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光榮與驕傲

不過他們還是強調了儒學的重要,對此劉病已也並不反對,而是下詔將儒學作爲太學的基礎課程,太學生每天必須抽出一個時辰學習儒術。

大運河以洛陽爲中心,接五大水系———黃河、長江、海河、淮河、錢塘江。運河的開通,使得“商旅往返,船乘不絕”。

沿着運河,江都、餘杭、涿郡等繁榮的城市如同一串珍珠,嵌在一條發光的長帶上。而洛陽是其中一顆最大的明珠,閃耀在帝國的中心。

洛陽的水路河漕成網,整個漕運系統以洛水爲中樞,南北兩岸處處通渠:北岸有漕渠、瀍水、泄城渠,南岸有通濟渠、運渠、分渠,還南引伊水與運渠相通。

特別是南北大運河的四段運河中,除邗溝與江南河的銜接點在京口以外,其他三段的中心銜接點都在洛口。洛陽南可通黃河再入大運河直達杭州;北抵涿郡;東至大海;西到長安,成爲全國水運中心。

洛陽成爲全國以糧食爲主的貨物轉運與倉儲中心,是全國糧食的儲藏中心,大約全國一半的糧食都集中在這裡。

劉病已爲了平抑物價、抑制商人過度暴利,爲了防止高利貸和改善國家財政,下詔實行五都六筦(筦,即管,由國家經營管理之意),並以首都和五個陪都作爲商業管理中心。即在首都長安之外,以洛陽、邯鄲、臨淄、江陵、成都爲陪都,以它們爲中心,對全國實行商業管理。

wωω tt kan C O

邯鄲、臨淄早在戰國時代就爲天下名城,成都也素有”天府之國“之稱,衆大臣不解的是江陵爲何也被劉病已視爲陪都。

”江陵位於長江中游,古云夢澤的近旁,‘西通巫、巴,東有云夢之饒’。北依漢水,南臨長江,西控巴蜀,古稱“七省通衢”,是長江上游與中下游兩個不同經濟區物資交流中心。春秋時就成爲中國南方最大、最繁華的都會。“

劉病已指着沙盤,“侃侃而談”道:”而且,該地區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其物產豐富,在三代之前,即已普遍種植稻穀。楚國曾開鑿揚水運河,使江陵成爲溝通江、漢的主要通道。“

衆臣聽到皇帝陛下”引經具典“,“出口成章”,連連點頭稱是。

所謂五均,即在長安、洛陽、邯鄲、臨淄、江陵、成都等六座都城設置五均司市司,最高長官爲五均司市師,下設交易丞五人、錢府丞一人,進行具體管理。

於長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長安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甾、江陵、成都市長皆爲五均司市師。東市稱京,西市稱畿,洛陽稱中,餘四都各用東、西、南、北爲稱,皆置交易丞五人,錢府丞一人。

劉病已將這些大城市作爲商業統治的中心,控制住它們就等於控制住了全國的工商業經濟命脈。所謂六筦(管),是國家對鹽、鐵、酒、鑄錢、五均賒貸等實行管制,禁止私人經營;對山澤之利進行徵稅。

洛陽的經濟地位突出,長期居於全國商業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它所輻射的地區早期主要在中原。而在大運河開通之後,其所輻射的範圍則達到長江以南更廣大的地區。西漢時,政府對工商業採取了寬鬆、優惠政策,商業得到快速發展,全國各地的工商業家族大量涌現。

而洛陽“當關口,天下嚥喉”,有武庫敖倉,天下衝厄,漢國之大都也”,

在經歷了秦漢之際的短暫凋敝之後,洛陽重新開始了大國陪都(或都城)的繁榮。洛陽人的經商傳統已經形成,孕育出了不少大商人,師史、桑弘羊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商人。

隨着太學這個帝國學術中心開始轉向各種學科的研究,劉病已當初交待的一些關於基礎科學的學識得到了飛快的傳播,同時以一種可怕的速度在完善,尤其是作爲六藝之一的數學,帝國本就有不少專門研究術數的學者,在接受了數字和各種數學符號以及正負數和幾何的一些知識後,這些人居然很快就將他們進行了一年多的數學知識進行了歸納彙總,並且成書了。

對於這一本數經,劉病已異常重視,他不但親自召見了編撰這本書的衆多學者給予豐厚的賞賜,同時親自爲之寫了序,並大量印刷,寫上了衆人的名字,發行天下,由於他掌握印刷術和造紙術,等於壟斷了整個帝國的學術思想的傳播。俗話說“好名之心,人皆有之”,當數經發行天下以後,那些參與編撰的學者,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印在書頁上,可以傳之後世,都是更加專注地投入了研究中,以至於讓其他學者眼紅不已,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幾乎是“忘寢廢食”的專研,好使自己的學問印刷成書,名揚天下。

元康三年末,劉病已開始提前大規模地生產紙張,取消了自己在紙張上的暴利,因爲他沒有想到被激起名利之心的帝國學者居然能爆發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出來,太學也是如此之快地完成了學風的轉變,劉病已第一次覺得自己還是小看了士人對功名的嚮往,尤其是那些出身寒門的太學生。

由於有茶,紙張,書籍所取得的暴利做底,再加上節省縮減宮廷開支省下的收入,劉病已有足夠的底氣支持太學的學者進行各種學科的研究,畢竟除了出書揚名天下,實利也能激勵他們。

===============================

在漢朝的外交活動中,“漢使”是與張騫、班超、蘇武這些燦爛的名字連在一起的。作爲第一個漢使,張騫流落異域十餘年,百餘人的使團最終只有他和堂邑父兩人得以回到長安,卻始終帶着那根象徵使命的漢節。從此,永不“失節”,便成爲一代代漢使的傳統與驕傲——縱觀漢代歷史,這幾乎成爲一種信念,有一個強大的王朝在背後,漢朝的使臣們幾乎都有爲了原則和使命,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以至於直到大天朝,提到“漢使”二字,我們總會有一份敬重和仰視。

感謝帝國星辰等書友的推薦票。

第二十一章 善後事宜(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霸氣側漏第一百一十九章 經歷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五十章 皇后許平君的魅力(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七十二章 恭哀皇后第六十七章 兩軍相逢勇者勝(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十章 霍光廢帝(六)第七十一章 取勝之鑰(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浴血重圍(一)(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一十六章 隨手拈來的拳術第二百七十二章 恭哀皇后第二百三十四章 立於巔峰處的帝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擁在懷內的絕世嬌嬈(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超凡脫俗(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生的好命第五百一十八章 兩手空空第一百二十章 以陰補陽之術(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三百零五章 枕頭風第一百九十八章 夢寐以求的聖物第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四百一十八章 無情的報復怒火第五百二十章 天命論第十九章 27天鬧劇(三)第五百四十一章 天威震懾第四百一十七章 狙殺泯滅人性的豺狼第三百六十章 驚天八卦第三百四十九章 文無第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死亡和祭祀就像是雙子星(求訂閱、推薦、收藏)第四百五十七章 沙神的天條第二百二十九章 霸氣側漏第二百零八章 集中外兵器的大成第五百零二章 名不虛傳第一章 落難王孫第四百四十七章 亡族之因第四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一百二十七章 時間拿捏得如此準確(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五百五十四章 盛世八百年第三百七十二章 時空錯位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下間的可怕人物(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三百八十三章 城彼朔方第十八章 劉賀登基(二)第十五章 踏上征途第二百二十六章 破繭成蝶第五百二十一章 身陷重圍第四百一十三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二百六十六章中流砥柱第二百七十九章 逆我者亡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網不漏第二百六十六章中流砥柱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觸即發第二十八章 丙魏有聲(三)第四百零一章 大道至簡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擊六識的異術(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行有常第一百九十三章 喜歡你的壞手第九十五章 怒斬大賊頭(下)(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五百八十五章 農牧分界線第七十一章 取勝之鑰(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時間拿捏得如此準確(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七十一章 天佑之主第三百四十四章 乞骸骨第三百五十三章 完美復仇第四百四十九章 半個神仙第二百四十八章 司隸校尉第五章 御賜寶馬(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太子系統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價之寶第四百五十五章 包藏禍心第十五章 特殊環境第七十章 誰敢與我大戰三百合(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十八章 丙魏有聲(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漢家自有制度第五十三章 漢朝與匈奴大戰的序幕(求訂閱,推薦,收藏)第四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二百一十三章 狂風捲殘雲第五百八十六章 光榮與驕傲第八十九章 軟玉溫香抱滿懷(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九十四章 可怕的草根皇帝(四)第二百二十章 誰是大英雄第四百五十五章 包藏禍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天威震懾第二百九十二章 可怕的草根皇帝(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金狼裡的頭狼第二百二十六章 破繭成蝶第二百八十一章 古今之通禮第四十二章 史上最浪漫的聖旨 故劍情深(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三十七章 意外助力第一百七十章 金將授首第二十五章 打虎行動(十四)第二十三章 我終爲帝矣(一)第一百六十章 諸神迷宮(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五百零九章 無招勝有招第一百八十六章 種族的生死存亡第二十章 霍光廢帝(十)第二十五章 打虎行動(十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翹首以盼第二十五章 打虎行動(十)第一百零一章 浴血重圍(四)(求訂閱、推薦、收藏)第十五章 踏上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