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功德(三)

玄燁聽了震寰和尚的話,倒是笑了。玉瑩此時也是小聲的對震寰和尚回話,說道:“大師,只是巧和罷了。”

震寰和尚聽了兩人的話,哈哈大笑,說道:“幾位施主,請裡面稍等片刻。”說完,迎了衆人進屋。震寰和尚自己卻是去了內室,少傾,玉瑩便見着震寰單手託着一疊的蒲團,向衆人走來。

“衆位施主,我佛慈悲,今日貧僧只是與衆位論經,請衆位放下世俗身份,一同坐下探討如何?”震寰微笑着說了話,將手裡的蒲團放在了地上。然後,將蹋上的小磯拿了下來,放在地板中央,震寰和尚自己取了一個蒲團,坐在了小磯的上方。

玄燁看了衆人一眼,笑着說道:“大師說的對,今日只論經,衆位都隨意。”說完,當先第一個拿了蒲團,坐在了震寰和尚的左首上位。

玉瑩這時也跟着對衆人都是笑了一下,然後,福了萬福。說道:“大師,信女不甚瞭解經書,衆等佛理若何,卻是想聽衆位講解好生學學,以增見識,望衆位忽怪。”說完,也就拿了個蒲團,坐在了震寰和尚的右首上位。

餘下玄燁的兩位隨從,玉瑩的丫環紫雨紫雲,各自拿了蒲團後,都是坐在了自己主子的下首。不多不少,剛剛足足的七個蒲團。玉瑩瞄了一眼,心中一笑,世俗之力豈是那般容易消散,從這個涇渭分明,而又自便的坐位上,就可以看出一眼看出等級的力量。

這時,震寰和尚院外的小沙彌從大開的正門走了進來。玉瑩轉頭正好看見小沙彌一手提了個大壺,一手託着木盤,上面擺着一碟大茶碗。

小沙彌走近後,說道:“打擾諸位了。”然後,從中間走到了小磯面前,將手裡的木盤放在了小磯上。一個一個的茶碗都是倒滿了七分,邊說道:“這是剛煮沸的五子茶,有沙苑子、枸杞子、覆盆子、冬瓜子、菟絲子,味甘清香,滋補養人,諸位施主可放心飲用。”

小沙彌的話剛落,木盤上的七個大茶碗也都是倒好了五子茶。單手將木盤托起,小沙彌將手裡的大壺放在了小磯上。這才從玄燁的左上首開始,一個一個將木盤放在衆人面前,說道:“請用茶。”一直到第七碗茶,由震寰和尚拿了起來。小沙彌這才又將木盤放在了小磯上,又將大壺放在木盤上。對衆人說了句“小僧告退”,便出了震寰和尚的禪院。

玉瑩此時也是跟衆人一樣,將腿盤着坐在蒲團上。然後,閉上了眼,輕喝了一小口五子茶,很好的感覺。她回味了好一下,這才睜開了眼,將手裡的大茶碗放在了左側。

“天竺佛教,東漢西來,至今以餘千年。煌煌中土大地,也是幾起幾落。大師衆覽羣書,浩浩史書中,也曾見這千年變換,城頭大旗紛紛。”玄燁說了佛教。然後,又像是想到什麼,嘆道:“大師,在下與表妹也是滿洲八旗子弟,祖宗餘蔭方有今日錦衣玉食。只是,這滿漢間爭端不休,家祖有意爲在下謀個補缺,在下也是心有驚悚啊。”

“艾施主,貧僧化外之人,不言國事,不談朝庭。”震寰和尚笑着回了話,然後,又是意有所指的說道:“佛教千年,起起伏伏。貧僧修行淺止,曾仰慕道安大師、慧遠大師、僧肇大師和竺道生大師,爲我佛東來,瞭然一生,以求大道。魏晉風流,儒家傳世,我佛教竺道生大師,更是窮畢生心力,將佛教結合了逍遙道莊,文儒學說,方進纔有今日之禪宗。”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玄燁忍不住讚道。

“艾施主好胸襟,此言甚善。”震寰和尚平靜的回道。

“信女聽了大師這麼一說,倒是覺得佛教東來大興,也是本土化之後,引得了上層貴族官府的信任,才得以在民間大肆傳教。貴族官府非但不會阻止,還會紛紛給予幫助。”玉瑩捌個彎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佟施主妙言,貧僧這一聽,倒是忍不住要擊節而嘆。”震寰和尚大笑着說道。

“大師所講,也是在下心中之言,表妹這話聽着直接,卻是有幾分道理。”玄燁也是讚道。

有了這一段小插曲,震寰和尚倒是與衆人談起了佛門經言。玉瑩在一旁仔細聽着,臉上帶出了笑意,如若之前她還怕經書苦澀難懂。不過,這會兒聽了這位震寰和尚與康熙這位皇帝表哥,兩人之間的辯論,反倒是精神抖擻,生怕漏了一句。如此聚會,百年難見,實屬難得啊。

“表妹想法獨特,不知對功德的看法,個人有何種見解?”玄燁突然問道。

玉瑩有些愣了下,馬上反映過來,回過了神,笑着說道:“表哥和震寰大師都是一代大家,我一個小女子,只是淺見。說出來,怕是貽笑大方了。”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佟施主之言,貧僧也是期待?”震寰和尚這時也是笑着說道。

“理不辯不明,真理越辯越明。我這個小女子那放肆了,如有言語有不當之處,衆位還請一笑置之。”玉瑩忙先給衆人打了腹稿,這才接着道:“我個人淺見,以爲功德二字,不過是本份的另一種說法。”

“表妹此話,何解?”玄燁看着玉瑩,把剛拿在手上的茶碗放在了右側的地上,玩味的笑了一下,然後,平靜的問道。

“士子用心讀書,農夫安心種田,匠人專心鍛造,商賈誠心納稅。天下百業,各安其職,這不就是儒家之說裡的大同世界了嗎?”玉瑩笑着說道,有些壞心眼的轉換了個概念。然後,接着說道。

“只是這世間的衆生,都是凡人,都有俗念。就像是士子哪個不望金榜提名,做了小官的又想要做大官。”說到這,玉瑩停了停,想了想。這才又道。

“農夫則是求神拜佛,盼着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納了絹交了租,能吃個飽飯,給妻兒買上幾尺土布,佳節置件新衣,添點東西,過個喜年。就是那幾畝薄田小家產也是想着傳子,然後又要傳孫。”

玉瑩說到這,有些躊躇停了下,才說道:“前面的話兒,只是我從書裡看來的,可能也是有不對的地方。至於匠人和商賈,就是更爲接觸過,所以,我這個小女子的評語,可能會有些偏頗。”

第131章 胤禛(二)第117章 有孕(三)第13章 潛流(一)第134章 抓週(二)第159章 人心(三)第181章 有心(一)第157章 人心(一)第92章 溫情(二)第13章 潛流(一)第108章 新人(三)第89章 得失(二)第97章 波瀾(一)第186章 婚事(三)第202章 皇子(一)第102章 太子(三)第139章 世界(一)第55章 規矩(一)第211章 皇后(一)第151章 得女(一)第131章 胤禛(二)第207章 天子(三)第13章 潛流(一)第209章 皇父(二)第78章 兩宮(三)第177章 狗事(三)第95章 長生(二)第192章 嫡子(三)第106章 新人(一)第145章 進學(一)第30章 求佛(三)第147章 進學(三)第85章 羣芳(一)第143章 副後(二)第16章 塵埃(一)第127章 生子(一)第140章 世界(二)第44章 迎新(二)第一九九章 皇孫一第22章 落定(一)第116章 有孕(二)第174章 孝莊(三)第66章 佟府(三)第26章 子嗣(二)第146章 進學(二)第123章 承諾(三)第173章 孝莊(二)第29章 求佛(二)第209章 皇父(二)第178章 後續(一)第44章 迎新(二)第168章 承德(三)第106章 新人(一)第129章 生子(三)第89章 得失(二)第32章 功德(二)第206章 天子(二)第131章 胤禛(二)第82章 盛宴(一)第46章 驚蟄(一)第72章 宮闈(三)第174章 孝莊(三)第98章 波瀾(二)第148章 四諦(一)第192章 嫡子(三)第153章 得女(三)第140章 世界(二)第191章 嫡子(二)第74章 爲妃(二)第100章 太子(一)第59章 結親(二)第40章 辭歲(一)第16章 塵埃(一)第127章 生子(一)第193章 額附(一)第204章 皇子(三)第206章 天子(二)第72章 宮闈(三)第133章 抓週(一)第178章 後續(一)第156章 皇家(三)第168章 承德(三)第84章 盛宴(三)第79章 勾心(一)第127章 生子(一)第62章 喜事(二)第34章 知秋(一)第153章 得女(三)第191章 嫡子(二)第138章 寶貝(三)第129章 生子(三)第187章 開府(一)第210章 皇父(三)第117章 有孕(三)第167章 承德(二)第一九九章 皇孫一第150章 四諦(三)第175章 狗事(一)第27章 子嗣(三)第198章 種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