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浣花箋

重生小地主sodu

第一更,求粉紅。

“沈家又來人了?”連蔓兒隨口就問了一句。她這樣問,其實也並不期望連葉兒有所回答。山上有沈皇后的廟,沈家自然每季都要來人供奉。另外,那座園林是皇帝賜給沈家的,是極好的消暑之所。現在雖然還沒到盛夏,但是氣候宜人,山上環境又優美、安靜,稱得上是神仙居所。

從山上工程完工的時候,大家就都知道,沈家的人必定會時不時地來住一住的。

就是不知道,這次來的是誰?

“…···都坐着馬車,我數了數,光是坐人的馬車,就有十好幾輛。後面還有騎馬的。”連葉兒又告訴連蔓兒,“對了,還有兵丁,有一個還有點眼熟。”

“好像就是那次來幫着收苞米的那個千戶。”連葉兒歪着頭想了想,說道。

“個子不高,年紀也不大,長的挺精神的那個?”連蔓兒就問。

“對。”連葉兒點頭。

“那應該是張千戶。”連蔓兒就道。張千戶來了幾回,正巧連葉兒都看見了。連葉兒這個小姑娘,眼睛好使,認人比較準。

有兵丁護衛,而且張千戶也來了。那麼就是說,十有八九,這次沈家來人中有沈六。沈六從京城回來了?那麼小胖應該也回來了。這不年不節的,似乎也沒聽說有什麼大事,難得沈六竟然有時間往這邊來。

沈六來了,那小胖有沒有跟來那。

連蔓兒這麼想着小慶已經摘了多半籃子的黃杏,從凳子上下來,提了籃子來給連蔓兒看。

“夠了,先摘這些吧。”連蔓兒就道。

這杏子雖然好吃,但是一次卻不可以多吃。摘多了一時吃不完,即便是放進地窖裡冷藏,那也不如現摘的新鮮。何況這杏子樹就在家門口,現摘現吃,是極方便的。

“葉兒上家裡坐坐去不?”連蔓兒就邀請連葉兒去家裡坐。

“不了,蔓兒姐,我這回去還得餵雞餵鴨。我娘這兩天給我和我爹做新衣裳那。”連葉兒笑嘻嘻地道。

“那好吧。”連蔓兒也沒勉強連葉兒。兩家現在住的近,常來常往,並不在這一時。

連葉兒要回家,連蔓兒就抓了些黃杏放進連葉兒的籃子裡。

“拿回去給三伯和三伯孃都嚐嚐,要是稀罕,你再過來拿。”連蔓兒對連葉兒道。

“哎。”連葉兒痛快地答應了。因爲相處的好,這堂姐妹之間已經不需要虛套客氣了。

送走了連葉兒,連蔓兒這才帶着小慶回家。

將杏子洗乾淨留了一些給連守信和小七,連蔓兒另端了一盤進東屋,招呼張氏和連枝兒一起吃。

“娘、姐,你們也歇歇眼睛,看我摘了杏子回來了。”

張氏和連枝兒這才都放下手裡的針線,孃兒三個坐在炕上開始吃杏。

連蔓兒都是選那熟透的杏子摘的,熟透的杏子捏上去有些發軟,兩手輕輕一掰,兩片完整的杏肉就從中間分開,那杏核上幾乎一點杏肉也不會沾掛。連蔓兒家種的這幾棵杏子是張青山挑當地最好的品種,杏子大,果肉厚味道甜香。

吃了果肉,那杏核也不能隨便扔了,擱在外面的窗臺上曬一曬,砸開了,裡面的杏仁是可以入藥的。而將杏仁去皮,用水泡去苦味,還可以做成一道遼東府頗爲有名的小菜。

而莊戶人家的孩子們,一般將杏核曬好之後還不一定捨得就吃。他們經常裝上一兜的杏核跟小夥伴們遊戲。那種遊戲,類似於彈珠。遊戲也有彩頭就是這個杏核。有的孩子出門時裝着一兜的杏核,回來時可能就是兩兜。

當然也有的出門時兜子裝的滿滿的,回來的時候卻癟了,那肯定是輸了。

連蔓兒家現在沒人拿這杏核去玩彈珠的遊戲了,因此杏核都會被攢起來,砸出杏仁來做涼菜。

吃着杏子,連蔓兒就將沈家來人的事跟張氏和連枝兒說了。

“一會打發人去打聽打聽,看是誰來了。咱們也好準備些表禮送過去。”連蔓兒說道。

“是這個理。”張氏點頭。

連蔓兒這邊剛把人打發出去,外面就來稟報。

“…···來了一位羅大娘,說是沈家五小姐身邊伺候的,要見二姑娘。”

就如同宋家一樣,下人裡面能夠被稱爲大娘的,最少是要管事一級的人物。

連蔓兒就微微有些吃驚,沈家人口衆多,別說她們,就是沈家自家人,只怕也有不少人並不能夠認全人。而她們只和沈六和沈九相熟,再一個有過一次來往的是沈家的三爺,其他的人卻是沒有打過交道的

連蔓兒從未去過府城,跟沈家的女眷們自然也從無交往。這沈家五小姐身邊伺候的管事婆子來見她,這不能不讓她感到意外。

“趕緊請進來吧。”連蔓兒想了想,就吩咐道。

一會的工夫,小喜就領了羅大娘進來。

“小的羅氏,給二姑娘請安。”羅大娘進門就笑着蹲下身,像連蔓兒行禮。

這羅大娘大約三十幾歲的年紀,團團臉,身材略顯富態,穿着一件淡青色的棉綾褙子,下面是同色的挑線裙子。

看那模樣,一團和氣中又透着利落能幹。連蔓兒又看見她頭上帶着金釵、擡起手時露出手腕上兩隻赤金的鐲子,就更肯定這位羅大娘在沈家應該是極有體面的。

“大娘辛苦了,快請坐下說話。”連蔓兒忙讓小喜扶了羅大娘起來,又在旁邊給羅大娘安了座。羅大娘再三讓了,才肯坐下。

連蔓兒又吩咐小喜端上茶水點心來讓羅大娘吃。

“大娘這是從哪裡來?”連蔓兒就問羅大娘。

“回姑娘的話,小的這是跟隨我們姑娘剛從府城來。”羅大娘有站起身,從袖子裡拿出一張小箋來,“我們姑娘到了這,就打發了我來,看姑娘在不在家,要請姑娘到念園聚一聚。”

念園,是皇帝爲賜給沈家的那座園林所提的名字。裡面的含義不言自明,自然是追念故去的沈皇后的意思。

小喜走過去,從羅大娘手裡接過了小箋,走過來遞給了連蔓兒。

連蔓兒接過小箋還沒打開,*記住牛屁屁書院最快最新文字版更新就聞見了淡淡的茉莉幽香。這茉莉香氣,自然是從那小箋上散發出來的。等將小箋打開,那香氣就更濃了

這小箋比一般信箋的尺寸略小,也不是平常的白色,而是淺綠色底,上面還印了一朵朵小小的白色茉莉花。當然,再仔細地看一看,就能看出,那些茉莉花並不是印上去的,而是不知道用的什麼法子,將茉莉花白一片片地浸潤入紙中而成的。可貴的是,讓人絲毫感覺不到匠氣,整張的小箋,就好像是一片綠色葉子中,灑落着點點的茉莉花瓣。

“好精緻。”連蔓兒心裡暗歎了一聲。

這種小箋,自古就有,就是有名的薛濤箋,也叫做紅箋、浣花箋。只是當代卻很少見了,起碼在市面上是買不到的。只有那些大富大貴又兼愛風雅的人家,偶然纔會自制一些出來。也不再叫做薛濤箋了,而是根據製紙時採用的原材料,分別命名。

比如說用桃花瓣製作的,那必定是粉紅色的小箋,那就叫做桃花箋,還有用荷花、牡丹、芍藥等製作的,像沈家的五小姐給連蔓兒的這一張,顯然是用茉莉花瓣和葉子製成的,應該就叫做茉莉箋。

當然,這只是普通的分類叫法,那些有時間、有心情製作這種小箋的風雅認識,一般都會爲自己製作的紅箋取一個獨特而風雅的名字。

這沈家的五姑娘還真是位雅人,連蔓兒這麼想着,就去看小箋上的內容。

小箋上的內容很簡單,是邀請連蔓兒去念院做客,落款是一個謹字,想來沈家五姑娘的名字就叫做沈謹。

“我們姑娘是同着六爺和九爺一起來了。”羅大娘在旁邊道,“我們姑娘請了姑娘,轎子已經在外邊等着了。······九爺也吩咐了小的,要請家裡的繼賢少爺一起去。”

沈家的五小姐送箋相邀,沈小胖有邀請了小七,這自然是不能不去的。

“還要請大娘稍等一等,我弟弟還在鎮上私塾,我就這派人將他接回來。”連蔓兒就對羅大娘道。

“應該的、應該的。”羅大娘笑着應道。

“大娘請稍微歇一歇,我去去就來。”

讓張氏和連枝兒陪着羅大娘說話,連蔓兒就起身到東屋來,連枝兒隨後也跟了過來,就幫着連蔓兒洗漱、穿戴。連蔓兒一邊又忙着安排。

“小慶,你去摘一籃子杏子,一籃子櫻桃,再將咱們早上做的酥酪拿上三碗,小喜,趕緊準備荷包,多準備幾個。”兩個丫頭都答應着下去忙活去了。

等連蔓兒這邊穿戴整齊,小七也被管事韓忠給接了回來。姐弟倆過來跟張氏說了,這才從院子裡出來。

連蔓兒就坐了羅大娘帶來的轎子,小慶和小喜兩個跟轎伺候,小七則是由韓忠帶着兩個夥計護着,騎了家裡一匹大青騾。一行人就往山上來。

先送上一更,稍後爭取二更。

求保底月票。

第1009章 不得已第600章 妻妾鬥第333章 互不相讓第938章 暖棚第169章 驚嚇第315章 端午第564章 中傷第689章 夾板氣第253章 清明第883章 最像母親的兒子第920章 微露意第352章 消暑第479章 湖石第85章 沈六第44章 矛盾第629章 小山居第576章 雪夜第806章 今昔第117章 將計就計第899章 月到中秋第123章 三房也要分家第456章 攀親戚第54章 分家第532章 勞役第24章 賠禮第861章 別樣的心思第300章 馬蘭花開第343章 財源滾滾第32章 錢該怎麼花的問題第990章 入套第371章 聽誰的第883章 最像母親的兒子第744章 命第1000章 定親第202章 拆骨肉第288章 周氏的弱點第907章 毒誓第110章 賺了銀子要做啥第549章 鄰里第49章 撞破第846章 直接衝突第997章 情深意重第464章 責問第253章 清明第916章 弄巧成拙第395章 分玉米第200章 殺年豬第186章 吐血第481章 騾馬興旺第669章 人情第736章 陰錯陽差第241章 鬥爭的藝術第12章 周氏訓媳第1011章 婆婆、媳婦、小姑第80章 連花兒回來了第738章 時機第221章 沈老夫人的要求第624章 浣花箋第675章 教訓第81章 生意經第366章 古氏回來了第303章 逼反包子第128章 連家辦事情第129章 添箱第934章 暖冬第381章 對症下藥第783章 學堂第293章 關注第19章 賺到了錢第261章 沾親帶故第992章 收網第112章 阻礙第752章 葫蘆第502章 雨過天晴第920章 微露意第829章 燈市大街第885章 絕情第105章 小生意也有大賺頭第626章 一見如故第848章 躲避第477章 又到清明第316章 節禮第53章 治病第271章 相罵第52章 拉鋸第968章 成長第398章 姐妹第635章 禍源第21章 說服第82章 千層底第849章 背後言第564章 中傷第676章 交鋒第818章 敘舊第120章 大房的新姑爺第302章 一反常態第388章 勸學第582章 燈會第497章 糾纏第810章 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