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先南後北

早在1943年年底,政變上臺的保加利亞政府就在保加利亞境內扣押了幾批物資,並且囚禁了押送物資的人。

這批物資當中,既有鐵礦,又有稀土,還有一些石油、煤炭之類的燃料。

本來,這批物資是會交到德國人手上的,但因爲保加利亞轉投蘇聯陣營的緣故,所有本來送往德國的物資都一律遭到新保加利亞政府的扣押,當中大部分物資的來源地是保加利亞的鄰居、蘇聯/俄羅斯的“世仇”——土耳其。

土耳其在二戰當中,充當了一個很尷尬的角色,他們既向德國提供軍需品和工業原材料,又保持中立的立場,使他們的貨船、物資能夠暢通無阻地通往德國佔領區而不受到任何參戰國的攻擊。

德國是個缺乏資源的國家,但又急需大量的礦產資源以應付戰爭的軍工生產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位於歐亞大陸交界處的國家看準了這個商機,向德國出口礦石、軍需品和燃料之類的物資,以滿足德國對這些資源的需求。

作爲回報,德國不僅向土耳其支付了多筆可觀的資金,還向土耳其提供了諸如fw190戰鬥機、bf109戰鬥機之類的先進軍備,令土耳其的軍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但儘管得到了先進的軍備,優厚的回報,土耳其在整個二戰的過程中,根本就沒有加入過軸心國陣營,到了後來,見風使舵的他們還宣佈加入同盟國陣營,對抗德國法西斯勢力。

在宣佈加入同盟國之後,土耳其並沒有給同盟國提供多少幫助,他們未出一兵一卒,只是在外交上作出幫助盟軍的姿態。這點毫無意義的姿態,根本就無法抵償他們先前對軸心國提供的資源貢獻。

土耳其給德國提供的資源能用來生產大量的坦克,大量的武器,他們提供的燃料也能提供軍隊所需,爲他們的閃電戰、坦克戰提供了動力,對德國的軍工生產和軍需補給做出了很大的幫助。

但對於同盟國而言,土耳其的加入基本上基本上起不到什麼作用,他們不但沒有出一兵一卒,而且不用爲他們對軸心國陣營的幫助而付出任何的代價。在戰爭結束後,土耳其還加入了以美國爲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抗蘇聯。

從蘇聯的角度來看,土耳其既幫助軸心國,又加入美國陣營對抗蘇聯的行爲明顯不符合蘇聯方面的利益,這個國家控制着黑海的出入命脈,而且從來都沒有做過什麼對蘇聯有利的事情,對蘇聯來說根本就是一個禍害,至少來自21世紀的曼圖洛夫也不知道土耳其從建國以來對蘇聯幹過什麼好事,壞事則幹了一大堆。

作爲一名穿越者,曼圖洛夫當然知道土耳其“未來”對蘇聯的取態和動作,所以他打算藉着二戰的機會,以土耳其給德國提供援助爲藉口,發動一場針對土耳其的戰爭,從土耳其手上奪取海峽的控制權,打通黑海出入航道,讓蘇聯的艦隊能夠自由出入黑海。

然而,以蘇聯現在的局面來看,並不適合對土耳其這樣一箇中立國開戰。

現在,蘇軍絕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西線,對抗着德軍的殘餘兵力。蘇軍已經從德國手上取得了整個波蘭、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控制權,並且佔領了德國的普魯士、波森、西里西亞地區,推進到奧得河一帶,距離德國首都柏林只有70公里。

德軍傾全國之力,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組建了數十萬人的民兵部隊,擔當保衛首都的任務。而德國正規軍的主力,則在奧得河一帶部署了一道防線,阻止蘇軍進攻柏林。

與此同時,蘇軍真正的主力也從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進入了奧地利和捷克境內,由於德軍主力在柏林一帶,奧地利的防守相對空虛,只有1個不滿員的集團軍(只有4萬人)坐鎮。

結果,在蘇軍和保加利亞軍的6個滿編集團軍成功將德軍圍困在維也納城內,在連番的猛攻下,將德軍整個集團軍消滅,佔領了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

另一路蘇軍主力則集結了上百萬人的兵力,從斯洛伐克進入了捷克境內,在捷克斯洛伐克游擊隊的幫助下迅速解放了俄斯特拉發、布爾諾、布拉格等城市,並且隨同奧地利的蘇軍向西推進,兵鋒直指德國巴伐利亞地區。

本來,斯大林和朱可夫等人都認爲蘇軍應該傾全力進攻德國首都柏林,以儘快佔領納粹德國的首都,消滅納粹德國政權。

但曼圖洛夫在最高統帥部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爲柏林對於蘇聯而言並沒有多大的實際價值,因爲柏林本身的戰略價值不高,經濟價值不大。

畢竟德國最重要的軍工企業並不在柏林一帶,而是在德國西部的魯爾區,還有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地區,就算蘇軍拿下了柏林,德國照樣可以把首都遷往其他城市,繼續與蘇軍抵抗,因爲他們還掌握着德國南部和西部的工業設施,爲德軍生產軍備和軍需品。

爲此,曼圖洛夫提出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方案,建議蘇軍先拿下捷克和奧地利,然後從捷克和奧地利向西推進,進佔德國巴伐利亞地區和巴登-符騰堡地區。

當德國失去巴伐利亞和巴登-符騰堡地區之後,他們國內最重要的軍工生產基地便會落入蘇軍手上,毛瑟、梅塞施密特、奔馳、寶馬、保時捷等著名軍工企業便會成爲蘇聯紅軍的囊中之物。

到時候,蘇軍不但能從這些企業手上得到德國最爲先進的軍工技術,還能從工廠那裡得到現成的德軍最新裝備。之後,蘇軍便可以從德國南部地區北上,進佔德國中西部廣泛地區,包抄到柏林後方,與奧得河一帶的蘇軍夾擊柏林的德軍主力,消滅納粹德國。

斯大林和朱可夫等人聽完曼圖洛夫的建議後大爲讚賞,最終採納了他所提出的“先南後北”的戰略。但這個計劃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因爲蘇軍不但要投入200萬以上的兵力進攻捷克、奧地利和德國南部,還需要在柏林一帶部署200萬兵力以牽制柏林的德軍主力,避免這些德國佬南下對蘇軍南方主力帶來什麼麻煩。

這樣一來,蘇軍基本上把西線大部分的兵力和後勤資源都壓在了德國附近,導致蘇聯暫時還沒有足夠的後勤資源以支持曼圖洛夫所構思的進攻土耳其的計劃。

當然,以蘇軍現在的實力來看,要在進攻德國的同時把土耳其打扁也不是不可以的,蘇軍兵力這麼多,隨便抽個幾十萬過來也足夠了。至於這幾十萬人的後勤,本身也不會對蘇聯造成太大的負擔,蘇聯不打土耳其的最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爲政治局反對。

361 赫魯曉夫163 迪納摩球場第九章 演技283 西方國家的朋友132 巴洛克式262 向高空發展242 政治考慮第六十七章 僞軍第五十八章 莫斯科的夜晚224 大放厥詞第五十一章 元帥的邀請第一百零八章 蘇聯英雄148 軍工中心287 加強火力347 影星203 元首的憤怒第十章 發展大計第一百一十章 科京第三章 雅可夫183 突擊準備308 黨組織工作206 裝甲升級286 庫賓卡測試第一百三十章 共用公寓第八章 鍊鋼技術375212 補充兵力321 赫爾辛基圍城戰255 處置153 鐮刀錘子金質勳章227 IS-2/100340 搶技術259 帝國軍人的榮譽第六十二章 穿上軍服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下來談談第七十章 派俄奸出場261 戰鬥機的火力問題219 找死?174 最後的努力321 赫爾辛基圍城戰325 勞動戰線第六十九章 移動監獄216 美女書記298 芬蘭灣海戰第七十六章 防空預警350 逮捕364 農業問題第二章 耐寒的毛妹第一百一十章 科京第六十二章 穿上軍服第五十一章 元帥的邀請第十三章 頓巴斯人287 加強火力305 有點麻煩298 芬蘭灣海戰254 政治利益第八十三章 坦克會戰195 往明斯克撤退343 戰後的麻煩事324 龐然大物344 蘇共19大第十七章 請假第九十章 鬼子又來了208 沙波什尼科夫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斯伯格381 貝利亞的惡行263 帝國的恥辱159 造艦報告229 孤單的滋味181 基爾波諾斯354 國安體系的調整340 搶技術357 朱可夫第八十章 空襲海拉爾182 目標:粉碎敵人373 莫洛托夫366 列寧格勒的氣氛176 柏林的照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副人民委員267 法沃爾斯基276 半履帶車302 爲了祖國而研發第六十章 穿西裝的政委第九章 演技240 利加喬夫第五十六章 俄羅斯浴第九十七章 書記同志第二十九章 第二座山第四十九章 瞧什麼?第五十七章 大堂偶遇147 雅克-3第七章 快點第七十四章 擋箭牌209 戀棧權力241 反攻的條件第六章 安德羅波夫153 鐮刀錘子金質勳章135 幸福的時刻210 拉沃契金設計局241 反攻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