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五赴西域(今天第三更)

公元前61年(大漢元康五年),清晨,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將懸泉置行政長官置嗇夫從夢中驚醒。

從首都長安星夜兼程的郵差攜帶緊急公文到達這裡。置嗇夫收到了一封裝在木盒中並加蓋封泥的憑信,他隨即命令值班役卒給郵差準備早飯,更換馬匹。

西北的黎明乾燥寒冷,祁連山的輪廓線清晰起來,通向西域的道路若隱若現,遠處駐屯部隊營區裡傳來狗吠聲。

對於地處河西走廊西北端的懸泉置來說,這將是格外忙碌的一天。經過驗證,這是大漢帝國最高級別的公文,公文中說:一個事關國家西部安危的漢帝國使團即將到來。此時此刻,他們並不知道,後世的人們將會發現這次接待任務的文字記錄,和這段曾經“波瀾起伏”的邊關歲月。

這是一座方形城堡,辦公區、住宿區、馬廄、瞭望角樓等設施完備。

大漢帝國反擊匈奴的戰爭取得勝利,河西走廊併入中原版圖後,孝武皇帝開始在河西走廊設置行政機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相繼設立,長城、烽燧等防禦工事以及郵驛系統也開始向西延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組織傳遞信息的國家之一。郵驛被視爲“國之血脈”。在後世的大天朝,1982年郵電部發行的一張紀念郵票,郵票上的彩繪壁畫《驛使圖》出自懸泉置以東300多公里的酒泉丁家閘壁畫墓,躍馬疾馳的信使手持憑信,快馬加鞭,這是古代河西地區郵驛工作真實而形象的記錄。

自春秋戰國時代以來,國家郵驛機構就被稱爲“置”。大漢帝國的“置”不僅僅是傳輸公文政令的交通驛站,同時也是物資轉運站和往來公務人員的接待站。從中央到地方,從京師到邊關,中央政令的下達,基層情報的上送,政府往來人員的接待等等,都是經由各級驛站來完成的。

懸泉置,隸屬漢帝國河西重鎮敦煌郡。“嗇夫”,是秦帝國與漢帝國時代縣級以下官員的稱謂。“置嗇夫”就是懸泉置這個郵驛機構的行政長官。

懸泉置由敦煌郡太守派員監領,置嗇夫管理日常工作,並有官徒卒御37人,傳車15輛,傳馬40匹,還有宮牛和牛車。

在敦煌郡,像這樣的“置”共有9處,它們從東到西,一字擺在通往西部邊疆的通衢要道上。

大漢帝國繼承了秦的郵驛體系並進一步完善,五里設郵,十里設亭,三十里設驛傳或置,全國各級、各地遍佈的驛站,猶如一個龐大的信息網絡,確保漢帝國政令暢通,統治力高效強大。

過往懸泉置的主要有這樣一些人:西域各國的使者和賓客,漢帝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員,歸附漢帝國的羌人,官家奴婢,以及由政府統一安置的內地流民以及刑徒。

讓我們把視線再次轉回到那一年的那個早晨。傳遞緊急公文的郵差在懸泉置匆匆吃完早飯,翻身上馬。他的目的地是西方六十公里外的敦煌郡郡守所在地。

此時,在中國西北的天空下,大規模的征戰漸漸平息,帝國“生機勃勃”,一切運作皆在掌控之中,維持西部邊疆的穩定是朝廷決策者密切關注的重要事項。

儘管開疆拓土的孝武皇帝已辭世26年,但他所帶來的影響卻極其深遠。

在狹長的河西走廊通道上,出現在人們視野裡的,是頻繁調動的部隊和參與屯墾的中原移民,漫長的軍事防禦工事,城堡,烽燧,還有“絡繹不絕”的商隊,晝夜穿行;串聯在戈壁的驛站把急切的軍令和溫暖的家書,由內地傳向邊疆或者從邊疆傳回內地。

望着郵差飛馳而去的背影,置嗇夫睡意全無。他已接到通知:長羅侯常惠率領下的帝國外交使團即將經過他們驛站,並要在這裡停留一晚。

對於置嗇夫來說,常惠,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名字。早在公元前72年,常惠就來過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懸泉置,那也是置嗇夫第一次見到這位傳奇英雄。

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隨着大漢帝國的西部屯田政策仍舊不斷遭遇挑戰,常惠又先後來過幾次。

隨着大漢帝國與西域往來的日益頻繁,屯田戍邊的範圍也漸漸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到西域一帶。

公元前64年,常惠第四次受命前往西域。他率軍解救了被匈奴圍困在車師的漢侍郎陳湯以及其手下的一千多名屯田士卒,而且還帶回了一封烏孫首領的書函。

公元前61年,已是三朝元老的常惠率領一支使團從京城長安出發,他將途經河西走廊的懸泉置前往西域。

置嗇夫記得,這應該是常惠第五次經過懸泉置。

這個使團的目的地是烏孫。接到了驛站遞來的信函,解憂公主早早地就做好了迎接的準備。

從懸泉置一路向西,到達敦煌後再向西北行約90公里,在茫茫無邊的戈壁上,經過千百年的風蝕,仍屹立着一座漢朝儲備糧草的軍需倉庫遺址。這座倉厙大約百一個足球場的長度,因北臨疏勒河,被稱爲河倉城。

古人用船將酒泉、敦煌郡的糧草運到這裡存儲,以供玉門關、陽關一帶的守衛軍馬食用。

面對漢朝國力日趨強大,爲繼續鞏固烏孫與漢數十年的結盟關係,在解憂公主的提議下,烏孫主動上書,提出要立解憂公主的兒子元貴靡爲烏孫太子,並請求以馬、騾各千匹爲聘,爲元貴靡迎娶漢公主。

於是,公元前61年,爲了漢與烏孫的再次和親,常惠將再一次來到懸泉置。

置嗇夫一早就開始緊張忙碌了。

這天上午,往來穿梭的行人,驛站的士卒,趕着馬匹的商隊像往常一樣從懸泉置門前的通道上經過。

後世的考古發現中,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年詳細記載的從武威到敦煌沿線驛站的名稱以及里程。

從蒼松、鸞鳥、小張掖、姑臧、顯美、氐池到觻得、昭武、祁連置、表是,這些驛站精確地指出了絲路東段的行進路線。

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沿途的驛站發揮着巨大的穩定器作用。

公元前61年的這個午後,置嗇夫依然在緊張準備着,長羅侯常惠的使團預計會在下午到達這裡。與之前幾次的“劍拔弩張”不同,這一次常惠的任務輕鬆而歡快。

第三百六十九章 狂野西部第五百零九章 無招勝有招第四百三十九章 最可怕的敵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天生的政冶家第四百六十一章 暴怒的沙漠第十九章 27天鬧劇(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上驥對下驥的戰法(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一百七十九章 難得肯以身相許第三百四十六章 翹首以盼第三百五十章 三鼎甲第三十章 霍家有女名水仙第六十一章 趕盡殺絕(求訂閱、推薦、打賞)第四百七十三章 舍我取誰第二十章 霍光廢帝(九)第一百七十六章 心神控制權的爭鬥第五百四十四章 世食漢祿第一百五十五章 強者爲王的作風(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五十三章 歷史的長河第三百六十三章 溫水煮青蛙第十四章 返回長安第三百六十七章 悼皇后第二百零八章 集中外兵器的大成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縱奇才第四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五百一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二百四十五章 麒麟兒第四百零四章 勸軍歌第一百二十章 以陰補陽之術(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五百四十二章 燎原之勢第四百九十四章 先火後水第五百四十五章 君臨天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至聖明君第五百七十二章 整冶官場第三百六十四章 神仙託生第六十八章 亂軍叢中取上將首極(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十一章 善後事宜(一)第八十三章 戰場上的嗜血食人獸(中)(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三百五十四章 羣星拱月第十九章 27天鬧劇(二)第十一章 漢宮比武(二)第二十一章 善後事宜(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烽火品約第六百零二章 璀璨星空第三百二十章 九天之上第六百章 功畫麒麟閣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價之寶第一百七十九章 難得肯以身相許第二百零六章 呼吸般的練功第二十三章 我終爲帝矣(六)第二百零一章 不同層次的明白第二百六十一章 回來我身邊第五百零八章 失之東隅第三百零三章 京兆尹第四百七十九章 痛定思痛第七十八章 離奇失竊事件(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經歷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五章 御賜寶馬(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說可惜的人該是我(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零三章 悶聲發大財第一百九十五章 內賊難防第三百六十七章 悼皇后第二十六章 上林圍獵(六)第四百二十六章 斬妖伏魔第五百五十章 罪有應得第三百三十五章 鳳凰涅槃第一百零五章 夜空摘下明月(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零一章 不同層次的明白第四百四十一章 燎原之火第六十三章 藏身於茫茫沙海(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經歷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求訂閱、推薦、收藏)第四百六十二章 無堅不摧第一百八十七章 全情投入的佳節慶典第六百章 功畫麒麟閣第五百八十六章 光榮與驕傲第五百三十九章 俱往矣第三百二十三章 立皇太子(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奪魄勾魂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神再生第五十九章 引蛇出洞(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三十二章 霍光,你的要求我拒絕!第十一章 戰前動員(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立於巔峰處的帝王第一百零四章 冒頓單于的珍寶(求訂閱,推薦,收藏)第四百五十六章 魂牽夢繞第三百五十八章 宰執天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馬蹄鐵第四百零三章 無往不勝第二十三章 我終爲帝矣(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五百三十五章 背生雙翅第三百三十章 投鼠忌器第七十一章 取勝之鑰(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十章 霍光廢帝(十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城彼朔方第一百三十三章 死亡和祭祀就像是雙子星(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三百零七章 驕奢淫逸第一百八十六章 種族的生死存亡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祭司臨終詛咒之城(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問牛知馬第一百零一章 浴血重圍(二)(求訂閱、推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