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杯具鄭聲公

對於鄭聲公的拒絕,楊子璐也不在意,實際上他也知道鄭聲公不可能答應的。但楊子璐並不會因此而降低他的議和條件,他的目的是鄭國,無論怎麼樣也不可能改變。如果鄭國不在自己手中,只是口頭上投降自己。曰後自己和晉國爭霸的時候,豈不是變成了當初楚國和晉國爭霸的場面?

雙方都選擇攻打鄭國,讓鄭國投靠自己,而鄭國則是好像牆頭草那般,那邊風大靠那邊。晉國大軍來到了,他就投靠晉國國。楚國大軍來了,他就投靠楚國,至於先前的盟誓?讓他去見鬼吧!楊子璐可沒有那個興趣像晉國和楚國那般,和鄭國玩牆頭草遊戲,所以他才如此堅決要得到鄭國這快戰略要地。

鄭聲公見求和不成,就轉而派使者出使晉國、齊國,還有秦國。秦國?沒有錯,鄭國出使秦國是再想玩一把‘昔曰燭之武退秦師’的把戲。

這個‘昔曰燭之武退秦師’是晉文公時代的事情,那個時候晉國還和秦國處於蜜語期間。當時晉國霸業已成,但凡事都有例外的,並不是所有的諸侯都信服晉文公。當時的鄭國就不甩晉文公,還私通楚國,晉文公自然派兵攻打鄭國,以維護自己的權威了。

當時大軍都已經準備妥當了,就差晉文公宣佈出戰了,但這個時候有個大夫就說,我們晉國和秦國有盟約,晉國的敵人就是秦國的敵人,反之亦然。我們現在就自己出兵,這不是讓秦晉兩國關係生疏嗎?

晉文公聽了他的話,深感有理,立刻派人去告訴秦穆公,說自己要去打鄭國了。秦穆公也想到了自己和晉國的盟約,也起兵去幫助晉國攻打鄭國。

一個晉國已經夠鄭國頭痛了,現在還搭上一個秦國,這個時候已經不是頭痛了,而是悲催了。就是鄭國上下,惶惶不安的時候,最後有個大夫給鄭國國君獻計,說用燭之武應該可以破解圍困。

到了這個時候,鄭國國君那裡管得上什麼辦法不辦法的,也是病急亂投醫,死馬當活馬治了。立刻畢恭畢敬的去請了燭之武出山,在晚上用繩索偷偷將燭之武放了出去。

燭之武立刻去秦軍大營見秦穆公,對秦穆公如此說道:“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但滅掉鄭國對君上又有什麼好處呢?秦國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爲秦國的東部邊境,君上您應該知道是困難的,所以鄭國最後肯定是便宜了晉國,君上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爲您秦國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君上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君上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什麼時候是有滿足的呢?而當晉國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自然就會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裡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滅了鄭國,只會使秦國受損,而使晉國受益,請君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穆公聽了也禁不住心頭打鼓,仔細想了一番後,最後認同了燭之武的話不說,還派兵幫鄭國守城。晉文公知道了後,雖然氣憤填膺,但最後考慮到自家當初能夠當上國君,還是因爲秦穆公護送的緣故。晉文公就放棄了攻打鄭國,下令班師回國。

雖然因爲昔曰的恩情,晉文公並沒有和秦國反目成仇,明面上秦國和晉國依舊是盟國。但雙方已經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裂痕,也爲曰後的秦晉兩國交惡埋下了伏筆。

鄭聲公這次自然就是想秦國再來一次反水了,只是可惜,秦國知道漢國不比晉國。當初晉文公是因爲秦國對他有恩,這才忍下這口惡氣。但現在秦國和漢國的關係則相反,是漢國對秦國有些許恩德,雙方合作了一把,賺了不少。

如果秦悼公敢玩當初秦穆公的那一套,楊子璐可不會像晉文公那樣退兵。而是一方面繼續攻打鄭國,另外一方面在國內調兵攻打秦國。秦悼公可沒有忘記,現在的漢國纔出兵一萬人而已,漢國絕對有能力開闢第二個戰場。這個時候去招惹漢國,秦悼公腦袋有問題嗎?

秦悼公直接將鄭國的使者轟出秦國國都不說,還派士兵彷彿押解犯人那樣,壓着鄭國使者送出秦國。秦悼公是用行動來到向楊子璐示好,表示自己絕對不會信了鄭國人的話。

至於其他諸侯國,鄭國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盡數鎩羽而歸。晉國就不用說了,國內公室和卿族矛盾激化,雙方關係緊張到極點。誰敢在這個時候出兵外國啊?不怕回來的時候國內已經變天,自家國門都進不了嗎?

至於齊國,他倒是有能力出兵,而且和鄭國關係也不錯。當初智瑤聯合趙無恤出兵鄭國,齊國田常就親自帶兵來支援,可以看出雙方的關係。

但支援也要看對象漢國和田氏的關係比之鄭國還要密切,田氏每年都從漢國購買不少的武器。而漢國每年也通過田氏,在中山國、燕國等地購買如大量的戰馬。另外還有很多合作的地方,前些年齊國還出兵滅了莒國,而莒國的國土則是給了漢國。

作爲代價,楊子璐暗中可是許諾,無論田常是選擇弒君,還是逼齊國國君禪讓,來到大刀當齊國國君的目的,漢國都會第一個跳出來支持田常。而這個是鄭國沒有給到田常的,就算給到雙方的作用也不同,當時的漢國已經隱隱約約有超越晉國的實力,他的支持比之十過鄭國的支持還要有力。

在雙方利益如此緊密的情況下,田常自然將鄭國拋棄了。當然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晉國向齊國求援,田常已經選擇了決定出兵晉國。他甭說和漢國有利益關係,就算沒有,他會在這個時候招惹漢國,兩面開戰嗎?

知道了這些消息後的鄭聲公,可想而知其當時的感覺是多麼糟糕的了。根據野史記載,當時的鄭聲公,在得到被三國拒絕的消息後,足足兩天一顆米沒有吃,就是喝了一碗清水。最後鄭聲公還是因爲怕死,這才重新進食。

還沒有等鄭聲公下定決心,再此派出使者,去向楊子璐求和。晉國國君晉出公的使者已經來到了漢國大營,求見楊子璐。

聽了陳音的稟報,楊子璐禁不住摸摸下巴的短鬚,臉露驚容道:“晉國使者?晉國這個時候居然派使者來見寡人,這還真是奇怪的事情!”

楊子璐雖然注意力放在鄭國,但並不代表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他也知道現在晉國公室和卿族雙方矛盾激化。而晉國如果派使者來求見他楊子璐,那就得是智瑤、趙無恤這些四卿了,其他人倒並非不能夠出使,但這會給人一種不夠重視,甚至藐視的態度。

但如果派使者來出使漢國,那就並非需要是智瑤、趙無恤這些四卿了。因爲出使漢國,楊子璐可以讓臣下代表他接待,他甚至見都不見。正因爲這個原因,楊子璐還對陳音問道:“你是不是聽錯了?只是準備出使漢國吧?”

陳音搖搖頭,知道楊子璐爲什麼有此一問,一本正經解釋道:“臣當時也有些驚訝,不過的的確確的是聽到他是晉國使者,其手中也有晉國的節杖,還有印綬,這些臣都一一檢驗過,其定然是晉國使臣沒有錯!”

楊子璐雖然依舊心存三分疑慮,但也沒有再多問,在楊子璐看來,再和陳音糾纏又有什麼用,還不如直接見了本人,那不就真相大白了嗎?於是楊子璐對陳音吩咐道:“嗯,你去請晉國使者進來吧!”

大概是急於解釋的緣故,陳音走的比較快,幾乎是競走般的一路走過來,不過晉國使者也沒有讓陳音放慢腳步。楊子璐看着跟着陳音背後,略微有些氣喘進來的晉國使者,立刻心頭一動,他似乎有些明白這個晉國使者的來意了。

“晉國外臣公孫晗,拜見漢侯!”公孫晗雖然氣喘,但依舊並沒有失禮儀,一看到楊子璐,立刻對楊子璐施然一禮。

楊子璐臉上露出幾分笑意,指了指一側的馬紮,說道:“公孫大夫請坐!”

“謝漢侯!”公孫晗依言坐到馬紮上,自然有些不太習慣。

楊子璐等公孫晗坐在馬紮上,喘順了氣,這才問公孫晗的來意。“公孫大夫,不知道你來求見寡人,是誰的意思呢?”

楊子璐這話乍一聽很是無禮,這個問題不是很簡單嗎?無論是誰的意思,都已經出使了,那就是晉國的意思。但公孫晗聽了,本來衝楊子璐微笑的臉,立刻一僵,楊子璐就知道就問對了。

公孫晗有些乾巴巴的笑了一聲,說道:“漢侯真是睿智!”

(未完待續)

第376章 兵聖第234章 吳軍初戰失利第369章 齊亂(下)第25章 馬步第261章 艾陵之戰(上)第436章 滅楚(中)第300章 漢國變法第14章 篝火宴第137章 戰爭紅利第302章 上國伐交第99章 兵制變革第194章 破敵第221章 刺殺與伏擊第294章 葉公平亂(上)第168章 第一次漢越之戰(5)第20章 奴隸販子第260章 撫內、齊軍侵魯第399章 白虹貫日第390章 二請熊宜僚(上)第299章 闞平田的身世第194章 破敵第23章 鄭旦的黯然第186章 解鹽荒第313章 楚漢相爭(6)第402章 衆叛親離,陷危局第300章 漢國變法第24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123章 始戰(下)第43章 重挫第371章 讓人哭笑不得的孔夫子第200章 瞞天過江第29章 對決范蠡第42章 目標!大象!第347章 東楚隱患第303章 蔡國斬使第454章 楚國來使第121章 戰前動員第167章 第一次漢越之戰(4)第273章 陷姑蘇(5)第6章 邯鄲趙氏第149章 漢國第243章 衛靈公、孔子第272章 陷姑蘇(4)第170章 談判第9章 搏熊第410章 宋軍大敗,國生變第99章 兵制變革第310章 楚漢相爭(3)第231章 吳國插手第152章 越王宮內的爭議(下)第347章 東楚隱患第19章 諸暨城第120章 僕句孤的掙扎第175章 躺着也中槍第178章 使者(下)第160章 悲催的越國第133章 黃雀在後(上)第40章 酋長爭奪戰(上)第192章 不能攻,不能困,那就擾!第438章 滅晉(上)第414章 孫武寸舌定乾坤第344章 選舉爲王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89章 出人意料的開戰第83章 糊塗事第462章 獵物變獵人(上)第195章 韓甲丁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169章 第一次漢越之戰(6)第211章 憤怒的勾踐只能選擇忍第407章 濁酒算計,水摻和第238章 夏汭之戰(1)第299章 闞平田的身世第388章 論戰(3)第438章 滅晉(上)第275章 霸主夫差(1)第2章 鄭旦第42章 目標!大象!第98章 不經意的偷窺第34章 我能夠做什麼?第230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8)第11章 小狐第381章 白虎學宮第150章 越王宮內的議事第320章 楚漢相爭(13)第389章 難題第344章 選舉爲王第267章 陷武原第324章 柏舉息兵第419章 姜雪與破齊之計第253章 齊國隱患起第404章 扭轉乾坤,鄭國亂第421章 破魯軍,長桑君危第204章 遷都第454章 楚國來使第40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48章 出使第437章 滅楚(下)第70章 奴隸、緩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