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惠正在鬱悶時,烏孫跟他告了一狀,說我們鄰居龜茲國不老實,老惦記我們的花姑娘和喜羊羊。常惠正打算出手呢,結果皇帝陛下的聖旨到了,劉病已派出使者帶着金銀財寶去烏孫犒賞有功人員。
當然,霍光的秘密手令也到了。結果常惠衝着聖旨燒了三支香,拜了拜。常惠估計是仗沒有打過癮,向劉病已上書稱龜茲國殺校尉賴丹的那筆賬還沒有了解,申請順路去教訓一下龜茲。劉病已暗示常惠可以便宜行事。常惠這下心裡有了底,帶了“精兵勁旅團”的五百來號人昂首挺胸地去出使烏孫。吩咐副手說:走,上龜茲,去揍他們。
副使嚇壞了,他說常惠,你不想活了?皇帝陛下旨意說讓你別管這爛攤子,趕緊回去領賞。你這不是抗旨麼?
常惠回答說,我哪裡抗旨了?你眼神是不好使了還是咋的,認不出我手裡的是大漢皇帝符節?
這就要牽扯到當時的制度了:從戰國中後期一直到漢朝,實行的還是兵符和符節制度,就是說那時候通訊條件差,誰知道皇帝長什麼樣啊,誰知道外交官、將軍們是不是蒙人的?所以無論打仗還是外交,大家都認憑據不認人,兵符一人一半,你來了,咱倆一對,合適,那就是真的,咱們就幹,我管你是誰呢!
因此常惠在這一點上佔了便宜。而且當時皇帝陛下的旨意裡,確實沒有說明收回皇帝符節這件事情。所以到底是他太年輕疏忽了呢,還是陛下本也想讓常惠放手去做,但礙於滿朝文武的面子和自己的資歷,結果來一手腹黑的呢?這一點現在無從考證了。不過劉病已是有腹黑前科的。而且事後常惠揍了龜茲回國,皇帝不光不生氣,還封他做列侯,可見劉病已也不是鐵了心的聽那羣文官瞎咧咧……
總之常惠雖然抗了旨,但在法律上沒有必死的條文作證據。但副使還是嚇壞了,常惠捨得死但他捨不得埋。於是常惠安慰他說:
聽我的吧老弟。這買賣幹成了,回去皇帝陛下不能說啥,畢竟咱沒犯法而且有功;但要是這麼空手回去了,你就想吧,無論皇帝陛下還是大司馬都要猜忌咱。更何況我常惠要是圖升官發財,當年就投降匈奴了,何必跟着蘇武一起遭罪十九年呢?我就是想爲大漢做點事情而已。
所以在後人看來,這是大漢的幸運,更是劉病已的幸運。別說麒麟閣精英榜的那些人,就連常惠等唱配角的,也存的是公心、善心,一個團隊唯有這樣,纔可能創造出”驚世駭俗“的業績……
原來當年賴丹爲扜彌國太子,扜彌國東北與龜茲接壤。李廣利伐大宛還軍經扜彌時,聞太子賴丹質於龜茲,派人責問龜茲,並將賴丹帶至京城長安。
後來賴丹被委以重任返回西域領護屯田。他是我國中央封建王朝在西域任命的第一位當地官員。賴丹主持輪臺屯田時,當地的形勢很不穩定,當時親匈奴的龜茲貴族害怕漢朝勢力進入其國,因此抵制賴丹屯田,並將賴丹殺害。
常惠現在就抓着賴丹被殺害這件事,準備向龜茲發難。
當然,常惠還沒有傻到帶着五百人敢去攻打人家國家的地步。常惠一邊走一邊對西域的國家和部落頭人說:大家注意了,你們都是漢朝皇帝的外甥、重孫子、侄子和連襟兒,漢朝皇帝對你們都是最好的,誰跟着皇帝走,有好處,比如說烏孫國那七十萬喜羊羊;誰不跟着皇帝走,那就省了,像匈奴一樣,跟閻王走吧。總之皇帝陛下,閻王,你們得跟一頭,如今我讓你們來選:龜茲國之前殺了我們大漢一個校尉叫賴丹,如今我要懲辦兇手,你們說我是不是要把這個公道討回來呢,還是讓我們大漢的親戚們繼續受他的這個氣呢?
這根本就是個藉口。賴丹都死了猴年馬月了,況且校尉是啥?大司馬大將軍衙門裡扔塊磚砸死十個人,八個是校尉。在大漢你要帶兵出去過,說你還不是個校尉你都不好意思出門!
但是常惠這麼一忽悠,周圍的外甥、孫子們響應了。
常惠和鄭吉等人從龜茲國周圍的西域各國調集了四萬人馬,又從烏孫調了七千人,準備三面圍攻龜茲。
不過常惠還算仗義,打之前先派人去譴責龜茲國殺漢使的事情。讓龜茲王明白爲什麼被打,死也死個明白。
這時候殺賴丹的老龜茲王已經上了西天。新任國王看到常惠帶領大軍前來問罪,知道不能力敵,便道歉說:“此事是先王受貴族姑翼蠱惑而做的錯事,不是我的罪過。”
常惠很“通情達理“,讓他們交出姑翼就罷兵。龜茲國麻溜溜地把姑翼包成糉子鬆了過來。常惠砍了姑翼的腦袋算是給賴丹報了仇,給了漢朝一個說法。然後就打道回長安了。
這在史書上叫“常惠將兵”。在整個漢朝的外交史上佔了重要一筆。話說因爲路途遙遠,常惠回國的時候,已經過了倆月,其餘各路將軍們也已經陸陸續續回了朝。皇帝陛下恐怕是要賞功罰過了。
爲討論總結此次漢朝與匈奴作戰的情況,並對帶兵出征的將領們作出獎罰,劉病已專門召開了一次朝會。
霍光道:”請張將軍給大家介紹一下五道大軍出塞後的情況。“
張安世道:”距離烏孫國最近的是趙充國將軍的3萬人馬,常惠和趙充國將軍本來約定好了在匈奴大軍集結的蒲類澤(今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巴里坤湖)會師,南北夾擊狠揍他一頓。“
張安世續道:”可惜的是,這一戰略構想並沒有能夠得以實現,烏孫軍隊從自己國境往東面追出來,趙充國將軍往西北來,結果匈奴得到大漢朝發兵進攻的情報,決定放棄烏孫這塊肉,往自家地盤兒上撤,他們從北邊跑,然後轉東進入大草原了。到了蒲類澤的時候,趙充國將軍那邊趕上天氣不好,下大雨,耽誤了三天,常惠和烏孫將領決定追擊匈奴,結果留下幾十人報信兒,剩下的又都走了。但是不知爲何,趙充國將軍他們並沒有見到常惠留下來接應的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