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糉子

過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不分地域,共有的習俗。來山上做工的人,遠離各自的家,沒辦法吃上應節的糉子。她們的鋪子裡如果在端午節做糉子賣,肯定能賺上一筆。

“這個行。”連守信和張氏異口同聲地道。

雖然吃糉子是共有的習俗,但是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吃的糉子是不一樣的。南方大都吃的是白米糉子,也就是用糯米包的糉子。但是北方就不同,比如連蔓兒所在的三十里營子,這裡並不出產大米,更不出產糯米。雖然也有富裕人家過端午節的時候,會買糯米來包糉子,但是大多數的莊戶人家,包括城鎮的居民,吃的都是黃米糉子。

黃米糉子,就是用本地產的大黃米包的糉子。大黃米是用糜子磨的米,這種米磨成麪粉,到了冬天就可以用來包餑餑,也就是粘豆包。

本地產的大黃米,比外地運來的白糯米要便宜許多。

那麼她們鋪子裡要賣,是賣大黃米的糉子,還是白糯米的糉子那?

“山上從南面來的人挺多的,恐怕他們吃不慣咱的黃米糉子,咱還是包白米糉子賣吧。”張氏道。

“山上也有咱北方的人,我跟他們嘮嗑,聽他們說,家裡也是吃黃米糉子。”張氏道。

“那就白米糉子、黃米糉子咱都包一些賣吧。”連蔓兒就道。這樣大家都能多一個選擇,可以吃自己慣常吃的。也可以買另一樣嚐鮮。

很簡單的決定,大家自然都說好。

“娘,那咱家吃啥糉子?”小七問。

過去在連家,大家當然吃的都是黃米糉子。

“娘,你還記得不,前年過端午節的時候,大伯從鎮上拿回幾個江米糉子。我奶分給我一點,那個味我現在還記得那。”比咱的黃米糉子好吃。”小七眼巴巴地看着張氏道。

三十里營子這邊,一邊管從南邊運來的包糉子的白糯米。叫做江米。

自家吃的大黃米是粗糧,磨的沒那麼精細,比起從南方運過來經過精加工的江米來說。口感粗糙了些,也沒那麼好吃。雖然連蔓兒並不這麼認爲,但是大多數一直吃大黃米的莊戶人家的孩子們,都更向往江米。

所謂物以稀爲貴,從南方遠道運來的江米,在大多數人眼睛裡,是稀罕、珍貴的東西。

張氏就被小七看的心裡發軟。

“小七愛吃江米啊,那行,咱今年自家也包點江米糉子吃。”張氏說道。現在家裡有了些閒錢,能讓孩子們吃上好吃的。張氏心中只有歡喜,是不會心疼銀錢的。

小七的要求得到滿足,就喜滋滋地坐在那裡笑。連蔓兒就忍不住把他攬過來,用手去捏他肉嘟嘟的臉。

張氏就和連守信商量,要去買多少江米、多少大黃米。自家要用多少,鋪子裡要用多少。

連蔓兒眼珠轉了轉,突然想到一件事。

“爹、娘,咱這兩個月的口糧,是不是還沒去跟我爺領來?分家的時候,我爺答應了咱一年的口糧。咱包糉子的大黃米,也該包含在這口糧裡不是嗎?”

連守信和張氏聽了連蔓兒的話,都沉默了。

這兩個月,她們因爲鋪子裡生意好,又忙中種地、準備連枝兒的定親等。張氏又考慮到幾個孩子都正是長身子的時候,就很用心地改善伙食。大米、白麪吃的多了,每頓飯還都會想法子做一兩個菜吃,粗糧就吃的少了些。從上來要來的口糧沒吃完,因此連守信這兩個月,就沒有去向連老爺子再要口糧。

“口糧……我去要,就這大黃米……”連守信顯然是有些話不好說。

作爲一家人,連守信在想什麼,想說什麼,大傢伙心裡都有數。

“要不,咱現在也不缺這一口吃的。口糧啥的,乾脆就這樣,咱就不去要了。”張氏就道。

這話正合了連守信的心思。連家的糧食並不是很多。而且每次從上房搬糧食,周氏的臉色都不是很好看。

張氏則是心地善良,在錢財上很少計較,而且她心疼連守信。

“爹、娘,這事我不同意。”連蔓兒想了想,就道“咱分家得的東西本來就少,這口糧是咱該得的。”

連蔓兒這話說的不錯,連守信和張氏對視了一眼。就算他們倆不想再要上房的口糧,但是他們也要考慮幾個孩子的意見。這個家並不是他們兩個人的。

“這口糧咱就是不要,也沒人說咱好。”小七嘟囔了一句。

五郎和連枝兒都沒有急於開口。連小七這麼小的孩子都明白的事情,張氏和連守信不至於不明白。

“娘,咱就這麼不要口糧了,沒人說咱好不說,我怕還有人要編排咱不好。”連蔓兒又接着說道。

連守信和張氏都沒吭聲,因爲他們知道,連蔓兒說的對。

上房現在人多、嘴雜,個人性情不一。如果他們就這樣不再要口糧,周氏,還有上房的某些人,不會說他們是爲了爹孃、兄弟、侄子們着想,而是更有可能說他們這是有錢了、發財了,不把口糧當一回事了。更有甚者,會說他們既然發財了,就只顧自己吃好的,而不照顧爹孃和兄弟們。

“咱家現在的條件,也不是頓頓都吃粳米白麪,咱今年種的糧食還沒下來,要是不從上房拿咱那份口糧,咱還是得花錢買糧吃。”五郎說道。

說到連守信和張氏的優點,比較〖民〗主,尊重自己的孩子,聽得進他們的話,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項。

“那這樣。我還是去上房,把咱的口糧要來。”連守信想了想,就說道“咱要包江米的糉子,那大黃米咱就少要幾斤?”

“該要多少,還是要多少。”連蔓兒就道“咱包江米糉子。也是咱自己掙錢另外買的。再說,大黃米要來,咱也有用處。又不會浪費了。”

連蔓兒心裡有自己的打算。她以自己對連老爺子、周氏、還有上房諸人的瞭解,覺得和他們交往,就要一是一、二是二。該怎樣就怎樣。免得讓人覺得她們底線很低,進而想得寸進尺。

至於這樣做完之後,連守信想要孝敬連老爺子和周氏,在合理範圍內,連蔓兒並不反對。即便周氏對她們很不好,做出來的一些事讓她們一想起來就齒冷。但她生養了連守信,而且年紀大了,自己並沒有謀生的能力。感情上,連蔓兒無法和周氏親近,但是物質上的奉養。她並不心疼。

所謂孝道,有時候,是對自己出生的一種尊重。

當然,這並不妨礙她根據周氏的態度,來決定奉養的具體標準、事宜。

連守信要回家要口糧。連蔓兒、五郎和小七都跟了回來。

小七先跑去上房打探。

“我爺沒在家,就我奶和我老姑在。”

“那咱就不着急,等我爺回來再說。”連蔓兒就道。

連守信點頭。

連老爺子是接近傍晚的時候,才扛着鋤頭從地裡回來的。不得不說,即便是在勤勞的莊稼人裡面,連老爺子也得佔頭排。自從開始種地。他每天都不會閒着,吃完飯,就會扛着鋤頭下地,侍弄莊稼。

“爹”連守信就迎上去,先和連老爺子嘮了幾句家常,就說到正題“爹,我們的口糧……”

“我正要找你說這事”連老爺子立即就接上了話茬“你有倆月沒來拿口糧了,我都給你預備好了,現在就搬吧。”

“爺,要包糉子了,我們想要二十斤大黃米,就從口糧裡出。”連蔓兒就笑着道。

她們一家六口人,二十斤大黃米,落到每個人頭上,也就三斤掛零,一個糉子用二兩到三兩米,一個人也就十來個糉子,正好夠吃。

“就包二十斤的,夠不夠吃?”連老爺子就問“一年就這一回,孩子們都歡呼着。”

歡呼,是三十里營子這裡的土語,意思大致等同於熱烈期盼。

“夠了,也就過節前後吃幾天。糉子不好克化。”連守信道。

“那倒是。”連老爺子說着,就帶着連守信去搬糧食。

分家之後,連守信曾經想一次性地將一年的口糧都搬走,但卻被周氏罵了一頓,不讓他搬。周氏這樣做的理由,說是怕他們不會過日子,一下子拿了所有的糧食,不知道節儉,很快吃光,或是賣掉,以後就會沒糧食吃、餓肚子,到時候還得到上房去討要。

周氏這樣說,讓大家都覺得她是爲了連守信一家好。但是連蔓兒心裡卻覺得,這是周氏的控制慾的表現。

連老爺子當時沒說話,但顯然也有些贊同周氏的說法,怕他們分家後不會過日子,不知道把糧食勻着吃,到後來要捱餓。

連守信無法,只得一個月,或兩個月來拿一次口糧。

連老爺子正在給連守信稱大黃米,周氏就沉着臉走了過來。

“這是要稱多少大黃米啊?”等看見大黃米裝了滿滿的一小袋子,周氏立刻就叫了起來。

第995章 怒斥第357章 酸第996章 關懷第116章 包子的練成第630章 飛來橫禍第789章 爭吵第126章 連葉兒問計第56章 分家宴第389章 捷足先登第174章 萬事開頭難第808章 戲酒第1002章 消息第100章 房產第737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66章 耮花生第460章 爲什麼回來第466章 鬆口第934章 暖冬第110章 賺了銀子要做啥第229章 房產之爭第354章 呼地瓜第725章 搞破壞第725章 搞破壞第321章 真假難辨第753章 衣錦還鄉第604章 拔出蘿蔔帶起泥第137章 大生意第738章 時機第301章 議親第28章 箭如虹第659章 喜事第175章 工資--家規第846章 直接衝突第322章 傾吐實情第110章 賺了銀子要做啥第59章 旱菸袋第597章 春潤第62章 討好第979章 打算第515章 當機立斷第864章 開明學堂第800章 擡頭見喜第677章 服軟第925章 桃花劫第718章 婚期第453章 拜祭的問題第4章 錢要找誰借第293章 關注第703章 滾刀肉第244章 工具第524章 心思第406章 厚禮第601章 沉渣泛起第435章 回門第883章 最像母親的兒子番外六第468章 拜牌樓第482章 節節高第303章 逼反包子第817章 老親第728章 浪子回頭?第153章 再動家法第360章 威望第417章 推手第915章 順水推舟第564章 中傷第360章 威望第182章 債務第1003章 興旺之兆第665章 離心第801章 爭端第258章 果樹第79章 覺醒的包子第973章 戲如人生第356章 出伏第211章 漿洗第107章 老爺子的夢想第434章 五香驢肉第797章 蔓兒的提議第301章 議親第340章 誰家小兒女第458章 冬末第893章 刺玫花與落花生第64章 分派工作第264章 槐花和榆錢兒第354章 呼地瓜第599章 試探第675章 教訓第681章 壓力第260章 貴人駕臨第627章 厚贈第639章 生變第215章 團年飯第83章 沈家惡少第87章 連蔓兒的選擇第996章 關懷第772章 擔憂與歡喜第275章 地瓜秧第466章 鬆口第918章 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