻陷大同第295章 契丹人第244章 攻破洪州(一)第358章 制度(一)第351章 關陝平復第052章 爭辯第128章 大散關之變第284章 路上相遇第517章 圍殲第239章 正月初一第257章 圍城(二)第500章 榆州城破(二)第569章 一起訓練第391章 中山河間第322章 一網打盡(一)第224章 贈劍第466章 錦州第134章 血夜(一)第332章 橫渡雪山第161章 四面包圍第086章 曲端到來第551章 歸降第061章 窺視第395章 德州城外第142章 離開(一)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172章 重奪潼關第617章 東瀛人第252章 回援第474章 義軍首戰第404章 大軍到來(一)第480章 各地義軍第180章 南方消息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608章 不戰而降(二)第161章 四面包圍第447章 喊殺聲第090章 登基之前第243章 洪州城第464章 遼澤第544章 女真出戰第279章 突破第245章 攻破洪州(二)第629章 環球旅行(一)第084章 退去第392章 契丹小鎮第544章 女真出戰第312章 誅殺第332章 橫渡雪山第255章 全殲續第516章 議和(二)第242章 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