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圖洛夫不知怎麼的,遭到了沃茲涅先斯基的妒忌和憎恨。
他並不想跟沃茲涅先斯基產生什麼瓜葛,更不想和沃茲涅先斯基背後的列寧格勒派發生什麼矛盾,甚至是衝突。
列寧格勒派的底細,身爲蘇共黨政軍高層的曼圖洛夫當然清楚,這個派系的“頭目”是蘇共中央第二書記兼列寧格勒市委第一書記安德烈·日丹諾夫,“二哥”是蘇聯人民委員會第一副主席(排行第二的副總理)尼古拉·沃茲涅先斯基。
除了日丹諾夫和沃茲涅先斯基以外,時任副總理的柯西金、列寧格勒市委第二書記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也算是列寧格勒派裡面的核心成員。
至於中央書記處書記兼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亞歷山大·謝爾巴科夫,雖然表面上並不屬於任何一個陣營,但曾經在列寧格勒擔任市委第二書記的他,跟日丹諾夫、沃茲涅先斯基等人也有一定的來往,關係還算不錯,但好像還沒有達到加入列寧格勒派的地步。
當時,列寧格勒派的勢力非常強大。作爲蘇共中央第二書記的日丹諾夫,在黨內的權力地位僅次於斯大林,在黨內的人事任免上也有較大的權力。
沃茲涅先斯基也是一個厲害的角色,身爲第一副人民委員會主席的他,在政府裡的權位也僅次於身爲主席的斯大林。
此時的列寧格勒派,可以說是權勢滔天,日丹諾夫和沃茲涅先斯基兩人分別掌握了蘇共中央第二書記和政府第二把手的位置,掌握了黨權和政權。除了斯大林和貝利亞以外,基本上沒有人與他們相抗衡的實力。
在列寧格勒派面前,曼圖洛夫根本就算不上是什麼東西。
在政府裡,曼圖洛夫只是一個分管建設和重工業發展的副總理,排行比沃茲涅先斯基這個第一副總理還要低。
在黨內,曼圖洛夫的最高職務僅僅是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相當於中紀委副書記),雖然有監察黨員(整人)的權力,但這點權力根本就不足以撼動身爲蘇共中央第二書記的日丹諾夫。
幸好,曼圖洛夫並非毫無優勢可言。身爲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副國防人民委員的他,也算得上是軍隊的第三把手。
但在那個黨指揮槍的時代裡,擁有軍權的作用並不大,要有黨權才能夠發揮軍權的作用。
當然,日丹諾夫和沃茲涅先斯基官怎麼大都不可能比得過斯大林。要整一個人,特別是一個對國防建設有重大貢獻的人,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而且整人也得有理有據,要符合基本法才行啊。
萬一整人的理據不給力,“證據”出了偏差,那可是要負責任的啊!
即便如此,在曼圖洛夫看來,以日丹諾夫的能力,他依然能夠在符合基本法則的情況下整掉像曼圖洛夫這樣的副國級幹部,只是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也要花費較大的精力去搜集“罪證”。
爲什麼這麼說呢?作爲一個穿越者,曼圖洛夫也對日丹諾夫的“整人史”有點了解。
在歷史上,日丹諾夫最大的“戰績”就是藉着諾維科夫案件,把馬林科夫給整掉,將馬林科夫這個斯大林身邊的大紅人從中央書記的位置上挪走,被派到烏茲別克斯坦修大壩。
這樣的恥辱,馬林科夫怎麼能受得了?結果他回到莫斯科,重新當上中央書記之後,就開始對沃茲涅先斯基等人發難,聯合貝利亞、安德烈耶夫等人,製造了轟動一時的列寧格勒案件,將列寧格勒派一網打盡,沃茲涅先斯基和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等人被槍斃,也算是吐氣揚眉了一番。
馬林科夫之所以在諾維科夫案件中被整,主要原因還是因爲他在二戰期間分管航空工業,而這個案件的起源就在於斯大林的兒子——瓦西里·朱加什維利向自己的父親反應飛機生產質量不佳的問題。
既然飛機生產出了問題,分管航空工業的馬林科夫就得負上相應的責任。只不過,蘇聯各個方面的工業都存在生產質量上的問題,那爲什麼負責坦克生產、軍需品生產、艦船製造的人又沒事呢?
況且,蘇聯的飛機生產質量雖然比不上美國,但怎麼說也不算太差。再說了,這個問題在戰爭期間沒有被發現,到了戰爭結束後纔拿出來整肅,導致蘇聯空軍多名高層遭到了清洗,馬林科夫也被貶到了塔什干修大壩。
最有可疑的是,在日丹諾夫死後的1952年,斯大林居然把諾維科夫等人放了出來,不久之後將他們平反。馬林科夫被貶到了塔什干,最大的得益者是誰?當然是他的政敵——列寧格勒派,要說日丹諾夫和這個案件無關,似乎不太可能。
想到這裡,曼圖洛夫感到不寒而慄,如果列寧格勒派真的要對自己下手,恐怕自己就要像馬林科夫那樣,被貶到基層下去。
雖說自己各項工作都幹得不錯,但很難保證人家不會利用一些芝麻綠豆的失誤來發難。他雖然得到了斯大林的信任,但這種信任未必是長久的。如果列寧格勒派向自己發難的話,以他的身份和政治資源,恐怕也很難扛過這一關。
聯合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他們也不是不行,但伏羅希洛夫已經開始失勢,卡岡諾維奇當年爲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居然不肯爲自己的弟弟做辯護,硬生生地看着自己的親生弟弟遭到逮捕,隨後被處決。
這麼看來,卡岡諾維奇並不是一個信得過的人,伏羅希洛夫也不是一個靠得住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曼圖洛夫還真沒什麼底。
那怎麼辦?坐等列寧格勒對自己發難?這當然不行!
現在,曼圖洛夫能做的,就是盡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保證不出任何差錯,避免人家找到任何的把柄,同時,也要設法改善自己和列寧格勒派之間的關係。但問題是,怎麼改善?