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 頒獎典禮3

第1613章 頒獎典禮3

要說獲得諾獎的人當中,誰的演講最讓人期待,約瑟夫-布羅茨基當仁不讓。對方的文筆,絕對要甩其他獲獎者好幾條街;而且離奇的經歷,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總之這個男人非常有故事,因此他的獲獎感言可是讓全世界都充滿好奇。

布羅茨基站到舞臺上,看到下面的人說道:“感謝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對我的認可與肯定,這是我人生當中最高光的時刻,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

“我的一生從事過很多工作,15歲輟學謀生,先後做過車工、司爐、醫院太平間運屍工、水手等13種工作。”

“並且經歷了審判、監禁、流放之後;最終於1972年被迫流亡海外,此生再未踏上故土。但是我沒有抱怨過,依舊堅持自己的創作之路,而且從未曾動搖!雖然國家已經不需要我,但是我依舊深愛國家。”

“希望有一天能夠回去看看,當然這個願望可能永遠都實現不了。”

誰都沒有想到,老小子竟然在如此重要場合,說想要回到蘇聯。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這讓美國人情何以堪。要知道現在他可是美國國籍,加上本身影響力那麼大;難道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還是遭遇其他危機。

實在是讓人捉摸不透,甚至感到不可思議。全球觀看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人數絕對超過10億人;這位偉大的文學家,可是在玩火。

畢竟一個人已經牽扯到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不過這也挺好玩,就看雙方如何接招。

布羅茨基繼續說道:“對於一個個性之人、對於一個終生視這種個性高於任何社會角色的人來說,對於一個在這種偏好中走得過遠的人來說——其中包括遠離祖國,因爲做一個民主制度中最後的失敗者,也勝似做專制制度中的殉道者或者大文豪——突然出現在這個講壇上,讓他感到很窘迫,猶如一場考驗。”

“這一感覺的加重,與其說是因爲想到了先我之前在這裡站立過的那些人,不如說是由於憶起了那些爲這一榮譽所忽略的人,他們不能在這個講壇上暢所欲言,他們共同的沉默似乎一直在尋求着、並且終於沒有替自己找到通向你們的出口。”

“唯一可以使你們與那些決定相互諒解的,是那樣一個平常的設想:首先由於修辭上的原因,作家不能代表作家說話,詩人尤其不能代表詩人說話;若是讓奧西普-曼德里施塔姆、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羅伯特-弗羅斯特、安娜-阿赫馬託娃、魏斯坦-奧登出現在這個講壇上,他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只代表自己說話;很可能,他們也會體驗到某些窘迫。”

“這些身影常使我不安,今天他們也讓我不安。無論如何,他們不鼓勵我妙語連珠。在最好的時辰裡,我覺得自己彷彿是他們的總和——但總是小於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個體。因爲在紙上勝過他們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在生活中勝過他們,正是他們的生活,無論其多麼悲慘多麼痛苦,總是時常——似乎比應該有的更經常——迫使我去惋惜時間的流動。如果來世存在,——我更願意其存在,而無法否定其永恆生命的可能性,——如果來世存在,我希望他們原諒我和我試圖作出的解釋:終究不能用講壇上的舉止來衡量我們這一職業的價值。”

“我只提出了五位——他們的創作、他們的命運我十分珍重,這是因爲,若沒有他們,作爲一個人、作爲一個作家我都無足輕重:至少我今天不會站在這裡。”

“因此我纔敢於在這裡發表一系列意見——它們也許是不嚴密的,自相矛盾的,因其不連貫而足以讓你們爲難的。然而,我希望,交付給我用以集中思想的這段時間和我的這種職業能保護我,至少能部分地使我的混亂免受指責。我這一行的人很少自認爲具有思維的體系性;在最壞的情況下,他才自認爲有一個體系。但是,像通常那樣,他的這點東西也是借來的:借自環境,借自社會機構,借自幼年時在哲學上的用功。藝術家用來達到這一或那一目的、甚至是最尋常目的的那些手段,都具有偶然性,沒有什麼能比寫作過程、比創作過程本身更能讓一個藝術家確信這一點。詩句,按阿赫馬託娃的說法,的確是從垃圾中生長出來的:散文之根——也並不更高貴些”

這才符合詩人、文壇巨匠的演講氣質。

布羅茨基向現場觀衆致敬的時候,全體起立給這位文壇大家,新進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鼓掌。人生的經歷非常勵志,而且自身的才華更是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一個15歲輟學,然後做過十幾種工作的男人;成就不可能會太高。當然如果天賦高一點,聰明伶俐或許會從成爲一名優秀商人。但是科學研發與文學創作,對於沒有文化基礎的人來講,實在是太過艱難。

可是伱看看人家,竟然能夠通過後天不屑努力,成爲諾貝爾文學獎最年輕的獲得着。爲了得到這個獎項,布羅茨基要必然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否則根本就做不到。

布羅茨基還不知道,因爲諾貝爾獎的緣故;他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包括華約國家;銷量大幅度增加。其實這也是正常現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第二年作品都會迎來一個爆發期。因此對於他們來講,諾貝爾獎金,只能算是一小部分;版權收益纔是核心。

頒獎典禮還在繼續,一段音樂表演之後;林德貝克在一次出現在舞臺上;站好之後非常認真的說道:“獲得198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是來自麻省理工的羅伯特-莫頓-索洛教授。正是因爲擁有索洛教授的理論;使工業國家願意把更多資源投入大學和科學研究事業,這些方面是促使經濟發展的突擊隊。”

從瑞典王國古斯塔夫手中接過獎牌和證書之後,索洛教授開始了他的演講。

索洛笑着說道:“感謝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對我的認可,正如剛剛布羅茨基教授所講;這也是我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並且沒有之一。”

“之前自認爲在經濟研究領域,已經做到把所有問題都考慮進去。但是兩天前,一個曾經的學生,給我上了非常生動的一課。讓我不得不從新修改演講稿,可是後來發現根本就沒有辦法修改。最後乾脆不用,直接重寫。”

“兩天前,我過去了黑雲集團瑞典分公司,同包子軒先生;以及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共進晚餐。”

“期間在討論科研項目撥款問題的時候,黑雲集團的做法,大大顛覆了過往認知;同時也使我明白,爲什麼包子軒能夠成功。”

”國家也好、研究所也罷、高科技公司也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雖然加大了科研方面投入,但是都需要研發人員主動申請。可是在黑雲集團,卻不是這樣操作。公司財務人員,每週都要過去工程師辦公室,看看他們有沒有資金方面需要,研發資金到底夠不夠用;是否有新項目需要投入等。簡單填寫一個申請表,當時看了一眼;可能還不到2分鐘,就可以得到項目撥款。而且都是足額投資,從來不會以任何理由剋扣。”

“我們都知道,工程技術人員;性格相對內向,而且並不善於同人交流。加上都把時間看得非常寶貴,因此讓財務人員,直接過去辦公室主動找他們,明確來講是給他們送錢;可以讓工程師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做,沒有時間去想七想八;那麼工作效率自然能夠提升。”

“未來我會深入這方面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給公衆帶來新的理論。”

索洛教授的演講倒是沒什麼,可世人看向包子軒的眼神,已然完全改變。尤其是現場還有很多工程師,這樣的老闆,絕對是知音。不用自己主動申請研發經費,財務人員直接給你送過來;試問這樣的待遇,除了黑雲集團之外,可能還真是絕無分號。

人家能夠成功,短短十年就晉升世界首富,絕對是有理論依據!

(本章完)

第507章 地效飛行器的訂單1第883章 準備競標第1025章 顛覆認知第839章 聯合發佈會3第1901章 兩德合併第1290章 報復行動13第1122章 停止進攻第301章 短信第1181章 飛碟風波1第1356章 小插曲第1498章 彙報工作第1181章 飛碟風波1第1912章 非洲攻略8下定決心第52章 我的工廠第1742章 互相試探第363章 最後的校園生活網絡交換機第1748章 放線釣魚4第1772章 收網行動22第415章 曾經的黑科技3第1334章 雄起的毛熊1第601章 珠寶展會1第95章 玩具公司3第330章 鋪天蓋地的報道第538章 大亨雲集3第190章 再戰洛杉磯電子科技展7第687章 定心丸第1376章 接單到手軟21第239章 黑雲手機第464章 忙碌的包首富12第923章 幾個歡喜幾人憂3第1675章 股市樓市9第428章 無辜躺槍第327章 絲綢店的偶遇第348章 都是合夥人第670章 沙特王室的決定第27章 麻省理工的課第1879章 歷史時刻5第730章 伊朗問題第356章 最後的校園生活1第942章 體育與商業3第684章 死海開發第1022章 蘇爾坦的要求1第1764章 收網行動14第1970章 行動速度第1974章 做中間人3第1831章 帶人北上2第226章 法蘭克福車展4第364章 最後的校園生活思科前傳第1367章 接單到手軟11第1136章 用心良苦第1139章 學生的春天3第827章 玩票大的第1642章 底氣十足第577章 分析形勢第1646章 培養計劃第728章 直接拒絕第1688章 各方角逐2第1489章 銀行峰會第293章 鄭裕同的膽量第476章 總督府的鴻門宴第702章 讓李超人幹活第1207章 謀求多元化發展10第1805章 圖窮匕見9第1755章 收網行動5第878章 先發制人第1378章 思想鬥爭第1976章 做中間人5第1847章 拯救老字號第1166章 驚人消息第513章 女伴的人選第1630章 圖窮匕見第1785章 各方博弈第55章 特殊的禮物第1724章 最後掙扎2第624章 發展方向第1232章 銀行擴張的機會4第1781章 強硬到底第565章 利益分配問題第1008章 滿載而歸第1170章 賢內助的作用第1848章 不可思議第514章 半島酒店的宴會1第1124章 富沙協定第1003章 條件與反思第1422章 深度合作2第70章 老機牀改造5第168章 談判2第1784章 過分要求第1149章 好爸爸系列第111章 被坑打四個人第1244章 民衆的瘋狂第1332章 全靠演技3第1226章 錄像引發的轟動7第1035章 大國關注2第250章 手機帶來的影響3第1196章 飛碟風波16第1584章 意想不到1第502章 瞬息萬變的戰場第1199章 謀求多元化發展2第1825章 專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