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已多風雨(下)

俺叫魏淑芬,女,29歲,至今未婚……

串詞了……

我叫李翠鳳,女,25歲,馬上要結婚……

李翠鳳是個農村姑娘,家中幾代都在地主家做長工。感謝華夏的解放,使她家擺脫了被剝削和壓迫的宿命,從此站了起來。

作爲村裡,鄉里,甚至周圍幾個鄉鎮中第一名首都大學的畢業生,李翠鳳需要感謝的人很多,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父母與兄弟,更要感謝姜老師,哦,現在稱她爲“姜阿姨”,再過三個月,就要叫“媽媽”了。

第一次見到姜老師,還是首都剛剛解放的時候。那年,李翠鳳年滿6歲……

姜秀萍,島青人,幼年時父母雙亡,被一女中校長收養。她讀完中學後,在學校任職。1938年初,倭軍佔領島青,此時姜秀萍的養母已經去世。她與學校幾名進步的青年教師聯絡,一起去往革命聖地安延,參加了革命。

兩年後,由於她表現出色,本人年輕,文化政治理論水平較高,又有豐富的革命經驗,被推薦進了澤東青年幹部學校進修,並分到了高級班(第一班)。學習期間,姜秀萍與同班的孫承相識,相愛,並結婚生子。

1949年首都解放後,姜秀萍帶着兩個兒子留在首都,照顧公婆。她加入剛成立的首都教育局,並勇挑重擔,組織工作隊下鄉開展掃盲工作。姜秀萍選中的第一個下鄉地點,是北郊的西北旺鄉,這裡離城較近,交通便利,適合工作隊開展工作。工作隊的成員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分頭進入各村進行宣傳。

姜秀萍來到了分配給她的錢家川村。在村長的介紹下,她來到村長的堂弟李文家中,開始第一次工作。

李文有四個孩子,老三李翠鳳是女孩,其餘是男孩,這些孩子從大到小,每人間隔3歲,很是齊整。

姜秀萍的工作一個是說服李文夫婦,參加在村裡即將開始的掃盲班,還有一個是勸說李文夫婦,在明年送適齡的李大龍、李二龍和老三李翠鳳,去鄉里正在建的學校上學。

李文是個有趣的人。他自小就是長工,不識字,但他有空時最喜歡聽評書。他很仰慕評書中描述的那些身着長衫,滿腹經綸的文人。所以原本沒有大名的他,在解放後進行的人口土地登記時,把自己的名字改爲“李文”。

姜秀萍很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工作目標。李文不僅同意參加掃盲班,而且還主動配合姜秀萍向其他鄉親做工作。但第二個目標卻遇到了點麻煩。李文很開通,他並不重男輕女,願意讓所有的孩子都上學,錢家川村距離鄉里也不遠,只有幾裡的平路。但就如同現在的貧困地區,在推廣義務教育時遇到的問題一樣,能吃飽飯,纔是村民最先要解決的問題,李文家同樣如此。錢家川村在百望山的山腳下,半山半平地,地產並不豐厚。李文家兩口子種地; 12歲的老大李大龍幫他們打下手;9歲的老二李二龍和6歲的老三李翠鳳,一邊照顧3歲的弟弟李小龍(原本叫李四龍,幾年後因爲李文夫婦不再要孩子了,又覺得四龍不好聽,所以改名爲李小龍),一邊在家燒水做飯,還經常去外面挖野菜,摘野果,捕鳥撈魚抓兔子,時不時的貼補家裡。

如果明年三個大孩子都去上學,李文夫婦帶着最小的孩子,再下地幹活,恐怕很難養活的了全家,而且農忙時肯定也忙不過來。這個問題李文無力解決,同時也是在整個農村工作中,都要面臨的問題。姜秀萍仔細思考後,把問題提交到了局裡,並提出自己設想的解決方法。她建議恢復並改良農忙假;採取更加靈活和務實的策略,合理安排農村學生的上學時間與授課方式;在掃盲的基礎上,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積極開展成人業餘教育等多項內容。局裡經過數次討論,在多方諮詢與論證後,完善了姜秀萍提出的建議,上交到了教育部。部裡很快下文,要求局裡開展試點工作。

姜秀萍當仁不讓地參加到了試點工作中。她時隔數月,再次回到錢家川村,率先解決了李文家的學習問題。老大李大龍,年齡已經過了最佳學習階段,並且自己也希望能儘快幫家裡幹活,所以姜秀萍安排他進了掃盲班學習(後來在弟弟妹妹紛紛上學取得文憑的刺激下,自己也念完了小學的課程)。老二李二龍上到初中畢業,因爲鄉里只有小學和初中,他不願繼續進城讀高中,就回家務農。老三李翠鳳最厲害,一直唸到大學畢業。高中她是住在姜老師家(孫家宅子)的,和孫衛國一同學習成長,情投意合,後來兩人結爲夫婦。老四李小龍出生月份小,上學晚了一年,正好在姐姐考上大學開始住校時,他考上了城裡的高中。李小龍同樣住進孫家並唸完了高中,畢業後與同樣高考失敗的好夥伴孫衛民,一起參軍了。

姜老師以西北旺鄉爲中心,開展農村教育試點工作。隨着不斷取得的成績,局裡加大了對她支持的力度。她增加了人手,拉來了鄭子芸,逐漸擴大了試點範圍。她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就連剛出生的女兒都無法親自照顧,只能送到託兒所。

天道酬勤,在她們不懈努力下,在試點工作取得了諸多成果時,她們也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榮譽。在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地肯定與接見後,她們的工作熱情更加高漲,試點工作不斷推進,直到1966年,時局混亂,工作才停止。

…………………………

下班了的李翠鳳,匆匆來到家裡。她和正在家做飯的姜秀萍與鄭子芸打了招呼後,就蹲在廚房地上一邊擇菜,一邊小聲地說:“姜阿姨,鄭阿姨,今天上午我去找主編簽字時,他對我說,中央最近可能要下文,大力開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活動。針對的主要是66、67、68屆的初中、高中與大學畢業生。主編說,我的親朋好友中如果有這樣的人,就要早點做準備。我想,小紅和小月不正好是嗎?”

“她倆應該是去年初中畢業的,算是67屆的。因爲學校停課,所以直到今年纔拿到畢業證。她倆現在一直在家複習功課,等高中重新開始招生。這可怎麼辦?”鄭子芸着急了。

“你先別急,讓小鳳慢慢說。”姜秀萍穩住鄭子芸:“小鳳,你的看法呢?”

“我查了一下午的資料,看來主編說的應該是真的。因爲前兩年停課,所以連續三屆畢業生都沒有分配工作或繼續上學深造,現在都集中到了一起,全國大概有幾百萬人。可目前高中、大學都沒有正式開始招生,工廠也不招工,因此,幾乎所有的畢業生都聚集在了各大城市裡。我們報社每天都會接到無數讀者來信,反映這樣的問題。中央肯定要想辦法解決的,而且前幾天,我們報接連發了好幾篇文章,都是在吹風,大力宣揚了前幾年上山下鄉活動中的優秀知青。”

這時,孫衛國和曹大廚一起回到了家。

鄭子芸愣住了:“你倆怎麼一起回來了?大廚,你今天怎麼回家這麼早?”(曹大廚在華北樓飯莊工作,所以每天都要等客人吃完晚飯才能下班。)

第67章 提問時間第694章 10月26日第371章 高仁請吃飯第226章 超長的產假第328章 哲羅鮭和懷頭鮎第1027章 暢想集團第15章 郵票?猴票!第738章 重生與新生第407章 特色美食第460章 勝之不武第676章 香江電影的三巨頭第261章 君子蘭項目結束第978章 魔改版《心理遊戲》第215章 正式營業第637章 危機臨近第785章 出發第929章 準備收網第284章 吃喝玩樂的日子第426章 敲徐克的竹槓第425章 內耗的新藝城第897章 庸人自擾第834章 政治遊說第802章 內訌的新藝城第531章 天珠第11章 生活逐漸回到了正軌第754章 被震驚的彭師傅第668章 周濤的工作第442章 百旺苑三期第704章 拍攝成本一千萬第813章 女生向外第343章 王三炮第662章 拒絕採訪第271章 利生體育用品商店第409章 鎮長凱賓森的野望第239章 不爽的孫大海第341章 聽春晚第733章 萊昂集團的對手第765章 少女的心思第201章 任性的曹科長第512章 事了拂衣去第777章 良丘古坊往事不得不提(中)第157章 商機(雙喜臨門,特此加更)第599章 野餐第206章 貼秋膘第257章 高仁第104章 兩個不敬業的賭徒第254章 底商招租第1010章 詹姆斯·卡梅隆第610章 禮尚往來第768章 競選班幹部第554章 操盤手的實戰訓練第940章 淡水養殖第762章 喬宏偉的戀情第400章 吳大偉上位第345章 青山雞第167章 九號火鍋店和老威廉第734章 白騎士計劃第745章 千安縣第896章 焰火第152章 跌倒的女首相第1006 亞視迴歸歷史軌跡第37章 曹月……上房了?第835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19章 碰撞出來的經典第859章 面目全非的《人鬼情未了》第756章 改變思路第852章 高盧銀行第85章 婚房第643章 到週末了第504章 英才教育基金背後的大金主第123章 工作彙報第877章 首映式第756章 改變思路第860章 又一部電影準備衝奧了第60章 豬騎士第175章 “避難”的孫大海第135章 大小美女第915章 去他的培訓班第155章 魚蛇雙殺第196章 人在家中坐,禍從院外來第617章第628章 操盤手的素質第768章 競選班幹部第895章 掃黑風暴第204章 房子,房子,房子第887章 無法回頭第929章 準備收網第845章 華爾街的大鱷們第607章第982章 暴發戶行爲第359章 抵達紐約第637章 危機臨近第741章 嘉華山莊試營業第338章 東北人都是活**第639章 菩提老祖第349章 想拆就拆第291章 文凱的機會第350章 搞定溫老漢第488章 達成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